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样貌秀丽,一身精致婉约的碧玉气质如春风柳枝,连说话都带着吴侬软语的腔调。
很是甜糯。
这位齐八子生有公主心明,年 11岁。
但心明生来有肺弱,季节交替之时常生咳喘,今日都还病着。
剩下的,就是越国进献的良人,如今生有公主, 4岁。
越良人相较后宫其他人,皮肤微黑,眼睛却如鹿般伶俐。大约出身越国贵族的缘故,她身姿矫健,听说剑舞一绝。
但自从越国覆国之后,姬衡就再没召她看过剑舞。
还有一对双生姊妹乃燕国所赠,燕王昏庸无道,献上的姐妹花却是不可多得的精致美人,五官单看哪一处都十分完美。
但,也就仅止于此了。
姐妹二人一模一样,实难分辨,也曾共同育有公主,但还未足月就夭亡。
再有长史少史各一人,长史一子三岁夭折,少史无子。
此九人,便是姬衡后宫的全部了。
但假如按照周礼,君王除王后外,当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在这个燕国昏庸国君都能坐享数百美人的时代,他这样单薄的后宫,实在是……
秦时也不知该如何形容了。
但不管怎样,人少总是利己的。
她因此又高兴起来,与后宫诸人一一问过话之后,待晚间见到姬衡,又忍不住直抒胸臆:
“大王后宫诸人很少,也不爱重她们,我很开心。”
彼时姬衡正在竹简批注,手中朱笔动作一顿。
册立王后之后,为表示对王后的爱重,每日百二十斤奏章便不能全在章台宫批注至深夜了,因而便有一部分会被带入兰池。
但令姬衡心中熨帖的是,王后并不会在一旁痴痴等待,也不会想尽办法缠磨他早些入睡,反而自己也铺上纸笔,练字读书,或记录些什么。
直到他今日收笔,对方也会跟着一同停下。
美其名曰:陪大王读书。
这简单的一份陪伴,已经又令周巨叹为观止了。
难怪大王宁愿耽误些时间都要陪着王后,令她开怀。实在是、实在是!
可怜他向来机敏,如今竟也不知该如何形容了。
而如今听到秦时这直接话语时,也没忍住看了王后一眼。
好直白啊。
但是看大王神情,居然还很喜欢这份直白。
事实上,姬衡不仅是喜欢直白,还有种【寡人没猜错】的淡淡叹息与优越感。
像王后这样极爱重寡人,连片刻分离都不想,一有机会便要想尽方法贴近的浓烈依恋之情,果然见不得寡人再临幸其他女子。
可见善妒之心,十分浓重。
他收拢心神,此刻在竹简上简单书就意见,看周巨已经将其收下去,这才叹息道:
“王后欢喜在何处?”
后宫是早有的,避不开。大家理性阅读哦。
第188章日月所照
哄直男哄得太过投入,秦时差点忘了姬衡看待问题也很是犀利。
不过,没关系,她此刻所说,都是真的。
因而看周巨与赤女都低头静候,秦时于是凑过去,轻轻在姬衡颊边一触。
这如蜻蜓点水般的大胆动作,令姬衡瞬间扬起眉头,又微微蹙紧。
整个咸阳宫,还从未有人敢如此大胆僭越。
但与此同时,王后的回答也跟来:
“欢喜在,我能与大王静静相守。”
她笑吟吟道:“难道大王没有这种感觉吗?若钟爱什么,便恨不得立刻化为己有,再容不得别人染指。”
身为王后,说出这样的话,堪称僭越。
毕竟,君王不可能只属于她一人。
但是情感交流向来是此消彼长,她若太过贤惠,那日后就需要更贤惠了。
相反,自己这三日诸多大胆举动,姬衡虽明显不适应,可却并未生气秦时与他贴近,并非感知不到他的紧绷。
偶尔夜间她静悄悄拢入对方怀中时,对方会在一瞬间握紧枕下短剑。
她因此心跳如鼓,却只能拼命平稳呼吸,肢体却又因为太累一时调动不得,因而沉甸甸的,没被察觉。
夜深人静,姬衡并未感知她在迷蒙中醒来,因而很快又紧绷身子,而后才逐渐放松。
如此三番两次,如今姬衡显然已经逐渐习惯她的大胆。
二人私下相处,秦时说出这样的话,有把握姬衡并不会因此生怒。
姬衡果然未动怒。
他反而颇为赞同地点点头:“不错。”
“恰如百越之地,狭长一线绵延在我秦国边缘,寡人每看舆图,都恨不能立刻踏平此处。”
王后之独爱善妒,恰如寡人一同。
他,倒也能理解。
“只这孟浪之举,以后万万不可轻易做出。否则王后威严何在?”
这话说得不轻不重,秦时只目光敬仰地看着他,然后又贴近他的肩头:
“有大王如山岳一般护在我身边,我要威严做什么?”
“更何况,我一看大王便心喜,却又十分克制。哪里孟浪啦?”
秦时说得好生委屈:男女之间加深感情,最直接的招数就是亲亲抱抱,身体契合。
在此前提下,灵魂与精神才能越发接近。
她若恪守如今礼仪,那与后宫诸夫人又有何不同?为什么还非要当王后呢?
大王又为何会多赐四部亲卫?
由此可见,受宠的王后和不受宠的王后,所能行使的权利也是大大不同。
姬衡沉默以对。
倘若王后此行此举还不算孟浪,还说什么【克制】,那此前后宫诸人,岂不全如朽木一般?
周巨与赤女乌籽等人敛目低头,青石板映照不出他们复杂的神色,但彼此内心却都有一模一样的惊叹与尖叫:
王后!太厉害啦!!!
而秦时见好就收,此刻又接上姬衡之前的话题:“不过大王说的百越,我也觉得应该早早收入囊中。”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天下日月所照,江河所至,都应是我大秦的领土。”
“因而还请陛下今后两三年少征徭役,与民休养生息。待一二年后,军中神兵配备,另有攻占利器,而后一举发动,踏平蛮夷。”
“如此,方得和平。”
“若再有闲暇,西域与戎狄也该称臣才对。”
她说的如此轻描淡写,又理所当然。
仿佛百越本就在秦国彀中,又仿佛日月所照,就应该是他大秦国土。
便是姬衡已经有了踏平六国的赫赫功绩,此刻听得这样理所当然的话,都不由沉默以待。
殿内众人更是连声音都不敢发出。
王后、王后不是向来以仁善著称吗?
为何……为何……
片刻后,姬衡却轻笑一声,目露赞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王后说的没错,这恰是寡人如今心境。”
朝中诸位大臣尤其保守,每当他说要征伐一处,对方便唧唧歪歪扯出一堆借口来。
殊不知他泱泱大秦,差的不是那点功绩,而是要这土地都归为一统。
如此,方为天地之和。
再有那【日月所照,江河所至】……
“王后好一番雄心!”
他尤其喜爱!
这寥寥数语,姬衡在心中咀嚼两遍,就已觉得顿生豪情,恨不能立刻挥师出军,踏平戎狄!
他瞬间便忘了王后之前的孟浪之举有这样的雄心,王后所行比寻常女子大胆些,岂不是理所应当!
他姬衡的王后,就该有此魄!
“只是……”他看着秦时,没忘记此前在章台宫说要征伐百越时,对方给出的那些话:
“寡人还当王后不爱征伐,只爱儒家仁政。”
秦时有些茫然:“我自然不爱征伐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只是,不管是百越还是戎狄,不本该是我秦国的吗?”
“没有大王一统,让他们自己发展百余年,也未曾听得有什么进步,民生有何顺遂富裕。”
“既如此,不如让大王管理一番好了。”
她好理所当然!
周巨低头,已然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王后这般杀气腾腾的话语,倘若叫章台宫诸位大臣知道,恐怕又要引得群臣议论,王后凶名也要传出了。
而姬衡也难得沉默。
片刻后他长舒一口气:“王后有此雄心,可见已有养民治国良策。”
“既如此,咸阳城、雍城与上林苑、阿房宫的工事便暂且停歇。”
“只骊山地宫与长城、灵渠工事,以及驰道直道修整,如今是停不得的。”
秦时却已经十分满足了。
难怪史书都称【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