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780节

这时高义欢一行人乔装后,本义是想去陕北查看植被情况,路过泾阳县时,看到农田里有十多个老农在很辛勤的干活,高义欢便临时起意,决定休息一会儿,顺便让人找来几个老农问话。

高义欢作为天下的地主,看见一片绿油油的麦田,还有辛勤劳作的百姓,心中还是有些兴奋和自得。

这时在大树下面,高义欢露出慈祥的笑容,周围围了一圈卷着裤腿的老农,“老乡,这么毒的日头,怎么不休息一会儿,要注意身体啊。”

高义欢一行人都是寻常打扮,几位老农以为是过往的商队,便也没有顾忌,其中一名老者接过侍卫递过来的水碗和大枣儿,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这位官人,我们种地,春天播种,夏天灌溉除草抓虫,到秋天才有收获。这其中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做好,或是老天爷不给饭吃,一年就白忙活。现在正是细心耕耘的时节,我们可不敢偷懒,只能每天早出晚归不停的干活,以求秋天能有一个好收成,把欠朝廷的钱和租子交了,剩下的粮食养活一家老小。”

高义欢慈父的微笑有些僵硬,这样的回答,让他感到十分尴尬,百姓在大魏其实也是要拼命干活才能生存,还是和历代王朝一样。

“呵呵~”高义欢微微一笑,化解自己的尴尬,忙转移话题,“等秋收后,家里有了粮食,老乡们就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享享天伦之乐吧。”

一年四季,忙三季,休息一季,也就是九十多天没什么事做,这么看来也是不错的。

“哪里哦!除了那些军户的日子好些,我们这些民户,一到冬天,官府的徭役就派下来了。”老头叹气道:“官府修水利,修官道,都要我们出力气。这几年又年年打仗,家里的年轻人,被抽去给官军运粮,我们一把年纪,还得去出把力气哩。”

老汉说着,一旁坐着的几名官员,不禁后背冒汗,一旁户部侍郎周洪海忙打个圆场道:“老乡,朝廷修水利,修官道,不是给工钱了么?”

老汉摇了摇头,“那能有多少,卖力的活,还不够吃的。”

高义欢道:“这些水利和道路修建,总归对百姓是有好处的吧。”

老汗道:“水利建了确实方便灌溉,官人你看,远处的水车,现在大多数田地都能灌溉。说实话,官府比前朝还是要好的,就是老是抽丁,影响家里种田,而且没有年轻人,老头子们一年忙到头,有些吃不消啊。”

高义欢听了这话,心头舒服了一点,不过依然感慨良多。

这几年他连连大战,自己是威风了,但是大军作战,需要粮食、银子、民夫都是百姓负担,高义欢又不种田,也不挣钱,大军出征的消耗,都是藩府转嫁给百姓,让百姓负担。

这时,远处的官道上,一队衙役簇拥着一名官员,从北面疾奔过来。

高义欢扭头瞧见,微微皱眉,让人将携带的食物都送给几位老农,然后便带着属下离开。

这时,高义欢一行人离开大树,牵马回到官道,那官员已经到了跟前。

他慌忙翻身下马,扑通跪地,“臣泾阳令王遗风,拜见大王!”

“你的消息到是灵通!”高义欢微微皱眉,遂即又摆了摆手,“起来吧!”

王遗风听人禀报,有一队人来到泾阳,沿途左看看右瞧瞧,行踪十分可疑,顿时吓了一跳,急忙便带人赶了过来。

高义欢等他起身,看了众位大臣一眼,然后指着远处弯腰劳作的百姓,动情的说道:“百姓生存不易,今后藩府要注意爱惜民力。”说着他扭过头来,一脸严肃的甩锅道:“王县令,你听见没有?”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本章完)

第861章 又憋了个坏主意

高义欢并没有真的要责怪王遗风的意思,因为他知道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正是他自己。

王遗风急急忙忙的跑过来,被高义欢说这么一句,以为高大王对他管理的地方并不满意,心中一阵惶恐,不过等几年他就会发现,他这一趟过来,还是十分值得的。

高义欢知道的东西多,所以看见此时的许多现状,便都不太顺眼,不太满意。

他习惯看见稻田成片,水渠相连,国道省道乡道成网络,将国家的每一处土地连接起来。

他知道陕北水土流失严重,不能在过度开垦,明白各座城池的结构不合理,下雨街道泥泞,城中污臭不堪,苍蝇成群。

高义欢看见这些后,自然有一股要改造的冲动,所以他觉得自己有许多事情要做。

因此他看见土地不能灌溉,就想修建发达的水利网络,看见道路狭窄,泥泞难走,就想修整官道。

现在他还准备恢复陕北生态,另外准备改造王京等城池,将在城中建造发达的下水系统,还需要扩宽街道,街面上都扑上砖石。

高义欢干劲十足,每一样都想干,有一大堆的工程将要排队上马,另外为了一统天下,藩国的军队也还在扩招,军械也在加紧制造。

高义欢设议事院,并不是真的想偷懒,而是他发现自己有太多事情要做了。

不过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很显然,高义欢有些操之过急了。

在泾阳与百姓交谈后,高义欢便回到王京,按住了自己急切的心情,招来内阁进行商议,最后决定将一些不是很急的事情砍掉,让百姓喘口气。

当然,高义欢并不可能放弃之前全部的决议,事实上他的大政方针依然未变,扩军备战还是照常进行,甚至要加快速度进行。

他砍掉其他工程,除了恢复民力,也是为了保证扩军等重点项目能够进行。

过犹不及不行,不做同样也是不行,大规模建设现在要少搞,高义欢便很快将精力转移到别的方向。

如今西魏王京,聚集人口近五十万,虽比不上南京,但是也已经相当的繁华。

西魏迁都西安后,对西安城进行了重新规划,共计划分了一百零八各坊,而这些坊有的是居住,有的是酒楼客栈,都具有不同的功能。

在城中交易的市场,有东西两市,东市主要买卖江南和西魏国的货物,西市则是出售西域来的货物,还有蒙古、乌斯藏来的牛羊马匹。

这时高义欢与李过、陈名夏等人出现在东市,市场内人声鼎沸,满载货物的大车在街道上穿行,两边都是砖石店铺,里面摆放着各种商品。

市场内各家商铺里,摆放着粮食、羊肉、布匹、瓷器、茶叶等各种货物,每家店铺前都围着不少百姓,笑声、喊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使得市场格外热闹。

高义欢一行人继续往前走,进入市场内部,那里则是大宗商品交易的地方。

这时在中间一处广场上,十多辆满载布帛的大车停在一处,一名魏国官吏,站在一辆车上,身前围了十多个身穿锦缎的商人,其中还有两名胡商。

这时魏国官吏先念道:“松江上等绢,共计十二车,底价三千银元。”

商人手中也各拿了一张纸,上面写着货物的信息,他们查看了一下货物,便开始出价。

“三千三百银元!”

“三千五百银元!”

“四千银元!”

一旁的货主则紧张的看着他们,嘴里默默念着一个数字,最后整批货物被一名胡商以四千银元拿下。

官员连忙给货主和胡商一人一张条子,货物便被赶去一旁,下一个商人,又将一批货物赶进来,并将一张纸交给小官。

这时高义欢不禁问道:“去岁一共有多少匹江南的棉布,来我们大魏出售。”

首节上一节780/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