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523节

“既然如此,是不是能当的上无礼?”公孙胜笑道:“臣认为巴蜀旦夕可下,但一旦攻下巴蜀之后,任城郡王的兵马就无事可做,荆襄急切之间不能图之,大军应该南下,进入大理,这个时候大理内部混乱,大理王室和国相相互争斗,王不为王,相不为相↑中群龙无首,正好一起解决。”

段明成和高贞元都没有想到,祸从天降。自己好生前来觐见李璟,不仅仅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最后还会引起朝廷大军进攻,顿时祸从天降。

“陛下,陛下,还有礼物,我大理还有礼物,只是放在馆驿之中,还请陛下明察。”段明成忽然想到了什么,赶紧大声说道:“陛下,臣愿意献上洱海明珠,还请陛下孙。”

高贞元听了面色一变,双目中闪烁着愤怒之色,拳头捏的紧紧的,却知道这是最正确的疡,送上一个女子,而避免大唐军队攻入大理,虽然心中十分不舍,但高贞元没有任何办法。

“洱海明珠?朕曾经听说大理王有个女儿号称洱海明珠?”李璟顿时笑道。

“正是,舍妹久闻陛下英明,这次跟随臣前来,就是想服侍陛下。”段明成心中苦涩,这个时候才发现,李璟的无耻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不过想想,自己以后也是李璟的大舅子,这对于自己在大理中的日子将会好过许多。

“既然有明珠送上,公孙大人,就算了吧!”李璟笑道:“传旨下去,加封大理郡主段白凤为香妃。”在这之前,李璟就将段白凤的情况掌握的极为清楚,甚至包括段白凤天生异香的事情都知道,所以这个时候才会加封对方为香风。

高贞元身形颤抖,这个时候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李璟实际上早就看上了段白凤,否则的话,也不会加封对方为香妃,而刚才众人的言语不过是一个装白脸一个装红脸而已,最后的结果,就是想逼迫大理将段白凤送给李璟,而且还让外人说不出话来。

可就是知道了又如何,难道能反抗吗?公孙胜有句话说的不错,只要解决了巴蜀之地,大唐军队瞬间就能杀入大理,到时候大理如何应对此事,连自家内部的叛乱都不能解决,如何应付李璟的大军。

想到最后,高贞元连自己是如何出了皇宫都不知道的,环顾左右,却不见段明成的身影,面色一变,忍不自身边的御林军将士询问。

“敢问大理王子何在?”到底是在京师,高家虽然在大理很有名,猖狂跋扈,但是在汴京,随便一个官员都嫩找他麻烦,更不要说是御林军了。

“陛下相召,大人可以在宫外等候。”那名御林军将士也不隐瞒,说道:“是高湛公公亲自领过去的。”既然是高湛亲自引领,那必定是陛下召见了。

“哦,哦!”高贞元面色一紧,双目中闪烁着一丝慌乱,虽然不知道是李璟召见段明成是为了什么,但他心中总是有种不妙的感觉。

而等到他到了馆驿的时候,才知道段白凤已经被接入宫中,声势极为浩大,不但有圣旨,而且还有皇后娘娘还亲自派人送来郁和袍服,可以说是一步登天。

“大唐皇帝N明成,段氏,嘿嘿,等我成了大理的国相,也会雅先祖的模样,将你们赶下皇位,这大理皇位原本就是我们高家的,我要将你段家斩尽杀绝。”高贞元心中一阵愤恨,双目赤红,这个时候,他对大理段家都充满着仇恨。

而此刻,在皇宫中的段明成并不知道这些,就算知道,恐怕他也不会在乎什么,天下之大,还有多少人能与自己一样,能够自由自在的行走在皇宫中,能够陪伴李璟这样的雄主聊天呢!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威风八面,而是和蔼可亲,对待自己就好像是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这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你和高贞元来京师的事情,朕早就知道了,一直没有召见你,只是因为朕并不了解大理的情况,大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你段家这些年坐镇西南边陲,对治下百姓极为仁慈,这一点朕十分欣赏,这也是朕召见你的原因之一。”李璟和颜悦色。

“臣待先祖谢过陛下夸奖,段家原本不过是中原的的子民,就算是做了国主,也不敢忘记自己的身份,对百姓都是心怀仁慈之心,不敢奴役国中百姓。”段明成心中激动,没想到段家多年的经营,能换来李璟这样的一句评价,这让他心中很高兴。

“段氏和高氏之争已经是天下人都知道,大理所有政权都是掌握在高氏手中,你的父亲是一个好国主,可惜的是,却不是一位好皇帝。他的境况让人同情,这也是朕要纳香妃的缘故,期望着你们能借朕的名字震慑国内,早日解决高氏,还西南一个稳定局面。”李璟宽慰道。

实际上,情况真的如同李璟所说的那样吗?任何一个君王都不是仁慈的货色,李璟雄霸天下,更是不可能如此帮助大理,大理越乱,对于李璟这样的雄主来说,越是一件好事,有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到手的好处。这样的言语也只是欺骗一下段明成这样没有见过世面的人而已,若是段正严或者是高量成在这里,肯定会感到怀疑。可惜的是,在这里并不是他们。

“陛下仁慈,臣以及段氏一脉永不相忘,大理段氏愿意永世为大唐藩属,永不背叛。”段明成忍不住跪在地上发誓,声音哽咽,他想到大理段氏历代先祖所遭遇的耻辱,心中更是感激李璟的言语,只是他没有看见李璟嘴角露出一丝不屑。

正文卷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引狼入室

“陛下,高氏贪婪,一直想夺取大理政权,还请陛下看在香妃娘娘的份上,帮助大理一二。段氏感激不尽。”段明成跟在李璟身后,低声说道。

李璟微微曳,说道:“大理虽然朝廷的藩属,但是你的父亲从来来汴京觐见过,第二,宗主国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干涉藩属内政,你让朕出兵大理?那就是想要消灭大理了,不妥不妥。”李璟心中一阵不屑,若是能光明正大的介入大理争斗,哪里还有你段明成的事情,不过这句话他并没有说出来。

“陛下,还请陛下出手,段氏感激不尽。”段明成心中苦涩,段家在大理已经是危于累卵,想要成为大理真正的主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唯独只有求李璟出手,才能威慑高家。

“也罢4在香妃的面上,朕帮你一下』过,大唐出手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派出一只队伍进入大理皇宫,帮助你们训练大理的军队。”李璟故意沉吟了片刻,才说道:“人数虽然很少,但这些人都是从大理武学中毕业的,深得大唐军队训练的方法,帮助你们大理训练军队,必定能在质量上超过高氏。只要你们掌握了羊苴咩城的城防,想必高氏也不能将你们如何的?不要告诉朕,羊苴咩城的城防现在不在你段氏手中。”

段明成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尴尬之色,赶紧说道:“回陛下的话,羊苴咩城的城防现在还在我大理段氏的手中,只是这人数?”

“人数若是有多了,高家人会愿意吗?一个杏,不过五个人而已。高氏想来不会在意的。”李璟曳说道。大唐想要插手大理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派谁去,都是要计较一二,他看见远处赵鼎领着几个礼部大臣走了过来,才说道:“不久之后段正兴要过来,到时候你们就一起回去吧b段时间在汴京城内多走动一番。”

“是,臣告退。”段明成也看见赵鼎等人走来,知道李璟有要事,不敢停留,反正已经得了李璟的许诺,事情也已经成了一半,赶紧退了出去。

“陛下,会试的结果已经出来了,臣等疡了上等三十六人,中等七十二人,下等一百零八人,共计两百一十六人为会试上榜者。”赵鼎也看见段明成离去的身影,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将手中的名单递了上去。

李璟接过名单,只见上面写着虞允文、叶颙、李易、王大路、赵孟宰、赵孟宓等等。

“刚才朕与段明成说过了,他请求我大宋出兵大理,帮助段氏收复大理的政权,被朕拒绝了,但是朕已经答应派几个人前往大理,帮助大理训练军队。”李璟将名单收了起来,这里面他也只是认识一个虞允文,至于叶颙等人也只是听说过名字而已。

“陛下准备派什么人前往?”赵鼎不敢怠慢,赶紧询问道:“这个人已经不能引起别人注意,否则的话,无论是高氏或者是段氏,都不会同意的。段明成虽然愚蠢,但段正严能主掌大理这么多年,高氏嚣张,却不敢动椅正严分毫,足见此人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

“段正严可是不简单,你看看他在国中的声望很高,下面的老百姓都支持他,他为了老百姓,甚至将盐税都给塞了,虽然这里面有维持段氏的权势,但同样,也是因为对方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人。他有百姓支持,掌握正统,高氏虽然得到官员的支持,也奈何不得段正严。”李璟有些感叹,这个段正严若是生在大宋,取代赵佶,李璟未必有机会取得天下。

“但若是有外敌入侵的时候,高氏和段氏都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所以臣敢断定,陛下若是派出杰出的人物,恐怕会被两人排挤,甚至被两人卖掉都是有可能的。”赵鼎苦笑道。

李璟不敢衅任何人,尤其这些在王位上呆了许久的人物,段正严也是如此。他想了想,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还记得汴京城,击杀金狼卫那两个家伙吗?倒是有些意思。”

“陛下说的可是呼延保和杨庭敬两人?”赵鼎很快想到当初军机措功的折子,上面提过的两个人,顿时明白的心思,忍不椎道:“这两个人倒是有些意思,虽然不能说是文武双全,但总算是有些本事,最难得是相互配合,若是合力到一处,倒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那就让他两人去吧Z武学之中选上三个人,让他们两人去选,知根知底,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告诉他们,大理两三年之内不会出现问题的,让他们安心潜伏在那里,让他们掌握手下的军队,日后好为大军进入大理做准备。”李璟想了想说道。

“臣回头就让人传旨,相信这样挑战性的事情,这两个人肯定会很高兴的。”赵鼎赶紧说道。心中却是很佩服李璟,大理这样的国家,就在李璟手中轻松摆弄,日后大军进入大理恐怕也会轻松许多。

“这次录取的人员名单就按照这个来,两百多人就两百多人,吏部考察一番之后,先做通判,一年之后,再做县令。”李璟椅着手中的名单,说道:“先期进入军营训练三个月,三个月中进入六部观察一番,然后再下放。”

“臣明白。”赵鼎道,这是当初李璟建立的规矩,任何科举人员不可能一下去就是县令,都是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才能用之。

“这次两百多人就算了,日后每次科举只能录然百零八人,剩下的人可以继续考试,也可以为吏员,不管上升的速度不如这一百零八人而已。”李璟拍着名单说道:“赵宋前车之鉴不能不防,一个人有三个官职也就算了,最后几个人做一件事情,人岗事,事情还没有干好,这种事情不要发生。大唐的军队虽然会不断的开拓疆土,但是精简人员机构也是政事堂和吏部必须要做的。”

“臣回头和几位大人商议一番,写上奏折,呈送陛下。”赵鼎也深有感触,赵宋冗官之事可是前不久发生的,赵鼎也是其中一员,深有体会。

正文卷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殿试

第二天,就听见景阳钟声响起,震动了整个汴京城,大唐第一次大规模的科举进行到了最后一部,就是殿试,大唐皇帝李璟亲自出题目,亲自面试诸位考生。

这里面有许多人都已经是整个汴京城耳熟能详的人物,诸如虞允文、李易、叶颙等人都有不少的诗词传了出来,引得汴京的青楼妓女们纷纷传唱,这是汴京城的规矩,甚至在殿试的时候,官家钦点状元的时候,都有可能受到民间的影响。

“听说陛下原本是准备御驾亲征金人的,就是因为我等,所以才会停留在汴京,由此可见陛下对我等是何等的重视。”太极殿前的广场,李易脸上闪烁着荣光,望着面前的太极殿,说道:“恐怕也只有当今天子才会如此重视我等。日后我等为官,必须要惆守,忠于朝廷,为陛下司牧一方了。”

“李兄这话说的,陛下仁德布于天下,乃是古往今来第一明君,我等为明君效力,那是我等的荣幸,若不忠于陛下,又何必读圣贤书呢?各位年兄,若是日后有人背弃了陛下,背弃了朝廷,可不要怪我富某人不讲情面了。”成绩位列上等第五位的富坤山冷冷的扫了众人一眼,宛若自己好像是这一颗的新科状元一样。

虞允文看着众人的表情,顿时微微曳,这些人都以为自己是状元之才,却不知道真正的状元到底是谁,绝对不会看这些家伙的才学如何,大唐皇帝不会肤浅的做出决定。跟随李璟这么久,虞允文知道李璟虽然不是一个莽夫,但绝对不能算的上是一个文人,甚至他的骨子里不喜欢那种纯粹的文人。想要凭借自己的诗词文章就能取得状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这些话,他是不会说出来的,甚至李璟也是不会说出来的。但作为一个杰出的人才,知道李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陛下有旨,传新科进士觐见!”一个尖细的声音传来,就见大殿前的鼓声再次响起,虞允文等人不敢怠慢,赶紧按照会试的名次站好,虞允文为第一,叶颙次之,李易再次之领着数百名考生径自朝太极殿而去,众人虽然刚才还是满面春风,但此刻心中却是惴惴不安,不管这些人是多么有才华,但面对的是大唐皇帝,一国之君,心中更是忐忑不安,生怕哪个地方失礼了。

众人都知道,会试如果是在靠才学的话,但是在殿试上,才学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圣眷,皇帝陛下看谁舒服,谁就有可能是状元。

大殿之中,李璟面带笑容,望着渐渐走进来的士子,两百多人浩浩荡荡,倒是有几分气势,索性的是太极殿比较大,今天能进入其中的多是尚书级别以上的人物,偌大的太极殿还是有一点空旷。

“看,大唐王朝未来来了。”李璟指着迎面而来的虞允文笑道。

首节上一节523/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