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582节

公元1647年,4月,25日,农历丁亥年,庚辰月,戊辰日,西安城郊,数万兵马汇集,城外聚集了无法计数的百姓,旗幡招展,人头如织。

高义欢从南阳府赶到西安后,先去高陵祭拜了黄帝,然后正是下教旨,定王京于西安,称藩建国。

此时,西魏国在东郊的旷野上,构筑了高台,正在进行进位大典。

在高义欢决定迁都城于西安开始,隶属于工部的工程队,就开始在城中修缮被毁的秦王宫,将宫殿改为西魏王宫,同时在东郊修筑祭祀天坛。

修缮宫殿,耗费巨大,只能一点点的来,工部的力量主要用于构筑天坛。

虽然工期很紧张,但在工部和礼部的敦促下,天坛还是在典礼之前,顺利筑造完毕。

当然这座用红砖堆砌,成玛雅金子塔形的高台,自然无法与北京的相比。

这时在旷野上,魏军前后左右中五军,分别在高台下的五个方位站立,每个方位各有近万士卒,遍列五方旗帜,高台上遍布力士,同样是旗幡招展。

整个大典由礼部尚书王世琮主持,他双手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西魏王的金印,还有金册,请高义欢登坛。

高坛下,近百面大鼓有节奏的擂起,“咚咚咚”的鼓声震人心魂,健硕的士卒一手叉腰,仰头吹响号角,雄浑的号角声,令人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十八路诸侯讨董会盟的现场。

这时高义欢穿着黑色龙袍,头戴冕旒冠,像是搓衣板上垂九条玉珠,腰间悬着宝剑,威武不凡。

他微胖的身躯,加上这一身装扮,除了冕旒冠上的珠子少几条外,还真有点像画像中的秦始皇、汉武帝。

这时伴随着激昂的大鼓和号角声,高义欢整衣佩剑,从高台下慨然而上,一步步的走到台顶,然后焚香祭拜,告慰上天。

等上完香,他起身接过王世琮手中的托盘,遂即转身过来,扫视高台下如云的旗幡,还有肃立的士卒,顿时豪情万丈,大声呼道:“汉祚不幸,胡虏南侵,虐流百姓,而朝廷不能护之。至此危难之际,孤进位西魏王,以三秦、汉中、豫南、愕北、鄂中之地为西魏国,凡我臣民,当齐心戮力,内保黎庶,使百姓安乐,外抗鞑虏,杨我大魏国威!“

高台下方,如林的长枪,高高举起,在阳光下闪烁着,一片银光。

魏军诸多大将,具都振奋不已,与士卒一起高举兵器,振臂而呼,声音直上九霄。

身穿冕服的高义欢,将托盘举过头顶,感受着四野传来的欢呼,内心雄心勃勃,生出了一股一扫六合的气概来。

围观的百姓和士子,也都被宏大的场面所震撼,心中都清楚,一个强大的政权,正从关中崛起,其势,将是如日东升。

这一场进位大典,耗费不少,花费白银十万两,但是却极大的振奋了民心士气,西魏国作为一方政治势力,正式的登上了天下这个舞台。

此时西安城中,可谓大事不断,除了刚举办完的进位大典,马上就是西魏王与明朝公主的大婚,另外西魏国建藩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也将在西安进行。

自雄才大略的隋炀帝,开创科举以来,科举就逐渐成为了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通道,也是官府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虽说科举自身也有些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历代以来,最公平的选官手段。

西魏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权,也需要通过这种手段来选官,来与满清和明朝争夺人才。

一般而言,会试在二三月间进行,不过这次却被推迟到五月。

这原本是为了照顾关中的士子,同时也因为王京刚迁到西安,各个衙门事物太多,无法按期举办,却不想这一推迟,却将不少明朝和满清的士子,都吸引了过来。

江南文化鼎盛,科举考试竞争激烈,许多在南京落榜的举子,听到西魏将在五月举行会试的消息,便千里迢迢的赶来,想要碰个运气。

满清控制的山西、河南,有些读书人不愿意,参加满清的科举,便也悄悄跑了来,看能否中举。

这种情况,以前是不可能出现,但随着西魏国的建立,情况便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此时,随着科举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西安城也就越发的热闹起来,来自各地的近千举子汇集关中,大大超出了藩府的判断。

残破的西安城,先是迎接了大批从豫南迁来的官员和家眷,还有许多随行的富户,现在又迎来这么多举子,福藩完全没做好准备,城中的客栈和驿馆根本不够住,家家爆满,高义欢只能下旨,搭建帐篷,或者将举子安置进民宅。

西安原本是一座走向衰落了城池,人口锐减,可是随着高义欢定都于此,便使得整个城池,重新充满了活力,原本冷清的各家商铺、酒馆、青楼、客栈顿时都变得火爆起来。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641章高大王的日常

西安城,因为西魏国定王京于此,而变得热闹 />

不过一座城池,突然涌入这么多人口,带动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造成西安城,物价飞涨,资源紧张,不过好在西魏国的行政效率,还算高效和廉洁,官府将空置无主的屋宅,拿出来安置官员和举子,同时召集富户,鼓励他们开办客栈、酒楼、茶肆、店铺,借助民间的力量,调运物资进入关。

同时还在城外划出,上万亩土地,许落免税一年,鼓励百姓种植蔬菜,养殖牲畜,来维持王京的消耗和运转。

时间过去两个月,西魏国藩府诸多政策推行下去,西安飞涨的物价,便开始逐渐回落下来,城的物资开始充沛起来。

虽然问题还没有立刻解决,但是西魏政权的反应速度,执行能力和控制力,却得到了百姓的称赞。

突然涌入这么多的人口,管理的好,对于西安来说,是一次机遇,但要是管理不善,必然会成为一次灾难。

现在西安城,军队、官员、百姓,有近二十万人,其军队和官员都是有军饷和俸禄可拿的人,随着原来明朝在西安城的全贵和富人阶层,全部完蛋,没了消费,没人雇着干活,城底层百姓,便没有了生计,但现在他们又找到了活计,城就再次变得生机盎然。

此时,因为西魏王宫还在修缮,高义欢的婚,还是结不成。

迎娶公主是件大事,总不能娶过来,让公主住窝棚,所以得等工部将宫殿修缮完工,至少是要给公主建几座楼起来。

高义欢询问礼部和工部后,得知婚期定在七月,距离还有三个月,便将心思投入到科举考试以及建设王京上来。

这天午,高义欢稍作打扮,穿上一身灰色的道袍,头戴四方巾,腰间束着革带,脚踩云鞋,做士子打扮,走出府宅。

外面李岩、陈名夏、鲁义方、梁以樟四人,已经站在外面等候,也都是书生装扮。

这四人不是举人,就是进士,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方巾道服往身上一穿,那读书人的儒雅之气,都他娘的快溢出来了。

他们年纪都不大,三十多岁,那真叫一个风流倜傥。

高义欢走出来,眼睛不禁一眯,陈名夏手法风骚的将折扇一收,把扇子往手上一拍,笑着迎接上来,“大王穿上着身,臣还真不敢相认,以为是哪里来的佳公子哩!”

高义欢脸上带着微笑,眼睛却盯着他手的折扇道“那啥,先生这扇子不错啊!”

陈名夏在手拍击的扇子僵住了,这扇子从倭国进口,是倭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他也就只有一把,十分的喜爱。

“大王要是喜欢,臣就献给大王了!”陈名夏脸上有些纠结,但还是赔笑着将折扇献上。

“哈哈~”高义欢哈哈一笑,“那孤就玩两天,再还给先生。”

说罢,一手将折扇拿过来,单手刷的一下打开,风骚的在胸前呼扇起来。

“走!”高义欢扇着扇子,招呼一声,顿时感觉像是喝了两碗墨水一样,成化人了。

首节上一节582/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