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351节

  “害,一开始策划组就4个人,在黄导那办公室里干活还没啥问题。”

  “后来就不行了。”

  “呜呜泱泱几十号人,黄导那办公室哪能容纳的下,开个会都难。”

  “多亏有个人和燕京饭店的经理有点交情,燕京饭店呢,离广播大院又不远,跟那边一商量,燕京饭店也挺好说话的,给无偿提供了一批房间,我们这策划组就搬到了燕京饭店里头。”

  “.”

  马季这么一说,江弦才听明白。

  这可真是一草台班子。

  可能和后世的那些公司年会差不多的水准。

  “行吧,那我跟您过去看两眼。”江弦也不难为这帮人,就这么一草台班子吗,弄台晚会不容易。

  “谢谢,谢谢。”

  马季作了个揖,跟江父江母告辞,随后扶着腰陪同江弦走出院子。

  “您这腰?”

  “老腰病了。”

  马季叹一口气,说是连续工作又给弄疼了,恰巧导演黄一鹤也是老腰病。

  这两人每天去食堂吃饭,一个往右歪,一个往左歪,惹得饭店服务员都笑话他们。

  “诶?可不能左倾,更不能右倾。”

  “啊?”

  马季一愣,随后马上反应过来,哈哈一笑。

  “害,我说啥呢,您不去说相声,真是可惜这块儿料子了。”

  说话间,就到燕京饭店。

  江弦在马季的带领下,进到一间房里,里面呜呜泱泱的全都是人。

  “呀,江主编!”

  刘小庆水灵灵的蹦过来,在江弦面前刷起了存在感。

  “外面天够冷的吧,我给您倒杯热水。”

  “不用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

  刘小庆殷勤的到处跑。

  姜昆见状,忍不住翻个白眼。

  这刘小庆,对他啥态度?对江弦啥态度?

  tui,见风使舵!

  都是文艺工作者,一听江弦来了,屋里一时间热闹起来。

  好些个策划组成员都想看一眼这位炙手可热的作家真容。

  有些性格比较外向的就过来打声招呼,要个签名。

  不过这热闹也没持续多久,因为大伙手里还都有着十万火急的事情。

  而且这屋子里头,各界的名人真不算少了。

  江弦就瞅着一个他特喜欢的:

  王景愚。

  这位也是老艺术家了,《吃鸡》是早在60年代就大火的哑剧小品。

  后来春晚上演了以后更是不得了,直接带火吃鸡这俩词,可比绝地求生早多了。

  不过这位这会儿也够忙的。

  和江弦草草打了个招呼,就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饭店的几个房间因为江弦的到来,热闹了一阵儿以后又马上恢复往常的忙碌。

  江弦感觉真像后世那春晚后台。

  到处都是明星大腕儿。

  乱哄哄的走廊里头就能看见巩汉林、姜昆、冯巩这些个著名笑星缩着背自己的词儿。

  时不时有小演员过去要个签名,然后接着忙各自的事情。

  “侯宝林先生来了。”

  江弦正和刘小庆、马季说着话,听到姜昆这么一嚷嚷,登时眺目朝门口望去。

  这一看,便看着一老爷子裹着大棉袄,在几人的簇拥下过来了。

  长脸、细目、下颌微微抬起,光是看着这老爷子的长相,就仿佛听着他抬起手跟你问好。

  这下又坐不住了,腾一下站起来一片人问好,侯宝林一一笑着回应。

  “老先生。”江弦也怪激动。

  毕竟这位的相声打小就听,什么《卖布头》、《醉酒》、《改行》、《关公战秦琼》、《夜行记》.随口就能说上来那么一段包袱。

  “.”

  江弦跟侯宝林打一招呼,自我介绍一番。

  侯宝林琢磨了一阵儿,抬起下颚打听道:

  “敢问,是不是写《五官争功》的那位?”

  “是他写的。”马季搁旁边儿毕恭毕敬道。

  说起来,“马季”这个艺名都是侯宝林取的。

  来源于当时京城正在放映的匈牙利喜剧电影《牧鹅少年马季》,侯宝林觉得这个名字更加朗朗上口,容易被观众记住。

  “真是那位?”

  侯宝林眼前一亮。

  “这相声写的好,特别好,了不起。”

  “您见笑了。”

  江弦抱个拳,“在您面前,我是班门弄斧呐。”

  这是心里话,侯宝林绝对算相声大师了,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尤其以柳活见长。

  江湖传闻,那位老人家喜欢听相声和京剧嘛。

  侯宝林就常去海子里演出,一来二去,就和梅兰芳那些个京剧名家认识。

  后来和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程砚秋在全聚德吃饭,侯宝林为了助兴,就把他们几个的绝活儿全给学了一遍。

  唱的全聚德都没人吃饭了,全堵在包间外面听,还以为是几大名旦在里头唱上了。

  麒派的周信芳还做了点评:“您把我的缺点都唱出来了。”

  这自然是开个玩笑。

  但这位的柳活功夫那绝对是够深厚的。

  寒暄一阵,江弦和侯宝林坐下来,导演黄一鹤把一沓台本翻出来拿给他俩,马季这四个主持人又站在旁边儿,像是预演一样念了一遍。

  

  “您二位觉着怎么样?”

  黄一鹤扶着腰,心情忐忑的问。

  “我觉着挺好。”

  侯宝林说,“挺不错的,就是有点太长了,一定要将时间控制在12点钟以内,或者在12点的时候,在钟楼打钟,把新年的钟声传播到人民群众的耳中。”

  见侯宝林没什么异议,黄一鹤心中大定,又看向江弦。

  “您觉着呢?”

  “我跟侯宝林先生的意见一样,也觉得挺好的,但是吧”

  江弦话音一转,“怎么觉着有个地方,都抛出去了,后面又没接住。”

  “哪儿?”

  “我给你翻翻。”

  江弦接过台本,翻到一处,要引出王景愚的《吃鸡》,结果后面又语焉不详,节目也没出来。

  “害,您说这个啊。”

  黄一鹤笑了笑,看了一眼王景愚,“你说还是我说?”

  “我自己说吧。”

  王景愚脸上浮现出一抹尴尬。

  早在62年,王景愚在广东吃罐焖鸡,因为鸡没有煮烂,所以很难咬动,在这个吃鸡的过程之中就产生了灵感,于是马上创作了这个哑剧小品《吃鸡》。

  后来他多次表演过这个节目。

  但是到了某个时期,这个作品就伤害了他

  王景愚坦言,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十分复杂,因为演出了这个节目,他长时间都生活在恐惧和心惊胆战之中。

  所以黄一鹤想让他演,王景愚一开始战战兢兢的答应了,可是又很纠结。

  “他啊。”

  黄一鹤开口道:“他常常是晚上睡前就答应我了,可以上,睡了一觉起来,又反悔了,跟我说要不别上了,到了夜里又同意,起来又反悔,所以到现在,台本这一块儿一直是改来改去的,没定下来。”

  江弦恍然大悟。

  他也没想到,一出经典的《吃鸡》表演后面还有这么一段。

  “我知道王景愚同志的《吃鸡》,很好的一个节目,应该让全国观众看到,怎么能不上呢?一定能出彩。”

  “唉,可是.”

  王景愚还是一脸纠结。

  “这样的吧,我给你想个主意,保你这个节目稳妥。”江弦这时候道。

  此话一出,甭管马季姜昆,还是刘小庆黄一鹤,全都翘首看了过来。

  “什么主意?”

  江弦冷哼一声,淡淡道:

  “笔来!”

  “笔?”

首节上一节351/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