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618节

明朝最大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开发了西南。

此前中原王朝虽然也控制过西南,但是只是名意上的控制,并未改变西南地区的人口结构,明朝通过数次战争,平定土司叛乱,削弱了西南土司的力量,迁徒大批汉民进入西南,为后来中原控制西南,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唐时,西南是南诏国,宋时是大理国,这都不是汉人的政权。

元版图虽大,但是汉人却并没有走出去,相反不少地方还被蒙元带来的色目人占据,带来绿教,使得汉人继续唐晚期的向内部收缩。

汉人这种内缩,影响力退出周边的情况,在明朝时期才逐渐扭转,开始继续向外扩展。

进入大航海时代,西方诸夷飞速扩张,其实明朝也改变了唐朝后期以来,中原王朝向内收缩的态势,转而向外扩张,开拓西南和移民辽东,就是明朝的两大功绩。

此外,因为人口的增长,内部土地矛盾加剧,促使东南沿海百姓自发的下南洋,汉人正从三个方向,扩展着生存的空间。

看历史,中国历代王朝,总是陷入王朝统一,人口增长,土地兼并,矛盾激化,王朝崩溃,然后战乱减少人口,土地矛盾减弱,新王朝再次一统的循环之中。

西方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向外扩张,失地的农民去海外殖民,缓解内部矛盾的同时,还能为国家获得更多的资源。

中国受制于地形的限制,北面的草原和沙漠不适合耕种,西面是群山和戈壁,只有一条河西走廊与外部相连接,汉民族便被困在中原之地,所以无法将矛盾导向外部。

宋代之后,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原王朝多了一条出路,但是受到中国居中,四方皆夷狄的认识束缚,历代王朝将周遭视为蛮荒,而不屑一顾。

明朝也没有意识道这一点,而是继续从内部寻求解决,人口和土地矛盾的方案,使得中原王朝错失了海外扩张的良机。

从明朝向外扩张的三条路线,开拓西南和迁民入辽都有朝廷主导,而唯独下南洋不受朝廷支持,就可以看出让识的区别。

西南和辽东虽是边地,但是却是中国,但南洋就完全是蛮荒之地了。

而南洋这些蛮荒之地,因为远离中国,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周边,其生产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极端的低下,且小国林立,部落众多,无疑很好打开局面。

西夷不远万里,几百人就能控制一块广大的区域,要是有朝廷支持,汉人没道理不能再南洋立足。

现在随着明王朝的衰落,辽东早早落入满清之手,由明朝官府主导开拓东北的方略彻底失败,三百余万辽民,成了满清的刀下亡魂,幸存者也沦为了奴隶。

由于禁海政策,下南洋的汉人,被视为海寇,在南洋屡遭屠戮,于吕宋死伤惨重,没有朝廷的支持,南洋的汉人,生存也是极为不易。

西南同样因为明朝的崩塌,土司再次叛乱,云南已经脱离了中原王朝。

此时汉人的影响力,又开始收缩回来,三条道路都受到了阻碍。

现在西军进入云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利益汉族政权对西南的控制,保住明朝二百多年来,西南开拓的成果。

此时魏军无力剿灭西军,而西军涌入云贵后,立时就会成为云贵地区最强大的势力。

孙可望擅长于打土豪,吃大户,只要渡过最初的困难时期,便能在西南站稳脚跟,建立一个汉人割据政权。

从短期来看,西军必会威胁四川,但从长远来看,孙可望占据云贵,开发云贵,肯定会加速云贵的汉化,西魏今后若是占据此地,就省去了许多麻烦,可以直接享受孙可望开发后的成果。

因此高义欢认清眼下拿孙可望没有办法的事实后,决定同意孙可望称藩的条件,同孙可望结盟。

虽然这是孙可望的缓兵之计,但是高义欢相信,当他真的同意后,孙可望肯定也乐于依附于西魏国之下,借助西魏国恢复实力。

现在西南虽然处于真空时期,但是毕竟是处于明军和魏军的威胁之下,西军要有所作为,必然要选择通好一方。

张献忠、李自成之流对明朝藩王,还有士绅地主打击之重,在政治上天然与南京对立,决定了他就是热脸贴上明朝,南京也不会理他,所以他只有选择西魏。

这样一来,高义欢能够获得云贵的铜矿,同时也能利用孙可望来牵制南京。

以免今后西魏强,而明清弱时,南京再次走向与清联合,避免西魏国没有帮手的尴尬境地。

当然这样一来,孙可望便不可避免的会做大,今后想摆脱西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现在高义欢已经奈何不了孙可望,便也就不需要去考虑孙可望是否会做大的问题,而是须要考虑眼下,是否应该各取所需。

先稳定四川,减少孙可望对四川的威胁,同时获取云贵的铜矿,使得魏军有足够的铜,来实现兵器的变革,无疑附和高义欢的利益。

出于多种考虑,高义欢决定答应孙可望的条件,只是这个条件孙可望还认不认,那就不知道了。

此时在西军撤离川南后,魏军迅速控制了川东和川南各地,不过像石柱、播州,以及四川西南部数个州府、宣慰司、安抚司、招讨司,则依然在明军和土司的控制之中。

高义欢并没有立刻就去解决这些明军和土司,因为他们所处之地,大多在群山之中,只能慢慢分化瓦解,很难一战而定。

十月底,在斥候禀报,孙可望攻下贵阳,主力向西南运动后,高义欢留下王得仁镇守重庆和川南,便让金声桓回师湖广。

高义欢也带着大军返回成都,准备整合四川,然而他刚到城都,关中就有消息传来。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第683章班师回朝

为了加强对蜀地的掌控,高义欢将蜀王宫,改成了他在成都的行宫,并打算长住一段时间,等候四川局势彻底稳定后,再返回关中。

只是没想到西安来的消息,却打乱了他的部署。

高义欢才回到成都,陈名夏就告知他,西安传来消息,说是满清唆使漠北蒙古南侵关中,草原上有异动。

高义欢就知道,满清不可能让他修养生息,只是没想到满清的动作居然这么迅,而且居然能够说服漠北蒙古。

两年前,高义欢在汝南与多铎激战时,南京没有帮他,是漠北蒙古南下,攻入山西劫掠,替他解了围,可现在漠北蒙古却又成为西魏的对手。

虽然高义欢在关中留下了近十万人马,可是基本都是驻守于各个关隘和城池的步军,而长城防线太长,一旦出现一个缺口,没有一支机动能力够强的马军,来围追堵截破关而入的蒙古马军,魏军会陷入很被动的境地。

魏军刚占据关中不久,要是让蒙古人杀入关中,烧杀抢掠一番,那西魏国的威严就扫地了。

多尔衮这个龟孙,还真会给他出难题,不让他休息一阵。

此时,在成都行宫内,高义欢与陈名夏、梁以樟坐在书房中商谈。

高义欢看着两人,然后开口道:“草原上异动,蒙古可能入寇关中,孤王有些不太放心,准备近日返回西安。”

陈名夏道:“西安是我大魏国都,关中乃畿辅之地,不能有失,臣也认为大王应该返回王京坐镇。”

高义欢微微颔,“孤准备近日就动身,选虎、克胜、选锋、龙骑四军,还有一部分关宁降军,孤王准备带入关中。这样一来,在四川留下的人马,大概就只剩下三万多魏军,以及一万多降军。四川刚刚拿下,局势还很不稳定,孤王着实还有些不放心。”

梁以樟道:“现在孙可望进入云贵,四川境内只有镇雄府的沐天波、扬展还有些实力,但是沐天波一心想着收复云南,对我大魏应该没有多少威胁,况且即便真的开战,有三万精兵在,加上入川到路在我大魏之手,他们人力、财力、兵力都不及我大魏,顶多在川南有所摩擦,但绝对不可能威胁成都。”

高义欢与两人商议过,陈名夏跟随他回西安,而梁以樟则以西魏国大学士的身份,出任四川总督,另外刘黑子的属下季国风则出任四川布政使,原来大顺的礼府侍郎扬永裕则出任按察使。

首节上一节618/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