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查出苏灿目不识丁,怎么能通过兵部内场的策论笔试呢?分明是有人徇私舞弊!微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诸位武举考生一个公道!”
宣武帝的表情冷淡,贾没看见皇帝的脸,但也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变化。
但贾总感觉皇帝是对阉党的不爽,却不是因为苏灿作弊而生气……
宣武帝沉吟片刻,道:“给苏灿拿文房四宝来。”
片刻后,一名锦衣卫端着笔墨纸砚放在苏灿身前,宣武帝继续道:“苏灿,这赵无极说你目不识丁,朕命你立即写出自己的名字来!
“如果你写不出来,朕要治你欺君、武举舞弊之罪,两罪并罚!如果你写出来了,那就是赵无极诬告,朕同样要治他的罪!”
苏灿满脸呆滞,他拿起毛笔,一时愣在原地,表情有些僵硬……
第38章 觐见
在他看来宣武帝话里话外,都明显偏袒了苏灿……或者说皇帝对赵无极所在的阉党已经十分厌恶。
“跟着皇帝干阉党,前途大大的有,还能落个好名声,不错不错!”贾想着。
赵无极敢御前告状,自然有备而来,所以宣武帝也知道了苏灿不干净。
但是朝堂上的事情对错本就不重要,而且武举自古不受重视,文考舞弊也是常事,像是前朝只需要默写一百字的《武经七书》,大家对这事都心照不宣。
皇帝只让苏灿写出自己的名字,这态度就很明确了寻常武将的文化水平确实一般。
但也是不擅长科举所学的经义策论,但是读书写字都是基本项。至少你得会看兵部的调令吧?平时人情交往,结党营私,你得会写信件吧?
而苏灿又不是草根出身,肯定会写自己的名字这是在宣武帝看来。
而赵无极听到皇帝的话,居然露出了笑容,他阴恻恻的看向苏灿,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看来赵无极对苏灿很了解啊……”贾又看向苏灿,他早就料到这个剧情。毕竟他有意收苏灿当小弟,自然有所应对。
在校场之上,贾就教苏灿写了他的名字。
想着苏灿不学无术,他还别出心裁的用了剑法的路子,哄骗到这是一套高深剑法,对苏灿这个武学奇才算是因材施教了。
不过一时见着苏灿没有动,贾也没了底:“该不会有这么笨吧?”
赵无极见状,连忙趁热打铁:“陛下,他连‘苏灿’这简单的二字都不会写,又怎能通过文试?”
这时官员队伍中又走出一人:“微臣恳求陛下治苏灿之罪,还武举考生一个公正!”
一时间,有多名官员从队伍中走出。都是一副正义凛然的忠臣架势。
贾侧头看着他们,用心记住了。这些人除了少数人是职业喷子御史,大多数都是阉党的人,也就是他升官发财的垫脚石……
宣武帝也脸色发黑,他忍着怒气:“苏灿!你可知罪!”
苏灿被宣武帝这么一吼,顿时一激灵,笔尖顿在宣纸上留下一团黑墨。他看着纸上那一团墨,瞬间想起了什么,他瞟了眼贾,又连忙握住笔涂画了起来。
苏灿握笔如剑,脑中浮现起贾的剑招,草草画出了两个图案。
锦衣卫把他写的东西呈给戴权,贾等锦衣卫路过时侧头看了一眼。
只见纸上“苏灿”二字如鬼画桃符,毫无章法,还少了笔画,连蒙学的孩童都不如。
戴权一看便高声说:“陛下,写出来了!苏榜眼行笔任意潇洒,龙飞凤舞,笔力遒劲,绝不是目不识丁之人。”
贾连忙去看说话的人,还有糕手?
这是哪位人才?
局势瞬间逆转,宣武帝转守为攻,想要给赵无极坐实上诬告的大罪。
此时阉党众人再次出场,在他们的斡旋之下,最终赵无极被连降三级,罚俸一年。
贾见识完第一次朝堂斗争后,真切的感受到了阉党的势力庞大,难怪皇帝为了搞死魏鳌宁愿去教坊司密谋……
武举落下,贾三人自不多说,另有二甲十余人,获“赐武进士出身”。三甲众人获“赐同武进士出身”。
这些都是同年,属于政治资源,贾自然结交了一番。
贾骑上高头大马,由军士送还归第,一时风头无两,难免有些飘飘然。
“贾,恭喜恭喜啊。”等人群散尽,苏灿才凑了上来,颇有些失落的说道,“刚才多亏了,不然我和我爹就惨了……”
贾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现在大家都是同年了,以后互相帮忙嘛。”
苏灿问道:“你今天的实力……”
说罢他不再去看苏灿的表情,打马离开。
“明日兵部宴会,不知道会赏多少银子……后天兵部给封官,又不知能落到什么职位。”
贾想着:“我又没得罪阉党,应该没人针对我吧?苏灿肯定寄了……”
一路想着,忽见一名身穿大红色蟒袍的太监拦住了去路。贾一看,正是校场上称苏灿“笔力遒劲”那位。
皇帝身边的大太监?
贾赶忙翻身下马,行礼问道:“公公,敢问有何事?”
他真的,太想进步了!
戴权笑道:“状元郎,当然是喜事了,陛下有召,状元郎还不速速去觐见。”
贾心中一喜,按照这太监的反应,多半真是喜事。
他赶紧调转马头,跟着戴权一行人穿越了青石条板铺就的朱雀大街,第二次驶入了宏伟的皇城。
“还未请教公公的名讳。”
“我姓戴。”
“原来是内相当面。”贾再拱了拱手。
戴权是大明宫掌宫内监。与贾府关系密切,难怪对贾这么友好。
原著中秦可卿死后,贾珍就是走的他的路子,给贾蓉捐了个龙禁尉的差事。
戴权满脸笑意,他看着身旁一身华服的少年说道:“宫中不比外面,规矩繁琐,状元郎留心些。”
“多谢内相提点。”
见戴权主动释放出友好的信号,贾也是以礼相待。
太监因为某些原因,往往敏感记仇,心性偏狭,又服侍在皇帝左右,为皇帝心腹,看似卑贱却影响甚大。
对于这个群体,贾虽然无意攀附,但也不会自视清高的得罪了。
例如现在权侵朝野的魏鳌,之前也只是宫中一名小太监。
但是贾相信有他在,这戴权没机会成为下一个“魏鳌”。
一行人穿过了三重宫门,来到了大明宫之前,于侧殿门外停步。
戴权进去通传,贾在外等候。
他站在宫苑中,环目四顾。
只见远处是错落有致的宫殿建筑,飞檐斗拱,朱墙黛瓦,四方宫女、内监,力士,侍卫,成对而过,神色匆匆。
贾顿时豪情万丈。
这大明宫,姓陈,未必不能姓贾!
第39章 封官
孟秋的暖阳自轩窗斜射进来,撒在红杉木而制的御案之上。
宣武帝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乌纱翼善冠,手中拿着奏本,眉头紧皱。
殿内十分空旷寂静,几名内监侍候在离皇帝最远的大殿门口。
戴权一踏入殿门,背都弯了下去,脚步轻盈落在地砖上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戴权虽在皇帝潜邸之时就跟随左右,但仍然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错处。
他悄然走到御案一侧,见宣武帝在批阅奏折,便无声地候立在一旁。
约莫过了一刻钟,宣武帝伸手去拿边上的茶,才看见静立在一侧的戴权。
宣武帝端起茶碗呷了一口,“什么事?是贾到了?请他进来吧。”
戴权连忙应了声,又退了出去。
殿外,被晾着的贾心态平和,他正在思考着这场觐见的深层信息。
首先,他先复盘了一下朝局,以及这位宣武帝的上位经历。
先帝在位时,立义忠亲王为太子长达十年,后义忠老亲王被废。
此时继位大统的最优人选为忠顺亲王,但先帝却将皇位禅让给了年幼的七皇子,也就是如今的宣武帝。
太上皇年老力衰,仍不肯放权,扶持大太监魏鳌,常年把持朝政。
宣武八年,太上皇驾崩,宣武帝奉遗诏,封坏事了的义忠老亲王之子为宁靖郡王。
贾把视角转为宣武帝,顿时感觉四处危机四伏,行差踏错一步就会落入无尽深渊。
前有魏阉把持朝政,大权在握;后有老大哥忠顺亲王、大侄儿宁靖郡王虎视眈眈;
如果魏阉联合任意一人,改天换日都不是什么难事。
更别说国家内部还有江湖武人作乱,宗派山门盘踞地方;外有蒙古诸国犯边作乱,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
“难怪皇帝会去教坊司密谋,如果走漏了消息后果太严重了……”
贾难免有些唏嘘,他也不难猜出宣武帝召见他的目的了。
他虽然武艺高强,还得了武状元,前途一片大好,但仅凭这些也入不了皇帝的眼。
或者说宣武帝看到的不只是这些,他还想通过贾拉拢开国武勋四王八公一脉……
“贾公子?”戴权见贾对着宫殿侍卫发呆有些疑惑。
贾回过神来,“我见皇城威严,帝阙深重,一时走了神,还请内相海涵。”
戴权一笑,也不在意,即使贾再怎么优秀,也只是个好奇心重的少年郎而已。
“状元郎年少得意,观得这浩荡皇城有所感悟实属正常,只是进去后当着陛下的面应当守礼,否则内监呵斥是小,陛下不悦是大。
“陛下召见,还请贾公子入殿。”
简单的提点了一句,戴权便领着贾走进了殿门。
贾一路低着头跟着戴权进入,还好不是国朝大典,也不用三跪九拜,贾只是躬身俯拜。
“学生贾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即使对穿着龙袍的皇帝有些好奇,但他也没抬头,直视圣颜是一项不小的罪名。
宣武帝看了眼戴权,戴权立马意会,带着殿内所有的宫人内监退出殿外。
“鲜衣怒马少年郎,今日状元郎可是出尽风头了,令朕好生羡慕啊。”
贾连忙行礼道:“都是承蒙陛下恩典,钦点学生为武状元,学生牢记陛下大恩。”
现在皇帝势单力薄,贾主动加入他的团伙,那不就是雪中送炭,他还不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