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我的年代华娱 第162节

  而这恰恰也是鲶鱼效应所带来的成效,将一些没有能力继续在市场经济下生存的“沙丁鱼”给淘汰,让那些有活力的新鲜鱼类能够活着回到“渔港”。

  事实上,相关部门多少也是有这个意思的,只不过他们低估了美国大片的影响力跟娱乐能力,李艺书记得很清楚,往后的几年,基本是好莱坞大片横行的时代。

  第一部进口电影《亡命天涯》就取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终结者施瓦辛格”的《真实的谎言》,《狮子王》《玩具总动员》《勇闯夺命岛》《碟中谍1》……

  一直到统治国内电影票房记录长达11年之久的《泰坦尼克号》。

  从明年开始,到千禧年这七八年的时间,美国大片肯定会以横扫之势、占据国内票房大头的。

  根本原因是因为国产大片很难回本,这也导致大家都偏爱低成本影片制作。

  谁让美国大片在他们本土就能实现制片回本,海外票房多寡都是赚的。

  这也导致李艺书就算想要拍大制作影片,来提振整个国产电影市场,也只能选择拍《三国》题材,因为有一个能够支撑起电影回本乃至盈利的票仓日本。

  “大家的建议跟想法都很好,我已经人记录员给记录下来,回头在内部开会看看。”

  说完,领导转头看向了李艺书:“李艺书导演,你作为青年导演代表,对明年的引进外国电影的事情,有什么个人想法?”

  一瞬间周围人的目光,全都齐刷刷的看了过来。

  被全程注视的感觉,让李艺书有点头疼,不过他知道自己肯定是躲不过去的。

  毕竟如果只以票房来论的话,那李艺书足以吊打全场所有的导演,整个中也找不到一个能与他抗衡的。

  李艺书整理了一下思绪后,起身说道:“对于进口海外电影这件事,领导们既然已经定下来了,说再多其实也没什么用,目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快的电影工业化。”

  电影工业化?

  周围人眉头紧锁,电影也能工业化?

  唯独去美国留学的陈恺哥,倒是听懂了李艺书的意思,只是他觉得这个想法有点不切实际。

  领导来了兴趣:“电影工业化?展开说说。”

  “工业化是什么意思,大家应该都知道,电影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将电影进行分工,项目化,标准化,流程化,同时建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影视工业基地……”

  现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真正规模化的影视城,基本不是现搭,就是各大制片厂内部的小摄影棚,包括后来闻名遐迩的横店影视城,燕京怀柔飞腾影视城,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

  这其实是不利于影视行业发展的。

  影视城之所以能够兴起,一方面是减少了剧组的制片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开发旅游经济。未来的横店影视城每年接待游客几千上亿人次,带动的经济价值何其巨大?

  单靠游客就能让横店影视城赚的盆满钵满,在剧组取景拍摄的过程中,他们完全可以减免绝大多数租借场地的费用,从而让影视城的名气越来越大。

  随着李艺书简单的讲述了一番电影工业化带来的好处跟成效,有人不屑有人沉思有人觉得异想天开。

  “很好的想法,不过李导还没回答我刚刚的问题。”

  “这个…我就是青年导演,在座的前辈们都比我更有阅历,他们刚才提的我都认真听了,说的都很好。。”

  眼看李艺书似乎不想回答,那名领导点了点头,也没再继续追问,而是让李艺书坐下,开始点名起了陈恺哥。

  尽管现在没有了《霸王别姬》,陈恺哥的名气跟威望不能跟上一世相提并论,但毫无疑问他依旧是八九十年代国内第五代导演中的翘楚,再加上又有留学美国的履历,被领导第二个点名,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觉得引进海外电影对我们影响不大,反而会极大的刺激我们的电影行业跟外国电影人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我在美国的时候,跟那边的很多优秀导演都接触过……”

  陈恺哥意气风发的将自己在美国的经历,还有参加电影节的经历,包括自己接下来准备创作一部新电影,在明年跟引进的美国大片一较高下。

  巴拉巴拉的一番话,慷慨激昂的陈词,陈恺哥自己把自己整兴奋了,嘴里蹦出一句定场诗:“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

  “好!”广电领导满意极了,鼓掌叫好,只因为陈恺哥表达出了迎难直上的精神。

  周围其他的制片厂的领导们,还有老辈导演们,也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陈恺哥这番话说的很好,外国大片怎么了?他们每个人都几乎干了一辈子的电影工作,难道不如那些外国导演?

  李艺书挤出一丝微笑,不愧是陈诗人。

202.第202章 212【十年申奥之旅,大片本质就是爽】

  202.

  半个小时后,座谈会结束了。

  讨论的两个话题,大家更在乎的是观影人次的减少,而不是美国大片来袭。

  包括陈恺哥在内的导演们,他们都不太认为每年只有十部的外国电影,能够对国内电影行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反倒是国内观影人次的下降,让各大电影制片厂感觉难受了。

  去年还是统筹统销,观影人次多寡,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但是今年就不一样了,各大制片厂要自己谋出路,靠拍电影来赚钱了。

  如今观影人次下降,哪怕去掉了农村的放映队的人次,但不到2亿的观影人次,对比去年50亿来看,还是有点吓人的。

  李艺书对此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以正常的视角来看,每年十部电影,的确不多,而且又不全都是美国大片,还有欧洲跟第三世界国家的影片。

  但观众的口味是会被养刁的,本身这几年全国录像厅的数量就在激增,1块钱看一部电影,晚上还有小电影剧场,都在时刻冲击着电影放映的市场。

  而随着接下来霍文熙那边的VCD开始大范围的宣传打广告了,估计观众就更不愿意进电影院看那些说教跟枯燥的剧情片了。

  当李艺书跟张一谋说好了回头去《活着》探班,准备去跟韩三坪一块去见见刚刚主持会议的领导,突然人群之中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申奥失败了!”

  立马有人惊呼道:“什么?怎么会失败!”

  “是啊,怎么会失败,之前不是说前三轮投票我们一直是优势吗?”

  “就是,你不会瞎说吧!”

  “……”

  一群准备离开的电影人们,立马围了上去。

  李艺书眉头紧锁,却是没有过去凑热闹,主要是今年申奥失败的事,他早就知道了。

  早在1990年亚运会顺利举办结束后,国内就准备再申办一次奥运会,从1991年开始,就在积极的为申办2000年奥运会展开谋划跟相关工作了。

  本身国内就很喜欢整数,特别是恰逢千禧之年,1000年才有一次的机会啊!

  对于申奥这件事,国内上下几乎都是持支持态度的,去年更有不少大学的学生们,联合十万人签署了一份申奥的名单,希望能够打动奥运组委会的人。

  今年8月份,国内奥运小组正式启程前往了蒙特卡洛,准备参与竞选2000年奥运会主办国家跟城市。

  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在预投票宣讲会上,中一直是以压倒性的超越其他国家,燕京和悉尼很快成为夺冠热门,人们普遍认为他们之间将胜出。

  九月份的三轮投票中,燕京和悉尼的选票分歧很大,幸运的是前三轮投票的获胜者都是我们,消息传回国内,大家也是一片欢呼,就连上面都开始准备为2000年奥运会做准备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在月底最后一次票选当中,居然以2票的差距,输给了悉尼,丢掉了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机会。

  “消息是真的。”

  韩三坪阴沉着脸从人群之中挤出来,对着李艺书道:“没想到居然还是输给了悉尼!而且还只差了2票!”

  “2票啊,太可惜了。”

  闻言,李艺书感慨万千。

  从实际角度去考虑,如果2000年国内举办了奥运会,估计就没有08年燕京奥运会、人全世界感叹的盛世年华了。

  前后八年的经济差距是非常惊人的。

  不,严格来说,不是八年,而是十五年。

  因为现在申奥成功,那么接下来的几年,就得忙着打造新的奥运体育馆,在技术、经济、商业等各方面,估计都没有办法做到08年那般成功。

  不过身处在这个时代,李艺书能感受到大家对申奥失败的难过。

  毕竟现在国内对获得“国际认可”这件事上,的确是看的非常重,1990年亚运会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国内体育行业的发展,同样也带动了国内旅游业。

  李艺书坚定道:“这次不行,那就下次,亚运会我们能举办成功,奥运会一样能!”

  从1991年算,到2001年,足足十年的申奥之旅,这才缔造了2008年的奥运盛世。

  闻言,韩三坪感慨了几句后,也是说道:“走吧,张局长已经在等我们了。”

  办公室内。

  张局长热情的让秘书倒了两杯茶水。

  挥挥手,让秘书离开后,张局长这才看向了二人:“国产大片的事,你们讨论的怎么样了?”

  “这个还是让李导来说吧。”韩三坪笑了笑道:“这个国产大片的计划,是李导提出来的,而且他在国外有多次执导大制作影片的经验。”

  闻言,张局长侧目望向了李艺书。

  “张局,首先我要申明一点,国产大片的基础是我之前在座谈会上提到的电影工业化,没有电影工业化的话,那国内现在的环境就根本不足以支撑起大片的拍摄。”

  李艺书顿了顿,继续道:“当然了,电影工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本人也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三国》大片,前期准备工作最少得2年以上。”

  “2年?”张局长诧异道:“需要这么久?”

  “是,这还只是前期筹备工作,诸如服装、道具、电影特效……都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的。其次的话,我们要拍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那么水战肯定是必不可少,还要请人去制作符合古代条件的巨大的木船……”

  李艺书的确是没有拍大片的经验,但好歹是经历过后世大片时代的人,而且也参与过一些大制作,自然清楚像这种非特效大片的历史向的战争片,最要紧的就是剧本跟服化道了。

  《三国演义》的原著小说就摆在这,赤壁之战的剧情都有,只要老老实实的按照流程去拍,再添加一些细枝末节,不要学吴语森让孙尚香当细作、安排诸葛亮给马接生、还让小乔只身跑去曹营夜回曹操……等等、奇葩的骚操作,那电影剧情基本就不会有人去挑刺。

  剧情搞定,那接下来就是服化道了,94版《三国演义》的服化道整体还行,去掉没办法借用倭寇盔甲这件事,感官上还是很不错的,符合东汉末年的生活条件。

  但电影肯定不能如此草率,这点可以参考后来的《英雄》,那十万秦军的方阵,何其威武壮哉?只可惜老谋子拍的是一部武侠片。

  “这倒也是,看来大制作影片,也不是那么好拍的啊。”

  张局长点了点头。

  如果是这些算上的话,那花费两年时间,倒也很正常,毕竟光打造千艘战船估计就得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行,那就放心大胆的去干!”

  张局长看向李艺书笑道:“既然要拍国产大片,那就一定要拍出我们的气势,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尽快来找我,或者你跟韩厂长说一声,只要跟电影拍摄有关,能满足的我都满足。”

  “多谢张局。”

  李艺书脸色一喜,像这种大制作影片,想要在这年代拍好,就必须得借助官方的力量才行。

  忽然他想起一件事,迟疑道:“张局,我这电影可能要动用的人数有点多。”

  “我知道,韩厂长跟我说了,一万人不多,到时候等开拍了,我来安排。”

  国内现在缺乏技术,很多大场面电影,都是动用的人力,就好比前几年《大决战系列》,就出动了十几万部队来拍摄。

  李艺书尴尬道:“…不是一万人,我回去后想了想,觉得最少要4-5万人此行。”

  “4-5万人!!”

  张局长立马惊呼一声!

  边上的韩三坪也是面露诧愕,这事李艺书之前没跟他说过啊。

  “是的,我准备分成上下集来拍摄,其中还牵扯到了曹操征伐乌桓的剧情,可能还要动用大量的马匹……保守估计,电影拍完,最少要动用百万人次。”(所有画面人物出场叠加次数)

  李艺书这段时间,在剪辑《中央车站》的时候,也是在思考《三国赤壁》的剧情。要想回本乃至赚钱,那必须得参考吴语森分成上下两部了。

  这样才能更好的收割日本的票房,剧情方面他也有了构思,大体上跟吴语森《赤壁》差不多,不过增加了一部分新的剧情。

  开头便是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了杜绝袁氏复起的后患,从而征伐乌桓的战争剧情,这方面篇幅不多,主要是突显曹军的强大,同时也是提高感官刺激。

  大片就要有大片的样子,“几十万”大军相互征伐,万马奔腾的画面,电影开头就能直接吸引人眼球。

  花个十几分钟拍完后,就是直接跳转到曹军起八十万大军下荆州讨伐刘备、孙权。

首节上一节162/2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