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庄子上几天了啊?”李二陛下问道。
“已经有六七天了。”李厥说道。
“感觉如何?”李二陛下又问道。
“跟宫里的日子一点儿都不一样。”李厥说道:“在书院住着,虽然每天也经常跟着书院的学生们一起做功课,但是感觉就是不一样,若是宫中的功课跟书院的功课是一样的话,孙儿觉得,在书院的话,更舒适。”
“这里的确有许多人,年纪跟你相仿,每日都在读书温习功课,虽然说学习的东西可能没有你那么广泛,但是术业有专攻,有的时候,有些地方你还真不如这书院里的学生,闲散的时候,多到书院里转转,还是很好的。”李二陛下说道:“出来这几天,你的课业可有落下过?”
李厥摇了摇头,回应道:“未曾,除却每日陪陪二哥之外,孙儿也会温习一番功课,读读书,在书院里跟同窗们说说话,聊聊天,也不比读书学到的少,二哥的身子不太好,每天大多数时候都在休息,所以,孙儿也不是一整天都在医学院里,读书的时候,就来文学院,要练习骑射学习兵法的时候,就到兵学院起,好像姑父也给书院这边儿打过招呼,所以,并没有人拦着孙儿跟同窗们一起上课,在书院这几天,孙儿也是受益良多。”
李二陛下听着李厥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
书院这边教导学生的方法跟宫中老师教导皇子的方法是大庭相径的,但是书院的先生老师,也毕竟是出身正统名门,学问上不会差到哪儿去的,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相对于以往宫中教导皇子的方法,现如今,李二陛下是更倾向于书院这边儿。
或许是待的时间足够长,对书院这边儿也足够了解了,两方面一比较,高下立断。
只是书院这边儿,是广而教之,皇宫之中呢?大多都是每个皇子有单独的老师先生,或者是几个皇子跟着一个老师学习。
先前宫中设有弘文馆,后来,弘文馆没有合适的人执教,也就逐渐的荒废了,宫中的皇子,都是适龄之后,请朝中的大臣担任他们的老师,来教导他们。
李二陛下觉得,现在的话,有庄子上的书院,他认为,书院足以担当起教导皇子的责任了。
皇子不能一直在宫中,不合群不是。
而且,大臣们每天也有他们要忙活的事儿,再抽出空来,教导皇子,能忙的过来吗?
还不如将这样的事儿,交给专门的人来做。
庄子上文学院里的先生老师,兵学院里的先生老师,还不都是朝廷的人才,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能继续留在朝廷里罢了。
甚至还有一些朝廷都招揽不到的人,都聚集在这里,教书育人。
这些人,让他这个太上皇,都为皇帝可惜啊。
但是能怎么办?人家志不在朝堂,就是想当个教书先生,那当皇帝的也不能派兵来直接把人给抓过去啊。
不过,既然抓不过去,但是可以将适龄的皇子送过来嘛。
李二陛下之前就想过这个事儿,也想跟李承乾提来着,今天看到李厥,听李厥这么说,也就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至于成不成,他还想问问他女婿齐国公玄世呢。
好歹当初这书院的规矩,都是他定下来的,当时高士廉那帮人也没反对,就一直沿着当初的规矩,也成了书院的院规,都刻在石头上放在书院显眼的地方。
就算是皇子要来书院读书,也得守规矩不是?
李二陛下不喜欢不守规矩的人,也就说明,他自己,也不能成为不守规矩的人。
而守规矩,就意味着,皇子想要来书院读书,不管以后想要学习什么,都要规规矩矩的通过书院的考试。
这万一要是天分不如人意,是不是会丢了皇家的脸面?
“既然觉得在书院不错,那就多在庄子上住上一段时间,你父皇也不会反对的,趁着这个功夫,可得珍惜这时候的时间,虽然你是皇子,是王爷,但是这书院也有书院的规矩,在书院就得遵守,你之所以能在庄子上四处书院随意走动,也是因为你姑父的缘故,不然的话,可没那么容易,所以啊,皇爷爷希望你能够借着这次机会,学到更多的东西,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李二陛下对着自己的孙儿谆谆教诲着,宛如一个寻常人家的老者一样,丝毫没有当年叱咤风云的皇帝的样子。
“是,孙儿谨遵皇爷爷的教导。”李厥应道。
其实李二陛下说的这些,李厥也都懂,在庄子上的书院里,这几天,他的确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学到的,见到的,交往的人,经历的事儿,丰富多彩,就这六七天的日子,他觉得过的很充足,比在宫中每天做满满的课业更要充足。
在书院的日子,虽然自由,闲散,但是充足,不觉得劳累。
若是在宫中呢?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的,不是读书就是习武,每一门课程先生都全程在旁边紧盯着,要按时按规矩完成,日复一日。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风景,时间长了,是个人都会厌倦的。
说到底,感觉就是不一样,比起宫中,李厥就是喜欢书院的氛围。
因为李厥不用花费很大的力气去融入这个环境,在他初来乍到的时候,有他的二哥李医在书院里为他引到,领着他认识书院里的一些人,带着他熟悉书院,让他接触书院,这比寻常人初来乍到的时候,更加容易。
“皇爷爷,今儿个孙儿就在书院陪着皇爷爷,等傍晚的时候,孙儿去皇爷爷府上,怎么样?”李厥问道。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找路子
“行啊,你皇祖母也挺长时间没见到你了,今晚上就住下吧,明儿个一早再回你的住处。”李二陛下说道。
爷孙俩在书房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明眼人也都看出来了李二陛下对越王和对鄂王是不同的。
先前越王李象来了这么多次,哪次不是进去不到一刻钟就出来了?
而鄂王殿下呢?甚至被太上皇留了下来。
庄子上的日子平稳的过,至于长安城,狄仁杰先前进宫,李承乾也将话给说明白了,案子要查,但是查归查,这案子,不能有结果了。
狄仁杰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因此,心里对这件事也没有什么抵触了,背后主谋都已经被陛下放出长安城到封地就藩去了,他能怎么办?就算查出来,公诸于众了,除却让陛下难做之外,还能有什么结果?这件事儿不会要了李象的命,反而会要了狄仁杰的前途。
思量了许多,狄仁杰也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去做了。
这件事儿的结果已经定下了,没必要再搭进去那么多人的前途了。
鄂王殿下必然也知道了,既然当事人都选择沉默不说话了,那估计也就成了他们天家自家的事儿了,他一个外臣,又何必上赶着热脸去贴冷屁股。
长安城,来俊臣的府邸。
“按理说,这么长时间了,大理寺也应该查出一个结果了,但是异常反态的是,这回,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原本还大张旗鼓的在长安城里打听呢,后来就这么不了了之了。”王弘义疑惑的说道。
来俊臣笑了笑:“这正常,当初大理寺的人在长安城大张旗鼓的查案,是因为有陛下的圣旨,后来他们不查了,也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的意思?若是陛下不想让他们查的话,当初又何必下一道旨意给大理寺的人呢?”王弘义问道。
“掩人耳目。”来俊臣笑道:“下旨的时候,陛下还不知道真相,当陛下退朝之后单独召见狄仁杰的时候,他心里已经知道这事儿是谁做的了,是陛下不想让大理寺继续往下查了,因为查出来的真相,会让他难做。”
“难不成,真的是.......”王弘义一愣。
来俊臣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