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370节

  这跟从黑龙江挖一火车煤上山西大同卖有啥区别?

  “吕嘉行先生说了,如果想租的话也没问题,可以先租赁出去。”

  “我们过去看看房?”江弦说。

  “好啊。”

  聂华苓给吕嘉行打个电话,一行人从“五月花”公寓出发,在公寓后半山腰一幢洋房前停下。

  “聂华苓女士,江弦先生!”

  吕嘉行隔着老远就打起招呼。

  “请进、请进。”

  在吕嘉行的带领下,江弦看了看这幢房子,有个院子,有个很大的客厅,还有两个卧房、一个游泳池,以及一个很大的储藏室。

  “这个储藏室是我最近刚扩建出来的。”吕嘉行说。

  他扩建的目的,自然就是想把这幢房子卖掉。

  “为啥想卖?”江弦问。

  “把它卖掉,想回去看看。”吕嘉行说。

  他老家是山东的,在大学里搞得是计算机,但业余爱好文学,曾经还写过一首诗叫《冰岛》:

  “当人们问起,冰岛那个地方怎么样?我总是说,那地方像月亮,像月亮一般的荒凉,到处都是冰冷的土丘,围绕着她的,是终年暖不起来的海洋。”

  最后一节是“.我不能离开这儿,冰岛就是我的家乡。”

  吕嘉行激情澎湃的朗诵完,最后解释说,自己虽然写的是冰岛,但实际上他的情感是和山东连接着的。

  “你打算多少钱租给我们?”江弦问。

  在美国租房子,有政府确定的“公平市场租金”标准。

  自从里根这小伙儿上台以后,美国就开始积极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了。

  里根特地修订了条款,提高租客承担租金的标准的同时,又降低了政府的“公平市场租金”标准。

  “一千五百美元。”吕嘉行给了一个数字。

  “太贵了。”江弦说。

  这会儿一个美国人月收入大概在2000美金,1500美元基本是一个美国人三分之二的工资了。

  “这个价格已经是按照市场标准来的了。”吕嘉行尴尬的说。

  “那好吧。”

  江弦点点头,没在这个价格上多纠结。

  正当所有人以为价格就这么谈拢的时候,江弦忽然来了一句:

  “那如果我买呢?”

  “这幢房子你准备卖多少钱?”

第359章 一头名为“理查德帕克”的老虎

  第359章 一头名为“理查德.帕克”的老虎

  “你要买?”

  吕嘉行没想到江弦会这么问。

  聂华苓也惊讶,“买?江弦,你的钱足够么?”

  “足不足够的。”

  江弦轻笑一声,“我也得先听听房子的价格才能确定啊。”

  美国买房是没什么门槛的,只有一些州有歧视问题会限制,不过爱荷华州并不涉及这个问题,从吕嘉行这个留学生都可以随便购置就能看出这一点了。

  “.”

  吕嘉行看一眼江弦,“我刚找地产评估师评估了房屋价值,你想买的话,价格在15万美元。

  另外,如果要贷款,那贷款机构需要你自己去联系,至于律师费、登记费、托管费这些钱,大概是房价的2%,这个也要由你来另外支付。”

  “15万美元?你确定?”

  “我确定啊,文件我可以拿给你看。”

  “没事儿,我信你,咱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

  吕嘉行语塞片刻,又问:“那江弦先生,你是买还是租呢?”

  “嗯我自己也要考虑一段时间。”

  江弦顿了顿,道:“这样吧,嘉行兄弟,你先等我几天,我回去考虑考虑,和家人商量商量,总之一定尽快给你一个结果。”

  “行。”吕嘉行点点头,又请聂华苓和江弦一块儿在屋子里喝了咖啡。

  此时已是傍晚,洋房二楼有个小阳台,坐在阳台上喝咖啡的时候,江弦能看到近处的满山大树,以及山下几乎整个爱荷华市,城市一旁爱荷华河静静流淌,夕阳一点点淹没在城市尽头。

  “房子位置还是蛮僻静的。”聂华苓说。

  江弦点点头,“是,是有点偏僻。”

  “???”

  聂华苓满眼疑惑的看他一眼。

  吕嘉行一听着急,“江弦先生,房子是评估人员评估的价格,您就算这个时候挑刺,我也不会给您再降价了。”

  “哈哈,我和你开个玩笑嘛,还当真了。”江弦笑起来。

  “哎呀,您真是。”吕嘉行哭笑不得。

  和吕嘉行告辞,聂华苓又陪着江弦一路下山,回到“五月花”公寓。

  “您这身体真可以。”江弦说。

  “哎呀,上了岁数就得多锻炼,尤其是咱们这些做案头工作的,你看我丈夫安格尔那身体,就是因为锻炼太少。”

  “是啊,一个好身体是优秀创作的保证。”

  “对了,江弦。”

  聂华苓忽然问:“你有那么多钱买房子么?我记得国内很难弄到外汇吧,15万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是啊,国内对外汇控制很严。”

  江弦说,“不过我之前在旧金山和陈若曦女士谈过,我想试着在美国发表或者出版几篇小说,这样先挣一点稿费,说不定就够钱买房子了。”

  “稿费?”

  聂华苓吓了一跳,倒也不是为江弦这个出版小说的想法,而是,“你是说,你准备在美国挣15万美元的稿费?”

  “不然我也没别的办法买房子了。”

  江弦苦笑两声,“我可不愿意去给人刷盘子、洗厕所。”

  聂华苓皱了皱眉,“江弦,我不是打击你,你可能不了解,美国人的口味很挑,和国内的读者很不一样。

  你应该知道张爱玲吧,她来美国之后也和你一样,想用稿费来养活自己,结果写的东西连谋生都很困难,还得靠翻译过活。

  你要知道,张爱玲女士的英文是很好的。”

  “.”

  张爱玲的事情江弦也知道。

  江弦现在在国内给自己立的,几乎就是张爱玲的翻版人设:因为英语娴熟,熟悉西方文学,由此写作意志、趣味及精神内核都受到西方影响。

  张爱玲英文很好,很娴熟,在她很年轻的时候,萧伯纳、赫胥黎、毛姆、劳伦斯这些作家她就能随口道来,剖析毫芒。

  要知道萧伯纳、赫胥黎、毛姆与劳伦斯这几位,放到后世,许多英语专业人士读起来,都常感畏难。

  但是在张爱玲嘴里,这几位几乎能聊作男欢女爱调情增趣的用具。

  这和她成长环境也有关系,张爱玲从小接受的就是西洋文化教育。

  这也导致她语文水平不太行。

  江湖传闻,张爱玲上大学那会,国文课一直都不及格。

  这和某方舟很像。

  某方舟也说了,自己当年高考“作文迟迟难以下笔,最终没有写完。”

  “张爱玲女士毕竟是在中国长大成人,阅读英文材料再多,也近乎闭门造车状态,饶她再勤奋、再聪慧,纯靠英文写作,也必定是若有所欠的。”江弦说。

  聂华苓点点头,“是啊,你知道就好。

  说起张爱玲女士,她现在在洛杉矶定居,有时间你可以试着去拜访一次。”

  江弦点点头,“有机会再说吧,您也知道,我们是不方便见她的。”

  “唉,我明白。”

  聂华苓叹一口气,“总之,我不是想打消你的积极性,我只是想告诉你,写英文稿没那么容易,你不要一开始就抱着太大的期望,15万的稿费还是很难拿到的。”

  “我明白,我知道我的英文水平写的英文稿质量不够,所以.”

  江弦话音一转,“所以我没有从英文稿写起,我还是从最擅长的母语出发。”

  “你是说你写的中文稿?”

  “对。”

  江弦点头,“我写的中文稿,我对自己的英文水平还没那么有信心,说起来,我有件事情还想拜托下您。”

  “你说。”

  “我想请您帮我找个翻译,把我这稿子翻译成英文。”

  “这个好说。”

  聂华苓很痛快,“你别忘了,我就是一名翻译。”

  “哎呦,我怎么好意思请您来。”江弦受宠若惊。

  聂华苓是女作家,也是翻译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翻译顾问委员会的委员,“爱荷华”这个译名就是由她翻译来的。

  “您帮我找个人就行,别让您受累。”

  聂华苓笑了笑,问,“你写多少了?”

  “差不多要结尾了。”

  “这么快?”

  聂华苓吃了一惊,又问,“什么类型?”

  “算是一本非虚构小说。”

  “非虚构小说?这在国内恐怕不是很流行。”

首节上一节370/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