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记事 第118节

  而如今她在迷茫中坐起身来,殿外便立刻有了动静。

  褶皱深深的绢纱床帐被拢起,殿外天光蒙蒙,室内铜鉴中的冰早已化作了一潭温凉的水。

  等侍从们再将窗户打开,一阵微凉的风拂过,秦时顿时笑了起来:

  “今日降温了。”

  “降温”一词赤女是能理解的。

  她笑道:“是。今日暑热散去许多,秦君可要在咸阳宫游赏一番?”

  她说到这里,又想起昨晚的震撼事,赶紧补充道:“秦君不若还是先去章台宫面见大王?今日卯时刚过,大王便又已赐下许多珠玉黄金,绫罗绢帛。”

  她扶着秦时起床,一边形容:

  “似秦君之前极爱的南珠,大王又赐下一箱。”

  这个“一箱”,等秦时梳洗和早饭后前驱去观赏,立刻明白,赤女的形容词用的半点不夸张。

  约八十厘米长的木箱中,硕大的南珠散发着温柔的光泽堆叠在一起,粉白黄紫,莹润非常。

  这一幕实在是难以形容的美丽与华贵。

  那些只存在于古人极尽奢华的描述中的富贵与堂皇,如此轻而易举的就呈现在她眼中。

  秦时顿时失语。

  哪怕后世,塑料珍珠她也未曾见过这样好颜色的一箱。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她微笑着轻叹一口气:“秦爱纷奢啊……”

  赤女不知她为何有此感叹:“秦君如今不爱南珠了么?”

  “不。”秦时蹲下身来,此刻伸手抓了一把莹润微凉的珍珠。

  沉甸甸的手感坠与掌中,每一颗都散发着珠玉的淡淡光辉。再一倾斜,硕大的圆珠便纷纷洒落回去。

  这谁能不爱呢?

  “我很喜欢。”

  她是个在重病中都带着化妆包,企图能在最后时刻也维持住自己美丽时光的普通女子。

  “但是,赤女,有些喜欢,拥有一些就已经很满足了。”

  她站起身来,此刻抛却两侧侍从们捧着的层层赏赐,反而慢悠悠走出宫去。

  殿外雨丝蒙蒙,她深吸一口气,只觉胸中万分清爽。

  而后才笑道:“锦衣华服,珍馐玉食,珠玉黄金,这些我都爱。”

  “我是个庸俗的人,倘若让我日日粗茶淡饭、粗衣麻布,如此自苦,我做不到。”

  “可这些美丽的东西,我少少拥有就已经万分满足,再多,就是负担了。”

  赤女不明白。

  “大王御极天下,富有四海,秦君又是我秦国王后,此等珍品,自然该由您来享受啊。”

  “又要有何负担呢?”

  秦时叹了口气:她也不想有这样的负担。

  可是人工养殖珍珠在如今技术与材料限制下,成活率很可能达不到50%。

  且3年才成珠,珠却不是这样圆润饱满的珍珠,大多数都不成形,且质量差,光泽也缺。

  在如今劳动力与人命不值钱的贵族生活理念中,这样的珍珠根本不会出现在他们面前。

  因而主要依赖的,还是人工采珠。

  “你知道怎样采珠吗?”

  赤女摇了摇头:她所生长的地方只有池塘河流,便是池塘里有一些蚌壳,那也是生不出珍珠来的。

  “麻绳系腰,鱼皮裹身,入得深海,方能得珠。”

  可深海有鲨鱼,有暗流,还有因水压导致的沉水病。

  采珠人不仅年寿不丰,疾病缠身,只在水下,就十不存一。

  而后随着朝代发展,采珠人有了更多的方法可以换气,可以乘船,但,死亡率仍旧格外恐怖。

  明朝时【采珠监】强迫珠户冒死采珠,结果是【万人下海,死者千余】。

  更重要的是,这珍珠并不是一采,就是一颗颜色美丽的,合格的,硕大的,圆润的。

  很可能采千百颗,才能选出那么一颗来进献咸阳。

  赤女顿时沉默了。

  她是受过平民之苦的数不清的徭役与赋税,沉甸甸压在心头。

  可倘若秦时当真不要这南珠,那进献此物的南海郡,便也要另征赋税徭役了。

  这也是秦时不能故作简朴的原因。

  因为假如她倡导简朴,海边的渔民无法耕地,其余海货在无法运输的情况下贩不出高价来,他们就交不出赋税,贵族们趁势将珍珠压价囤积,也同样没有活路。

  【采珠】如同【采矿】,虽负担这千万人的生死,却也同样避免不了。

  不过,秦时向来不是自我批评的人。

  如今她连奴婢都有了,在这里因为一箱珍珠伤春悲秋实在没必要对于大王的恩赏表示不屑不爱,还要劝谏他简朴……

  并不是每一位帝王都是大名鼎鼎的【天可汗】【唐太宗】的。

  在姬衡面前说这等话,那咸阳宫四周数不胜数的宫殿群又是因何而造呢?

  非要说的话,也要等时机成熟。

  因而她转悠一圈后,同样收拾心情,高高兴兴回南宫:

  “随我一同去向大王谢赏吧。”

  话才出口,便见门口有侍从回禀:

  “大王今日出发去上林苑,秦君,不若先在宫中歇息一日吧。”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但阿房宫是存在大家幻想之中的,因为它只打了个地基。

第161章上林苑事

  上林苑?

  赤女解释道:“上林苑乃我秦国王室园林,大王于秦十三年曾扩建过,如今占地颇大,乃避暑、游猎、以及练兵之所。”

  她一番详细解说,秦时明白了。

  此时的上林苑在沣水以东,宜春苑以西,北起渭水,南临镐京。

  换算到后世,面积在不断扩建中,大约是340-2500平方公里。

  其中有36座苑中苑,十二处宫殿群。

  池塘湖泊一一俱全,河水连接郑国渠,宫道能与若有驰道相通,乃是古往今来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

  其中不仅有珍奇百兽,更有数千种全国各地搜罗来的珍奇花卉。

  只略想一想,就知道是何等宏伟的去处。

  只可惜,在秦时所知的历史中,上林苑在秦末被项羽一炬,西汉扩建后,又在末年再次被毁。

  至此,世间永无上林苑。

  秦时心生叹息,又问:“如今上林苑扩建完成了吗?”

  赤女摇头:“听闻大王欲在上林苑再建一座朝宫,朝会大典与论政练兵,皆在此处。”

  “因而恐国库宽裕后,仍要再行扩建。”

  是传说中的阿房宫啊。

  秦时一时唏嘘。

  阿房宫总面积15平方公里,只前殿地基就占据54万平方米。

  可惜,地基才刚刚建成,墙体还未成形,秦二世继位,秦国就……

  她抛开这些沉重的历史,好奇道:“大王日日忙于政事,为何今日突然前去上林苑?”

  便是要去,也应是盛夏酷暑时节前去避暑更为合适吧?

  这就不是赤女和前来传讯的黄门能回答的了。

  不过秦时也不是一定要得到答案,她只是……

  感觉有点怪。

  从她来到这里,姬衡的存在感就无处不在。

  如今虽身处咸阳宫,却已经知道他不在此处,心里难免有些古怪。

  不过很快,她就又重新振奋起来:“既今日休息,快叫服彩来与我裁衣吧。三日后大王下诏,虽无大典,我却想要打扮地更郑重些。”

  赤女想到此事,也不禁心旌动摇:“奴婢这就去。”

  只她不解,此刻见四下无人,便低声问道:“大王明明已命少府为秦君刻螭虎印,又将自己的私印赏下,王后事已然顺理成章……”

  “秦君……为何还要亲自去求?”

  虽未触怒大王,可却叫她们一行人着实提心吊胆,夜里辗转难眠

  稍有不慎,秦君恐要被下罪吧!

  秦时此刻回想昨夜,也觉得自己颇为勇敢。

  大约是那月色既美丽又孤独,以至于她心中欲望被无限放大,这才一鼓作气,说出那在此时格外令人震撼的话。

  但,此刻她却只笑问道:“大王如此优秀,我想尽快些,也是能理解的吧?”

  赤女的面色顿时古怪起来。

  整个秦国,无人会否认大王的优秀。

  可与优秀相比,大王的性格才是……

  只能说,不愧是秦君啊!

  ……

  对于即将封后之事,整个南宫上下都抱着千万分的激情。

  服彩神采奕奕,明明昨日也因震撼彻夜未眠,眼袋青黑,但面上的神采却是格外亢奋。

  秦时的尺寸她之前就已量过,如今却仍坚持再量一次。

  而后回到后殿,又命侍从们将所有大王赏下的布匹绢帛都拿出来一一琢磨,同时还有库中大王赏下的珠簪钗环,也一一比对着布料……

首节上一节118/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