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124节

  “最快采收的是小油菜,后面还会有蘑菇、白菜、萝卜、西红柿、豆角、南瓜等。当然,以后还会有鸡鸭之类。”周志文不妨给黄主任透露一二。

  黄主任是越听眼睛越亮,最后甚至想要怂恿周志文去跟周家庄谈,让周家庄将养的鸡鸭等家禽都卖给他们科研所。

  都是肉呀!

  “志文呀!你回去好好跟你们老支书说,他们钢铁厂能给的价格,我们科研所也能给,尽量优先供应我们这边。”

  黄主任早知道那村子跟钢铁厂的关系了。

  这并不难查。

  在前些天和周益民见面后,他就稍微打听过跟周益民相关的事。

  “啊!那可能有点难。”周志文实话实说。

  人家钢铁厂先是对村里的学校进行捐赠,然后又是医疗支援等,全都是实实在在的给好处呀!

  因此,村里的产出,首先供应的肯定是钢铁厂。

  “尽力而为嘛!”黄主任拍了拍周志文的肩膀,鼓励道。

  “行,我回去问问老支书和大队长。”

  实际上,是要问周益民。但在外面,他们都很默契地不提周益民,免得被有心人拿去做文章。

  离开科研所,周志文返回独门院子,发现益民也在,跟大鹏他们在吃一种他没见过的瓜。

  “志文哥,回来得正好,吃哈密瓜。”周益民招呼道。

  周志文将钱交给周益民,然后一边吃瓜,一边转述黄主任刚才的那些话。

  感谢白Sir、08a,以及zsx啄木鸟三位兄弟的打赏!

179.第179章 哈密瓜

  179.

  “这叫哈密瓜吗?真甜!”

  周志文吃了一口,就忍不住想起家里的老婆、孩子,以及老母亲。

  要不是在城里,距离家有点远,他估计都不会咬第二口,必须将这块瓜拿回去,给老婆、孩子、老娘都吃点。

  这年头,吃的都不够,更不要说甜食。

  另外,哈密瓜这个名称,他还是头一回听。

  周益民笑道:“它是甜瓜,或者说蜜瓜的一个品种。”

  后世,哈密瓜也培植出许多品种,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奇香袭人。

  “吃,别不舍得,等你回去,让你带一个回家。”周益民一看周志文那神态,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那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一种习惯。

  有好吃的,都想着家里的老婆、孩子。

  周志文迟疑:“这很贵的吧?”

  罗大鹏跟周益民相处多了,可不跟他客气,对周志文说道:“志文哥,你还想替他节约呀?给就拿吧!”

  周益民横了一眼罗大鹏。

  接着,也说道:“朋友送的,这玩意在我们这就是稀罕物,但在产地不怎么值钱。”

  得!听周益民这么说,周志文也就放心吃起来。他吃得很干净,哈密瓜被他啃得只剩下一层纸一样薄的皮。

  这把周益民都看呆了。

  好家伙!

  周益民拿刀子削皮,都削不出这么薄的果皮呀!

  “大秋不在这里吃的吗?”周志文忍不住问。

  他来这里也不是一两次,但作为住在这里的大秋,就没见他在这吃过。

  罗大鹏开口道:“他一般都跟他师父在钢铁厂吃,只是回来这里睡觉而已。”

  说完,罗大鹏将瓜皮丢给了一旁的狗子。那条狗子正是周大秋家的那条。

  周大秋的老子听说周益民这里需要,二话不说就让儿子带过来。这样也好,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虽然这种田园犬很好养,喂什么都吃,有些狗甚至可以吃屎,但也不能总那么吃,时不时还是得给它们点米饭之类。

  而这条狗,他们家养出感情,也不舍得杀。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有人劝他家杀了吃肉,他们都狠不下心。

  所以,养在周益民这里看门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对狗子而言,是个很好的结局。

  不过,虽然周大秋平日不在这里吃饭,但如果他们在这聚餐,还是会一起吃。罗大鹏、李友德等人隔三差五就会在这里搓一顿好的。

  闲聊了一会,周益民提了点东西,去街道办李主任家里。

  “嫂子,我李姨还没回来?”周益民将两个哈密瓜和两袋奶粉交给李主任的儿媳妇,也就是赵振国的老婆。

  少妇高兴地接过奶粉和哈密瓜,笑道:“益民,坐一会吧!你李姨刚回来过,到隔壁院子去调和矛盾了。”

  隔壁院也是屁事,三天两头就有人闹事。

  院里的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只会捂盖子。出了事,总想压下来。这不,矛盾彻底激化,都开始砍人了。

  作为街道办主任,能不去处理吗?

  “我赵哥呢?”周益民又问。

  “他呀?最近都很忙。”

  丈夫虽然最近比较少挨家,但她没有丝毫不满,反而挺开心的。因为她知道,丈夫这是要升职的节奏。

  她发现,周益民真是他们家的福星。

  自从她家婆认了周益民这侄子后,不仅完好解决了她儿子吃奶的问题,还给他们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就拿她丈夫赵振国来说,因为方便面的发明和生产,几乎已经预定了一个副厂长的位置。

  要知道,现在的方便面厂可不是以前的面条厂呀!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坐了一会,李主任回来了,嘴里还骂骂咧咧,看得出,她被隔壁四合院气得不轻。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到隔壁院去做思想工作了。

  这次,更加恶劣,都开始动刀子了。

  对于那种行为,街道绝不姑息,带上公*安同志去,该捉的捉,必须要给他们一个深刻印象才行。

  另外,三位大爷也已经被她撸下来,临时选了三人管理四合院,要是还做不好,那就继续换。

  她身后,还跟着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

  “益民来了呀?”看到周益民,李主任脸色由阴转晴。

  “姨,最近很忙?”

  李主任无奈道:“都是些闹心事。”

  本来,处理进城逃荒的那些人,已经够他们街道办喝一壶的,有些四合院还不省心,乱七八糟的事一大堆。

  接着,她让儿媳妇拿些吃的出来,给那名叫珍珠的小女孩。

  “暂时让她住我们这。”李主任说道。

  这小丫头跟她爹相依为命,他爹刚才被人划了一刀,送去医院治疗。李主任她哪忍心不管不顾呀?

  都闹成这样,还留在隔壁院子,她也不放心,于是就带过来。

  等珍珠的爹出院后,再安排他们父女到其他四合院,免得回去后遭到排挤。这么老实的人,真不合适住在隔壁的那个四合院。

  “好,让她睡我房里。”对于家婆收留其他人,她早就见怪不怪了。

  家里一窝子的主任,职责所在,有什么办法?

  然后,她告诉自己婆婆,益民又带来了两袋奶粉,还有两个瓜。

  “这是蜜瓜,以前吃过一次,但没有这大。”李主任看过后,都不由说道。

  实际上,我国栽培哈密瓜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仅哈密瓜栽培历史最悠久,而且是种植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品质最佳的地区。

  这也是祖宗严选的产品之一。

  后世,网友们调侃:凡是没有在国内大规模出现的食物,肯定都是不好吃的。

  也不是没有道理。

  早在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开始引进世界各地的美食,能留下的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总之,在吃这方面,你可以永远相信“祖宗严选”。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火鸡,火鸡早在明代就有记载了,而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没有被国人大规模养殖的原因除了难吃,还是难吃。

  随后,李主任让儿媳妇切一个哈密瓜,大家吃。

180.第180章 大隐隐于市

  180.

  叫珍珠的女娃吃得很认真,没有孩子能拒绝甜食,她是将瓜皮都吃下去。自己家里,哪吃过这么好吃的瓜?

  他爹是废品站工作,工资并不多,但好在是两父女生活,倒也没有特别窘迫,起码没有饿肚子。

  让周益民惭愧的是,啃得最不干净就是他。

  他是按照前世的吃瓜方式来的,只吃比较甜的那部分,靠近表皮的那一层,他都懒得咬一口。

  这放在后世,无可厚非,谈不上什么“迪拜吃法”,大部分人都是这么吃的。

  可在当下,就有点浪费了。

  在李主任她们看来,周益民丢掉的那块瓜皮,都还能炒个菜呢!

  不过,这瓜本就是周益民带来的。加上跟周益民的关系,他们也不好意思当面说什么,忍住说教的冲动。

  “益民,你们院的那首歌,我听了,非常好。你们院三位大爷说,那是你创作的。”李主任开口道。

  她也是无意间听到孩子们在院里练歌,可谓惊为天人。

  几乎可以百分百肯定,56号院将代表他们街道参加区的文艺表演活动。

  周益民惭愧道:“可惜,一件乐器我都不会,所以只有歌词和旋律,并不专业。”

  然而,正是不完美,反而让李主任感觉这才正常。

  要是周益民啥都会,啥都精通,那真是见鬼了。

  哪怕是这样,大家都已经觉得周益民会的真多。

  “所以,街道找人来完善它,问问你的意见。”这才是李主任今天的目的。

  她有预感,这首歌一旦面世,将会引起轰动,并迅速流行起来。到时候,他们街道都能跟着扬名,得到上面的夸赞。

  周益民点头:“没问题!我本也想这么干的,但不认识相关专业的人。”

首节上一节124/1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