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剑已佩妥,出门便是江湖! 第147节

  军医吓的身子一抖,立马趴在地上,急忙解释,“患此症者,皆短寿元,只怕…陛下回不去皇城了!”

  陆炳整个人愣住,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他跟随皇帝数十年,都不知道对方有这个病。

  他抬腿猛得踹在军医身上,大为震怒,“胡言乱语,我命你们治好陛下,否则要你们的狗命!”

  “还有你们,也是一样,治不好陛下就是死路一条!”他同样对没有回话的两名军医吼道,杀气腾腾!

  边城的中军大营外,数百位百战将士披甲执锐,郑重的守在外面。

  营帐内,陆炳与李青玄几人,焦急的等待着,十几名军医围在床榻前,争辩个不断。

  “不能用这昧药,于陛下的病症无用啊!”

  “这也不能,那也不行,你说说该如何用药?”

  “这…”

  见众人争论许久,始终没有一个决断,陆炳再也忍不住了,冷冽呵斥,“你们都是庸医吗,治病救人,连个药方都拿不出来!”

  一瞬间,十几名军医齐刷刷的跪在地上,身如筛糠,恐惧的抖个不停。

  “大人饶命啊,非我等不尽心尽力,是陛下的病…”

  所有的军医都知道那个结果,但都不敢把实话说出来。

  “啊!气死我了,你们是真的找死!”陆炳气得直拍桌子,愤怒的要下令将这些人处死时。

  床榻上的虞千秋缓缓睁开眼睛,身体无比的虚弱,提不上力气,他有气无力的呼唤着,“老东西,你到床前来。”

  “陛下,陛下醒了!”听到动静,陆炳急忙起身,跪在床榻前,表情异常难过,眼中满是不舍。

  主仆二人,相伴数十载,说不出来的情义。

  当年陆炳刚入宫时,还是个年轻的小太监,目不识丁,并且还病殃殃的。

  是年幼的小皇子虞千秋赏识他,令人教他读书,修炼武学,过后更是拿出皇室的天材地宝相助,所以他才能迈入圣人境。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虞千秋对他而言,是伯乐,知音,更是改变一生的大恩人!

第217章 崩逝

  这样的恩人如今危在旦夕,对于陆炳的打击可想而知。

  他和前朝的那些官员不同,是个阉人,皇帝的奴才,没有子嗣,任何的恩宠于他无用。

  所以也不需要去讨好皇帝,他对皇帝的情义,不是臣子对上位者的好,而是真的发自内心。

  床榻上,虞千秋感觉体内传来的不适,他闭着眼睛苦涩的笑着。

  “当年的病,本以为用丹药能压制,没想到还是无用,终究会要了我的病。”

  从很早以前,虞千秋就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病,极其短寿,但那时的他已经被封为太子,无数的官员追随战队。

  他不能把这件事暴露,如果因此换了太子,那会害死很多人的。

  所以,他小心翼翼的隐藏,不让先帝察觉知晓。

  好不容易熬到登基,病情却一日比一日的严重,他寻尽了延寿的天材地宝,最终发现只有丹药效果最好。

  站在营帐中的李青玄几人,特别是澹台春风,此刻才明白,原来皇帝这么多年需要丹药。

  并不是为了延年益寿,而是拖住要命的不治之症。

  “陆炳,朕能感觉到,这次怕是撑不住了。你不要难过,人终会有死的时候。”

  “不会的,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陆炳眼眶湿润,倔强的低吼着。

  虞千秋洒脱一笑,“皇帝也是人,不可能万岁的,每次听到你们这样喊,朕自己心里也觉得可笑。”

  “你别难过,咱们的主仆情义,终有尽时,这一点从我得知自己有病治不好后,就心里有数了。”

  “我死后,你切莫声张,带领大军迅速班师回朝,扶助老三登基,如果有谁敢不服老三的,你就替朕杀!”

  听到这犹如临终托付般的话,陆炳压抑住心中的悲意,郑重的点点头。

  “请陛下放心,老奴一定会遵您旨意,护卫好三殿下。”

  “只是…”

  见他吞吞吐吐的,有些为难,虞千秋问道:“这是什么?”

  “如果是张首辅不服三殿下呢?”

  虞千秋目光一凝,望着头顶的营帐阵阵出神,片刻后,他的语气变得冷冽,“无论是谁,敢挑战皇权者,皆可杀!”

  他与张延山有情义在,并且也能压得住这个老臣,但新君即位,一切就都不好说了。

  自己的三儿子,本就算不上文武双全的天骄人物。论心机谋划,他不如张延山,自然压不住。

  这种情况下,陆炳这把刀就格外重要,圣人境的修为,还有那些厉害的干儿子,是绝对能稳住局面的。

  最重要的是,他相信陆炳,不相信其他人。

  内侍太监哪怕摆弄权力,也终究不会推翻虞姓天下,他们没有后代,难有二心。

  所以,虞千秋能放心的把身后事都托付给陆炳。

  得到确确的答案,陆炳的眼神变得坚毅异常,他凝重道:“请陛下放心,无论是谁敢不尊三殿下,老奴都会将他们杀光!”

  有了保证的话,虞千秋心中欣慰,最后,他扭头望着营帐中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眼中满是艳羡。

  如果他不是生在皇家,是不是也能如此,结交三两好友,仗剑天涯,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他缓缓举起手,似乎是想要触摸曾经的梦想,渴望而又不可得的自由。

  他释然的笑着,“朕,真的好羡慕你们啊…”

  随着手臂无力的垂下,虞千秋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是个注定会在史书上留下争议的帝王。

  能数十年不视朝,将所有的国事交给臣子,不闻不顾。

  也能在北莽叩关时,力排众议,不惧危险御驾亲征。

  做的事情既昏庸又勇武,注定是个饱受争议的人。

  但这一切,随着他的离去自当盖棺定论,留待后人评说。

  陆炳缓缓起身,望着李青玄三人,面色凝重的恳求道:“三位,陛下崩逝的事情,还望你们保密,直到大军还朝举行国丧。”

  李青玄点点头,他立马就明白过来,若是此刻把皇帝身死的消息传开,只怕天下动荡,瞬间就会大乱。

  “公公放心,我们知晓事情的严重性,不会乱说。”

  闻言,陆炳才稍稍安心,他当即下令让人去寻来马车,对外声称皇帝身体不适,所以不能骑马。

  马车载着尸体朝着皇城驶去,陆炳亲自驾车,不让任何人靠近。

  大军班师回朝的路上,没有任何人起疑心,只当皇帝是真的生病了。

  李青玄三人,也作为护卫,帮着陆炳护送。

  此时的大虞朝堂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文武百官得到消息,这一仗皇帝打赢了。

  几年内,再也无后顾之忧,北莽也没能力在南下。

  在这一片喜悦中,只有一个人皱着眉头,心中不安。

  张延山坐在内阁议事的大殿中,他心中觉得疑惑,按照以往皇帝的性格,打了胜仗,肯定会派人八百里加急,下旨让百官出迎,以此铭记帝王的丰功伟业。

  但到现在却没一点消息,前线班师的军队,平静的如一摊死水。

  这种异样让他心情沉重,但又具体说不上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会让他有这种感觉。

  “大人,您在想些什么?”身旁的阁员见他出神,忍不住询问。

  张延山面色凝重,摇摇头道:“我心中不安,但又不清楚这不安来自何处,我担心是前线的陛下…”

  阁员听到这话,瞪大眼睛,下意识惊呼出声,“您是说陛下他…”

  “不会的,应该不会的,大军班师回朝,也没有传出不好的消息,可能是我多想了。”张延山呢喃着自我安慰道。

  他已经猜到了皇帝可能出了什么意外,但他不愿去细想。

  如果皇帝真的回不来了,新君继位,以他对三皇子的了解,大虞只怕就真的走到尽头了。

  老实说,三皇子并不算特别昏庸的人,但也是文不成,武不就,最重要的是他不擅权谋心计。

  作为一个皇帝,却不擅长这个,是件致命的事。

  调动群臣,掌控朝堂,都需要一个心思深沉的君主才行。

  若是换成百年前的大虞,四海升平,三皇子也许还能坐稳这皇位。

  但是在如今这个时期,大虞需要一位厉害的君主,才能稳住局势!

第218章 召集文武百官

  在大虞朝堂沉浸喜悦中,足足半个月后,大军班师回朝。

  皇帝没有召见任何人,而是大内总管陆炳让人去内阁府邸中请张延山入宫。

  金碧辉煌的寝宫内,大门紧闭,空旷的殿中只有陆炳与张延山二人,气氛显得莫名凝重。

  “公公,这么着急请我进宫,可是陛下有急令?”

  张延山面色疑惑,寝宫内没有看到皇帝的身影,这很出乎预料,与平常的情况大不相同。

  以为他进宫,都是被带到皇帝的面前。

  “首辅大人,我接下来的话,希望你谨记,也望你不要反驳,照做即可!”陆炳语气凝重,这番话说完,张延山心中就没来由的紧张起来。

  那股弥漫在心头的不安,愈发的强烈。

  难道他猜的不错,皇帝真的…遭遇不测?

  下一刻,陆炳嘴唇微动,将这个会引起动荡的消息说了出来。

  “陛下…龙御殡天了!”

  “什么!!”张延山瞪大双眼,忍不住的惊呼出声,脚下一软,险些站不稳倒在地上。

  他虽说心有预感,但如今得到确切的消息,还是难以接受。

  如今这个时局,朝廷刚刚经历大战,元气大伤,皇帝在此刻离世,让本就动荡的朝局,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见他六神无主,一双手不停的发颤,经过这么多天,已经缓过神的陆炳,伸手紧紧握着他的手,语气凝重,“首辅大人,眼下想要稳定局势,必须得靠您了!”

  “陛下亲征前,立三殿下为太子,并且还有遗旨,令太子继位!”

  “您此刻该去召集百官,让他们恭迎新君登基,这样局势便能稳住,有你我在,这宫里就乱不起来。”

  “天下也就不会乱了!”

  陆炳的话犹如一盏明灯,驱散张延山心中的迷雾,让他稳住心神。

  冷静下来后,他在心中盘算,这确实是唯一的办法,能最快的稳定局面,不会让皇城乱起来。

  但他还有一件事不太明白,当即低声询问,“公公,我还有问题,论文武谋略,二殿下虞静思更加出众,为何陛下不选他呢?”

  突如其来的问题令陆炳陷入沉默,他犹豫许久,无奈之下,还是得把这件事说明白。

首节上一节147/1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