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32节

  不过茅盾拒绝书法家之名,自称“字殊拙劣”。

  其实自古以来,文人们就很讨厌书法家这个称呼。

  碑派陆维钊先生在最负盛名时,一再惋惜地自评:“想不到最后落得个书画家的下场。”

  不仅陆维钊,朱熹、马一浮也是一样,说他们是书法家,能气死他们。

  中国从没有什么书法家,或者说从没有什么励志做书法家的人,一概是各方各面毫无成就,最后只剩个字还写的不错,只好被迫成为书法家。

  这是文人眼中的末流。

  江弦一回到座位,迅速成为作家中的焦点。

  

  “江大哥,茅老和你说什么了?”铁宁好奇的凑来打听。

  这位是座谈会上年纪最小的作家,家境极其优渥,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富婆。

  “帮我在梗概上改了几个字。”

  “啊?”坐最近的蒋子龙惊呼一声,“茅老给你改稿!”

  “江弦同志,你太有福气了吧!”

  “我看看,还真是茅老的字,清新明快。”

  “行啊,你这是得了茅老赏识!”

  一时间,江弦手中的梗概成了香饽饽,周围的作家纷纷探头来看,就连王、宗璞、陆文夫这些个老作家都不淡定了。

  “江弦同志。”王找过来,态度相当客气,“可否转赠几个茅老的字给我?”

  “这”江弦迟疑。

  王提议,“我按一个字10块钱收,你看行么?”

  “王老师你误会了。”

  江弦露出歉疚之色:“茅老的字是我的心头所好,挚爱珍宝”

  “好罢。”

  王遗憾的叹口气。

  既然江弦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夺人所爱。

  座谈会进入尾声。

  人文社组织与会作家拍摄合照。

  茅盾、周洋、冯沐几个老领导坐在第一排中间。

  其余作家则按个头排。

  江弦人高马大,站在最后一排的中间,他扫一眼前方,王、铁宁、蒋子龙、张洁、李坨、宗璞、陆文夫

  这是一张怎样的合照呐?

  将来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小半个都在这里了!

  1979年初的寒风中,大家理好着装,面带笑容。

  随着摄像师一声“茄子”,闪光灯咔嚓一闪。

  一张弥足珍贵的合照诞生。

  与此同时,江弦脑海中传来滴的一声。

  “已揭示第三条合成路径:”

  “【两情相悦】+【米豆腐】=长篇小说《???》”

第38章 光棍儿是个大问题

  一回生,二回熟。

  初次接触合成时,江弦还会有疼痛、紧张、发热、兴奋、愉悦的复杂情绪。

  但这会儿他已稳如老狗,只把合成路径当做他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灵感【两情相悦】进度(0/1)”

  “灵感【米豆腐】进度(0/1000)”

  作为合格的小镇做题家,做题之前先审题,再根据题目要求,反推出题人思路。

  “两情相悦”和(0/1),显然是找一个妹子刷好感度,达成两情相悦即可。

  至于“米豆腐”和“四位数的进度条”,不难猜到是做1000块米豆腐、或吃1000块米豆腐。

  没什么难度。

  如果是做,一锅就能出几十块,如果是吃,那他一天也能吃上好几百。

  总之,与第二条合成路径相比,简直毫无挑战,甚至他都已经隐约猜到了是哪篇小说。

  李清泉还要在人文社巩固和反思几天会议内容,将《动物凶猛》的手稿还到江弦手上,说茅老也看过了稿子,给了他很不错的评价,让他先拿回去。

  这货点点头,在人文社又蹭了顿午饭才走。

  “江弦同志,有你的信。”

  “谢谢。”

  江弦刚回到招待所,便收到一封信。

  读者来信一般送往《京城文艺》编辑部,直接邮到招待所应该就是认识的人。

  邮票是张10分的蓝底刺绣品小猫。

  他拆开信,是朱琳写的。

  “江弦同志,见字如晤:

  得知你的作品于人文社召开作品座谈会,还有茅盾先生出席,真替你感到高兴。

  可惜学校期末将至,我学业繁重,不能亲自前往祝贺,勿怪。

  祝文思如泉涌。

  朱琳,1979年1月6日。”

  江弦拿着信纸,横竖看不明白,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满页纸都写着两个字:在么。

  这年代的妞儿真矜持。

  写信都绷着。

  不跟后世网聊那些女的,聊骚几天就成了“小哥哥~”“宝贝~”“老公~”“z人~”.

  照片也不用要,直接翻朋友圈,全是脸上怼个相机外加黑丝儿、白丝儿。

  江弦拿起钢笔,打算给朱琳写封回信,想到什么,又把笔放下。

  “直接找她不就得了,还写个锤子的信。”

  他站起来,想了想,又将手稿装进挎包,抹身下楼。

  从车棚里推出辆永久牌二八车,两腿倒腾几步,斜身往上一跨,从西前门儿大街往东三条骑去。

  医科院。

  教室里坐满了医学生。

  朱琳在个靠后的位置,听身边儿的女同学们小声分享着“育儿经”。

  “人国家倡导,‘最好一个,最多两个’,我们家是不生老三了,支持国家政策。”

  “少生几个好养活,我家老二从小光吃糕干粉那玩意,现在我都怀疑他缺钙。”

  “不行上药房弄点葡萄糖酸钙片。”

  “麻烦,教你们个土方,把熟鸡蛋壳煮透碾成粉,不过大便会干燥点儿”

  这会儿的校园环境怪复杂,同学们平均年龄比较大,77级、78级新生还常与75级、76级工农兵学员唇枪舌战。

  老实讲,朱琳对医科院的一切都不感兴趣。

  她坐在这里的唯一目的,就为了毕业后顺利进入卫生系统。

  直到看见

  “人还是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枕着手腕,脑海里又浮现出江弦的形象。

  这话简直写到了她的心坎儿上。

  还有那首《橡树》。

  “爱情应该是平等的、分享的、共存的。”

  “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和命运之上的。”

  从舞蹈学校到下乡插队,从文工团到医科院,明里暗里向她表现过的男孩子不少。

  但从没有哪个人,让朱琳感到精神上比较契合。

  倒是江弦,总能直抵她内心深处的柔软。

  朱琳正出神,身旁同学又开始撺掇着为她这个“光棍儿”解决婚恋问题。

  “小琳,我爱人单位有个男同志,还单身,人也挺好。”

  “可不能挑了,你得把眼光放低一点儿,再过几年,白贴都没人要了。”

  “个人问题是个大问题,务必要抓紧!”

  “.”

  朱琳讪讪笑着,有些难以招架,眼角一瞥,忽看到教室门口来回徘徊的身影。

  

  江弦还蛮高大,在教室门口挺明显。

  此刻,江弦显然也瞥见了她,微笑着摆了摆手。

  “我先出去一下,我朋友来找我了。”

  看到江弦的一瞬间,朱琳吃了大白兔奶糖似得开心。

  尤其是,他又是及时的出现在了她需要的时候。

  姑娘都带点小迷信,朱琳忍不住怀疑,二人之间或许真的存在某种缘分。

  看见朱琳快步走出教室,迎向门外一位高大青年,几名“妈妈”都有些诧异。

  朋友?

  男朋友?

首节上一节32/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