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583节

后面的李岩、梁以樟却不禁微微摇头,怎么看,怎么觉得像个不学无术的纨绔。

几人羞于与之为伍,可是没奈何,高义欢是大王,他们只能跟在身后,李来亨等十多名侍卫,也跟上来,十分紧张的四下张望,生怕发生什么事故。

一行人出了官府衙门聚集的区域,来到东市,街道上熙熙攘攘,人流如织。

西安城新涌进大量人口,他们都是脱离农业生产的阶层,衣食住行都要从市场上获得,极大的带动了西安城的经济发展。

他们的出现造成了物价上涨,刺激了城外的百姓,百姓原本种点菜自己吃就行了,现在菜能卖出去,便会去种更多菜,织更多的布,调动积极性,提高生产力和物资的产量。

这个道理就像是货币放水,增强流动性,适当的时候,能够刺激经济,但要是钱太多,那就得通胀了。

这时一行人在街道上走着,李岩见全面出现了一个茶楼,里面十分热闹,便对高义欢说道“大王,茶楼酒肆,人员混杂,不过消息也最多,也能了解民间百态,不如进去坐一坐。”

高义欢见酒肆里人来人往,还有不少举子们三五成群的进进出出,便笑道“那就去坐一坐!”

午时分,西安城内的酒馆茶楼内异常的热闹,因为西魏国是一个新兴政权,原有的社会结构基本被破坏,财富重新分配后,整个藩国内部,并没有多少全贵和富人,所以酒楼和茶肆走的一般都是低端的路线,一般两层,内部不知简朴,菜肴物美价廉。

高义欢一行人,走进了酒肆,里面坐满了人,热闹喧天,酒保们满头大汗,端着盘子四处上菜,声音都喊得嘶哑了。

这酒肆只有两层,间是空的,有个台子,供人说书、唱曲,整个结构,是个“回”字样式。

现在酒肆的客源,主要都是前来高考的士子,城里人还没从年年的战乱,喘过气来,手上没啥钱,所以基本自己开灶。

高义欢进了酒肆,见一楼已经坐满了人,便往二楼走,刚走上楼梯,便前楼上一个桌子上,一名举子忽然站起身来,惊喜的喊道“定生兄?”

高义欢一行人,脚步顿时僵住,手里的扇子也停止摇动,李来哼立刻提起了警惕,不过对方叫的却不是他们,而是一名刚上楼的举子。

高义欢手里的扇子,又呼扇呼扇的摇动起来,他也不晓得为啥,反正扇子在手里,就不自觉的要扇一扇,像有瘾似的。

这时随着扇子呼扇,一行人继续往前走,正好经过刚才那桌,在他们旁边坐下。

“辟疆兄?”被叫住的士卒一扭头,看见呼唤他名字的士子,立刻认出来,也惊喜道“辟疆兄也过来了!”

当下他便走了过去,那桌的举子,连忙就让出一个位子,热情地招呼他坐下一起喝酒。

这时距离他们不远处,另一桌上的几名举子却齐齐放下酒杯,神情有些不善和鄙夷的冷哼一声,“哼,复社的人居然也敢来我们西魏!”

高义欢屁股刚坐下,就听见两边声音入耳,心道,人之间还真是有意思,这酒肆果然能够听到许多平常听不到的事情。

“小儿,先来一碟瓜子,再把你们店里的硬菜,都来一份。”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书单推广,求月票,订阅,月票)

第642章 人心变化

这时高义欢在桌子旁坐下,侍卫们则分散开来,各自找地方坐着。

虽说西魏国采取了各种手段,来降低人口激增造成的生活成本提高,但是城中银钱增多,物资匮乏造成的物价上涨,却不是能一下压回正常水平。

酒肆的二楼,在江南小城里,都算寒酸,但在这里却算是高档的了。

因为二楼要比一楼多交点钱,所以大部分人都在一楼,只有那些比较有钱的举子,才在二楼吃饭。

现在二楼上还有许多空桌,加上士子们都再谈论着关心的事情,所以高义欢一伙人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什么人注意。

有的人看了高义欢一眼,见他做派,还以为是谁家的纨绔,鄙夷的瞧了一眼,便又继续和同伴交谈。

这时高义欢等人坐下,小二端上来一盘瓜子,给他们到了茶,边下去让厨房上蔡。

高义欢手里抓了把瓜子,耳朵却听着旁边那群江南士子说话,这一听,却让他有些惊讶起来。

方才听那士卒叫什么“辟疆兄”,高义欢就觉得有些耳熟,好像哪里听过这个名字。

现在仔细一听,才想起来,明末好像有个什么四公子,其中一人,不就是叫冒襄,字辟疆么?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好像就是被他娶走了。

这时冒辟疆笑着对同桌人说道,“诸位兄台,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宜兴的陈贞慧,字定生,参与过吴应箕起草的《留都防乱檄》。”

这个陈贞慧其实也是四公子之一,不过他的风流事少了点,高义欢就没听过了。

陈贞慧却摆了摆手,不愿意提以前的事情,笑问道:“辟疆兄怎么也来西安呢?”

冒襄脸上有些尴尬,“寒窗十年,一身学问,总得找个地方施展。西魏是大明的藩国,南京不能用我,我们就到西安来试一试。”

梁以樟见高义欢听的认真,小声说道:“现在南京方面,东林党人失势,复社的人受到牵连,被排挤出了朝廷。这个冒辟疆、陈定生,都是复社中人,想必也受到了排挤,无法在南京谋取一官半职,所以跑来西安参加我们西魏的科举。”

高义欢微微颔首,心道这个世界真是很奇妙,前几年东林党人处处为难他,现在居然跑过来参加西魏的科举,还真是心大。

这时冒襄看向陈贞慧,问道:“定生兄,你为何来到西安?”

“我是特意赶来参加西魏的科举,今后就留在西魏了。”陈贞慧到是比冒辟疆坦荡许多,来都来了,便也不用什么西魏是大明的藩国来当遮羞布。

谁都知道这个藩属的身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去掉,到时候西魏变大魏,考中西魏的功名,做了大官,还能因此不干不成?

陈贞慧说完看着桌上几人道:“辟疆兄,几位兄台,你们老实说,来西魏的感观如何?”

众人都是读书人,明白陈贞慧的意思,不过儒家的教育,让他们内心总是有些纠结的。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西魏政权拥有巨大的潜力,在西魏做官是一件很有前途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一点,这次才有那么多明朝控制区域的士子,也跑到西安来参与考试。

只是读书人就是纠结,既想在西魏考个功名,但又死要面子,不愿意轻易承认,他们就是做不到儒家典籍中的要求,喜欢做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冒辟疆道:“西魏兵强马壮,百姓安乐,很不错,只是~”

“只是这样下去,最后必然与南京决裂。”陈贞慧道:“几位来的早的话,应该是见过几日前,东郊的典礼了。那股气势,南京没有,我以为驱除鞑虏,鼎定中原者,必是西魏国。几千年来,王朝更替是常有之事,关键是汉祚长存。现在正是西魏需要人才之时,也正是我等一展抱负的好机会。”

高义欢听着他们的谈话,便大概了解这些读书人的心理,让他不禁有些吃惊。

此前高义欢在读书人心中,只是一个莽夫,是李闯余孽,现在随着他称王建藩,不少读书人的心思却活络起来,开始将他纳入能够投靠的一方势力。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还有很大一部分忠心于明朝的读书人,都在南京拥护朱慈烺,恨不的他被雷劈死,好让朱慈烺,接收他的基业。

这时小二端着盘子上来,给高义欢桌上放了六盘菜,鸡鸭鱼肉都是硬菜。

首节上一节583/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