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只想好好拍电影 第234节

  自轻、自贱、自我毁灭。

  向西方献媚,达到极致。

  究其原因,不难理解。

  50、60、70这一代人,东大还比较落后。

  他们中间最优秀的人,并不需要进行创造。

  无论是文化思想、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产业结构、技术方向、产品理念。

  只要从国外抄点过来,就是领先的,就可以功成名就。

  这些人是靠贩卖西方过日子的。

  事实上。

  社会面、产业面,和文化面、舆论面截然相反。

  哪怕是百年前,面对着重大的军事失败,整个政权的崩溃。

  依然会有人站出来,要求恢复中华。

  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方向,不是分裂搞出几个小国家,自己过上小日子。

  而是,即使通过战乱,也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8090年代,依然有无数人站出来,撑过那段岁月。

  更不用说00年之后,80后成长起来,爆发出强大的创新能力。

  后世,几乎所有的领域,东大都是世界的前列。

  而90后00后会更加优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间,国家已经强大起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物质基础。

  现实层面。

  万家烟火、充满希望。

  舆论上传播上。

  哀嚎遍野,妖魔纵横。

  即使是20年之后,依然如此,沈三通重生那会,大行其道。

  米国一个无法落地的技术,一下子舆论场欢欣鼓舞。

  比亲爹复活都要高兴。

  东大给运动员装个空调,那么多逼事。

  搁那扣天气细节,从一个细节,推翻所有事情。

  如果是东大办奥运会,用纸板房,工期延误,运动员入驻甲醛还没散,冷凝水没有空调,肯定又是一片亡国。

  本子在东大出事。

  一片亡国,民粹,资本逃离警告。

  东大人在本子出事。

  闭口不谈,支支吾吾。

  何止是双标,简直是双标!

  国人被一帮油渣、老帮菜、殖人弄得,连幻想好日子都不太敢想。

  好日子还在后头的当事人。

  人家确实日子越过越好,被狗东西反复拿过来解构。

  这就表明,需要一场新文化洗礼。

  农业时代。

  中华文明繁衍了最为绚烂的文明。

  大一统王朝初期,哪怕是小农,也能时常吃上肉,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有文化娱乐生活。

  城市更不用说,不少百万级的人口城市,有着丰富的市民生活。

  反观西方。

  不说农业时代,太欺负人。

  烧杀抢掠后,坐拥经济殖民地,进入到福利社会,也过不好日子。

  根本上,就是历史上,欧美国家,没有过过好日子,不会过日子。

  连享乐都不会享受,何尝不是悲哀。

  农业时代,东大全世界生活水平第一。

  从历史逻辑来看,工业时代发展只是刚刚开始。

  因为东大下限,没有达到一些国家的上限。

  说明,距离回到历史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

  这就是历史逻辑,而历史逻辑,是不可阻挡的。

  沈三通现在就要布局。

  当下不好搞,没有进入自媒体时代,而且大家忙着发展。

  他就先拍好电影。

  历史、神话、喜剧,培养新人导演。

  等到十几年后,二十年后。

  把一帮老油渣、老航天给送走。

  沈三通在毕业演讲之中,没有整活。

  只是最后,提了一嘴“新生代导演计划”,也没有谈具体的。

  新文化战略更不能提。

  他的想法几乎是和整个文学界、演艺界,还有历史圈、经济圈、法律圈、传媒圈为敌。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

  毕业典礼之后,沈三通和同学照相留影。

  王春梓和沈三通照完相道:“于老师,就是于飞虹,有部电影想请教请教你,你有没有空啊?”

第244章 爱有来生,于飞虹感觉到了(13)

  王春梓期待的看着沈三通。

  也有点紧张。

  毕竟是沈三通。

  脱离了学校环境,学生身份,眼前的青年,已经是如今圈里的大佬。

  新生代第一,甚至唯一走出来的导演,实力威压老一辈。

  院线电影方面,张一谋、陈凯各、冯晓刚这些大导,都要低眼前青年人一头。

  如今是票房为王的时代,说沈三通电影行业的王者也不为过。

  而影视院校又是比较特殊的地方,说是师生,更像差几年入行的同行。

  沈三通意外道:“于飞虹,飞鸿仙子吗,什么时间?”

  王春梓欣喜道:“当然以你的时间为主。”

  聊了几句沈三通才知道,于飞虹真是王春梓老师。

  当年于飞虹留校任教,教过她。

  择日不如撞日。

  拍完毕业照之后,沈三通和于飞虹在学校外的研磨时光咖位包房里见面。

  于飞虹赶过来,见沈三通已经等着了,不好意思道:“沈导,我来晚了。”

  沈三通起身,和她握了握手,打量了一下她。

  于飞虹的长相,年轻时显老,偏向气质少妇,35岁,正有味道。

  穿着白色衬衫,袖子卷到臂弯,带着一张墨镜,下身贴腚牛仔裤,脚下红色绑带高跟鞋。

  脚丫涂着亮晶晶的指甲油,略微俏皮。

  沈三通笑道:“学姐,你可别叫我沈导,传出去别人要说我欺师灭祖。”

  于飞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自觉娇嗔:“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心里松了一口气,沈三通还是那个阳光大男孩,没有改变。

  沈三通这样的年纪,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飘起来正常。

  于飞虹没有把握自己约到,正好知道沈三通毕业回校,让王春梓探探口风。

  如果拒绝,也留有余地。

  沈三通问道:“学姐,是想弄电影吗,手头上有项目吗?”

  闻言,于飞虹郑重道:“是啊,我大概十年前,看了一部小说。”

  “名为《银杏,银杏》,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我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

  “大概七年前,就开始准备剧本,现在剧本准备的差不多了。”

  “我想要拍出来,我没有拍摄经验,想找人参谋参谋。”

  沈三通正了正神色道:“我看看剧本。”

  已经猜到是什么戏了,应该是《爱有来生》。

  于飞虹的职业心态,他一看就明白。

  90年代走过来,又是科班,把导演看的高大上。

  接受的教育,导演是剧组掌握者,一部戏的权力中心。

  导演是神圣的职业,电影是艺术。

  这种敬畏心,后世人,见惯了阿猫阿狗谁都能当导演,有钱、有流量配七八个副导演,很难理解。

  于飞虹紧张的喝了口咖啡,看着沈三通沉着的翻着剧本。

  有一种异样的刺激感,有点激凸。

  她也要做导演了,把自己喜欢的故事,搬到大荧幕,呈现出来。

  沈三通看的很快,剧本写的还算工整。

  《银杏,银杏》,或者说《爱有来生》。

首节上一节234/5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