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385节

  “是么?哟,想必你对海因莱因一定是非常熟悉了。”江弦笑呵呵的恭维说。

  “还好还好。”

  “亚当,给我们介绍介绍嘛。”达妮卡抛个媚眼。

  “如你所见,我俩对科幻这一类并没有太多的见解。”江弦笑着说。

  亚当咕咚咽一口唾沫,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憋了半天分享欲,从听到江弦和达妮卡讨论科幻小说话题的时候,他就想讲了,如今有了机会,立马给二人滔滔不绝起来。

  “海因莱因是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他的写法是划时代的!”

  “在别的小说家还是花大量篇幅来介绍设定的时候,海因莱因就开始直接呈现一个未来的世界,就好像它真实的存在。”

  “现如今的所有科幻小说家,都在有意无意的模仿海因莱因。”

  “.”

  江弦和达妮卡津津有味的听着。

  他俩都算是科幻小说门外汉,听了亚当的介绍,对海因莱因这位作家的认识又更充足了一些。

  不一会,会场一静,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出现在台上,身穿夹克衫,身形佝偻,双目有神,与其说他是个作家,不如说他更像是个士兵。

  “罗伯特!”

  亚当兴奋的鼓起掌。

  随着掌声渐渐停歇,兰伯特开始和学生们打招呼,然后讲他今天要讲的内容未来主义小说。

  长时间以来,大众对科幻的定义都纠缠不清。

  就锁《星球大战》,原力这种超自然的力量算科幻还是奇幻呢?

  严格意义上,这类作品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

  不过大众习惯将其称为“科幻作品”。

  至于未来主义小说,这在50-60年代非常流行,其引起了科幻小说的发展变化。

  以前的小说习惯将背景放置在超常的世界里,而未来主义小说则是大量描写未来,直接预测未来的社会,对未来事物的推测是这一类小说的核心。

  “让我举一个例子。”

  海因莱因坐在位子上微笑着说:“44年底美国发表了一篇未来主义小说。

  这篇小说平平无奇,但却在其中精确地描述了一种爆炸物,其能通过核裂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造成巨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

  “原子弹!”有人喊了出来。

  “没错。”

  海因莱因继续讲道:“这篇小说当即引起了军方的强烈震动,为此军方迅速展开了一场调查,调查结论是,‘曼哈顿计划’并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小说中的描写只是作者幸运地‘推测’出来的。”

  “.”

  台下爆发出一阵惊呼。

  海因莱因讲完,台下的学生们开始提问,因为是科幻的范畴,所以问题都比较天马行空,还问到了时空穿越上面。

  在时空穿越的话题上,海因莱因给学生们讲了外祖母悖论。

  “外祖母悖论?什么意思?”达妮卡不明所以。

  “如果你回到过去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未来谁将成为你的母亲?这样又是谁杀死了你的外祖母?这些问题在逻辑上无法自洽,所以叫外祖母悖论。”江弦给她解释说。

  “江,你懂得不少嘛。”达妮卡一阵奇异。

  “懂一点科幻的对这些都很了解。”

  江弦笑呵呵的看一眼亚当,“亚当肯定对这方面懂得更多。”

  “啊?哈哈。”亚当忽然被捧这么一下,还颇感不适,尴尬的挠挠头,“我也是前不久了解到的,我前不久刚写了一篇未来主义小说。”

  

  “是么?”

  达妮卡惊奇的看向亚当,“讲什么的?”

  “和时空穿越相关,投给了《模拟科幻小说与现实》,他们举办了一场征文比赛,一等奖有足足三万美金!”

  “什么?什么?”

  江弦一下子来了兴致,“什么三万美金?我是说什么征文比赛?”

  “《模拟科幻小说与现实》,你不知道吗?”亚当反问一句,“老天,这可是美国最有名的科幻杂志之一了。”

  “我又不是美国人。”江弦耸耸肩膀。

  亚当便给他介绍了一下《模拟科幻小说与现实》这本杂志。

  这杂志在过去叫《惊异故事》,在过去培养了一大批的科幻作家,很多科幻巨匠就是在这本杂志上投稿并出名的,包括台上的海因莱因。

  可惜在50年代后期,不少杂志都消失了,图书市场也不断萎缩,加上苏俄的人造卫星上了天,科幻一下子被现实超越了过去。

  与此同时,那些科幻巨匠的创作也到了平缓期,海因莱因作品开始大量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的观点,阿西莫夫则是去写科普文章,《惊异故事》这本杂志挑选小说的口味渐渐跟不上时代,走向黄昏,改了名字,成了《模拟科幻小说与现实》。

  从70年代开始,科幻小说迸发出一场新的潮流,大量科幻杂志开始崛起。

  这次的征文比赛,算是《模拟科幻小说与现实》这本杂志补充杂志质量,填充新鲜血液的一个手段,也是这会大部分的科幻杂志都在做的事情。

  江弦对这次征文很感兴趣,报告会结束以后,他又问了亚当一些细节才和他告辞。

  “江,你要写科幻小说?”达妮卡好奇的打听,“别浪费时间了,你刚才也听海因莱因讲了,他曾是一名工程师,所以对科学前沿非常了解,这是他创作的基础。”

  “我倒没觉得这是不能写的范畴,难道一定是科学家才能写的出科幻小说?没错,这些东西我确实不懂,但我可以去了解。”

  “你真执拗。”达妮卡翻个白眼。

  江弦轻笑一声,“达妮卡,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小说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

  “你们中国人好像总是信心十足。”

  不远处。

  刚结束报告会的海因莱因下着楼梯,想着明天在爱荷华大学报告的事情,他可不是来讲这么一场就走,还要在爱荷华留相当一阵。

  这时候,耳边传来男人和女人的交谈。

  “.

  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小说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

  ”

  海因莱因侧过头,向着楼梯下方看去,瞥见一张年轻的中国面孔。

  “有点意思。”他沉吟一句。

  回去的路上江弦还是乘坐校车。

  达妮卡和江弦坐在一起,她是个话痨,抱怨着西德的那几名作家。

  江弦则心不在焉,望着车窗外浑圆的落日,思考着征文比赛。

  这比赛他当然是不能错过的,单说一等奖的三万块奖金,这就足够诱惑他写一篇科幻小说了。

  那可是三万美元的奖金!

  他在国内写的小说加起来也没赚过这么多稿费啊!

  但是写什么呢?

  要说科幻小说,江弦最熟悉的就是《三体》,但是《三体》的故事明显超出当下的时代。

  思考着海因莱因讲的未来主义小说。

  “未来社会.”

  江弦脑中灵光一闪,马上想到一本畅销级别的科幻小说。

  于是马上动用存了好几个月的自主合成次数。

  在脑海中开始尝试。

  在输入【真人秀】和【幸存者】这两个灵感时,脑海中一声脆响。

  “合成成功!”

  搞定了!

  他心中大定。

  以这篇小说的水准,去角逐《模拟科幻小说与现实》这本杂志举办的征文比赛,江弦觉得一等奖完全唾手可得。

  要知道,他合成的这篇小说,当年可是曾经获选过《纽约时报》的最佳读物。

  后来改编成电影以后,电影预售时预售票房超过《暮光之城》,开画首日票房超过《黑暗骑士》,连破多项记录,最后在全球狂揽七亿美元票房。

  “江!”

  刚回到家,江弦就看到客厅里坐着的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一见到他,就兴奋的站起来,朝他走来,“你的小说我看过了,那篇《漂流者》确实很了不起,你的才华的确惊人。”

  《漂流者》这篇小说所流露出的文学才华是汉密尔顿生平罕见的。

  这让他想起斯蒂芬.金。

  可惜如今斯蒂芬.金的才华是被经纪人控制的。

  美国作家们的写作都被这种经纪人机制毁了。

  这是汉密尔顿非常气愤的一件事情。

  这些经纪人会管束着作者的情节走向,细化到哪一页要出现一个高潮,抖一个包袱,转折点、笑点、泪点都要规划好。

  搞得故事很“套路”。

  “嗨,汉密尔顿。”

  江弦热情的和他打个招呼。

  “看样子,这次我们能好好谈一谈版税的问题了。”

第369章 他的恶名等于他的成就

  两人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来。

  现在其实也没有别的事情好谈,还是版税率的问题。

  “我们愿意开出8%。”

  汉密尔顿说,“《漂流者》这篇小说的质量完全值得爱荷华大学出版社开出这样一个价格。”

  “.”

  江弦不语,只是静静看着汉密尔顿。

  “江。”汉密尔顿双手合十,身体微微前倾,“这个数字不少了,你要知道这是美国,一切规矩和你们的国家不同,别觉得我们开价低,你可是享受到了我们出版社的资源和推广。”

  汉密尔顿作为一名商人,自然是要在版税的问题上和作者进行一番谈判的。

首节上一节385/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