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81节

这时明军的火铳手都放弃火铳改用腰刀,这些弓箭手可能已经是官军唯一能远程射击的兵力。

李自成仔细观察着,看见官军主阵列成一个方形,间是空的,孙传庭的大纛旗和数千官军骑兵躲在阵。

这些骑兵可以随时冲出,进行反击,那些令他生畏的火炮,依然在炮车上,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他们,只是不晓得还能不能打响。

这些载着火炮的车辆上,都有一个棚子,用来防止雨水打湿火炮,不过这雨一下就是几天,怕火药火绳都已经受潮,官军的火炮多半要受影响。

官军并非只列一个方阵,在方阵四个角外,还各有一营步军单独成一阵,使得官军的整个阵型,像是麻将的“五饼”,只是相比“五饼”的五个点,明军间的那个点,要大太多,是外围四点的数倍不止。

李自成双脚踩在马镫上,直起身子看了一阵,仔细辨认之后,不禁微微皱眉,自言自语道:“这种情况下,阵形居然还这么严整,不漏破绽!”

李自成有些不甘心的又看了一阵,直到胯下战马有些躁动,他发现孙传庭确实滴水不漏,屁股才悻悻坐回马鞍上,拔马飞驰回军。

这时闯军人马也已经开始列阵,无数人影还在继续往南而来,北面的旷野也到处都是冻得发抖,跋涉而来的身影。

“大王,情况怎么样?”李自成回到军,前营制将军袁宗第帮他拉住马缰,稳住战马。

李自成将翻身下马,将马鞭丢給亲卫,然后一边向一个棚子走去,一边说道:“等会再说!”

闯军士卒用几根木杆插在地上,杆头扯上一块布,搭城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并在地上扑上些木板和干草,摆上座椅,披上一张白虎皮。

李自成解开蓑衣,盔甲,换上袍子坐在又软又暖的虎皮大椅上,遂即吩咐道:“去,把众将叫来议事。”

不多时,诸多闯将就到了棚子内,行礼拜见,然后便只能站在一旁,连罗汝才也不例外。

流寇原本是梁上好汉们的模式,各营头领都有一把交椅,有什么事情也是一起商量,合则聚,不合则散,自由的很,不过自从李自成正式称孤道寡之后,情况就有些变了。

李自成见众人都已经到齐,遂即说道:“孤方才观阵,孙传庭结大阵居,四角各设一个小阵,孤攻他大阵的任何一面,都会遭受大阵和两个小阵的夹击。这个孙传庭不死,孤大业难成!”

众将在远处也看见了官军大阵,不过他们只看见正面,还以为是只分为军和左右两正,没想到是个方阵和四个小阵。

“大王,攻击大阵不行,那先破大阵外的小阵如何?”袁宗第抱拳开口道。

李自成没说话,方才一起观阵的李过却摇了摇头,“估计也难,如果不攻大阵,先攻四角的小阵,这些小阵可能会往后缩,向大阵靠拢,借着大阵的火炮和弓箭,射杀我们进攻的人马。”

攻大阵不行,攻小阵也不行,众多将领不禁皱起眉头来,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如果李自成看过徐光启的书籍,就会发现,孙传庭的阵势,其实就是个“万敌台”的形状,从天空俯瞰,主阵和四个小阵,就像是一个棱堡,主阵是城墙主体,四个小阵则是城墙伸出去的尖角。

这种阵型确实不好下手,不过狭路相逢勇者胜,况且李自成既然已经追来了,那就没有退缩的理由,也没功夫耽误。他轻兵急进,没带多少粮草,而大雨天同样也对闯军造成了影响,甚至还要大一些。

李自成见下面吵吵嚷嚷,挥手制止众将议论,“孙传庭不到十万人,可以从南阳调粮,孤王八十万大军,粮草得从襄城运来。如果只算路程的话,两边的粮道差不多长,但孤王八十万人马吃喝,天又下着雨,绝对耗不过孙传庭,所以困难再大,也得立刻进攻,不能有所迟疑!”

在襄城,孙传庭的粮道被拉长,后勤比李自成困难,可是现在孙传庭一退,孙传庭的粮道,便又拉短,李自成的补给又成问题了。孙传庭知道这一点,所以直接摆出防守的阵线,料定李自成也拖不起,必会主动攻击。

众将闻语,纷纷安静下来,李过等人抱拳道:“大王,那咱们怎么打!”

李自成站起身来,沉默了一会儿,脸上忽然残忍起来,“怎么打?一起打!”说着提高了声音,振臂喝令道:“传孤王军令!大军分为五部,第一阵流民,第二阵各部杂军,第三阵精锐步卒,第四阵各部骑兵,第五阵老营精骑。五阵人马,从第一阵开始,四面猛攻,一阵接一阵的冲,官军火器不能用,孤王不信冲不破孙传庭的大阵。”

棚子里,众多闯将倒吸一口凉气,这等于就是拿人命填,靠人多堆死孙传庭了~

(感谢幸福啄木鸟的1000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95章决战中州十一

面对官军摆下的大阵,李自成决定采用人海战术,来消耗 />

只要前面的流民和步军能够破开大阵,打开一个缺口,他留在后面的老营精骑,就能从缺口灌入官军大阵,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击败官军,为此他不在乎死多少人。

这么一来,他死伤必然会十分惨重,但只要击败孙传庭,他就再无敌手,那牺牲在多也值得。

现在他的人马也要开始正规化,等击败了孙传庭,明朝在河南、陕西再无精兵,他便也不需要这些流民和杂兵来耗费官军,耗费他的粮草了。

明军方形大阵内,竖起了一座望楼,孙传庭手放在望楼边上,目光远眺着对面的闯军,入目俱是一片人影,神情不禁有些凝重。

崇祯十五年,大明朝无论是对内剿匪,还是外御悍夷,都是连连失败,官军损了一批又接着损失一批,早就耗光了明朝的元气。

他这次出潼关,虽然接连击败闯军,但每次其实都不是硬碰硬,而是设计取巧,获得了足够的情报之后,才连败闯贼,但可悲的是,他自从进入河南,虽接连大捷,但闯贼却似乎杀不完一样。

他每次击败李自成后,李自成总能迅速恢复,而且还带出更多的人马。

这让他仿佛不是在大明的版图内作战,似乎河南的没个人都是敌人,让他心力憔悴。

这时远处闯贼阵,忽然一阵战鼓雷响,前面一片人潮便喧哗起来,有些混乱的被一只闯军骑兵驱赶着向前。

站在望车上的孙传庭脸色一沉,低头看了在望车下列阵士卒一眼,见各部将士寂静无声,严阵以待,他心里却依然有些不安。

“传令前军准备迎敌,再令左前阵郝尚仁、右前阵左勷,贼兵若直撼本督军,两阵当左右横击,同夹击贼军。若贼军先拔左前、右前,两阵当速向主阵靠拢,届时前军火炮、弓手会给予两阵增援!”孙传庭将手臂扬起,再紧握成拳,“另外,再令左后、右后两阵随时待命,高杰部精骑等步阵击退贼兵时,出击掩杀败军,不过切记不能深入敌阵,遇敌骑当立即退回大阵暂避。”

孙传庭布下的大阵,虽说是防守阵形,但是并不一味的死守,除了主阵不动外,四个小阵都可以运动,可攻可守。

望楼上明军令旗挥动,战鼓擂响,传信的骑兵往来各部之间,传达孙传庭的军令。高杰、孙守法、左勷、郝尚仁等将,纷纷打起应旗回复主阵。

这时,闯军驱赶的人潮已经来到明军阵前一里处,望楼上的孙传庭终于看清了这支人马的军容。

他们没有队列,没有衣甲,没有如林的旌旗和任何标识。队伍的士卒有老有幼,人马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老的需要身边人扶着才能前行。

这根本不算是什么贼军,就是州的百姓!

队伍前面一名年汉子一只手拿着一个钉耙,一只手扶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翁,身旁还跟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

这显然是父子爷孙三代人,他们都只穿一件破棉袄,踩着泥泞走在前面。

其他人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都穿的破破烂烂,手里拿着各种农具作为武器,他们听说闯王均田免粮,带着农具来投,很少有战刀、长矛等兵器。

李自成手下的流民有很多,有的是被闯军裹挟。这种人对李自成怀有怨恨,所以很快就被消耗掉,李自成不会久留。

这些人以比较富裕的豫东地区,被李自成劫掠的州府百姓为主,像高二哥一伙人就是这一批,整个村子一百多条汉子,硬是被消耗得只剩十个人。

另外还有一些流民,则是活不下去,受到“均田免赋”的号召,主动前来投靠李自成。

这批人以相对贫瘠的豫西百姓为主,他们受天灾和朝廷征税的影响,在老家活不下去,主动成为流民,被李自成通过开仓放粮等手段吸引。

李自成的老营士卒,也多出自这批流民,他们对于李自成则比较拥戴,认为李自成能带他们活命,给他们分田分地。

还有一些流民,则是罗汝才和袁时等人裹挟过来,人数也不少,有十来万人。

首节上一节81/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