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剑已佩妥,出门便是江湖! 第140节

  这话说的是北莽七位宗室王爷,争抢着南下入主中原的机会。

  所谓擒龙,那就更好解读了,捉拿大虞皇帝,将他带回草原。

  主辱臣死,这句话不仅让皇帝面上无光,更是打脸整个朝廷,乃至中原大地。

  想当年,北莽斛律氏的先祖,只不过是太祖皇帝的上马奴,何其的卑贱低微。

  今时今日,居然敢如此羞辱虞氏子孙,这令虞千秋心中的愤怒到达了极点。

  “朕再给你们说明白一点,无论如何,这仗得打,北莽那群家伙,不会因为你示弱,就会和平。”

  “一旦咱们表现出了软弱,他们会更加变本加厉,会派大军来中原烧杀抢掠,若是边关城破,不光是朕,你们所有人都不可能幸免于难!!”

  虞千秋的话,令一众官员面面相觑,但却依旧无人出声。

  最终还是内阁首辅张延山站了出来,开口道:“陛下既然决定要打,那就请诸位各司其职,兵部调集兵马,户部筹措粮食。”

  吩咐完,他看向皇帝,询问道:“陛下,如今军中已无可用之将,不知该派谁统兵呢?”

  得知武国公兵败身亡的消息,张延山一夜之间苍老许多,白发苍苍,他心中始终保留着理智。

  表明上支持皇帝,但他心里格外清楚,没有名将领兵,与北莽开战,无非就是再多送些儿郎去死罢了。

  所以在此刻抛出这个问题,就是想皇帝知难而退,明白无将可用的问题。

  至于北莽叩关的事,可以容后再议,边城还有十多万大军在,据坚城而守,短时间内可安保无虞。

  龙椅上,虞千秋陷入沉思,他想了片刻,便猜到了张延山的意思。

  这是旁敲侧击的在告诉他,此战打不了。

  他望着张延山,目光锐利,呵斥道:“你不用如此隐晦的劝朕,这一战无论如何,朕都得打!”

  “朕不打,将来朕的儿孙就得打,北莽嘴里嚷嚷着南下擒龙,你们都以为朕是愤怒,才不顾一切的开战。”

  “朕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想错了朕!”

  “这一战是为了百姓,为了保住祖宗基业,为了让中原人不受欺辱!!”

  声音响彻大殿,清晰的传进每一个人耳中,书生文弱,他们心里只会权衡利弊,趋吉避凶。

  哪会知道这天下,有些事,哪怕是死,也得有人去做。

  “此事不必再议了,按照张延山的吩咐,筹措粮食,调集兵马,没有可战之将。”

  “那朕…便御驾亲征!!”

  突如其来的决定,令文武百官猝不及防,皇帝是整个皇朝的定海神针,万万不能有任何意外。

  怎么能亲临战场呢,这不是开玩笑吗?

  “陛下三思啊,万万不可!”

  连张延山也急了,跪在地上呼喊劝诫,“微臣请陛下三思,不可御驾亲征啊!”

第206章 皇帝的决断

  朝堂之上,皇帝一语激起千层浪,百官皆惊,御驾亲征虽短短四个字,但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

  几乎能动摇国本!

  百姓可能不清楚,但立于金殿的这些大员们都清楚,皇帝虽看着容貌年轻,但真实年纪不小,全凭丹药续命轻颜。

  如今真要亲自前往战场,如何能让人不担忧。

  见皇帝在龙椅上,一言不发,漠视众大臣,张延山再次劝诫,直接搬出太祖武皇帝,以其做例。

  “陛下,即便是当年太祖爷,四处征战,也早早便立下文宗皇帝为世子,可如今的大虞还没有太子!”

  大虞建国之前,开创基业的武皇帝还只是位王爷,也早早定下继承人。

  虽说身边将星云集,武皇帝自己也是位能征善战之豪杰,但战场凶险,谁都不能保证安然无恙。

  连那时都如此,更别谈今日的皇帝,倘若去了战场,没有回来,又没定下太子,那大虞朝就真的走到头了。

  届时除了外患,朝中的官员肯定会分裂成多派,拥立不同的皇子。

  如此,天下将瞬间大乱,这是张延山最不想看到的。

  他为官多年,自愿成为皇帝手中的棋子,背上权倾朝野,臣权大于皇权的污名,为的就是天下百姓,与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皇朝。

  望着全部跪下的官员,虞千秋面色平静,不为所动,他缓缓起身,语气低沉,“陆炳听旨,去让内侍府拟旨,立三皇子为大虞太子,若朕亲征不归,命其承继大位!”

  说完,他便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开,只留一众大臣跪在原地面面相觑。

  自从内阁创建以来,朝廷颁发旨意的机构就变成了两个。

  一是内阁商议,拟定旨意,请皇帝朱批。

  二就是内侍司,这里面就几个人,全都是以大内总管陆炳为首的几大贼,无一不是在朝堂翻云覆雨的大太监。

  他们是皇帝的家奴,从这里颁发的旨意,就是皇帝的意思。

  所以,祸贼左震才会有御书房秉笔太监的职务,他就是负责在内侍司拟定旨意上朱批的人。

  立太子的旨意,不让内阁颁发,皇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不给人拒绝或再多说的机会。

  焦急的百官纷纷把目光投向张延山,如今能跟皇帝说上话的,也就只有他了。

  “首辅大人,你快想想办法,立太子何等重要的事,陛下怎可如此轻易的决断?”

  “在此时此刻做决定,岂不是给人一种迫于无奈的决策,甚至陛下可能还带着气性。”

  “没错,况且立太子的话,二殿下更加合适啊!”

  万分危急的时刻,这些官员说话口无遮拦,这让本就烦躁的张延山,瞬间火冒三丈,忍不住大声呵斥,“都闭嘴!!”

  空旷的大殿都在回荡他的声音,百官皆沉默,不敢再多言。

  他起身,跟随皇帝的脚步追去想要再次劝诫,但陆炳却挡住了他。

  “首辅大人,我想陛下现在应该不愿见诸位大人,也包括你。”

  张延山停下脚步,望着身前面无表情的大太监,他眉头紧皱,沉默许久后,才无奈的摇摇头。

  陆炳既然阻拦,那就肯定没人能见得到陛下。

  思索片刻,他当着百官的面,冲陆炳弯腰一拜,语气诚恳道:“陆总管,无论是立太子,还是御驾亲征的事,都太重要了,请你为了天下百姓,帮我劝劝陛下三思!”

  陆炳看着他这举动,以及愣神的百官,心中惊讶。

  要知道,读书人最是看不起他们这种残缺的奴才。

  更何况张延山是天下读书人的标杆,位居内阁首辅的一品大员。

  他沉默许久,才郑重的点点头,“大人说的我清楚了,会同陛下去讲。”

  说完,他也离开,朝着皇帝的寝宫快步走去。

  金碧辉煌的寝宫中,只有主仆二人,陆炳这才出声。

  “陛下,亲征与立太子的事,您要不再考虑考虑,实在不行奴才替你带兵去打仗!”

  听到这话,虞千秋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摇头一笑,“是张延山让你来的?”

  “回陛下,确实是首辅大人传的话。”

  这就是陆炳深得皇帝信任的原因,无论何事都不会隐瞒,对于如何做好一个家奴,格外的有觉悟。

  虞千秋淡然一笑,摆了摆手,“带兵打仗跟武学境界无关,你即便能万军丛中过,又能如何?”

  “数十万大军冲锋,即便是圣人若是不跑,也得殒命当场。”

  闻言,陆炳默然,他想替皇帝分忧,但却好似什么都帮不上忙。

  “去让你的那些干儿子们传我的旨意吧。”

  这一刻,在陆炳面前,虞千秋没有再称朕,只有在真心相待的人面前,才会如此。

  陆炳自然也察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皱着眉头,还想再说些什么,可看着皇帝那真挚的目光,还是点点头答应。

  “奴才遵陛下的旨意!”

  见状,虞千秋才放心的笑了出来,他轻声说道:“其实,我知道老二更适合当皇帝,但为何选老三,你也清楚。”

  “唉,只可惜他不是我的血脉。”虞千秋无奈长叹,要奔赴战场,福祸难说,此刻的他说话也变得和善。

  称呼虞静思也不再叫贱种了。

  毕竟,在发现血脉之事前,父子二人相处了数年,怎么会没有一点感情呢。

  或许,这才是他愿意放过武国公,放过虞静思的原因。

  “至于御驾亲征,那些官员们看不明白,也不会懂。越是退让,北莽便越觉得大虞不行了,难有再战之力。”

  “一旦让他们有了这种想法,那整个草原势必会更加疯狂,倾尽一切叩关,冲进这令他们祖祖辈辈心心念念的中原。”

  “况且,我年轻时虽不比太祖武皇帝,但也能算的上文武双全,未必会输给那北莽!”

  这话不假,以前的乾元帝,文武不凡,被誉为最有望接近太祖武皇帝的后世之君。

  从他当太子时,就能看出一二。

  虞千秋笑着,从始至终都很平静,淡然的给陆炳说明了所有情况。

  陆炳听完,也觉得极有道理,心中再也没了任何别样情绪,如今只有一个想法。

  帮皇帝把事情办成,办好!

第207章 风云际会

  短短三日过后,朝局风起云涌,两则消息震动天下,朝野哗然。

  一是皇帝立下旨意,决定立三皇子虞鼎盛为太子。

  二便是皇帝御驾亲征,决定亲率兵马与北莽一决雌雄!

  此时,赵家院落中,李青玄得到这两个消息后,望着面前雪中傲立的梅花看了许久。

  身后,紫衣披着大氅,安静的陪伴。

  许久后,他才转身,望着面前的女子,沉声道:“这天下已经不太平了,你哥哥准备的怎么样了?”

  “赵家族人老弱妇孺都送去了老家,如今留在江南道的都是年轻男子。”

  “那你呢,为何不跟着一起离开?”李青玄忍不住问。

  紫衣的答案不出所料,她倔强道:“我得陪着你和哥哥,无论是谁,都不能出任何意外!”

  听到这话,李青玄沉默了许久,才苦涩道:“如今这局势,有没有意外谁说的准呢?”

  “我决定跟皇帝去边城看看,如果可以,也想上战场厮杀一番。”

  李青玄转过身,背对着紫衣说出了心中想法,他不敢去看她的眼睛,否则肯定会心软。

  但这次紫衣的回答,出乎意料,她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轻声道:“去吧,按照你心中所想,去做想做的事。”

  李青玄扭头,神情愕然,有些不敢置信道:“你就这样答应了?”

  “不然呢,难道还哭哭啼啼的劝你别去?”紫衣笑着说。

首节上一节140/1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