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841节

王家屏闻语,等不及士卒将人带来,便脚步匆匆的赶到南城。

此时护城河中的哨船已经将人送到城墙边,然后拉上城头,回来的汉子正往东城去,迎面便撞见了赶来的王家屏。

“马督师怎么说?”王家屏毫不避讳,他就是要让城上的属下听见,他已经联络的明军,让他们吃一颗定心丸。

现在大清已经靠不住,清军士卒人心动摇,如果没有外援,城中有不少人肯定会选择投降刘黑子。

毕竟挖高义欢祖坟的是王家屏,又不是他们,大不了就是做俘虏,给魏国做几年苦力,总归是能保住性命。

信使听见王家屏的话,正要回答,王家屏却一个箭步抢上来,一把抓住他的手腕,猛使眼色,让他低声回报。

“启禀军门,卑职见到了马督师,督师令军门在城头遍插明旗,他不日就会发兵来救!”说着,信使还从怀中取出了一封马士英的手书。

王家屏心头大喜,长出一口气,大声说道,“马督师给老子写信了!”

他大喊一声,简直戏精,然后急忙接过信件,匆匆看了一遍,顿时一块石头落地。

马士英让徐州易帜,打出明军旗号,宣布归顺大明,刘黑子再攻徐州,马士英便能光明正大的出兵,来解徐州之围。

信中马士英保证给王家屏应有的待遇,让王家屏、马光辉务必守住徐州,大明已经准备了十万大军,会随时北上支援。

王家屏看完信,再次朗声道:“马督师准备了十万大兵,不日就会增援徐州。”说着,他对部将道:“你们守好城池,本帅去见马总督!”

城上的清军听了王家屏的话议论纷纷,有明军增援,他们心中也都有了一些底气。

王家屏则拿着书信,脚步蹭蹭的下了城墙,前往总督府邸,将消息告知马光辉。

总督府邸,马光辉拿着那封信观看,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清将,一旁的王家屏说道:“总督,弟兄们被魏军俘虏,都得给魏国做苦力,投靠明朝,大家则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现在马士英十万大军已经准备就绪,总督不要犹豫了,俺们易帜吧!”

魏清交战多年,清军连吃败仗,被俘虏了不少人。

魏国如何处理俘虏,清军这边多少知道一些,绝大多数清军俘虏,都沦为了魏军矿场的苦力,或者军户的佃农。

北方连连战乱,人口损失惨重,土地抛荒严重,魏军使用军功授田制度,士卒分了田,需要人来种植,良民要种自己的土地,没什么人愿意去做佃户,而为了保证军户的利益,高义欢只能将大批战俘,充为长约佃户,限制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给军户种地。

这其实与满清用逃人法限制旗奴,是差不多的,魏国也制定了严酷的法令,来限制战俘逃脱,保证军户的军田有人来耕种。

这样一比较,除非没路可走,不然清军也没什么人愿意去做魏国的战俘。

马光辉看了看信,脸色凝重,一旁王家屏继续煽风道,“总督,卑职听说摄政王准备撤离,从海上归辽,届时未必能带上我们,总督该为兄弟们谋条后路啊!”

他一说这话,周围的清将也都动心了,纷纷七嘴八舌赞成王家屏的意见。

马光辉沉吟半响,忽然抖着那封回信道:“易帜归明,本督没什么意见,可是王军门你得给老子解释一下,为啥马士英马督师在回信中,将你的名字写在老子的前面?”

王家屏脸上尴尬,连忙叫屈道:“冤枉啊!这不是总督让卑职主持联络,马督师给卑职回信,自然是先提卑职的名字,总督千万不要误会啊!”

城外义军营帐遍布原野,在义军帅帐内,刘黑子见填河完成,正与众将商议攻城事宜。

这时,他们看着沙盘,刘黑子问道:“老袁,大王那边回复没有?”

袁宗第开口道:“大王十分看重徐州,同意调拨火炮给我们攻城。”他顿了顿,“算时间,健锐营应该已经运着火炮上路,料想近几日就会送到营中。”

刘黑子闻语,满意的颔首,就在这时,谢迁挑帐进来,急声道,“大帅,不好了,城上清军把旗帜换成明军旗帜了!”

刘黑子闻语大吃一惊,急忙拿上头盔,同众人出了帐篷,然后策马出营,勒马驻立在一处山丘上,果见城头的三角黄龙旗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明”字四方旗。

刘黑子勒马注视着城头,“王家屏这个龟孙,搞什么名堂,以为换面旗子,老子就不打他呢?”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佰度搜索 噺八壹中文網 m. 无广告词

第932章 埋下一枚地雷

徐州城上,守军换掉了清军旗帜,打起了明朝的旗帜,让城外的义军愣住了。

袁宗第眉头紧皱,“徐州打明旗,怕是已经同南面联系上了。”

刘黑子勒紧马缰,“老子可不管徐州打什么旗,王家屏这个龟孙,老子必须灭了他!”

高义欢给刘黑子封了官,可是他依然是用反清义军的旗号,魏国并没有正式收编刘黑子的人马。他的人马反清,就是义军,攻明就是流贼,而对刘黑子而言,做流贼并不是什么大事。

袁宗第道:“王家屏挑梁小丑而已,我现在担心的是,南面的明军会借北上!”

高义欢提醒过袁宗第,谨防明军攻击,而斥候也确实探知,明军不断增兵淮河一线,现在徐州投靠南明,正好给明军北上的借口。

刘黑子微微皱眉,拔马道:“走,回营商议!”

回到营,众人商议,觉得这件事情牵扯到了南明,一旦明军北上,情况将便得复杂,还是需要尽早告知大王。

刘黑子与众人商议后,定下件事,第一是飞马报告洛阳,第二则是派出斥候向南探查,严密监视明军动向,第则是继续准备攻城器械。

从徐州到淮安的距离,是从徐州到洛阳的一半,斥候首先送来了淮安的消息,发现明军正在淮江上搭建浮桥,准备渡河,确定了徐州与马士英勾结。

这让刘黑子有点惊慌,急忙命人继续探查,一面摸清明军兵力,一面再次派出快马,通知高义欢。

~~~~~~

洛阳城,高义欢将行宫设在这里,就近指挥,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决定。

这里位于天下之,利用魏国的军驿网络,能够迅速了解各地的情况。

高义欢在魏国境内,除了西域和辽西之外,各地遍设驿站,用于传送公,传达紧急军事情报、接送官员、运输物品等。

魏国规定十里一驿,每个驿站都配备一定数量的驿卒和马匹,平常传递公,要求一天至少走六驿,也就是一百八十里,快马则需要走十驿,也就是日行百里,遇见紧急军情,日夜兼程,八百里加急,各驿站接力传送,则能跑到五六百里。

高义欢坐镇洛阳,位于天下之,魏国绝大多数地区发生的事情,他都能在四天左右得到消息。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玄宗在临潼华清池,两地相隔千里,六日内玄宗就得到了消息,便知唐朝的加急揍报大概日行五百里。

徐州距离洛阳九百里,加急揍报,只要两天就能送到,不过魏国刚收复河南,驿站还没有建设完成,刘黑子的急报,日后才送到洛阳。

洛阳行宫,高义欢看着送到案头的急报,皱起了眉头,他将急报递给陈名夏,问道:“先生以为孤王该怎么处理!”

陈名夏看了后,却微笑道:“大王,王家屏投明,让刘将军继续攻打,见行事,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啊!”

首节上一节841/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