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525节

  “所以一旦呈报上来的项目被认为是有潜力或者具有研究价值的,那么相关的工作人员就会两两组队,不远千里地跑到外县去,按照工作手册的要求,一项项地进行背调和评估……从企业的财务现状和历史负债、到企业氛围和工人工作态度,再到相关市场的基本情况和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反馈,一样样的,足有好几十项,即便是每天脚不沾地的跑上十个小时,但要想完成一个项目的背调和初审讨论,没有个半个月到二十天,根本想都不用想。”

  轻轻叹了口气:“实话实说,这对于我们夏留通销社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毕竟这种项目的背调和初步评估,必须要经验丰富的精英骨干才有可能升任,而我们夏留通销社毕竟也有着自己的主业和其他项目,虽然去年社里进行了扩招,把附近尝梨村和小梅庄的一些符合条件的村民招收了进来,但是二位也知道,基层社员好招,品性过关,又肯吃苦负责就成……但是想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骨干,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显然,“缺人”的苦恼是当下所有投资类企业和部门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当初钻探公司和大华公司都曾经想以此为突破口把杨默架在半空中,从而让他乖乖就;可杨默却另辟蹊径地将任务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项目初审工作分包给了夏留通销社,从而巧妙地让那些家伙的打算落了空。

  事实上,当时已经在各地一线市场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夏留通销社的确是非常适合的人选,毕竟做实业项目投资的都知道,让VC们最头疼的,不是什么数学模型构设,也不是什么商业模式设计,甚至也不是后续的资源整合,而是拿到相对比较全面、真实的项目尽调信息和市场一手数据……而这,恰恰是“全员营销”的夏留通销社最擅长的。

  只不过,这个当初完全可以算作是帮着夏留村上上下下续了命的业务,随着夏留通销社的迅猛发展,却逐渐成为了他们最头大的负担……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经验丰富的骨干,可夏留通销社的高质量骨干全被绑死在了这块业务上,你让他们其他的项目怎么快速推动和发展?

  可问题是,这活又不能不继续接下去。

  夏留通销社最近两三年能如此迅猛地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杨默给他们保驾护航,甚至给予了他们可以隐形置换各类资源的机会,这才让他们无需面对这个时代所有乡镇企业所必须要面对的种种刁难和巨坑。

  如果你不再帮忙负责这一块的业务了,你让杨默怎么看待夏留通销社?

  连最主要的基础合作业务都二去其一了,以后杨默还会不会在资源和政策上扶持夏留通销社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明面上的原因。

  更要命的问题是,当初夏留通销社是因为杨默的两次施手,这才转危为安的,用严老西的话来说,就是“不管小杨师傅怎么看待我们,夏留通销社都会永远将他看做是我们的朋友”;

  所以一旦夏留通销社出于功利的考虑主动中止跟杨默在这一块的业务,那整个公司上上下下的精气神难说可就要开始崩掉了为了发展赚钱,连当初救过自己的朋友都可以背叛,你还给我谈个屁的理想,给我谈个屁的企业愿景!

  真当夏留通销社的社员不懂怎么享受生活啊?

  赚了那么多钱,上上下下却依然无怨无悔地在那过着贫下中农的清苦日子,图的不就是那股精气神和自我成就感嘛!

  所以,即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夏留通销社的中高层干部越来越头大这种大量骨干精英被杨默那边派过来地业务锁死的局面,但始终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主动中止这块业务的合作……还是那句话,夏留通销社是一个有着与众不同企业愿景,且草莽气息极重的村集体企业,有些精气神,是决计不能松掉的。

  陈秉义闻言,微微沉吟了一下,却是更加疑惑:“陆先生,可是据我所知,不管是大华公司、默默百投,由于资金预算的问题,今年采取的是收缩投资策略,只会把精力放在已经既定的几个超级项目身上……关于这件事情,杨总那边并没有瞒着,有心于此的企业应该都知道了才对。”

  “可为什么……贵社这边还会有那么多客人?”

  陈秉义看了看晒谷场上那百余号人,内心全是不解。

  陆老二闻言,却是苦笑一声:“虽然大华公司和默默百投今年的确不会参投多少普通的中小型项目,但问题是……庆丰食品、第五农场、老六鸡苗繁育所、默默百售这些单位,却因为自身的业务发展,有着上下游产业投资的需求啊!”

  “这些单位里面,除了庆丰食品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没什么投资经验,所以自然只能由我们夏留通销社来帮他们把关。”

  “除此之外……”

  微微顿了顿,陆老二的语气有些犹豫,不过想到杨默对于爱国华侨的态度,便没有了什么顾虑:“除此之外,二位是不是很疑惑,我们夏留通销社这两年来命名效益不错,但整个村子却依旧这么破破烂烂的?”

  陈秉义和林可染对视一样,然后轻轻点了点头:“没错,我正有此疑惑,只是不太好宣诸于口而已……虽然我知道齐鲁这边推崇节俭,但也不至于节俭到在效益这么好的情况下,连村里的旧房子都舍不得翻新一下吧?”

  陆老二苦笑一声:“哪里是因为节俭?而是因为我们夏留通销社这两年自始至终都没能留下什么钱而已!”

  说出这么一个足以惊爆所有人眼球的答案后,陆老二耸了耸肩:“事实上,因为企业愿景的原因,我们夏留通销社也有着自己的投资需求……所以,这两年多以来,但凡是公司账上有了多余的闲钱,立马就会投出去!”

  “不但如此,我们夏留通销社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融资渠道,一旦遇上了什么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且比较迫切的项目,哪怕是对外融资,我们也会融到足够的钱,把那些我们认为值得去投的项目投掉!”

  夏留通销社一直在参投项目?

  而且是只要觉得有必要,哪怕借钱都要去投?

  陈秉义有些愕然地看着眼前的陆老二,走极致化快速发展路线的企业他没少见,但像夏留通销社这样宁愿饿着肚子也要把自己身上最后一分钱投出去的企业,却是他生平仅见。

  最重要的是……

  经过一轮扩招后,现在夏留通销社上上下下已经有八百多号人了。

  这八百多号社员,竟然连一个反对的都没有么?

  忽然之间,陈秉义觉得自己对严老西这位夏留通销社的总经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下不再犹豫:“陆先生,请问贵社的严总在么,如果方便的话……鄙人想要拜见一番。”

  陆老二闻言,愣了愣,旋即挠了挠脑袋:“这个,我还真不太清楚,请稍等,我去问问去……如果严书记在社里面的话,应该会很高兴与二位畅谈一番,毕竟我们严书记之前曾经当过兵,非常敬佩陈先生和林小姐你们这样的爱国华侨。”

  说完,蹬蹬瞪地小跑到晒谷场旁的某间小屋里,然后不到两分钟就走了出来。

  小跑到陈秉义面前,陆老二的表情有些古怪:“那个……不好意思了,二位可能要等上一个小时才成,我们严书记现在有要紧事,暂时抽不开身来。”

  陈秉义闻言,有些失望地哦了一声,却是摆摆手:“无妨,是我唐突了,既然严总有要事,那就只能改日再来拜访了。”

  陆老二见状,知晓是陈秉义误会是严老西不愿意见他们了,当下赶紧解释道:“陈先生,实在是不好意思,按理说二位大驾光临,我们严书记无论如何都该扫榻相迎的,但是……”

  说到这,陆老二微微压低了声音:“但是根据刚刚得到的消息,杨总今天也过来了,正在办公室里和严书记商量要事……那个,二位也是知道的,杨总是轻易不会来我们这的,既然来了,那定然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只能委屈二位稍等一下了。”

  杨默!?

  听到这个出人预料的消息,陈秉义和林可染对视一眼,忍不住地露出一丝惊容。

  杨默这位深居简出的大佬,今天怎么会忽然想着跑过来了?

  ………………

  而此时,杨默正坐在一间老旧且隐约充斥着各种杂味的办公室里,然后很自然地接过严老西递过来的白将军点燃。

  轻轻吐了口青烟后,杨默一脸笑意地看着眼前这个面容如同岩石般生硬的中年人:“老严,这次过来,主要是有一件事情想请你帮忙。”

  严老西身子一如既往地笔直,素来冷厉的声音里透着一丝认真:“小杨师傅,需要我们这边做什么,尽管张口……我说过,不管你怎么看我们,你都是我们夏留通销社的朋友,只要你张口,再难我们都会倾尽全力。”

  很明显,严老西深知,眼前这个年轻人等闲不会出现在你面前,更不会轻易说出“帮忙”二字,而等到他出现在你面前让你帮忙的时候,那么要帮的这个忙,一定非常不简单。

  听到严老西始终还是用“小杨师傅”这种私人称呼叫自己,杨默的眼神略有些恍惚,仿佛回到了三年前双方刚刚认识的那一幕。

  微微笑了笑,杨默歪头看向严老西:“其实我今天过来,想让你帮的忙也很简单……老严,还记得当初咱俩是怎么认识的么?”

  当初怎么认识的?

  当然记得,自己至今记得当初……

  回忆起当初那只上蹦下跳的小猴子,严老西冷硬的嘴唇扯了扯,可还没等笑容成型,就立马反应了过来:“小杨师傅,你的意思是,你今天过来,是……?”

  杨默紧紧地盯着严老西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没错,今天我过来,就是想请你帮我做一台会!”

  微微顿了顿,看见严老西只是轻轻皱了皱眉,却没有出口拒绝的意思,杨默的眼神柔和了些,语气也轻和了许多:“不过老严你放心,这次让你做的会,不是当初你做的抬会,而是让你做一台……标会!”

  标会!?

  严老西闻言,眼神里多了一丝诧异,眉头的皱纹却是又加重了几分……

第549章 鼬之迳

  如果你问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华夏哪个省份在他们眼里最特殊,或许最终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但“闽省”却绝对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

  无它,虽然闽省这个位于东南沿海的省份对于普通人而言存在感并不强,貌似除了沙县小吃、莆田、大红袍和鼓浪屿这些碎片化的印象之外,一时之间便再也想不出其它的东西了(一些人甚至连宁德在哪里都不知道),

  但在金融行业和经济研究界,闽省却绝对是最特殊、最有研究价值的几个地区之一。

  可以这么说,原本在历史上并不富饶的闽省,却是改开后全国唯一一凭借着民间资本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下至上去构筑大量本地大型产业的地区……餐饮、鞋子、医疗、寺院、茶叶莫不如此;甚至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要不是在行业发展初期也得到了民间资本的大力支持,说不定也未必能走到后世的哪那一步。

  虽然这些从闽省地区发展起来、并逐步扩散至全国的产业里,有一些的确是富有争议,甚至是令人非常诟病;

  但你不得不承认,这种由下至上的产业构筑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独树一帜,甚至是有些令人细思极恐的……不是从事产业研究的人,不会明白“从下至上”这四个字对于产业发展来说,到底拥有着何等的含金量。

  而闽省那边,尤其是闽南地区,之所以能做出这一桩桩在圈内人眼里很有些“逆天”的成绩,这里面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在闽南地区渗透率极高、同时又极具争议的抬会/合会民间金融模式,却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关键。

  ………………

  (此处删除千余字,想要了解的话,不妨去找个福建闽南地区的同学了解一下)

  到了第二期,手里有着不错项目的A同事在应会时,在向大家粗略阐述了一下自己那个项目的大体情况后,最终在我这个会首的综合评估和协调下,A同事以100元的利息中标。

  所以同事A能拿到的资金=其余9名会脚+会头的会金=1000元X10=1万。

  而作为代价,同事A从下一期开始,每期都需要拿出1100元的会金,其中1000元是会金,100元是他第二轮竞标时允诺的利息;同时,他也失去了后续竞标的资格。

  到了第三期,综合评估后,同事B以80元的利息中标。

  所以他能获得的资金=其余9名会脚+会头的会金+同事A的利息=1000元X10+100元=1.01万元。

  第四期,综合评估后,同事C以60元利息中标。

  所以他能获得的资金=其余9名会脚+会头的会金+同事A的利息+同事B的利息=1000元X10+100元+80元=1.018万元。

  后续的以此类推,直到11次的应会次数用完,而最后一位同事无需支付利息,自动得标;而他可以获得1万元+100+80+60+……也就是后面几位得标者多付的利息。

  而前面10次的标会,最后一名同事一共支出了1万,所以中标后,多出的钱就是他的收益,他也成为整个标会唯一一个纯粹的理财者。

  诺,有了例子之后,是不是很好理解了?

  总之,标会就是一种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对资金需求越迫切,越早拿到会金,得标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往往就会越高;竞标的方式讲这种融资的紧迫性量化,并且逐级释放。

  而对于后面得标的纯财务投资者而言,虽然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利息,但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成本,面临倒会,也就是前面的人跑路的风险也更大,这种融资方之间、以及融资方与出资方之间的博弈,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其实就是标会为什么会在后世的民间如此盛行的原因,一言蔽之:标会是比农村合作社和银行更便捷、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原则的融资方式……对于那些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但却又迫切需要资金的人来说,这世界简直没有比标会模式更好的融资方式了。

  当然,身为德州城产基金的总经理,最近与刘行长走的略近的杨默忽然开口让严老西起上这么一台标会,用意自然不可能那么单纯。

  ……………………

  “小杨师傅,你是……看着德州和兰陵两地的百姓这两年的生活稍稍有些好转,所以盯上他们的钱包了?”

  严老西的眉头皱的有些厉害。

  杨默如今缺钱的情况他自然是了解的。

  而去年邻近年底,杨默自己给自己站台,把德州兰陵两地稍微上点规模的企业的富裕资金都换成了专项债券后,大家便以为面临着当下的缺钱情况,杨默唯一的办法,便只有跟尤亚坤那边缓和关系,积极拥抱DZ市主管单位,这才能够有办法合理合法地打通跟银行系统那边的渠道,然后获取大量的资金。

  但如今杨默一开口,严老西就知道他是把主意打到基层来了。

  也对,企业没钱,不代表民间没钱,这两年德州和兰陵两地的经济都有着肉眼可见的增长,就连农村老百姓的荷包都鼓了不少,虽然按单个人来算的话,那些钱实在是有些不足挂齿,但集腋成裘的话,那却也是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只不过……

  杨默闻言,却是笑了笑:“老严,你这话却是说错了,最起码用词并不准确……我这不是把主意打到了基层身上,而是打算让那些集体企业把各自的闲余资金筹集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

  说着,杨默悠哉哉地吐了口眼圈:“在大华公司和钻探公司的不遗余力下,这两年来,凭借着百村扶持计划,大量的村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着实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倒不是想要干涉他们的资金分配,而是觉得,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把那些赚来的钱全部拿来盖房子和摆酒席,委实有些浪费了。”

  严老西却是眼角跳了跳,立马反应了过来:“小杨师傅,你的意思是……你是打算让我以乡镇企业和村集体企业为单位,筹起标会?”

  杨默点了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华夏自古以来都有藏富于民的传统,因此1990年华夏刚刚开始复苏的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体创造的GDP第一次超过了国企,固然让国企一系很没有面子,但还是被国家给予了正面评价……位于产业生态下游的乡镇企业创造的GDP竟然能超过国企,这里面固然有着国企不争气的原因,但这些乡镇企业的效益之好,却也可见一斑。

  但是藏富于民怎么个藏法,杨默却是有着不同的看法。

  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执着,不管是北方的农村还是西南地区的农村,老百姓手里有了钱以后,第一件事便是盖新房子,然后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请全村人吃席。

  出身农村的杨默其实很理解这种心态,而且也并不是很反对这种做法,毕竟农村的文化生态跟城市里是两码事,有些城里人觉得略显可笑的做法,放在农村的具体环境下,却往往很有必要。

  他只是感到可惜而已。

  没人能比他知道未来的十年意味着什么,也没人知道未来的十年,已经是乡镇企业最后的黄金十年了。

  所以,将赚到的钱全部用在盖房子、摆酒席这种挣面的行为上,在他看来是一件极为浪费资源的事情,如果把这些钱大部分用于扩大生产或者经营拓展上,并且积极进取,到了千禧年的时候,农村和乡镇企业,未必会变得那么落寞。

  听到是以企业为单位筹起标会,虽然知道这意味着夏留通销社未来的工作量会翻倍,但严老西终归还是脸色好了些。

  想了想后,严老西有些不确定地问道:“可是小杨师傅,虽然起会不难,以当下德州兰陵两地的民间的实际情况来说,筹集3个亿的资金也不是做不到,但是……标会有标会的运作模式,这些资金说到底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所以这些筹到的钱,你让那些会员单位怎么个用法,却是个非同小可的大问题。”

  前面说过,标会之所以会发生暴雷,是因为

  而这一点,对于南方沿海的企业来说,或许称不上什么事,毕竟那边脑子灵活的野心勃勃之辈多了去了,唯一的桎梏就只有资金和资源;但对于齐鲁这边的乡镇企业和村集体企业来说,这却是要了老命了。

  可问题是,既然杨默打算从那这些乡镇企业和村集体企业身上筹资,以那些企业的体量而言,想要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企业数量就绝对不可能少……这基数一大,项目的问题就一下子凸显出来了。

  要知道,在这种模式下,但凡有1/10的项目失败,那么就定然会产生严重的资金链断裂,发展了那么多企业进来,一旦暴雷,这事情就大条了!

  杨默闻言,却是不以为意地摆摆手:“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到时候会以大华公司的名义给那些企业进行业务咨询指导的……北美市场的市场那么庞大,又有墨西哥这个跳板市场在,只要他们选对了赛道和方向,是不会缺好项目的。”

  墨西哥?

首节上一节525/5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