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44节

  实际上,周益民也不清楚种子店卖多少钱,他在脑中商店买,就是这价钱,也不挣差价了。

  老支书沉默了几秒,感激道:“益民,谢啦!”

  他是清楚玉米种子行情的,先不说品种的事,那么多种子,80元买不到。

  玉米种子是挑出来的精品,价格自然是要比普通的玉米粒贵不少。

  何况,这个时间段,想要买玉米种子也不容易,更别说买那么多的。他猜测,周益民搭了人情进去。

  如此一来,他们更加感激周益民了。

  “支书,您这就不把我当本村人了。”周益民笑道。

  老支书无奈道:“行,不说了,不说了。”

  千言万谢,不如一次实实在在的回报。

  老支书知道怎么做的。

  他目光转向河床开垦出来的,悠悠说道:“这土是好土,可惜了。”

  不知道能种多久,上游河水一来,又只能抛弃,想到这,全村人的心都在滴血。

  “有什么可惜的?旱年结束后,将那些土挖上来就行了。

  一来是不浪费;二来还可以给河流清淤;三来,加深河道,以后能储水更多,防干旱、防洪水。一举多得!”周益民分析道。

  老支书脸上又呆了。

  这脑瓜子怎么长的?每次周益民提建议,总能提些金点子。

  是呀!到时候把那些土挖出来,原本就是河底的淤泥。好处可谓是多多。这么肥的土,丢在河底多可惜?

  就算是公社来人,也挑不出毛病,咱这是清淤呀!以后可以防洪,谁敢说不对?

  周益民补充一句:“就是工程量大了点。”

  老支书连连摇头:“不大,不大!没错!到时候把土挖出来,我们这是清淤。”

  他惊喜不已。

  至于工程量大?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

  一个月搞不定,那就三个月。农忙之后,他们其实没什么事干的。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骚动,好像是挖出来什么东西,一群人围观。

  看到这,周益民和老支书也走过去。

  “让一让,让条道,益民来了。”

  老支书:“……”

  他娘的就只看到益民?没看到老子?

第61章 你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周益民靠近一看,发现是个箱子,长53厘米,宽32厘米,高23厘米,让一把锁锁住,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上面。

  “里面不会是宝物吧?”

  “有可能,黄金最好。”

  “做什么白日梦?还黄金。”在许多中国人眼中,黄金就是最值钱的。它的价值,由古至今都没有变过。

  “撬开不就知道了?”

  ……

  别人看不出来,但周益民一看那箱子,便知道不简单。

  于是,周益民连忙阻止想要撬开箱子的人。

  “别撬,谁会开锁?或者,将那锁弄掉就行,不要弄坏箱子,我看它也值几块钱。”周益民说道。

  众人一听,马上熄灭暴力拆箱的念头。

  几块钱对农村人来说,不是小数目。

  “老六,老六去哪里了?”老支书喊道。

  “来了,来了。”

  一个小老头挤进来。

  只见他拿来一根铁片,搞鼓几下,锁开了。

  周益民十分诧异,问道:“老人家,你以前做什么工作的?”

  真让人怀疑,他有什么副业。

  小老头讪讪一笑:“十六叔,我以前是开锁匠,但现在无用武之地了。”

  周益民:“……”

  好家伙!这一把岁数,竟然也喊他十六叔。

  开锁匠这职业,一直都存在,哪怕是到了21世纪,他们依旧活跃在社会上。而且,周益民认为开锁匠还是最紧跟时代潮流的一类人之一。

  锁在不断进化,你不紧跟,就开不了锁,失业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箱子上的锁被打开,在众目睽睽之下,箱盖让周益民翻开。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数不清的印章,大小不一。

  “玉石做的吗?值不值钱?”有人问。

  虽然村民们没多少见识,但玉石总归是听闻过。

  老支书的见识多一点,遗憾道:“放在以前,这种东西是挺值钱的,现在不值钱了。”

  以前,古董珍玩是达官显贵才玩的东西,当然值钱啦!但现在时代不一样,大家饭都吃不饱,还玩什么古董?

  再说,国家也不倡导。

  村民们一阵失落,还以为捡到宝了呢!浪费他们表情。

  周益民却认出了这些印章的来头。

  他是前世无意间了解到这玩意,叫“元音寿牒”组印。

  据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文华殿大学士和和工部尚书金简从乾隆御制诗文中选出带有“福”“寿”的诗句,镌刻成印章各120方。其中带有“寿”字的组印,即名曰“元音寿牒”。

  当时用不同材质共制作三套“元音寿牒”组印,分别以和和金简的名义进献给乾隆皇帝。

  而钮式雕刻随形山水、走兽、花卉等,印面则有长方、正方、椭圆等形式。

  也就是说,这种印章,一共有三套。

  但其实,这也只是明面上的而已。以和的性格,不得私下也弄一两套自己把玩。甚至其他官员,都有可能私下找材料雕琢一套玩玩。

  在古代,皇帝就是潮流的掀起者。

  一样东西皇帝先玩,下面的官员就会跟风,然后就是商贾等大户人家。

  周益民没看错的话,这应该是田黄石雕琢的。

  田黄石的价值,不必他多说,以前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

  到了后世,一克田黄甚至几万元,比黄金贵百倍。尤其是这种田黄雕琢的古董艺术品,往往能拍出天价。

  “还是值点钱的,文物商店就收,三五块钱一件。”周益民说道。

  他可没骗人,比如今年才成立的京城文物商店,收文物就是几块钱一件,具体看文物本身的价值,但很少会超过十元的。毕竟文物商店卖出去,也才十块八块。

  卖文物的商店都属于国营的性质,由专家把关筛选,把认为可以卖的文物放在文物商店出售,并以此进行外汇创收,进店的多为外国人。

  周益民知道,这还不是最便宜的时候。

  再过几年,文物会更加不值钱。

  “真的?”

  大家眼睛一亮。

  这一箱子,印章可不少呀!别说五块钱一件,就是三块钱一个,也能卖几百块。对周家庄而言,可谓是一笔巨大收入。

  “行了,你们就别琢磨。这小玩意,人家文物商店能1块钱一个收,就很不错了。多了就不值钱,们不懂呀?

  要我看,干脆给益民得了,就当是抵种子钱。

  益民,你看这样行不行?”老支书开口。

  正愁怎么回报周益民呢!

  他小小地跟村里人撒个谎。其实,也不完全是撒谎,上百个印章拿去文物商店卖,人家不压价才怪。

  大队长附和:“我看行。”

  在他们看来,粮食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那一箱子的印章。

  其他村民想了想,也觉得支书说得有道理,便没有反对的声音。

  再说,让益民挣点怎么了?

  最近这段时间,益民可没少为周家庄“出力”。现在开垦的河床,就是他的主意,还有学校那边,也是在他的建议下重新开办。

  更别提之前换红薯的事。

  没有他,村里估计都要饿死人了。

  总之,这箱子给周益民,他们都没有异议,心甘情愿。

  周益民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来处理,多出来的钱,我打算弄点粮食回来,放到学校食堂去。这么一来,就不用村食堂分粮给学校。”

  他打算就按照3元一件收了,除去种子钱,剩下的就买粮食。

  如此一来,惠及全村的孩子。

  众人听后,纷纷叫好。

  他们心里敬佩,不愧是益民,给他机会,也不会占村里的便宜。

第62章 酸梅汤

  讲真,周益民提议开设学校食堂,村里还是感觉到压力的。

  要知道,粮食得从村食堂那边拿,意味着村食堂的粮食变少了。

  如今,周益民打算弄批粮食给学校,暂时不需要村里操心,显然分担了不少压力,他们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老支书吩咐两位年轻人,将箱子抬到周益民的家去。

  周益民也跟着回去。

  奶奶在菜园子,掀开倒扣的大箱子一角,看到豆芽菜已经有两三节手指那么长,估计明天就能吃。

  她满意地笑了。

首节上一节44/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