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45节

“二哥放心,明日一早,我就练死那帮龟孙。”赵大宪笑道。

高二哥微微颔首,不一会儿就进了衙门,正在院子里同那铁匠的孙女玩耍的小崽子,一看见二哥进来,哇的一下,便跑到屋子里藏了起来。

下午,上次领头过来的乡绅,又带着几个人,按着吩咐到了衙门求见。

高二哥照样是在大堂接见他们,扬昌是这些乡绅的头,家业也最多,他领着众人拱手行礼之后,遂即在两侧坐下。

“几位的生意,最近做的如何啊?”高义欢先开口笑道。

在座几人,严格来说,并不算商贾,都是些经营副业的乡绅。

“这得感谢都尉军纪严明,我们的商铺才得以顺利经营。”扬昌站起来,笑着拱手道:“我们这是托都尉的福,店铺现在小有盈利。”

高二哥微微颔首,随即笑道:“今天招几位过来,就是看诸位的商铺,都恢复的不错,所以来与你们谈一谈税收的事情。”

“税收?”杨彦昌等人脸色一僵,不过遂即却笑道:“都尉放心,该缴的税收我们不会少。”

高二哥摇摇头,“之前商税过于繁杂,我打算重新规定,现在就统一定下,十取一吧!”说着高义欢脸忽然冷了下来,威严的扫视众人道:“你们可有什么意见?”

这哪里是嫌弃商税复杂,明明是觉得收太少。明朝商税是比较复杂,如盐起初二十取一,后来纳入专营便涨到了十取一,其它大多数行业,商税却普遍偏低,一般为三十税一,有些行业甚至免税。

赋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基石,不是说变就能变的,高二哥如果是明朝的官员,他在这里改税,这些乡绅暗地里告到上面,二哥立马就得完蛋。

不过二哥现在是流寇,而流寇也有流寇的好处。

他们是打破了规矩重来,便不用顾忌整个体制内的阻力,想怎么定,就怎么定,自己的地盘自己说得算,除非你有本事把老子赶跑,不然就得遵守老子定下的规矩。

扬义昌等几人面带苦涩,二哥毕竟是闯军的人,他们是觉得二哥同一般流寇不一样,但是他始终还是流寇。

“那,那就,遵从都尉的意思吧?”杨义昌苦笑着扭过头来,问同来的几人。

高二哥看他们不说话,眼睛一瞪,“几位为何不言,可是有什么意见?”

“没有!没有!”下面几人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连忙说道。

“只是增加三倍而已,其实大家还是有得赚!”高二哥见此笑着说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你们都回吧!另外我多说一句,你们交了税,我就会保护你们,要是哪个龟孙,还来抢你们的铺子,你们可以来告诉我,我要了他们的小命。”

杨义昌等人,只能赔笑着,告辞离去。而等他们一走,孙玉成却抱着一个账簿,走进堂来。

高二哥看见他,当即笑道:“瞻啊,我正有事准备寻你呢?”

孙玉成拱手道:“属下也正有事与都尉商议,不知道都尉有什么事要寻我呢?”

“我方才与几个乡老商谈,他们觉得鹿邑百废待兴,硬是要为鹿邑出一把力,自愿将商税提高三倍。”高二哥感叹道:“他们觉悟高,都是好乡绅啊!瞻啊!你稍后可以派人去统计一下,造个册子,月底便开始收税。”

高二哥十分兴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孙玉成微微皱了下眉头,有些不信,不过他没在这事上纠缠,而是拱手道:“这事属下稍后就去办。”说完他停顿了下,接着说道:“不过,就算商税多了三倍,怕也是杯水车薪。”

高二哥脸上笑容一收,知道孙玉成要说什么,于是开口问道:“怎么,粮饷快用完呢?”

“都尉,鹿邑城,现有战兵三百余人,哨总二十七人,部总人,掌旅两人,哨总每月三两,部总每月五两,掌旅每月八两,战兵一月一两,除此之外杂兵和后勤队的军官每人二两到四两不等,合计起来一个月就要五百多两。此外,都尉规定战兵每日两斤粮食,杂兵一斤,另外还有眷属,一个月下来至少要二百多石粮食。”孙玉成开口道:“消耗这么大,帐上已经没钱了。”

高二哥虽收商税,但因为鹿邑的百姓没有参与交易,都是他手下的兵马拿饷银在买,所以眼下商税到顶也就只有他发饷的十分之一,另外他每月从闯营能得到的粮食补给也十分有限,大部分都要靠自己买。

听完孙玉成的话,二哥不禁抹了把汗,“瞻你就直说,还能撑多长时间!”

“大概还能撑到八月初。”孙玉成开口道。

那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高二哥松了口气,等兴豪和义成买粮回来,他拿一批向周荣华换点银子,赚点差价,并以此做本继续倒卖,不晓得能不能坚持到来年麦收。

他正这么想着,高义成却一身狼狈的出现在鹿邑城外。

(感谢我王大拿的打赏,欢迎回归。求推荐,收藏,书单。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51章找帮手,打亳州

闯军活跃在北方,打下洛阳这样的大城,缴获金银无数,不过光有金银没粮食和其它物资,那金银无异于石头。

正是因为这一点,开封大营,黑市上粮价已经到十多两每石,但江南地区至多只有三两左右。

闯军有钱,江南有粮,但是两者之间,却缺少一个交易的桥梁。

当然有这样大的差价和丰厚的利润吸引,肯定有高二哥不知道人,通过不某些渠道来同闯军交易,而高二想做的就是扩宽这个渠道,或者自己搭建一条通道,来赚取两者间巨大的差价,从而快速积累钱粮。

如果二哥以三两一石的价格,从南面拿到粮食,再以十两左右的价格卖给周荣华一伙人,间赚个七两,那他不仅能满足自己的人马的开销,还能将买卖越做越大,财富越滚越多。

当然,如果倒卖的规模变大,闯军一边粮食的价格便必然会下降,而江南的粮价则会攀升,从而便会使得利润逐渐减少,但这是以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就眼下二哥这种不到千石的倒卖,同大明南方的粮食产粮,以及闯军粮食消耗的速度相比,短时间内不可能会对粮价造成影响。

算一下时间,高兴豪和高义成两个人,已经走了小半月,应该快回来了。

二哥给了他们五百两,就算只以三倍的价格卖给周华荣,那他也能挣了一千两。

高义欢之所以敢给战兵发饷,就是指望这条生财之道,或者说是暴富之道。

“这件事,我来处理,八月之前,我会拨给你一批钱粮!”高二哥想到此处,对孙玉成道:“瞻,眼下要多盯着水坝,必须要在播种前完成蓄水。”

这件事,高义欢并不打算让两个秀才参与,他们虽帮着二哥处理许多事物,但是毕竟不是自己人。

以他们对明朝的亲近,要是让他们的知道二哥准备在明朝和闯军之间倒卖物资,说不定顺腾摸瓜,弄清楚谁和二哥交易后,直接一封密信送到明朝那边,把给闯军卖粮的奸商劣绅直接端掉,断了二哥的财路。

孙玉成虽管着钱粮,但是他管的只是鹿邑县明面上拥有的东西,以及高二哥拨给他的东西。

高二哥实际有多少钱粮,又从闯营领多少钱粮,他却并不知道,也不了解,是高义欢和高兴豪在管。

孙玉成汇报之后,见高义欢这么说,以为他还能从闯营那边要到钱粮,便也不再多说,遂即行礼告退。

等他人一走,高二哥心里却有些急了起来,他嘱咐过高兴豪和高义成,行事要小心,别像高义仠一样音信全无。

两人听了他的话,无论成与不cd该有消息回来了。

他正想着,外面忽然传来一片喧哗,高二哥抬头望去,只见堂外几名士卒围成一团,发出几声惊呼。

高义欢眉头一皱,走出大堂,不禁喝道:“怎么回事,为何吵吵嚷嚷?”

“二哥!”赵柱子回过头来,有些急道:“你快来看看义成!”

首节上一节45/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