大明墨客 第2节

相信有了自己的助力,这次母亲肯定可以小发一次财。

别人家一个面糕两个铜钱,他们的面偶娃娃怎么也能卖四个铜钱。

这可是三百多个面偶呢,算下来就是一千多个铜钱啊。

按照《明史》记载,每钞一贯,准钱一千,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

在封建社会的农耕时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可是很多了。

有了钱,母亲就不用那么劳累了,自己的生活也能过的好一点。

翌日清晨,李秀英早早的吃了饭,把面偶装进背篓,抱着儿子,汇集了村中的妇人一起朝集市走去。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时节,万物都欣欣然的样子。

野花怒放于道旁,芳香扑鼻;青草依依,春风拂面,简直让人陶醉。

郑长生在母亲怀里,四下打量着这个山清水秀的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风光,后世那些号称五A级的景区风光也比之不过吧?

“郑家娘子,说来你是有福气的,虽然男人没了,可是你家的小郎,实在是让人喜爱呢。你看他的大眼睛多水灵,就像是水葡萄般的讨喜。”

“二婶,你家的宝贝孙子也很可爱呢,在过两年都可以上学了,听说官家开了公学,每个适龄的孩子都能去读书识字呢。说不定到时候就给你家考个秀才回来。”

李秀英开心的笑着道,对于儿子,她可是自豪的很。

不过她还是谦虚了一下,然后狠狠的夸了一下二婶的孙子郑狗蛋,礼尚往来嘛,尽管她也知道这话说的有点虚伪。

郑长生都有点想笑,夸谁不好,偏偏要夸郑狗蛋这家伙。

之前母亲抱着自己跟几个村里的妇人们闲拉呱,几家的孩子都放在一起耍子,其中他记忆最深的就是二婶家的郑狗蛋。

这家伙虽然比自己大了两岁,可是整天的挂着两桶大鼻涕。

上唇处两道红艳艳的痕迹,那是鼻涕经常浸泡所致。

一说话先吸溜一下,不然就会耷拉到唇边,偶尔这厮还伸出舌头舔一下上唇。

导致郑长生两天都不好好的吃饭,吓了李秀英一大跳,还以为孩子病了呢。

无他,每当想起这货吃鼻涕的样儿都恶心的慌,哪里还吃的下饭?

二婶布满皱纹的脸上,现出了笑容。

额,脸上的褶子更深了......

集市就在郑家村东三里处,这里原来是娘娘庙,香火很是旺盛。

后来战乱一起,香火就零落了。

现在洪武新朝,万象更新,这里的香火又盛了起来。

有人的地方就有商贾,于是渐渐的就形成了集市。

李秀英和二婶她们占据了娘娘庙门前的一片空地,几个妇人各自摆摊。

此时天还尚早,来的大多数是摆摊担但的小商小贩。

李秀英把儿子放在小毯子上,拿出一个丝绸的包袱皮,这是她唯一的一个拿的出手装饰门面的家什了。

还是逃难的时候,母亲塞给自己的。

包袱里的东西都换了吃食了,唯一剩下的就是这个包袱皮了。

当李秀英把做好的大头娃娃面偶拿出来摆到包袱皮上的时候,二婶她们惊呆了,甚至忘了她们的面糕,都围了上来。

“郑家媳妇,你,你这是什么,怎地如此的奇态?不过还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呢,我家的狗蛋要是见了肯定哭嚷着要呢。”

说着,二婶顺手拿起来一个面偶,放在手掌心里摩挲着。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传来:“爹爹,爹爹我要那个娃娃。”

第3章 多卖钱买糖糖

一个唇红齿白如同瓷娃娃一般的小女孩出现在郑长生的面前。

小女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身后跟着一个胖胖的,下颌上留着胡须的中年人。

那中年人看了看面偶,很是不屑的道:“乖女儿听话,爹爹过几天去金陵给你买好吃的。”

“不嘛,不嘛,人家就要面偶娃娃。”

说着上前一把就把那两个最大的面偶娃娃拿了起来,搂在怀里,看样子喜爱极了。

中年人爱女心切,孩子都已经拿在手里了,总不能在放下吧。

“多少钱?”

这两个面偶李秀英做的是一对儿,一个胖小子,一个胖闺女,由于是剩下的最后一块面了,所以她做的极为细致。

就连面部表情也很传神,可以说逼真的很,在加上着了色,画出来的衣服上的花纹都纤毫毕现。

李秀英看了看中年人和小女孩,犹豫了一下,小女孩穿的溜光水滑的丝绸春衫,再看看自己的儿子,还在裹着冬天的衣服。

她暗暗的咬了咬牙:“十个铜钱......”

郑长生拉了一下母亲,用不是很清晰的话道:“十个铜钱一个。”

李秀英的脸腾的一下子就红了,面疙瘩而已,要五个钱一个已经赚很多了,怎么能这么的狮子大张口呢?

可是还没等她说话,那个中年人从肩膀上的褡裢里掏出一串铜钱,数了二十个放在李秀英面前的包袱皮上。

李秀英傻眼了,这,是真的吗?两个面疙瘩就卖了二十个钱。

她扭头看儿子,只见郑长生小眼睛眯缝着,笑的很开心。

第一笔生意开张了,如果不是母亲先说出来十个钱的话,他都能喊出二十个钱一个的价码来。

这个时代的人太不懂经济学了,独家经营的生意,又是大受欢迎的产品,岂能用白菜价卖之?

再说了也得看人下菜碟啊,这个小女孩一看就是出身富贵之家,根本就不在乎那几个小钱。

有钱人的思维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你要的价格低了,人家或许还不高兴呢,这要跟她的身份得配的上啊。

虽然郑长生没有做过生意,但是他知道后世在公园里卖玩具的人,一个进价都要不了五块钱的东西,都能喊出五十的价码来。

就这家长还得乖乖的掏出钱包来买单,无他,孩子喜欢。

所以赚孩子的钱是最容易的......

中年人付完钱,看了一眼郑长生,带着小女孩走了。

有了这笔生意的成功,李秀英心里安稳多了。她怀里搂着郑长生,在小脸上狠狠的亲了一口,儿子真是太给力了......

二婶眼珠子都瞪的溜圆,郑家媳妇今天莫不是烧了好香?这是要发的节奏啊,那可是真金白银的二十个铜钱,还有一背篓的面偶娃娃呢,这得卖多少钱啊?

一时间羡慕的眼神笼罩在了李秀英的身上,她心里暗暗的道:“不愧是能识文断字的大户人家的小姐,竟然做出来这等讨喜的娃娃来。

也怪不得她这么大方,把面糕的制作方式告诉大家伙儿,原来人家早就有了新的赚钱方式。”

她们可不认为这是郑长生的功劳,一切都归咎在李秀英的身上去了。

剩下的面偶娃娃卖的很是火爆,本来李秀英想要卖四个钱一个,可是儿子留着口水悄悄的说:“娘亲,五个钱一个,多卖钱买糖糖。”

真是人小鬼大......

她并未多想,只不过是以为儿子想吃糖而已。

这个时候的糖是饴糖,也就是麦芽糖。

麦芽糖产品的利用,最早可以从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可见端倪,比如“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另外大约战国的《书经》中又有“稼穑作甘”的话,可以解释成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用淀粉制作麦芽糖的方法了。

从当时的资料上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非常的喜爱吃糖,“含饴弄孙”就是东汉章帝时期马皇后的人生理想。

不过相对于低下的生产力来说,能填饱肚子都已经不容易了。

哪里会有多余的粮食酿造麦芽糖呢?所以说这个时候的糖可是奢侈品。

虽然不能裹腹,也就是骗骗嘴而已,但是能吃一口糖,却是大多数孩子的梦中的追求。

三百多个面偶娃娃,几乎售卖一空。

李秀英把剩下的几个都送给二婶她们了:“带回去给娃娃们玩,不值几个钱。”

二婶都傻眼了,不值几个钱?这可是五个铜钱一个啊!

李秀莹不顾二婶她们惊讶的眼光,用包袱皮把一千五百多个钱包裹好,贴身放着,抱着儿子喜滋滋的逛集市去了。

赚了钱赶紧走才是上策,二婶她们几个的眼光都要吃人了,她家的面偶娃娃都卖完了,二婶她们的糕点才卖了一点点。

这得多遭恨啊!书中有言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起点都是一样的,可是这差别也太大了啊,赶紧溜之乎也,不然就真的成了炫耀了,二婶她们估计心里会更不爽。

这也是李秀英把剩下的那些面偶娃娃,送给二婶她们的原因之所在。

反正自己把钱已经赚了,剩下的就当是买个好,给她们家的孩子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当是邀买人心了。

不过她的这一手,还真管用。

二婶拿着面偶娃娃长叹一声道:“郑家娘子,仁义啊......”

郑长生如愿以偿的吃到了饴糖,虽然他并不是十分的喜欢这种略微有苦头的味道,但是他还是吃的很欢快。

“娘亲吃糖糖。”郑长生把饴糖送到李秀英的唇边。

李秀英神情恍惚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她象征性的咬了一点,儿子貌似长大懂事了,知道孝顺自己了......

郑长生感觉母亲抱自己的手臂力道加大了,他心里一阵的柔软,这就是母爱......

布店里扯了布料,杂货铺里购买了日用品,又给郑长生买了爽口的零嘴儿,花费了三十几个铜钱。

她把剩下的铜钱收好,把购买的物什放进背篓里,抱着儿子向家走去。

正可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赚了这么多钱,心里痛快的就别提了,就连走路的步伐都轻盈了许多......

第4章 怀远堂入册

郑家村不大,也就一百多户,五百多人口。郑家娘子李秀英制作面偶娃娃发财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千多钱,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平民之家,谁家里能有几百钱的结余,那就是富裕人家了。

家中有余粮,口袋有余钱,这日子还想什么,偷着乐去吧。

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昂的媳妇婆子们,此时见了李秀英也都收敛了起来。

之前那些说李秀英不详克夫的人,也都纷纷的改了口:“你看,郑家娘子一看就是有福气的,那双手就是灵巧,不愧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李秀英要说不在乎别人的言论,那是骗人的。

多少个黑夜里,她独自垂泪到天亮,如果不是儿子,令她还有一丝的慰藉的话,恐怕早就寻了短见了。

都说三人成虎,流言蜚语最是伤人,最是让人崩溃。

首节上一节2/8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