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16节

  盘点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不论是《收获》还是《十月》,都有拿到过江弦这位文坛炙手可热作家的作品。

  只有《当代》和他们《花城》是没发表过的。

  《当代》就在京城,有着和江弦约稿的便利,之后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可他们《花城》身处广州,距离京城那么遥远,没有《当代》那样的便利。

  苏晨难免想到,要是以后读者们发现“四大名旦”里头只有他们《花城》没发过江弦的作品,那真是相当尴尬一件事情。

  “江弦、江司令”

  苏晨念叨着江弦这个文坛的新外号,忽觉眼前一亮。

  众所周知,文坛有一个“江弦现象”的说法,自他开始写文章到现在,几乎从未失效过。

  苏晨一琢磨。

  若是能刊载几篇江弦,那他们《花城》销量下跌,遭受读者批评的事情不是迎刃而解?

  而且都说江司令有“金身”,这小子在海子里给领导们上过课。

  他的小说可和遇罗锦不一样。

  遇罗锦面对的事铺天盖地的质疑。

  敢跳出来抨击江弦的能有几个?

  “这样吧。”

  想到这里,苏晨拦住冯小双,“我刚好准备去一趟京城,开一本小说的座谈会,咱俩一块儿坐车去京城,到时候我亲自和你一块儿去拜访他,顺便和他谈约稿的事情。”

  “那再好不过。”

  冯小双点点头,准备推门离开,苏晨也坐回桌前,捧起这册《漂流者》,准备重新阅读。

  就在这时,一个男编辑贺振锐跑了过来,也是负责海外这一块儿的。

  “主编、主编。”贺振锐一阵嚷嚷。

  “怎么?”

  苏晨喝一口水,打趣道:“你也看上了江弦的小说?”

  “江弦的小说?”

  贺振锐一脸见了鬼的模样,“你们怎么知道的,我都还没说你们就知道了!”

  “哈哈。”

  苏晨和冯小双相视一笑。

  “你要给我们说的那篇《漂流者》,小双已经拿给我看过了,确实非常优秀”

  “您是不是误会了?”

  贺振锐一头雾水,不明白苏晨在说什么,“江弦这篇小说不是叫《饥饿游戏》么?”

  “什么?”

  这下是苏晨和冯小双懵逼了。

  三人又核对一番,这才发现贺振锐拿出的,真的不是刚才读完的《漂流者》。

  而是《饥饿游戏》!

  还是两部!

  “现在这篇小说登顶了《纽约日报》阅读畅销排行榜的第一!”贺振锐说。

  “这是写啥啥都火?”苏晨一阵不可思议,好像见了鬼一样。

  他刚才还不敢把话说的太满,甚至都没敢说,没敢把江弦往老舍那个方向比拟。

  但现在,苏晨真的不得不佩服和敬佩江弦这位作者。

  他忍不住感觉。

  不久的将来,甚至是现在。国外继老舍研究热以后,又会刮起一阵.江弦热。

  (新年快乐!)

第390章 这北影厂,不待也罢

  这天,江弦回到久别已久的北影厂。

  “阿城!”

  隔着老远,江弦便看到钟阿城,和他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呵,从美国回来了?感受如何?”

  如今是人碰着江弦,就会问上一顿他在美国的感受,好奇的和他打听美国的这些那些。

  江弦已经习惯,敷衍着回答几句。

  “害,也没什么,环球同此凉热,到哪其实也都是那么回事,来,给你带了点礼物。”

  “哎?这怎么好意思?”

  钟阿城虽然爱侃,但总归是个有点i属性的人,闻言顿时有些手足无措。

  “别客气,给咱杂志社的人都带了,都有份,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些美国人爱吃的小零食。”

  江弦从挎包里取出个包装精美的袋子,递给钟阿城,“就是给你的分量比别人多点,可别给我捅出去喽。”

  “哈哈。”

  “行了,我和同志们打个招呼,回头还有点事要和你谈谈,你给我找个一顿饭的空闲。”

  “什么事儿?”

  “回头再说。”

  江弦卖个关子,推门进到编辑部里,和《电影创作》的众人打个招呼。

  编辑部众人霎是热情,哗一下围过来。

  “江主编!”

  “从美国回来了!”

  “想死你了!”

  众人的热情自然不是空穴来风。

  这两年自从江弦接手了《电影创作》这本杂志,地位瞬间不同了。

  杂志从北影厂原本可有可无的一本杂刊,一跃成为电影界颇受关注的一本电影杂志,被广大影迷们称为电影界的“急先锋”。

  如今北影厂有相当不可小觑的一部分收入,都来自《电影创作》这本杂志。

  跟着杂志销量的攀升,《电影创作》的编辑们也有了荣誉感和认同感。

  从以前北影厂混吃等死的一号人,到现在敢拍着胸脯说爷们儿是《电影创作》的。

  这种转变的源泉,当然是江弦。

  所以对他这么一个年轻人,《电影创作》的众人可以说是真的服气。

  梁晓声还作词一首:

  “江司令来了,《电影创作》的春天就跟着来了!”

  把包里的糖果和巧克力发完,江弦被梁晓声喊到一边,神神秘秘道:

  “主编,厂里的事儿你都知道么?”

  “厂里的事儿?”

  “你不在这段时间,厂里变化可不小。”梁晓声透露说。

  首先,北影厂的厂长更替了。

  实际上,王洋从嗡嗡嗡时候开始,就不再是北影厂的厂长了,这么多年,一直是以其他名义担任着北影厂厂长的职务,统领大局。

  不过就在江弦去美国的这段时间,北影厂召开了科室以上领导干部和创作干部会议。

  会上,广电的大领导聂大江,宣布了北影厂新领导班子的任职通知。

  王洋退了下去,北影厂迎来了建厂以后的第三任厂长

  胡启明。

  胡启明在北影厂,也算是颇有声望的一号人。

  《小兵张嘎》、《杨门女将》、《野猪林》、《青春之歌》.这些个耳熟能详的电影,都是他担任制片制作的。

  老胡目前在电影局任职,北影厂的厂长算是兼任,一肩挑起两项重任。

  江湖传闻,姜文当年勾搭上刘小庆,在刘小庆丈夫面前很爷们,直接坦言自己和刘小庆的一切,不过到了这位胡启明的厂长面前,就秒怂,拉着胡启明的手说:“老厂长,对不起,我年轻.”

  可见这位厂长地位之不一般。

  “老厂长有什么指示?”江弦跟梁晓声打听。

  “指示倒是没指示。”

  梁晓声说,“就是文学部新来了一员大将。”

  文学部之前的主任是江怀延,不过老江也算是熬出了头,从文学部这个苦差衙门换到了策划部,文学部新派来的主任,是胡启明指认的一位“大将”,罗承翰。

  这个罗承翰算是胡启明亲手调来文学部的,在江弦看来,这也非常合理。

  要是厂里的几个关键位置都没有自己人,那怎么能调的北影厂这么大一台机器转动?

  出了办公室,江弦便想着还是得去罗承翰那边打个招呼。

  梁晓声带着他过去。

  罗承翰大概五十岁左右,头发花白。

  梁晓声给两人介绍一番,两人又互相握手。

  “早就听说文学部有这么一位奇才了,真是青年俊彦啊。”

  “罗主任抬举了。”

  江弦客气两句,罗承翰给他倒一杯水。

  “江弦,你来的正好,我正巧有些工作要和你交代,知道你在美国,一直没来得及说。”

  “你说。”

  “咳咳。”

  罗承翰咳嗽两声,“《电影创作》这边,一直是我们文学部的一个重要机构,自从你去了《电影创作》,这又成了咱们北影厂一块儿响亮的招牌.”

  “罗主任,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那我就直说了。”

  罗承翰点一支烟,“你也知道,咱们厂里一向是很困难,这几年,上面搞改革,搞承包,厂子要靠自己活下去,那就更难了。

首节上一节416/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