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颤巍巍起身,似真似假的做出十成惶恐模样。
一旁的巴夫人也同样双手在袖中紧握,唯恐对方看琉璃树,还要叹一句“劳民伤财”。
秦时心中叹了口气:“一路跋涉来到咸阳,并非轻易。”
“二位有事君之心,我已能感受到了。”
“只是我并不爱这些,因而想问问,若我有事请托二位,不知要如何谈这交易?”
二人瞬间拱手:“王后但有吩咐,已是我等荣幸,何来交易之说?”
巴夫人也赶忙表示:“妾虽人微力薄,王后但有所需,便是家族拼尽全力,亦会办到的。”
秦时却微笑摇头,发髻上两支黄金雕出的玄鸟衔珠簪也跟着微微晃动。
巴夫人只悄悄看一眼,就知道这等硕大的南珠定然是国库珍奇之物,由此她更加心惊胆战。
只从王后随身之物就可看出,她定然是极得大王恩宠的!
如今贵人有令,她那番话不是奉承,而是真心之语。
却见秦时摇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是依托在利益之上。我今日但有吩咐,却不与你们相匹配的好处,那下次若再有吩咐,恐怕尔等的办事效率便要大打折扣了。”
“小人/妾万万不敢!”
二人诚惶诚恐,脑海中却不约而同回想着刚才王后那句话
好一个“利来利往!”
区区16字,却道尽他们商贾之事的真谛。
如此透彻又犀利,这位王后,实在非他们揣测的肤浅人物!
秦时却并不觉得秦国实在是个有些早的年份,不仅诸多物种都没有,便连许多耳熟能详的话语都没有。
她那“利来利往”十六字,乃是出自《史记》,如今还并未有人说出呢。
因而只当是如今商贾卑微,才叫二人这样惶恐,于是又主动提升合作方的信心:
“二位不必如此。”
“《管子》有言: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商通则物畅。”
“尔等促进物资流通,调剂余缺。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士农工商,我大秦缺一不可。”
“因而今日有所请。也只有你们,能助我快快达成目标。”
秦时端坐高台,微微一笑:
“若二位有信心替我完成此事赤女,赏金簪二枚,特令两位商人破格簪戴,以示本王后的诚心。”
强权能令商人按规矩办事。
但足够的利益,却能使对方给出无数可能。
如今正需要这样,所以小时才会【礼贤下士】。
第197章天下熙熙
赤女是位极贴心的长史。
两枚金簪一左一右呈上。
前者像女子之物,格外精巧。后者却古朴大气,显然适合乌由。
而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只叫二位商人身躯颤颤,仿佛有什么东西自胸膛中跃起,而后脊骨处如电流击中,抑制不住的战栗感油然生出。
在秦国,他们作为商人,是没有资格用一切好东西的。
丝绸、绢布、金玉、珠宝。
哪怕富贵如乌由,身上都连一枚玉佩都不敢佩戴这,便是他们的处境。
但如今王后所说之事还未吩咐,便已然破格赠下这两枚金簪!
这其中蕴含的意义,绝非是只叫他们簪戴,而是预示着来日,他们这等身份,也能有更上阶层的跃升!
家族,子嗣,儿孙。乃至他们自己的功绩,都将铭刻于族书,代代流传!
再有那些利来利往,那些“上则富国、下则富家”的点评,还有夸赞他们能将物资流通运转的溢美之词……
这一切的一切,都叫二人此刻虔诚又专注,恨不能像一旁刀笔吏那般奋笔疾书,记下王后说的每一个字。
想到此处,二人对视一眼,郑重接过那枚金簪,而后亲手簪戴,又深深拜下:
“但请王后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兰池宫安静下来,史官在一旁满头大汗,落笔不停。
而赤女悄悄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知怎么,臂上汗毛也缓慢竖起。
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她已见证极了不得的史书大事。
唯有秦时深深笑开,只认为这是自己想要号召商人的手段,因而很快吩咐道:“既如此,便来听一听我的要求吧。”
她的需求其实很简单。
在第一场大雪来临之前,将所要推广的物资尽可能的推向所有严寒的乡县村庄,推广给贫民百姓。
这其中,物资乃是成套的。
曲辕犁,独轮车,陶炉,蜂窝煤。
殿内有人将这些东西一一奉上。
其中曲原犁因是木质的,形制过大,但却可以通过卯榫拼接,犁头单独安装。
独轮车看似简单,却让乌由和巴夫人眼前一亮。
再有形式在后世尤其普通且普遍的,三脚圆筒形陶土炉。
而后是三块蜂窝煤。
如今不必秦时再一一解说,自有侍从上前。
先拿火灯简单将蜂窝煤点燃,又一一孔洞对准放入陶土炉。
再演示对孔加速燃烧,以及底下风炉口的开关……
只简单一番演绎,而后强调不可门户紧闭,就已叫二位商人眸中灿灿,显然意识到了其中格外大的商机。
再有那独轮车,更是他们运输货物再便捷不过的东西。
而且只需用到木头,便是再穷的家庭,攒上一些钱财来,说不得都能去木匠处订上一辆。
只那曲辕犁,听说是耕地之物,如今没法演示,还需他们随后由侍从带去耕田中实验一番,在向各村庄推广。
二人心脏怦怦跳,显然意识到了这些看似平庸的东西中能带来的商机。
但最关键的,却是不知价钱几何,又是要如何做得这番生意。
煤炭乃是最重要的军需物资,如今自然是不能占为私有。因此秦时只问:
“若你二人将这些物品成功推广至每一处村庄,而后整个大秦的蜂窝煤总代理,就可由你们二人来承接。”
至于各自承接的比例如何,自然是看二人推广的效率。
她不必解释太多,两名十分精通此事的商人就已明白过来何谓【代理】。
这泱泱大秦,何止千家百户?
但凡有一户家庭习惯了此物,日后就是源源不断的生意!
再简单询问些许细节、价钱以及代理方式等,巴夫人便率先开口:“还请王后货与妾三万枚蜂窝煤。”
“这陶土炉,也请让妾带回。”
“我巴氏族人将四处游走推广,每到一处,便赠送一辆独轮车,一架曲辕犁,再送亭长乡老这样一顶陶炉,而后若干蜂窝煤……”
“随后,便有族人在此处做行脚商,开店铺,专门贩售蜂窝煤。”
这陶土炉他们不便垄断生意,便由当地陶匠各自做出来卖就是。
只要价钱足够便宜,百姓们若遇寒冷,自然会前来购买。
再购买时听从王后之令,建议大家日常在陶炉上烧水,常饮热水,再说些关于水中毒虫的些许故事……
巴夫人思维敏捷,就常代夫家四处行商,如今俨然已有了一整套完备的生意流程。
落后一步的乌由因四处贩售牲畜,其实论起行脚生意与铺面之广,反而比巴夫人更有优势!
但偏他嘴慢一步,此刻又只能恨恨道:
“小人亦是如此!”
秦时顿觉莞尔。
但此事,不过是她广召天下商人的其中一项代办事,还有一项论及重要程度,也半点不逊色这种民生大事。
“你二人行商,乌商似乎常在西域戎狄之处行走,是吗?”
乌由赶紧拱手:“正是。”
秦时点点头:“不知每次行走时,商队规模如何?又会否引得西域戎狄之人的敌视?”
乌由赶紧说道:“回王后,小人常做牲畜生意,将此族的牛羊贩售到他处,再与他们交易盐、布、药材、黍米等物资。”
“小人斗胆,如今已在戎狄处略有声名,四方部族并不畏惧提防。王后但有要事,小人在所不辞。”
这就好。
秦时略微松口气。
毕竟以汉之强盛,张骞出使西域都被俘虏数次,前后达12年。
如今只向西域各部族探一探,虽走不了丝绸之路那么远,但若中间被人敌视,耽误时间,也着实不是什么好事。
她原本想着,最坏的打算不过是尽快打造出神兵利器,养出壮民强马,然后将各部打服了才行商事。
而如今有这样一个商队,那事情就显简单许多了。
“既如此,我与你一门新的生意糖,与茶。”
“作为交换,你需要带上我之亲卫,然后探索各种新奇物种。植物、动物、矿脉等。”
“能吃的不能吃的,只要是我秦国没有的,通通将种苗、种子,或者植物本身带回来。”
“如此,可能做到?”
来啦!隔壁见。
第198章任重道远【二合一】
王后的问题,乌由只郑重拜下,声音自沉闷的下方传出,万分虔诚:
“小人!定不负所托!”
今日这样的话,他们已承诺过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