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从小李飞刀侄子开始 第145节

她武功不佳,在远处看不清形貌,因而兴高采烈,直到蹦蹦跳跳走近了之后,方才瞧见两个人脸上的不妙神色,一个像是太阳落入西山后的暮色,一个像是夕阳久去之后的黄昏,声音慢慢小了下来。

温柔小心翼翼地问,“你们没有和师哥提及我吗?”

小石头摇了摇头,郭大路却点了点头。

温柔呆了一呆,然后对小石头怒目而视,“你骗我!”

王小石顾左右而言他,期期艾艾道,“什、什么啊,怎么就知道是我、我骗你了?”

温柔哼哼两声,露出得意神情,“肯定是你们跟师哥提起了我,但他全不在意,但是你怕我伤心,所以特意说假话安稳我。小石头总是想东想西,却不比大郭的老实。”

郭大路比划了个大拇指,“温女侠,牛牛牛。”眼睛一转,“不过我看你好像也挺喜欢别人为你想东想西的。”

温柔气急踢了他一脚,“就你这句话,回去拿刀去吧你。”

王小石哈哈大笑。

三人回到府中。

温柔所问,确实是已发生的事实。

在此前会议上,王小石因温柔关系,对苏梦枕多有亲近好感,试图主动拉拉关系。

可惜温柔虽是苏梦枕的师妹,但显然挡不住他的霸业,苏梦枕绝不愿意为了个虚无缥缈的仇统,先停下与六分半堂的相争。

而王小石、郭大路的建议,对他来说简直和狗屎没区别。

苏梦枕不欢迎他们的同时,不代表雷损就成了两人的盟友。

雷损仍要与苏梦枕相争,只不过他宁愿慢一些,更有胜算一些,时间站在他这一边,但始终要有个终点。

王小石却偏偏叫他们不要争了,郭大路更妄谈什么公理正义。

所以雷损也对两人的观点不置可否。

至于其余众人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是秦桧这“和平大使”,也是要金风细雨楼和六分半堂斗出个结果。

因为金风细雨楼和六分半堂相争始终没有结果,其实也令他们非常不舒服,站在金风细雨楼那边的,享受不到六分半堂的孝敬,站在六分半堂那边的,则受到金风细雨楼的桎梏。

他们从未想过不斗,仅是或早或晚的差别。

而李忘尘、王小石、郭大路的目标,却是令他们停下来。

所以王小石和郭大路此次过去,是注定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返。

不过,这也让他们坚定而明确了一些事情,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晚的会议绝非没有作用。

……

两人的经历,很快也传到了李忘尘的手中。

他现在在临安府之外的山野,一处特别隐秘的山洞中栖身。

此番夜晚出行,杀人回家,才不过是在附近的小溪洗了个澡,把身上的血迹擦干而已,就听到扑闪扑闪的声音。

李忘尘伸出手掌,一只信鸽落在他的掌中,大大的眼睛,歪着脑袋看他。

李忘尘拿出饲料给它喂了两口,取下脚上的信件,借着微弱的月光审视。

“我的初次出场,已闹出这样大的事情了么?”李忘尘微微一笑,喃喃自语,“我看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临安府是个秩序而压抑的地方,原作中的王小石、白愁飞结伴来到这里,一身本事、文采武功,也要沉淀半年,方能找到一飞冲天的机会。

由此可见,在这里其实不讲究武功,而是讲究规则。

这是个沉闷、压抑的地方,有本事的人初来乍到,都不会得到提用,反而会得到打压。一种莫大的力量在吞噬走进其中的每一个人,顺从它的将会得到嘉奖,而违逆它的将会招致不幸。

这股力量不是哪一个人的意志,而是很多很多人的共同决定。

仇统却是个打破规则的人,所以他会得到所有人的敌意。

而另一方面,金风细雨楼和六分半堂巴不得全灭对方,却不得不心平气和在一群人的调解下,决定“怎么杀”“何时杀”的问题,这不能不说又是在这种规则力量下的无奈。

李忘尘知道,今晚的会议,一半是为了一个临安府容不下的野兽,另一半则是为了让苏梦枕、雷损不变成野兽。

临安府就好像是马戏团一样,苏梦枕和雷损是两头当家花旦,一头是狮子,一头是老虎,而临安府马戏团近日来最大的戏码,就是狮虎斗。

金风细雨楼和六分半堂的合并统一是临安府江湖力量的整合,人们都乐意于这一切的发生,并且各自押注。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的兽性以提升战斗力,但又不能坐视他们达到无所顾忌、随意吃人的地步,所以又要在兽性高昂时拿出鞭子,宣称出自己的规则。

苏梦枕和雷损一定无法忍受这种“被安排”的感觉,但他们只能忍耐。

会议的内容则是完全没有结果,有人支持苏梦枕,有人支持雷损,最终只得不了了之。

在观看信件、默默思忖这过程中,李忘尘一直虚抓鸽子不放,等到看完了之后,他飞身回到山洞,拿出文房四宝,也写下一篇信,又给神侯府送了回去。

这封信主要是给王小石、郭大路的,其中有一些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少不了一些鼓励和指导,但具体怎么做仍然看他们两人。

总之,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是李忘尘在暗,他们两人在明。

李忘尘将面对的是诸多势力的围追堵截,而他们则在被“仇统”的行动动摇的错综复杂局势中,寻求一线好像是种子从石头缝里生长出来的那种力量。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长期抗争。

写下信件之后,鸽子总算得以振羽而起,扑闪扑闪,李忘尘默默看着它消失在视野之中,方回到山洞之中,盘坐在地,开始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那就是整理近日所得。

自从到了先天神力境界之后,他的江湖令系统,开放了在武功之外的丰富内容,有神兵利器、天才地宝、灵丹妙药之类,而且还可以细类划分,可确定其中一种范畴来兑换。

是兑换,而非抽取。

李忘尘可以针对性地挑选自己所想用的东西。

这让人忍不住感叹,设计江湖令系统的人……或者说“存在”,好像很懂得李忘尘现在需要什么。

武功已经不是他欠缺的东西了,他一身已综合了太多尚未挖掘穷尽的神功,只可惜时不我待,始终没有机会细心钻研。

李忘尘亦只能强撑着一把半吊子身手,能把握什么就把握什么了。

在他面前,包括今晚杀死的雷恨所得黑铁令牌,雷媚所得青铜令牌在内,此前积累的一切一切,现在已半数兑换成了神兵利器,半数兑换成了灵草仙芝,摆成了两堆。

在这看似简陋的山洞之中,已足有买下一条街的财富而且还是临安府的街。

李忘尘看着面前这些东西,默默想,“我不能把对手当做蠢货,第一次出手就拿出这种阵仗,第二次只会更加周密,高手更多,并且根据我前一次体现的底牌进行针对。我若不能在短时间内拿出新东西,下一次出手将会十分危险。”

到这个地步,彼此间的博弈非常简单。

我能做到你想不到的事情,我就赢。

你能布下想到我一切手段的陷阱,你就赢。

谁胜谁负,道理都无比简单,其实演变成了一个谁会更快的游戏。

或者说,就是谁更“卷”的游戏。

面前的这些神兵利器,将有助于令斩铁草成长,从“身部”入“心部”。

今晚李忘尘能够以一敌三,同时面对白愁飞、雷动天、雷媚三人,大发神威,斩杀两人,飘然而去。整个过程中,斩铁草显然有毋庸置疑的功劳。

而右边的灵草仙芝,则都是化龙无相功的下一步“二十四节气春去秋来岁”所用。

肉体是承载气神的根基,而且化龙无相功是只需一定天资、按部就班,即能突破先天境界的横练外功,在任何时期都不可放过在这条路上的修行。

加之铁布衫、龟壳神功、天生神力大法……等等,李忘尘在外功上的道路一片坦途。

当然还少不了夺灵摄元气继续夺去“玉女心经”“小无相功”“先天功”之灵妙的过程。

经紫霞、过玉女、悟无相、至先天,李忘尘的大脑中已构思出基本的内功体系,只是同时受到限制:未来获得的内功要融入其中,将必须是道家武功,并且品级要高于先天功。

这好似就只能指望九阴九阳、长生诀、神照经、明玉功之流了。

但这种指望,应该是未来很远很远的事情,光是先天功已至少能支持人走向小三合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境地。

最后则是神力上的感悟。

这对于普通武者“战力”而言,最为微不足道的一项修行分支,却是李忘尘现今最大底牌“人间行走”的根基所在,李忘尘的精神念头越强,人间行走的实力也就越强。

光是近几日李忘尘苦修玄武定心法,已能明显看到,人间行走的容貌发生微妙变化,好似成熟了一些。

大致是从二十一岁到……二十四岁。

这样一想,以后自己该会带着个白发老头子大战强者,也实在有趣。

一切想法井井有序。

李忘尘心下安静,进入玄武定状态。

他伸出两只手,左手握拳下沉,庞一声砸碎左边的一柄刀,碎片落了满地,随手拿出一片吃下,咔擦咔嚓,像是搅动清脆的薯片,过了一会儿吞下肚子,五脏六腑蠕动起来,发出咕噜咕噜像是雷鸣般的响动。

同时将右边的灵草捏成一团,投进注满了水的瓦罐之中,并且伸手握住瓦罐,默默运转夺灵摄元气,将清冷静幽的玉女心经反向运作,化作原作中让人脱下衣裳的高温,再进一步推动为真火,炙烤煎熬其中的药材,促使药力扩散成药汁。

刀,精,气,神,李忘尘在同一时间,完成四项修行。

并且,在这过程之中,定下下一个目标。

第五十四章 地籁境界

噼里啪啦。

篝火的光芒昏黄,跳跃的火焰吞吐舌头舔舐铜锅,锅里满溢着各种药草,已被熬煮多时,冒出咕噜咕噜的气泡,由小到大再炸裂开来,并将异香洒满整个洞窟之内。

修行的一切准备工作已完成了,药材既入了大锅之中,而边上则是分好的神兵碎片,大片大片零零碎碎的金铁被包裹在荷叶之中,荷叶上滴落露水滚滚,流淌过金铁碎片上,每一片都流光溢彩。

不远处,李忘尘盘坐在地,火光照耀在他的面庞上,光影不住闪动,让他的影子像是跳舞一般在墙壁上起落。

他已在这里苦修好几日,只为了体会着道家内功的真谛。

夜晚的深山很静,远离人烟,脱开红尘,这种静不是没有杂音,但飞禽走兽、林间风声,从来不会令人烦扰。

说来可笑,李忘尘自入大宋以来,一直想要安静的修行,但总是有外物打扰。而到了现如今,有许多事情等着去做的时候,反而能够闹中取静,精准把握到某种心态,真正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最佳状态中。

就好像是一直身披沉重外衣,如今终于能脱开来,整个人有难以形容的轻松自在。

这或许是从某种历练的反差中得来的启示,倏然动再倏然静,二者界限更加分明,他的心神沉淀在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

简单来说,他已经感觉不到自己。

忘我。

玄武定的第四重境界“忘我境界”。

人和世界的联系,看似是很直接的,能听到、看到、闻到、尝到、感受到。但其实每一次类似的行动,用以感知一切的我背后,都会设立另一个我来作为观察者。

当“我看到花,好开心”的同时,也会有“我今天真是开心啊,原来我喜欢花”的觉知。

前者是一种直觉,后者则是经过逻辑判断后的思考。

如果感觉到了“另一个我在看我”,那么将会自然而然生成第三个我。同理,第四个我也会自然而然地生成出来,并且随之无限重复,进入到一念生一念灭、微不可察的境地。

人的心神像是个无限孔洞,能永无穷尽地挖掘出潜力。

这个过程不能说不好,人会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干涉,自己判断自己的价值,并且形成改变的动力,摆脱动物般的本能。千百年辉煌的文化,都是这般观察总结出来的。

但这个过程,却又令人永远无法将自己的心力尽数用在应当做的事情上。

所以道家推崇忘而无为的境界,庄子说“坐忘”“忘亲易,使亲忘我难”等,皆是如此。

很多人很熟悉的一个故事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请循其本”。

就是这个道理。

首节上一节145/1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