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第930节

曹操闻言后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颇为满意地道:“如此甚好。为了一举歼灭李贼麾下的十几万西凉铁骑,仅在邺城内外便聚集着二十余万大军,此外还有十余万兵马伺机偷袭巨鹿张辽、中山赵云和常山张燕等三路敌军。

这三十余万大军乃是我曹操和袁绍麾下所有的兵力,此次全都用上了,可谓是倾力一击,不成功便成仁。所以,此战决计不容有失,否则我等倾尽全力谋划的一场决定中原归属的大战便会前功尽弃,从而彻底失去逐鹿天下的资格,甚至还将沦为李贼的刀下亡魂。”

荀彧接声附和道:“主公所言极是。时下李贼已经占据大汉半壁,如果任由他继续发展壮大,我等再无立足之地,早晚必被他所灭。尤其是最近三年间,李贼实在是太过顺利,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以至于他盲目自大,窃以为他李文昌已经无敌于天下。

不仅如此,连战连捷的西凉军已成骄兵,根本不把其他诸侯帐下的兵马放在眼里,狂妄自大,肆意妄为,鼻孔朝天,俨然与李利一样目中无人。如此骄兵傲主,他若不败,天理何存?故而李贼此次被困以及随之而来的惨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可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李贼应有此报!”说这番话时,荀彧面目狰狞,似乎与李利有深仇大恨一般,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这般情形恐怕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想破脑袋都想不出荀彧和李利之间究竟有何仇怨,以致于荀彧对他如此恨之入骨。甚至有人还会想到,时下荀彧的胞弟荀谌和侄儿荀攸都在李利麾下效力,由此可见荀家与李利之间关系匪浅,何以荀彧这般仇视李利?

也许大多数人都不明原由,但曹操却对此犹如隔岸观火,心知肚明。

荀彧之所以如此仇视李利,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利阴谋鸩杀了刘协,终结了沿袭四百余年的刘氏王朝。而荀彧生平志向便是中兴汉室,始终以汉臣自居,可是大汉唯一的正统皇帝刘协已经被阴谋害死了,四百年大汉王朝就此覆灭,而炮制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摧毁刘氏天下的奸雄便是西凉李利。所以荀彧一生的抱负、生平夙愿,全都毁了,由此他将这些怨恨全都算在李利头上,对其恨之入骨,急欲除之而后快。

眼见荀彧情绪激动,目光凶狠凌厉,曹操轻轻摇头,颇有些不以为然。不过他不会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反而会顺水推舟,乐见其成。

随即曹操轻声劝慰道:“文若不必忧心。此时李贼已成瓮中之鳖,劫数难逃,随后文若便可夙愿得偿,亲眼看到李贼伏诛!”语罢,曹操不再赘言,扭头看了看紧跟在身后的曹纯,既而挥手示意荀彧见机行事,遂与曹纯策马上前,缓缓走向宫门。

“李利何在?曹某在此,难道李盟主不敢现身一见吗?”

距离宫门一百二十步,曹操勒马而立,面对气势恢宏的州牧府扬声喊话。然而他一连喊了几遍都没有听到回应,这让曹操不由得恼怒不已,遂怒声喝道:“李贼何在?汝好歹也是名震天下的大将军,竟然如此胆怯,曹某深为不耻,羞与尔为伍”

“这不是曹阿瞒么?”

就在曹操扬声谩骂之际,一个突兀的声音打断了他后面的话,随即但见李利披着金色的战袍出现在宫门城楼上,“半日不见,阿瞒的嗓门倒是大了不少,李某竟然没有听出你的声音,误以为是哪家的野狗跑出来肆意乱吠。近前一看,原来是孟德啊!”

第071章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半日不见,阿瞒的嗓门倒是大了不少,李某竟然没有听出你的声音,误以为是哪家的野狗跑出来肆意乱吠。近前一看,原来是孟德啊!”

“李、、、盟主别来无恙。曹某方才失言了,盟主勿怪。”被李利当众羞辱的曹操本想恶语相向,但是话到嘴边却被他生生咽了回去,转而压低语气,佯作心平气和与李利见礼。

也许曹操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内心深处对李利颇为忌惮。再加上,在昨夜之前他便与李利相处多日,一直时刻陪着小心,处处迎合奉承李利,无形中让他被迫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是以他没见到李利之时可以肆意谩骂,但是真正面对李利的时候却显得底气不足,本能地改变态度和语气,再不敢逞口舌之利。

说白了,便是长期屈居李利之下,猛然间吐气扬眉,曹操颇感不适应。

“孟德无须多礼,李某一切安好。”

站在城楼上,李利皮笑肉不笑的敷衍一句,旋即话锋陡转:“看这阵势,孟德来了,李某若想无恙只怕不易。然,孟德当知,李某征战多年,历经大小百余战,无数次刀口上舔血,直到现在李某依然活得好好的。是以孟德此番盛情挽留李某于此城,恐怕是枉费心机,李某身系五十万大军的前途命运,实在是身不由己,不得不辜负孟德一番好意。”

临末,李利神色平静的补充一句:“此外。你我也算旧识,李某理应提醒孟德一声,此番我若无恙。那孟德的处境就相当危险了。”

曹操闻言眉头一皱,暗忖道:“威胁,这是**裸的威胁!李利这厮当真好生狂妄,死到临头了竟然还敢威胁于我,倒是不愧为天下第一霸主!”

暗生感叹之余,曹操不禁有些担忧,因为李利确实是个非常难缠的大奸雄。姑且不说其人帐下猛将如云。单说其自身便是一位能征善战、勇猛凶悍的沙场宿将,征战至今未逢一败。最为可虑的是,确如李利所说。他经历过无数次险象环生的危机,却屡屡化险为夷,逃出生天。

想及这些,曹操的心头不由得蒙上了一层阴影。隐隐感到此次若想一举诛杀李利只怕没那么容易。尤其是看到李利有恃无恐的出现宫门城楼上。曹操便莫名地心头一沉,隐隐感到不安,感觉自己好像有把柄落在李利手里,似乎遗漏了什么。

顿时曹操心中疑窦丛生,目光闪烁,看向李利的眼神愈发阴冷犀利,沉声道:“大将军果然好气魄,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着实令曹某好生佩服。只是大将军似乎并没有看清形势。尚不知将军此刻已然身陷囹圄,插翅难逃!”预感到不安,曹操便出言试探,想看看李利究竟有何依仗,以致身陷绝境居然这般有恃无恐。

李利闻言后轻轻点头,毫不掩饰的坦言道:“目前形势于李某而言确实不容乐观,说是危在旦夕亦不为过。李某万万没有想到袁本初竟有如此胸怀,居然舍弃祖宗基业于不顾,将冀州拱手送于孟德。此举着实让我大感意外,始料不及;易地而处,李某自认没有这份气魄,也没有如此舍己为人、为他人做嫁的博大胸怀。

而整个谋划当中,孟德的所作所为亦让李某刮目相看,惊叹不已。孟德以身作饵,冒死领兵前来与我会盟,忍气吞声、低眉顺目,处处谨小慎微,藉此打消李某的疑虑,继而一步步诱我入城。与此同时,孟德不惜自损五万精兵而取信于我西凉将士,这等视人命如草芥的胆识气魄,李某自愧弗如,甘拜下风。

是以袁本初慷慨凛然拱手让江山,曹孟德以身作饵诱我入瓮城。事已至此,李某不得不承认,尔等当真是好算计,好心机,好谋划,李某此番被尔等设计陷害,着实败得不冤,心服口服!”这番话亦真亦假,褒贬相加,的确是李利有感而发,称得上是肺腑之言。

事到如今,身陷绝境的李利才算是真正识破了曹操和袁绍二人的整个谋划。

显而易见,邺城之战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一个专门针对李利而精心设计的绝杀死局。

淮南袁术前一刻被剿灭,后一刻冀州袁绍便登基称帝,此举霍然是挑战李利身为诸侯盟主、天下兵马大将军的权威。紧接着,袁绍封赏天下所有诸侯,甚至连各路诸侯帐下有头有脸的文臣武将都逐一封赏,唯独将李利放在最后,封赏他一个不入流的杂号将军,并特意指明让他永镇西域;言外之意便是暗指李利只配与西域蛮夷为伍,不配执掌大汉兵马。这是明目张胆的公然挑衅,肆无忌惮的羞辱李利,借此挑起他的怒火,从而引诱他率军攻打冀州,围攻邺城。

当这一步计划达到目的之后,接下来才是重头戏。袁绍以拱手让出冀州作为交换条件,出兵出力出钱,换取曹操以身作饵,冒着生命危险率军与李利会盟,并设法诱使李利集中所有兵马直接攻打邺城,从而实现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目的。

而这恰恰是整个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李利分兵攻打冀州其他郡县或城池,那么屯军于邺城的袁绍便不得不分兵阻击,节节抵抗。如此一来,冀州大军就会分散出去,无形中削弱军力,从而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在城中设伏。倘若袁绍执意不分兵,那么整个谋划就会露出破绽,以李利久经沙场的统兵经验必定能够看破虚实,继而导致整个计划彻底落空,化作泡影。果真如此的话,以身作饵的曹操必然难逃一死,诱敌不成反倒成了羊入虎口,自己找死。

所幸,皇天不负苦心人。曹操以自身性命和五万精兵为饵,诱使李利调集十几万战骑围攻邺城并成功地将李利诱入邺城。至此,整个谋划完成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将原本只有五成胜算的绝杀计划提升至九成,已然胜券在握。

实际上,曹操和袁绍之所以煞费苦心制定这个绝杀计划,是因为他们深知李利其人诡计多端,身经百战,用兵之精妙绝对不在他二人之下。是以寻常计谋或策略根本瞒不过李利的眼睛,只能是枉费心机,徒劳无功。何况李利麾下谋士极多,其中不乏惊才绝艳之辈,比如军师郭嘉、阵前主将周瑜,以及久经沙场的公孙瓒等将领。这些人都不是善善之辈,或聪明绝顶或征战经验丰富;寻常计谋即使能够蒙骗李利,却蒙骗不了这些人。

所以曹操和袁绍二人谋划许久,经过半年的筹备,最终选择了以自身为代价,袁绍让地盘,曹操担风险,二人通力合作,假戏真做,诱使李利率军入城。因此,整个谋划与其说是处心积虑的阴谋,不如说是以自身性命和江山为代价的阳谋。

阴谋尚有破绽可循,存在许多假象,极有可能被智者识破。但实实在在的阳谋却是无迹可寻,一切都是那样真实,不留破绽不留死角,是以阳谋才是王道。不管李利如何英明睿智,郭嘉如何奇谋迭出,周瑜如何用兵如神,最终都被亲眼所见的事实所蒙蔽,一步步走进瓮中,坠入必死之局。

站在宫门城楼上,李利心思急转,回忆着之前所经历的一切,寻根溯源,迅速理顺了脉络。直到此时他恍然发现,自己之前的直觉是对的,对危险的判断丝毫不差。只可惜他仍然相信自己所见到的事实,而对这种直觉抱以怀疑态度,最终被曹操和袁绍合谋算计了。

大错已然铸成,后悔亦是徒然。

为今之计只能是坦然面对,孤注一掷,全力一搏。此刻李利心中所想的已经不是此战的胜负,因为胜负已定、无力回天,他现在所想的是生死,是如何逃出生天。

“大将军果然了得,仅仅几个时辰而已,将军便已洞察一切。想来大将军已经猜到了,为了赚将军入瓮,曹某和本初兄为此谋划了半年之久,反复推演,一次次权衡利弊,力争做到天衣无缝,完美无瑕。而今终于侥幸成功了。”

听到李利道破自己和袁绍的谋划,曹操亦不隐瞒,坦然承认,但话语中颇为感慨,乃至深为庆幸。

话音一顿,曹操摒弃心中的杂念,朗声道:“此番为了能让大将军打消疑虑,曹某麾下五万精锐将士为此死伤殆尽,曹某对此痛心疾首。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此刻的到来,只要能够将大将军永久留在此城,即使付出再大代价,曹某亦在所不惜。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李利神情微变,心头一转,瞬间扭曲了曹操话中的原意,沉声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好一个曹孟德!现如今,天下诸侯都说我李利乃世之奸雄,今日看来,你曹操才是名副其实的乱世奸雄!”

曹操闻言后脸不红心不跳,装模作样的揖手道:“承蒙大将军抬爱,这乱世奸雄之名曹某便愧领了。”

第072章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李利对此并不意外,沉声问道:“李某尚有一事不明,请孟德不吝赐教。”

曹操毫不在意的咧嘴一笑,道:“曹某与大将军相识多年,之前还曾朝夕相处二十余日,是以曹某此番便是为大将军送行的。大将军若有疑问不妨直言,曹某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大将军不留遗憾,安心离去。”说话间,曹操的脸上不经意地露出一抹阴恻恻的冷笑,俨然是胜利者的姿态。

李利对曹操志得意满的姿态视若无睹,沉声问道:“今日之局堪称完美,不知出自何人之手?”

“哈哈哈!”曹操闻声大笑,朗声道:“不劳大将军下问,不才正是曹某!”

“哦?孟德竟有此奇谋,倒是让李某深感意外!”李利惊讶道。

曹操收敛笑声,沉声道:“意外吗?大将军健忘了吧,不知将军可还记得飞云渡一役?那一战与眼前情景何其相似,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大将军征战沙场多年,岂不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众把这番话说出来,曹操当真是扬眉吐气,心中无比舒坦,颇为自得。

这么多年来,他曹操与李利争斗过很多次,却屡屡败于李利之手,从未占得半点便宜。尤其是飞云渡一役,那是曹操起兵以来遭遇的最大一次危机,六万步骑全军覆没,以致他自己都险些丧命于荒谷之中,死无葬身之地。所幸天不灭曹,他最终侥幸逃脱。由此方有今日一雪前耻的机会。

司隶大战之后,曹操痛定思痛,汲取教训。轻易不再与李利争锋相对。与此同时,事后他反复琢磨过飞云渡一役的始末,渐渐拨开谜团,找到事情的真相。得出的结论是,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李利纯粹是瞎猫撞到死耗子,无意中发现了他曹操和六万青州军的潜伏之地,随即前后围堵。试图将他歼灭于荒谷之中。

首节上一节930/10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