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传 第277节

一件“产品”要成熟到可以投入实用,里面其实包含许多种技术,一枝燧发枪实则就是一项工程。不否认世上有天才,但要通过悬赏让一个人就创造诸多环节的技术,显然可能性是非常渺小的……与其如此,还不如让许许多多的人参与其中,每个人出点力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完成这一项工程。问题就在于一个上位者、如何才能“压榨”出这么多人潜力,并让他们良好地合作。

张宁觉得做这样的事就是自己的分内事,是一个人拥有权力后应该干的工作。

那么就可以试试一种与功劳评定和贡献度直接挂钩的“晋升规则”。制定出评级的具体标准,划分其中利益分配的高低以及晋升职务的规则;现在在筹备六部,如果一个工匠可以利用自身的天资和努力进入工部做官……这种事恐怕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热情。毕竟在这个时代,底层百姓除了读书科举一辈子都没有盼头,而且在没有义务教育的制度下,有些人一出生就没可能读书的;想做官想往上爬并不是那么容易。

张宁想到了法子,立刻有了种废寝忘食的感受。觉也不睡,当晚就连夜留在书房谋划,大方向已经想到,关键是怎么制定出合理的细则。谁来评功?如何防止掌权者以公谋私、照顾私人,这中间如何制衡?

燧发枪,领先这个世界一两百年的东西,但他相信一定可以造得出来。

就好像自火炮被人类创造出来,无论是元军还是后来的明军,都只能用大口径的短管臼炮,盏口铳、碗口铳、大将军……长管野战炮那种极高初速的火器是几乎没有可能的;为什么?因为长管炮膛压太高,铸造技术有限,管壁稍不光滑或是有砂孔就要炸膛。不过最后还不是让张宁和一帮匠人给捣鼓出来了。铜芯铁包炮身,中空水冷……法子总是人想出来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而且湖广极度缺铜,连整个中国都缺铜,张宁的条件并不好。为此现在的湖广经济已经受到兵器局的影响波及,市面上急缺铜币,铜料都拿去造炮了。地方上的金银储备也不够,现在朱雀军参议部军饷都发不出来,办法是印纸票;不过这玩意和明朝廷发的大明宝钞,以及后世的纸币是完全不同的,主要功能是让文武官吏将士拿票到府库的铺面换取需要的物资,粮食、丝织品、手工品、各种兽皮原料等等,相当于以物支付报酬。湖广经济已经退步到以物易物的程度。

……

次日早晨,他来到官署想找文官帮忙完善自己的设想;制定兵器局的人事考察细则,在参议部内部也不用保密的,可以找人帮忙。可是思量了半天,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合谋的人,如果朱恒在武昌应该是可以找他商量的。但朱恒现正在武昌到九江之间的某地永定营大营,没回来。

只好自己琢磨,那这件事就得花些时日了,急也急不来。

这时大将陈盖进官署提及一件事:“今日永定营第四、五军要在城北校场演练,新兵训练了两个多月已颇有成效,王爷是否要去观看?”

张宁稍一想,便决定随陈盖等武将去看看状况。现在武昌城的安全主要靠西面的常德营东渡洞庭湖后的一部,以及位于东南方的永定营主力大营;部署是武昌城受到威胁、这两边的军队便向中间增援。但是城防还是只能靠武昌城内的第四、五军,两部新建的人马,从来没上过战场。于是张宁不得不重视他们的状况。

宣德二年底到今年初,朱雀军下属三营陆军一营水军都经过了一系列编制扩军,但是规模有限,因为眼下他们无法有效动员各地普遍的青壮丁夫。驻扎在武昌城内的永定营第四五军就是这次扩军的产物,除了军官全是新手菜鸟,大部分是流民和城镇破产者。

武昌城校场在北面,距离官署并不远。城西外临江,有几个码头没有地方建校场;南、东两面城郊人口过于密集,依附于大城重镇的人口聚集于此,估计数以十万计。只有城北才修建了一个校场,朱雀军集结大型训练便多在此地。

一行武将簇拥着张宁骑马至北校场,只见几千人分成两边排列,旗帜衣甲鲜明、队伍成列成排竟然两个月就有些模样。

张宁问陈盖等人,士卒是否学会了使用火绳枪,部将答“一个月就练熟了”。他心道:等燧发枪进入批量制造阶段,动员组织军队的时间会更快。

而且武器的进步也会进一步缩小精锐老兵和新军之间的差距。一帮农夫只要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可以投放战场,一个新兵和一个精通弓马骑射武艺高强的人,拿着同一种火器发射,杀伤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如同朝廷京营的那些精兵,不经过十年八年的锤炼达不到那种彪悍程度,只要损失了就无法从民间招募到对等的兵员补充。

张宁白手起家,手头没有久经沙场的家臣精兵,火器部队是他不二的选择。

旁边一个武将正在禀报当日的训练内容:“全军不发铅弹,只发火药;排队走近至二十步,让他们面对着开火齐射,练胆。枪响后有落荒而逃的,就用鞭子抽,抽到他懂规矩为止……下午放炮和队列推进,让他们熟悉何时会放炮,何时该前进……”

第三百七十二章 梅花与雪

辛未想起张宁曾经说过的梅花“花语”:高雅、脱俗、忠贞。但当这似曾熟悉的环境扑面而来时,记忆里的梅花却完全没有那种感受。

……一行人已离一个叫顾庄的地方越来越近了,便是辛未所说的家乡。她对桃花仙子说:“我们只是在顾庄暂时逗留,若是消息通过闲言碎语传出去,就算能传到官府耳目那里也需要不短时间的;唯一值得防范的是,万一庄上有人起疑直接去报官,那便有些不妙了。因此为了谨慎起见,我们应该派人轮流到路口安个暗哨。”

桃花仙子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便赞成了这个提议。进出庄子的路口对面有座青山,暗哨便可以设在那山林里;万一碰见了人可以称有人扭伤了脚,上山采药。

十来人正走到了进庄的路口,路面比较宽,但是土路,人和马匹一起走过便尘土飞扬。大路正中修有一道牌坊,石木建筑,上面刻着“顾庄”两个字。出资修建的正是本地一家姓顾的缙绅地主,以其姓氏命名;但顾庄里的百姓并不都姓顾,李、张、陈、陆最多,辛未本来就是姓陆。

这周围的丘陵地形,田园道路格局,在辛未看来五年时间几乎都没变过。还有这座牌坊,和以前一样老旧,字迹同样有点模糊……一个地方的细微模样,能让她记得这么清楚,只能是她长大的家乡了。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摆脱这个地方曾经给她带来的影响。

辛未一时间心情极其复杂。这次大伙儿正需要一个地方暂避,她主动提出到这儿的建议,也是因为心里很想借机再回来看看。重回故地,和上次的时间已经相隔了五年。五年,对于一个成年后的人或许不算太长;但五年前的辛未才十二岁多一点,走出这里时正对这个世间懵懵懂懂。

但此时的感觉和记忆里稍有不同,一走到这道牌坊下,辛未脑子里立刻想起的场景是过年的时候。路上没有这么多尘土,而是有很多白雪,两边堆满了积雪,中间还有碎冰。她伏在爹的背上,风很大,感觉非常冷;肚子很饿,风里飘来的荤菜香味让她嘴馋得厉害。

那股子菜香总是来自一个方向,那就是顾家的庄园;她在爹的背上转头看,看到了几株在雪中开放的梅树,而那富贵的庄园就在稀疏的梅花后面,视线被树枝分割得支离破碎。

白雪与梅花,已经定格在了她的心底,在梦中在回忆中,它总是会出现。可是梅花从来没让她感受到过所谓的高雅脱俗,反而是一股子心酸苦楚及伤感。

稍大以后,她慢慢不仅羡慕解馋的荤菜和保暖的房屋衣裳了,人总是在慢慢改变着。顾庄上的事物在她懵懂的眼里成为了美好的化身,从里面出来的妇人总是穿着漂亮的衣裳,在人们眼里是既喜欢又敬畏,觉得好但不敢靠近;属于顾家的湖泊里,荷叶之间往往有飘荡的小船,船里的人既不捕鱼也不摘采莲藕,而是十分悠闲。高高的围墙里露出来的树木和屋顶,叫人遐想着里面的别样生活。

辛未十来岁的时候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想靠近顾家庄园,向往那里的另一种世界。后来她是走过来,逛着瞧瞧也感觉很舒服,大约是满足了一时的幻想。

后来父母相继离世,顾家竟然注意到了小“辛未”,与她家的亲戚商量买下她。不过顾家不是要买丫鬟,而是买下来送到外地去。因为当地的缙绅的丫鬟家奴来源是最不愿意在本地购买良家小娘的,有损自家的名声,而且一旦出了点什么事还要就近面对其亲戚的麻烦。

辛未家几个同宗收了钱,辛未自此便离开了家乡,先被送到南京的风月场所栽培,后来出事向西部逃跑,被辟邪教的人看上收留了。

经过了几年时间的颠沛流离,她长大成人,也渐渐从小时候的梦想中清醒过来。无论是南京的繁华,还是大户人家的富贵,见识一下是有机会的,但没有一样能属于自己。人们总是贪婪无度地审视着她的利用价值,年纪、相貌又没有家人找麻烦,当然会让上流社会接纳,不过接纳之后不是分享、而是掠夺;辛未很早就看破了其中的过程,如果自己就范,不出几年自己仅有的东西被榨取就会被抛弃,回到比以前更加悲惨无希望的处境。

她渐渐懂得了一个妇人的优势资本和弱点;在繁华落尽的安静心态时,偶尔还会怀念小时候贫穷但真诚的家庭温暖。所以在辟邪教再次获得上升机会,被姚姬看上选作白衣剑侍后……她一开始很惊喜,很快就后悔了意图逃跑。白衣剑侍在辟邪教叫人又敬又怕,并且报酬待遇很高,小时候锦衣玉食风光体面的梦想已经可以实现了,可是最终能得到什么?妇人们是几乎不可能再成家的,再过几年,那些常人应该有权得到的生活便会成为奢望。

现在辛未的模样还留些些许稚气,年龄在一行人中最小,但她的心智真正已经成熟,辟邪教(内侍省)一些中年妇人恐怕还没她有想法。如今她经历过后的最大梦想,就是有一个富裕的家庭,能有儿女、自己的身份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并且那个男人在自己的掌握之内;男人可以在才华和做事上有能力,但感情上却要老实,最好在这方面傻一点方便自己掌握,更不能朝三暮四容易被人抢走。

当然这种完美好事不太容易,她自己也明白可能性不大,只是她的梦想而已;不过相比小时候的想法,已经不太相同了。

……

“辛未,咱们往哪边走?”桃花仙子的话让辛未回过神来,人们正走到一条岔路上。

辛未毫不犹豫地指了方向:“右边的路是去我们家村子的,左边那条路是去顾家……”她向左转头,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曾经让自己非常向往的富贵庄园。

不知为何,瞬间她就有些失望了,因为再看那座庄园时,忽然觉得非常土气。听说那顾家的老爷有生员功名,当年公子也是早早考上了童生身份,也是书香门第之家;不过这时看起来其门庭建筑确实和土财主没什么区别。门外的湖泊里竟然喂了一大群灰黑鸭子,岸上的喂鸭的家伙什到处都丢着。有个妇人站在门口,穿着臃肿的衣服正磕着瓜子,而不远处另一个小娘正在湖边洗衣服,木槌打的啪啪直响,不远处的水面上肯定有很多鸭粪。

辛未想起了楚王宫的情形,姚姬等人一言一行,简直和这乡下财主的人天差地别。

她再也不想去看顾家的庄园了,也没什么好看的。不久后一行人便走进了村子,都是熟悉的路,辛未便带着桃花仙子等人去找她的“三公”,陆家宗族里的一个长辈,底下还有叔叔伯伯等一干亲戚。

当年她被卖到妓院,究竟族里的亲戚是否知情?还是被顾家的人诓了?猜测一下,估计顾家买自己不会对宗族里的人说实话,但大凡神智正常的成年人稍微一琢磨,也知道买到外地去没什么好事……不过时至今日,辛未也不再记恨自己的亲戚了,时间能淡化很多东西。

一群玩耍的孩童最是先知先觉,很快就跟在了他们的屁股后面,有个小丫头大胆地追上来问:“你们是货郎吗?”另外一个留着鼻涕的男孩嚷嚷着:“怎么没有糖萝卜!”还有个家伙调皮地上来拍马屁股,打了一下就哇哇叫着撒腿跑,牵马的随从汉子也突然没那么严肃了,转头装模作样做鬼脸吓那帮小屁孩。

这时有个随从小声提醒道:“方才辛未提及的顾家缙绅,会不会和官府有关系,他们知道情况了会有风险么?”桃花仙子道:“那户地主的根在这里,有家有业,他们要来找事得罪人,总得有些顾忌……再说咱们不是安排了暗哨么?”

“大娘!?”忽然一个妇人的声音嚷嚷道,“你是二婶子家的大娘?”

辛未愣了愣,恍然道:“二妹!”

那妇人丢下水桶,高兴得要跳起来一般:“哈哈,果真是大娘!你还认得我哩!”

众人注意到了说话的妇人,目测有二三十岁,但听辛未的口气能叫二妹,或许真实年龄比辛未还小点。那妇人的头发胡乱梳在头顶,用一块粗布系着,脸上好像没洗干净一样,不过细看原来是色斑,眼睛的鱼尾纹十分明显。

那妇人身上穿着一件袄裙,系着一块围腰,但针脚很粗裁剪也很没讲究,沾着很多土。乡里百姓的衣裳基本是自家裁剪缝制,能遮体保暖就行了;以前辛未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现在再看,同乡妇人的衣服真是太难看,怪不得一路上见到的人明明长得不胖偏偏看起来臃肿。

再对比辛未自己穿的翻领袍服,虽然是男子打扮,却裁剪精细考虑讲究,将身段的线条尽大地衬托出来;保守的款式也自有一番风情。她的皮肤白净,方巾下露出的鬓发梳理得整齐干净,看起来便是柔顺的青丝……与同乡二妹两相对比,就好像丝绸和稻草的区别。

一个作男子装扮的女子,身上穿的也只是棉布,此时却如来自另外世界的天仙一般。

果然那被称作二妹的妇人很快就问:“大娘,你嫁到达官贵人家了?”

首节上一节277/3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