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记事 第128节

  姬衡却心知是怎么回事。

  他早知,秦时乃是后世人。

  只是后世多少年,他并不清楚。

  又因【君子不测】的种种谨慎思量,一直也未曾发问后世之事。

  只看对方自来大秦后,便兢兢业业,每日忙碌不休。

  问与不问,便也无甚差别了。

  此刻这跨越时间的占卜测算是否能成,他心中也不能十分肯定。

  但,便是不能成又怎样?

  而今这天下大一统之局面,在他之前从未有人做到过。

  如今自己却依旧成了这天下唯一的王!

  若是这枯骨死草当真样样精准,昔日周王朝又为何支离破碎?诸国国君又何苦练兵养民?

  只需光撒财帛,礼贤下士,敬邀天下如太史令这般的术算之士即可。

  此刻面对秦时有些犹豫的目光,他便也点点头,可有可无道:

  “卿若不想提,便罢了。”

  太史令欲言又止。

  生辰八字在如今秦国尤为重要。

  不仅是国运牵连,婚姻匹配,所思所想……

  甚至包括官场选拔,也都同样重视此事。

  没有生辰八字敬献极庙,他们又如何向列祖列宗为这王后正名?

  得位从正变得不正,也只在这区区八字之间。

  后世史书又该如何记载?

  他想到的,秦时也同样想到。

  姬衡不在乎,是因为他的强横足以让他横扫一切。

  而秦时深吸一口气,在心中默默测算一番,而后才低声说道:

  “大王,我之来处。乃是2,249年后的秦国。”

  事实上,从她穿越的那一刻开始算起,她之来处,当是2,249年后的中国。

  若论出生年纪,其实是2222年后。

  但,在现代的一切终结于不治之症,踏入那片黄土地时,她从未想过自己会由此得到新生。

  既然如此,既然可能本就推算不准,那便从她踏上秦国土地的那一刻开始算吧。

  但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秦国,她不知秦王衡二十三年,对应着公元前多少年。

  此刻也只能按照另一位始皇帝的年份来简单推算。

  倘若不准……

  她想想姬衡笃定又自信的神态,此刻便也在心中默默坚定起来。

  若是不准,便不准。

  她所做的一切,将做的一切,未来可能会救下的许多性命……

  通通都不在这生辰八字之间。

  至于说是秦国人……

  若不如此说,难道还要再为大王讲一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

  那恐怕在星火点燃之前,她这等大逆不道的思想,就会将自己所经营的所有成果都扫荡得一干二净。

  在后世,大秦早已消失在茫茫历史中,唯有文字记载着它曾经的辉煌与不同。

  但在如今,在大婚即将开始时,这一切美好的幻想,秦时最终都不忍打破。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而后大一统的信念根植,郡县制延伸到2,000多年后……

  这种种一切都证明了,他们的文明正自一脉传承。

  她说自己是2,249年后的秦国人,这此时的中域之国,又何尝不是未来的中国?

  这一章好难写!但,应该写的比较好理解吧?

  秦王衡23年,为方便计算,对应的是秦始皇23年,也就是公元前224年。

  这样应该可以计算吧?

第174章百代秦法

  太史令袁忻抚弄自己胡须的动作僵硬了,仿佛是一只永不会更改指令的机器人。

  而姬衡也坐在那里,此刻久久不能回神。

  大秦之后的2,249年啊。

  这山川更替,岁月轮转。他苦求长生不可得,而这后世人,却已回首时光,来到了他的秦国。

  此刻,姬衡顾不得震撼这两千多年的惊人差距,也顾不得大秦未来时又是怎样的国策与民生,外邦又是如何臣服?

  在他短暂看过照片视频的那一晚,他曾猜测,秦时之来处,输过。但又崛起了。

  正如此前被人嘲讽的秦国,如今最终一统天下一样。

  但是

  秦卿当真是从未来的大秦来到此处吗?

  不。

  姬衡心道:不见得。

  因为从始至终,秦卿对于朝堂中诸人没有半点反应。

  他若当为千古一帝,丞相王复必定同样有名。大将军燕云同自己随葬骊山,也不应寂寂无名。

  但这一切,在秦卿的反应中根本没有表现出来。

  但提及秦律、秦法以及这大一统事业,她却又满怀骄傲与自信。

  在这即将封后的大喜时刻,姬衡却已经能够确定

  后世百代都行秦法,但他的大秦,很可能早已淹没在时光中。

  又或者已经衰亡落寞,连秦卿这样一位饱读之士,都也没必要再去关注这段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了。

  姬衡阖上了双目。

  他的泱泱大秦啊……

  太史令却在此时终于“哎哟”一声,拽疼了自己的胡子。

  他转头看看姬衡,眼神中的茫然格外浓重。

  又看看秦时,这样韶华正好的大秦王后,怎会是2,000多年后的人?

  可大王都没有露出什么震撼表现,他如此吃惊,是否有些看起来不大像术算有成的太史令?

  可是!可是……

  他还想要说什么,然而姬衡却已经淡淡下令:“既已有了准确年份,待生辰八字报上,太史令便沐浴焚香,好好测算一番吧。”

  太史令带着满肚子的震惊,默默离开章台宫。

  今日所知,恐怕他要连续数日彻夜难眠了。

  但秦时却顾不得他的心情。

  她此刻只看着姬衡。

  对方并未有想象中的震惊,但神色却瞬间沉郁下来,仿佛她之来处并不令他感到激动欣喜。

  秦时静静看着他,片刻后,从席案上起身站起,而后慢慢的、一步一步、目标明确的踏上那高高在上的玉阶。

  这玉阶并不高,也不需几个抬脚便能来到姬衡身边。

  对方已习惯了桌椅,此刻正坐在紫檀椅中,同样略疑惑的看着她。

  在这一刻,秦时终于切身有了感觉:自己当真要成为大秦王后了。

  这往常绝不容许人轻易踏足的玉阶,从此再拒绝不了她的接近。

  因而她微微一笑,眼神如月光,又如水,极其温柔的注视着姬衡,而后伸出一双玉白温凉的手。

  轻轻的、试探地握住了姬衡的手掌。

  这不是她第一次接触姬衡的手掌。

  在她下意识于车前对秦王伸出手时,就已经感受到了这掌心的热烫粗糙。带着成年男人灼灼健壮的气血,还有娴熟弓马所磨练出的层层厚茧。

  但在此刻,她轻轻握住这张手掌,其中激荡的心情却又与那时格外不同。

  姬衡的身子骤然紧绷,小臂难以自控地抽动一下,又在下一刻反手握住她的手:

  “卿……”

  他似乎想说什么,但秦时已经轻声问道:

  “大王,能做大王的王后,我很开心。”

  “能做郑衡的妻子,我亦觉荣耀万分。”

  她不知姬衡因为什么不开心。

  也不敢发问,因为对方提出的问题,很可能她回答不了。

  既如此,不如反客为主。

  此刻,她目光柔柔的看着眼前这位常人难以企及的君主,如同注视着自己最珍爱的宝物。

  姬衡感受到这目光来自被自己所欣赏且信重的女子的、全身心的爱慕。

  这细微的情愫如同一道同样细微的闪电,自脊椎骨一路向下穿行,以致浑身寒毛耸立,整个人骤然紧绷,又在内心洋溢饱满的期待中骤然放松下来。

  他知道秦卿一时心情激荡,难以抑制对他的喜爱之情。

  女子多是如此,因为心思柔软细腻,反而要比男子更容易陷入这种儿女情思当中。

  但他所需要也能够信任的王后,在执掌权柄的同时,恰恰也需要有这样仁善柔软、又注重儿女情的特质。

  这是比家族、氏族、师承、血缘等更具掣肘力的存在。

  整个大秦,还有谁能如秦卿一样,既对他没有威胁,又全身心依靠着他?

  同时还满腹才华,一心一意为他的大秦,且如此敬仰思慕着他?

  太史令此前占卜的没错。

首节上一节128/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