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102节

  只可惜……

  那家伙已经卸任了经营指导小组组长的职位不说,这半个多月来竟然一次都没来过这里,仅仅想要通过覃鑫的一句转述就把责任移花接木到他身上……难!

  听着谢辉把那两句掐头去尾的话定性为“指示”,而且句句不离杨默,刘季佑顿时秒懂。

  想了想后,刘季佑咬了咬牙:“谢主任,其实我们业务协同3组提交的这份计划书,乍看之下有些荒唐,也偏离主题,但实际上不仅仅只是受到了覃副经理和杨组长的指导,也受到了马厂长先进事迹的启发!”

  老油条厮混法则第三招:站位要正确,要有更高一级的背书对象。

  “马厂长?”

  “哪个马厂长?”

  谢辉略带疑惑地问道。

  刘季佑露出一个符合所有人预期的崇慕表情:“谢主任,就是那位被当成先进事迹多次报道,河北常山造纸厂的马厂长,马胜利!”

  马胜利?

  哦,原来是他啊!

  谢辉顿时恍然……

第151章 熟悉的味道

  论及八十年国企系统里面最知名、最有旗帜性效果的人物,当属鑫生和马胜利二人。

  前者作为江南海盐衬衫总厂的厂长,是八十年代初第一个采用“联产计酬制”,打破大锅饭制度的改革先锋;

  而当鑫生逐渐走下神坛后,1987年才展露锋芒的马胜利,则是八十年代第一个真正重视消费者需求,把产品创新当成经营战略;

  第一个采用和落实全员销售激励策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第一个干敢于用“承包”的名义进行集团化快速扩张,喊出“承包20个省、100家中国造纸企业”的人。

  后世的同学可能很少听到这位马厂长的名字,但你只需要知道,后世随处可见的带着香味的卫生纸就是这位马厂长首创的,一次性的厨师帽也是他捣鼓出来的……甚至连“卫生巾”这个名字,也是他在引入产品线后,创造出来的。

  总之,虽然以上帝视角来看,马厂长固然存在着缺乏品牌意识,太过偏向于销售型管理等种种不足,但你不能否认的是,这是一位很有商业头脑并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家。

  事实上,除了将纸类产品的应用场景在彼时的时代背景下几乎做到了极致之外,这位马厂长提出的“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承包思路,一度被认为是国营企业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这种共识,甚至要到1995年之后,才被完全打破。

  ………………

  所以,当刘季佑把这位马厂长抬出来做背书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谢辉就在这份项目投资计划书上签署了“同意”的批注。

  原因很简单……

  有些时候,“务虚”比“务实”更重要!

  马厂长和属鑫生这两位改革典型,看似一南一北,但实际上是互为一体的。

  鑫生这位前辈,给企业的内部管理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样本;

  而马厂长这位当下红到发紫的国企明星,则是给企业的经营和销售提供了绝佳的借鉴指导。

  是个人都清楚,如果能把这两位的东西糅合在一起消化掉,摸索出一套有机的结合体,那下一个登上神坛的,绝对会是自己。

  对比于这个,区区一个具有标杆性的创收项目算个屁……哪怕把默默百投的资金全砸进去,冯副总和唐副总也绝对不会坑一声。

  从宏观层面来说,创收性项目只是从“术”上去解决和缓解企业的三角债问题,但如果摸索出一套内外兼备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出来,那就是从“道”的层面上去根本解决这些难题了。

  哼哼,为什么在听了报告后学习马厂长的人那么多,但却很少有单位能够真正摆脱困境的?

  单位负责人没有马厂长那颗聪明脑袋,你学个屁!

  所谓“学我者生,类我者死”,那些去听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家里快揭不开锅了的穷光蛋好不好……一个个急于求成,只想着学点末枝手段环节燃眉之急,偏偏自己有天资受限,能学好了才怪!

  但在这种探索上,目前的钻探公司却具备着别人无法比拟的各种优势;

  首先,钻探公司是央企,而且是石油系统的央企,不管是人才储备还是视野广阔度而言,都不是一般的小国企能够比拟的……大部分企业负责人或许会将马厂长的“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奉为圭臬,但在钻探公司这边,即便是谢辉这种中层干部,也能将问题看得更深。

  其次,钻探公司效益很好,默默百投账上的资金也很充裕,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有个足够份量的挡箭牌,其实完全可以没有创收的压力(细品)……站位不同,处境不同,受到的掣肘也不同。

  最后,默默百投现在是金主,手里面有大把大把的企业样本和项目样本可以去进行各种尝试和实验……别的企业都是自己改革创新,一个不小心就会打出GG,但钻探公司这边现在却是可以把其它单位送上手术台去仔细研究,这其中的沉没成本,可谓是天差地别。

  因此,两天后,刘季佑和王啸广捣鼓出来的这份怎么看怎么古怪的项目正式立项,并且在唐副总的特别关照下,项目的初始预算资金高达400万,并且另外拥有200万的追加投资冗余,绝对算得上是默默百投重磅级的项目了。

  而不出所料,这个项目组被一分为二,谢辉那边亲自带头负责产品创新和经营手段创新方面的研究,拿走了300万预算;而刘季佑这边则负责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研究,只留给他们100万元的预算。

  对于这个结果,刘季佑并没有任何不满……反正只要将谢辉谢大主任拉扯进来,他的目的就算完成了。

  事实上,单从工作的角度来说,他甚至还巴不得他们这边的预算只有十万呢!

  ………………

  两天后。

  鑫泰管理公司旁边不远处的碧川饭馆里。

  “搞研究?”

  “老刘,是在跟我们开玩笑吧?我们这些家伙能在管理方面搞什么研究?要是真懂这个,这些年就不会黄了那么多三产项目了。”

  一个跟刘季佑差不多岁数的中年人懒洋洋地摆摆手,神情里全是满不在乎。

  他虽然是在在鑫泰管理公司这种边缘部门上班,但跟刘季佑是老乡,彼此的关系也一直不错,因此说话没那么多顾忌。

  另一个年岁稍小的中年人闻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是啊,写文件学习心得我们会,准备迎检我们也精通,但经营管理嘛……也不怕老刘你笑话,除了说点场面话,给下面的职工画画饼忽悠忽悠,啥也不懂,啥也不会!”

  刘季佑拿起杯子跟两人碰了一下,美滋滋地喝了一小口对方带过来的五粮液之后,漫不经心地笑了笑:“怕什么,反正这个研究项目谢主任那边才是大头,我这边就是应付应付差事;”

  “那一百万的预算就在账上躺着,文件也已经下来了,哪怕是装,哪怕是硬造,哪怕无中生有,我这边该出的研究结果到时候也要搞一个出来……一百万啊,老包、老陈,煮熟的鸭子,难道还要让它飞了不成?”

  二人顿时秒懂,也顿时明白了这货为什么会找到自己。

  老包想了想后嘿嘿一笑:“也是,既然文件都已经下来了,那我们就先把形式搞起来……钻探公司现在不是已经没有合适的办公楼了么,那咱们直接在县城里选栋气派点的办公楼……租上一层、不两层……一口气签两年的合同!”

  老陈拿起瓶子给刘季佑满上酒之后,笑眯眯地跟他走了一个:“对,到时候从待岗职工里面返聘一些有三产管理经验的特殊人才,再从公司里面分流几个听话的大学生过来……对于特殊人才,我们不能吝啬补贴,架子要搭起来,起码看上去要想那么回事嘛!”

  老包夹了一筷子干煸牛肉丝放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仅仅只是有场地和人员还不行,既然是课题研究小组,办公环境总归不能太寒酸吧……当下最流行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什么的,能配的全部都配上……贵是贵了点,但咱们的气势总得端起来吧?”

  刘季佑大笑起来,着拿手指点了点两人:“你们啊,你们,怪不得鑫泰公司一直这么半死不活的……可以啊,这架子一搭完,那一百万的预算只怕是去了大半了吧?“

  老包嗤笑一声:“这才哪到哪?等架子搭起来后,再找几个减员增效的项目练练手,我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增灶减兵……说实话,也就是你这边还有个谢主任,不好插手其它单位的生产经营和采购,要不然给你示范一下什么叫做九进十三出!”

  刘季佑却是摆摆手:“老包,不管是减员增效的项目,还是你那所谓的九进十三出,说说也就罢了,等你们进组以后,这些事情绝对、绝对不要去碰!”

  老包和老陈愕然地对视一眼:“为什么?”

  刘季佑似笑非笑地看着二人:“你们大约是在鑫泰公司这种三不管的边缘部门待太长时间了,有些东西未免也太想当然……你真以为你们的那些猫猫道道公司的人不清楚?”

  “谢辉那家伙在总经办干了三年多的秘书,别的不敢说,但公司里面哪个部门,有哪些猫腻,他绝对知道的清清楚楚……事实上,别说谢辉了,你们那些手段,连我都瞒不过,真要抓你们的马脚,甚至连财务科的人都不需要出动,随便从服务大队叫个采购就能把你们按的死死的!”

  老包和老陈二人的神色顿时不自然了起来,正举着酒杯的右手,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不该放下来。

  刘季佑见状,笑着跟两人碰了一下,将杯中的白酒一饮而尽:“搭框架的时候,糙活可以干一些,人家不会说你什么,比如老陈刚才说的电脑、传真机那些就很好嘛……但是框架搭起来之后,有本事就干精细活,没本事就干笨活,但无论如何,糙活却绝对不能干了……懂?”

  老包神色有些尴尬:“可这样的话……老刘,你拉我们两入组,是不是就没必要了?”

  刘季佑闻言,大笑了起来:“笨活有笨活的做法……我这个课题研究小组,精细活做不了,糙活不能做,但拿来做笨活,却再合适不过了……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家都是老乡,你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对着账上的那一百万,以及额外的那两百万追加额度在那唉声叹气吧?”

  两百万的追加额度?

  二人眼睛一亮,顿时猜出了刘季佑的想法……

  ………………

  三天后。

  临邑县城,某栋刚刚经过初步打扫的办公室里。

  刚刚被抽调过来的实习生李明,疑惑地看着眼前那几张造型有些特别的桌子,朝着今天早上刚刚认识的同事问道:“张波,咱们这新部门,到底是干嘛的?”

  看上去有些虎头虎脑的张波闻言,停下了正在擦拭的右手,然后将随身带着的杯子小心翼翼放在空荡荡的电脑桌上:“我也不知道啊!”

第152章 关我屁事!

  企业管理课题研究小组的办公场所面积虽然非常不小,但布局却很有些奇特。

  简单来说,就是鑫泰公司的返聘人员全部位于三楼,而那些分流和抽调过来的实习生,全部在二楼的。

  虽然说现在每层楼都有许多办公室空着,两波人即便全都并在一层,房间都还绰绰有余,但研究小组就是这样的布局。

  ………………

  老陈夹着个公文包走进三楼左侧第二间办公室,然后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老包清点一桌子的各色发票。

  这堆发票里主要是办公用品及耗材采购发票、房租及装修发票,以及差旅费和伙食报销发票。

  没错。

  最厚,也是最重要的发票,其实是那一摞差旅费及伙食报销发票。

  位于三楼的那些鑫泰公司返聘人员,这几天全部都被派发出去进入各单位考察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这种考察工作,将会一直持续到项目结束。

  房租和办公物资采购固然金额巨大,但都是一次性的,因此产生的发票就那么点,但几十号人每天都外出考察,所产生的费用和对应的发票和补贴,却是源源不断的。

  等到老包把所有的发票都归类放入不同的文件袋后,老陈这才递了根烟过来:“老包,你等会给罗云他们说说,别整天有事没事往公司里面跑……县城这么大,还不够他们逛的?”

  老包闻言,笑骂一声:“这些家伙,少吃点辣椒会死啊……算了,我跟老刘说一声,到时候追加点预算,招个厨师在这边自己开火算了!”

  骂完后,却是点了点头,示意等下会去说一说这个问题。

  本该正在其它单位考察调研的职工忽然出现在钻探公司里面虽然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情,但老是让其他认识的人碰见,也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只不过这些从鑫泰公司返聘过来的职工虽然“懂事”,但南北之间巨大的饮食差异之下,耐不住隔三差五地跑回公司沾点辣椒也是情有可原。

  至于说为什么三楼这些返聘过来的职工明明都全被撒出去做调研了,但还是时不时地被人撞见出现在钻探公司的馆子里……你猜?

  听到老包打算在这边开伙,老陈点了点头,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法子,然后抖了抖烟灰:“老包,二楼的那些小年轻全在那闲着也不是回事,水电和工资开销就这么真金白银地花出去倒是小事,但老这么什么事情也不安排,只怕有些不合适。”

  对于那群需要真金白银给出足额工资的小家伙,老包是极为不耐烦的,当下摆摆手:“那就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嘛!”

  老陈眨巴眨巴眼睛:“那给他找什么事情做……我就是不知道该给他们安排什么事情做才来找你的啊!”

  不出意料的话,三楼返聘人员的调查报告要很久以后才会形成书面文件呈递上来……而且即便是有调查报告,样本也绝对不会多。

  虽然不管是挂着正副组长名头的刘季佑、王啸广,还是他们两人,都不在乎那些菜鸟手上有没有工作要忙,但得防着公司领导忽然哪天心血来潮,来个突击检查就麻烦了。

  老包想了好半天都无所得之后,干脆一摆手:“既然不知道该给他们安排什么工作,那就让他们自己研究他们现在该干什么!”

  让那些菜鸟自己研究自己现在该干什么?

  老陈瞠目结舌地看着老包……你丫的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老包见状,却是得意地笑了笑:“老刘说过,既然咱们是企业管理课题研究小组,那就该从多个角度去开展工作嘛……像现在这样,大家找不到方向,发动职工的力量群策群力攻克难关,不也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之一么?”

  老陈闻言,嘴巴大大地O开,然后一脸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果然不愧是鑫泰公司综合部的副主任,服了!”

  ………………

  半小时后。

  一堆子菜鸟目瞪口呆地看着老陈。

  “让我们自己研究自己该干什么?……陈主任,这、这……?”李明觉得自己的三观受到了刷新。

  “是啊,这玩意怎么研究?”张波瓮声瓮气地小声说道,出于对领导的敬畏,他虽然满脸疑惑,但却没有什么吐槽的意思。

  老陈脸色一拉:“我们是什么?……是企业管理课题研究小组!一个研究性的组织,你们不要把生产单位的那些固定思维带过来!”

首节上一节102/5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