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13节

  

  贼营距离城池不过三里的位置,立在城头,营中的情景一览无余。

  哪里出了纰漏?贼军怎么会提前防备?

  这时候考虑那么多已经没有意义了,唯有杀过去一条路而已。

  城头的李贤看到了贼营中的动静,他毫不犹豫,嘴里大声喝道:“擂鼓!”

  官军出城已经是势同骑虎,若是不战而逃,只会助长贼寇的嚣张气焰。

  反正贼人数量不多,东莱军以多欺少,压根没有失败的理由。

  “咚咚咚”的大鼓声响起,隆隆的声音在黑夜传出了老远。

  进退维谷,不知该如何是好的胡庸听罢之后精神大振,他笑道:“听见没?使君在为我们助威,贼营示警又如何?咱们照样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杀,杀他个片甲不留!”

  背嵬军在胡庸的统领下势若猛虎,径自往贼营而去。

  这时候,既然贼人已经有了防备,那么东莱军也就没了潜形匿迹的必要了。

  根根火把接二连三地亮了起来,照亮了大队人马奔袭的道路。

  徐盛紧随其后,大声鼓舞着士气,道:“快,功劳莫要让胡庸一个人得了,杀贼!”

  “杀贼!”

  为了对付卞喜,李贤足足出动了三千人马。

  两军相距不过一百步的时候,贼营中的弓手按耐不住,他们纷纷张弓搭箭,往火把燃烧的地方射去。

  只可惜,东莱军卒人人着甲,有时候,即便长箭命中了目标,往往也因为甲胄的缘故一无所获。

  被动挨打可不是胡庸的一贯作风,听到身旁间或响起的惨呼声,他脚下生风,一马当下先,嘴里大声怒吼:“冲,快冲过去,莫要做了贼人的靶子”。

  在贼军稀疏的箭矢威胁下,背嵬军的速度大为增加。

  没多久,胡庸就来到了贼营的栅栏之外。

  扛着钩镰枪的军卒还在身后十步远,胡庸却已经等不及了,他大步来到木栅,敏捷地闪过了贼兵的刺枪,接着在贼兵瞠目的目光中,他双手抓起栅栏,“嘿”地一声,竟然生生拔起了两百多斤中的栅栏。

  “啊呀,嘿!”

  胡庸将栅栏挪开了一角,这时候,背嵬军的军卒已经冲到了他的身旁。

  “杀贼!”

  “杀!”

  胡庸身先士卒,挥刀冲入了贼军。

  贼寇已经被刚才胡庸的神力吓跑了胆,即便人人都是经年老匪,可面对穷凶极恶的胡庸,他们却根本发挥不出原本的实力。

  “噗噗噗”,眨眼间的功夫,胡庸就砍死了一名贼寇。

  然而,贼军毕竟数量较多,胡庸再勇猛,也不可能同时面对几十人。

  “快,护住统领!”

  “杀贼!”

  若不是背嵬军的士卒及时来援,说不定胡庸便要陷入孤军奋战的情景。

  赵云也加入了战团,听说来犯的是黄巾大将卞喜,他向李贤请缨,说愿意率领背矛士出战。

  与胡庸的横冲直撞不同,赵云麾下的背矛士迈着整齐划一的脚步,缓缓地往前压进着。

  星星点点的寒光从大地上升起,这是嗜血的刀枪在反光。

  黑夜里,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官军杀了过来。

  卞喜只知道,营盘的四面都已经被团团围住,到处都有官军。

  “拦住他们,快,随我上前拦住他们!”

  一名贼将大呼小叫着,冲向了北方,其后,跟着近百名贼军。

  然而,迎接贼将的却是密集的短矛!

  “投掷!”

  两军相距不过四五十步远的时候,赵云便一声令下,命令背矛士投出短矛。

  黑夜中,贼营中的火把成了最明显不过的标志。

  军卒们只要对着火把的位置投掷,那就绝不会有错。

  “啊,啊,啊!”

  接连不断的惨呼声从贼营中响起,冲的最快,试图增援此处的贼将嚎叫不已,他身上刺穿了三根短矛,却依旧有一口气,他惶恐地叫道:“矛,有矛!”

  “噗哧”,又一杆短矛呼啸而来,结束了贼将的痛苦。

  五百多支短矛清理出一块死亡之地,赵云几乎没耗费多少力气便入了贼营。

  胡庸已经杀入了贼营,连赵云都取得了战果,掌握一营兵马的徐盛自然不甘人后,他的神策军早就渴望着杀敌立功,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自然人人争先,个个奋勇。

  卞喜目眦欲裂,他砍倒了一个又一个官军,却丝毫不能挽回自家兵马的败局。

  耳畔,尽是自家兵马惨死的声音,卞喜已经快疯了,这千余骑军可是他好不容易才聚拢出来的精锐,哪曾想,一夜间就葬送一空。

  “大头领,快逃吧,官军太多,太厉害,弟兄们实在挡不住了”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头领,我们几人在这里为你挡住追兵,你速速与后军汇合”

  “莫要犹豫了,时间仓促,耽搁不得,再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卞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说道:“好,你们的恩情我卞喜记下来,下辈子,我们还做兄弟!”

  说罢,卞喜抽身离开,自始至终,连头都没有回一下。

  黑夜中,东莱军越战越勇,他们在各种将领的统帅下杀的性起,而卞喜逃后,贼寇再无反击之力。

  半柱香的时间过去,贼营便陷入了沉寂。

  东莱军已经杀透了敌营,顺利会师。

  此番一战,贼寇多数战死,只有百十人侥幸存活,而东莱军也付出了不下三百人的伤亡。

  当然了,与收获的一千匹战马想必,此番夜袭,李贤完全赚大了。

  当出城夜战的两营人马回转临济的时候,被喊杀声惊醒的乡民们纷纷从家中探出门来。

  看模样,应该是官军胜了!

  瞧瞧那些马儿,临济城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多马?

  毕竟是介亭李三郎的兵马,连卞喜说败也就败了。

  打了胜仗之后,临济乡民们提心吊胆地过了一夜,他们生怕乱卒滋扰。

  哪曾想,直到鸡鸣三阵,外头依旧没有陌生人光临的迹象。

  不少人顿时放下了心,看模样李贤麾下的兵马真的不扰民!

  折腾了一夜,直到日上三竿的时候,李贤才从榻上起身。

  昨夜里,李贤虽然没有身先士卒,与胡庸共赴沙场,可立在城头上,他的精神却也是高度紧张。

  只有李贤自己明白,天下所有人都可以失败,唯有他败不起,

  刘备败了,便只能到处迁徙,流浪,吕布败了,空有一身勇武,却只能屈居人下,李贤若是败了,北海国还会有他的位置吗?

  没了北海国做根基,李贤又谈何立足?

  洗脸、更衣,李贤刚刚吃了些肉食,冷不丁的听到门外来报:“报,使君,城外涌来大股流民,贼寇正驱赶着他们攻城”

  “什么?混账东西,连这等丧尽天良的事情都做得出来,真是禽兽不如”

  嘴里破口大骂,李贤脚步不停,他冲出院外,接过亲卫递来的缰绳便翻身上马,只往城头而去。

  等待李贤来到城楼上的时候,密密麻麻的乡民已经来到了三十步远的位置。

  这些百姓只要再近一些,临济城的城门就危在旦夕了。

  李贤勃然大怒,他吼道:“还愣着干什么?射箭呀!”

  徐盛略一犹豫,道:“那可都是无辜的百姓呀”。

  徐庶不发一言,只是眸中的怒火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黄巾驱赶百姓攻城,之前大家只是听说过,却从未见识过。

  本以为这样的情景这辈子也不会出现了,哪曾想,今日卞喜却让大家伙儿开了眼界。

  不知何时,临济县令也来到了城头,他望着城下的乡民,嘴唇颤抖不已:“他们可都是我乐安国的百姓呀,卞喜可恨,贼子可恨!长史,你能否救救他们?”

  李贤大怒:“我昨晚上是怎么跟你讲的?我让你通知麾下百姓撤离此处,我问问你,你到底有没有派人去做?”

  临济县令耷拉着脑袋,嘴里辩解道:“我以为卞喜不会下这等狠手,便想着今日通知也不迟,哪曾想……”

  “你该不会以为卞喜真的成了官军吧?我告诉你,就算卞喜降了曹操,就凭他今日间的罪责,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要杀了他!”

  李贤咬牙切齿,拳头握的咯咯作响。

  乡民离的越来越近了,这时候,距离城门不过十五步。

  不远处,卞喜已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任你李贤奸猾似狐,到头来还不是被老子的这杀手锏搞的束手无策?

  卞喜露出了狰狞的笑容:“传我命令,随时准备攻城,入城之后,三日不封刀”。

  “哈哈,大头领英明!”

  城外的乡民在贼寇的逼迫下,痛哭流涕地往城墙而来。

  东莱军卒投鼠忌器,不敢拉弓射箭。

  射杀平民,这若是传扬出去,足以使人身败名裂。

  不过,事到如今,李贤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昨夜的战果已经清点完毕,卞喜逃了,营中只有九百军卒。

  杀了千把人,对于过万精兵的贼寇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卞喜跟后军回合之后,可以说的是实力犹存!

  “传我军令,放箭,违令者斩!告诉城外的乡民只要他们伏倒在地便可免去一死!”

  “伏者免死!”

  “射!”

  徐盛受过李贤大恩,他当即弯弓搭箭,只取一百步远的官军大纛。

  “哚!”箭矢入木三分,犹在颤动不已。

  好大的力气,好准的劲头!

  卞喜暗吸一口冷气,如果对方的目标是自己,那岂不是自己的脑袋也会像木杆一样被箭矢穿骨而过?

  脑袋再硬还能赢得过木头?

首节上一节113/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