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82节

  今年的电影环境在慢慢复苏,电影工作者们欢欣鼓舞,为啥呢?

  8月,上面发了一份报告,调整了电影发行收入分成比例!如今各大电影厂,只需把利润20%上交财政,其余80%都能留着,作为发展电影的基金。

  王洋先捧着稿子,严肃发言,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简而言之,今后的电影工作,要百花齐放,要多生产创作题材。

  作为副书记的张子芳,高屋建瓴。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今年是三十周年,改革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我们北影厂是不是也应该制作一部改革题材影片,为祖国献礼。”

  很快就有反对的声音,认为北影厂不应该制作这样的影片,这是电影行业的倒退,不符合夏衍所说的艺术规律改革。

  两边争执不休,对主旋律、故事性的意见不统一,归根结底,还是左右的问题。

  王洋有些头疼,暂时搁置,解散会议,和江怀延走在一起,“怀延同志,你什么意见呢?”

  江怀延想了想。

  “文艺创作要适应时代,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材,一定要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嗯,你要做到心中有数。”

  今天还有个工作,就是看《边城》粗剪的样片。

  王洋、江怀延,和凌子风打过招呼,一起坐在银幕前,欣赏着每秒24格的造梦机器,投映的一段湘西美丽故事。

  电影最后。

  风雪孤舟,边陲小城。

  翠翠斜倚船上,大雪纷纷下着,她心里仿佛也在下雪。

  天地一白,碧水林青。

  一船,一女,一狗。

  耳畔响起悠扬的笛声,夹杂着旁白念词:“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所有人怔怔的坐在银幕前,愣了许久,继而有淅沥沥的掌声,这像是触发了某个机关,逐渐扩散为如雷般的掌声。

  “对!就是这种感觉!”

  “太美了美的像幅画。”

  “凌导,你这部电影,相信沈从文先生看了,也会赞叹不止。”

  “书里的边城原来就是这样子的。”

  王洋用胳膊抹了抹眼角,真挚的说:“凌子风同志,拍的很好,你拍出了艺术的力量!”

  北影厂有四大集体,凌子风是第三集体的领头人,王洋做出这个决定时,北影厂内部颇有微词,因为凌子风作为北影厂的导演,从未拍过北影厂的电影,反而为上影拍了《金银滩》和《母亲》。

  但王洋力排众议,最终定下了凌子风,对他委以重任。

  江怀延也很激动,“凌导,这部片子要是放出去,你要多一部代表作了!”

  凌子风乐乐呵呵,“这是剧组所有人的功劳,尤其是编剧,这个剧本编的好,我当时看完,整部电影在我脑袋里播放了一遍一样,江弦他是个会改编的人才,要论起来,这部电影他功不可没!”

  “江弦.”王洋忽的想起:“怀延同志,江弦刚才拿给你的那个剧本,你看了没有?”

  “还没来得及看,一会回去我就看看。”江怀延道。

  “江弦写了个剧本?”凌子风耳朵一动,称赞道:“他的确是个文艺创作上的人才,《边城》里头好多镜头的设计,都是他给出的主意,和他合作,真是愉快。”

  “是么?”王洋没有想到,“不过终究是改编,和创作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不知道他写的那个剧本,到底有几成改编《边城》的功夫。”

  这边事了,江怀延回到文学部的办公室。

  脑袋里还在想着王洋刚才在会议后的话。

  从八个样板戏的年代过来以后,北影厂如今拍摄的电影,颇有些大逆不道,更注重于电影的娱乐性质,以及故事性。

  不然也不会有《瞧这一家子》这样的喜剧片。

  电影发展要适应时代。

  既要为四化服务,又保留一定的故事性,这样两手抓的好本子有没有呢?

  刚才王洋的问题就是这个意思。

  江怀延没有明确答复。

  其实他心里,隐约觉得有一个这样的本子,就是江弦给他的那个:

  《车水马龙》

  不过《车水马龙》的内容他还没看过,自然不敢直接跟王洋立下军令状。

  倒一杯热茶,捧起桌上那两沓厚厚的堆在一起的稿子。

  江怀延先把较薄的故事梗概浏览一遍。

  “嗯?”

  “居然是这样一个故事?”

  

  他眼前一亮,精神一振。

  迫不及待的掀开另一部电影文学剧本,一页页的翻看。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办公室里早已没了什么人影。

  王洋吃过晚饭,在北影厂院子里背负着双手,溜溜达达,想着今天的事情。

  鬼使神差的,他抬起头,瞥了眼北影厂主楼,发现文学部办公室灯仍旧亮着。

  带着一丝疑惑,他晃晃悠悠上楼,走廊一片寂静。

  他正走着,耳边传来几声颇为诡异的笑声,这笑声和漆黑的楼道搭配在一起,听着有些渗人。

  王洋皱了皱眉,脚步平缓,一路走到文学部办公室门口。

  门虚掩着,他也没敲门,探身进去,发现江怀延一个人坐在桌前。

  他手捧着份稿子,满脸的如痴如醉,模样

  有些疯癫?

  江怀延眼皮都不咋眨,像一根没有知觉的木棍。

  时不时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甚至伴随捶打桌子的动作。

  很显然,他便是那诡异笑声的始作俑者。

  “怀延同志。”

  “怀延同志。”

  王洋一连喊了两声,江怀延才扭转过头,朝着门口看去。

  “王厂长!”

  “你看什么呢?这么入迷。”

  “就是江弦的那个剧本。”

  “哦?”王洋端详一眼桌上铺着的稿子,“你看完了?”

  “差不多看完。”

  “如何?”

  “精彩!相当精彩!”

  江怀延满脸被爽到的表情,献宝一样,主动将稿子扭向王洋那边。

  “厂长,您一定得看看这个!”

第102章 审查

  三天后,晨。

  “这个稿子好!”

  王洋脸上浮现出巨大的兴奋之色,“寓教于乐,思想性、娱乐性都不差!”

  被喊来的江怀延,拎起一旁的竹壳暖壶,给他倒一杯水端去。

  “这个江弦,真是会为我们排忧解难,您拿三个编剧换他一个,这买卖,值。”

  “这件事倒和江弦没什么关系,处理他们三个,本身也是应该的,是正厂里的风气。”

  王洋喝一口水,“不管怎么说,这个剧本先拿给他们看看,都看过以后,过与不过,拍与不拍,尽快给出个结论。”

  “没想到边城这么快就剪出来了。”朱琳一阵不可思议。

  作为演员之一,她也受邀前来观看《边城》的粗剪样片。

  “我给你那剧本你看了么?”江弦问。

  朱琳眨巴眨巴眸子,“看了,还挺有意思。”

  她需要这么一部戏来积累经验。

  和朱琳齐名的龚雪,这时候可已经在电影《祭红》里饰演女主了。

  不过因为初登荧屏的关系,龚雪的表现比较一般。

  “真是好长时间没来北影厂了。”朱琳有些怀念。

  “还早,我陪你到处走走。”

  俩人在院子里溜溜达达,这会儿天冷,基本院子里看不着啥人,不过江弦还是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

  陈佩斯,这会儿虽然有头发,不过长了张天生的喜剧脸,浓眉大眼,仍旧感觉像是个行走的表情包。

  他站他爹陈强旁边儿,他爹长得跟老了的陈佩斯似得。

  陈佩斯不是北影厂的演员,拍戏调过来的,北影厂对男演员颜值要求比较高,这会儿流行一句话叫:“北影厂帅哥林立,上影厂美女如云,八一厂的好演员个个英姿飒爽,长影厂的老戏骨人人演技过硬。”

  “陈老师,早上好。”江弦打声招呼。

  “哦,同志好!”陈强也回一句。

  陈小二学着他爸,在旁边儿嘻哈点头,“同志你好。”

  江弦跟朱琳又走出去一截,才指点起来,“你看那个小演员,让他稍微化化妆,演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绝对没啥问题。”

  朱琳听了很有心理负担。

  “哎呀,我们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

  “我这可不是议论,我是讨论。”江弦义正言辞的说。

  他这话不是空口无凭,他看过陈佩斯年轻时候演中年人的照片,只能说有些人20岁就长得跟40岁一样了,40岁还长得跟20岁似得。

  “江弦!”

  他俩溜溜达达,迎头撞上江怀延。

首节上一节82/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