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2节

  工作人员脸都气抽搐了。

  就这个节骨眼,江弦这货已经把名儿签了,还一脸的遗憾。

  “这粗活儿勉强先干着吧,放插队那会儿,咱可是混文学圈儿的。”

  您瞅瞅这气焰。

  不过这话还真不是乱说。

  原身在白洋淀插队那会,就搞地下文学,跟姜世伟、赵振开那波人混特熟。

  而且他本身就是一网文写手,算是半个作家。

  最长远的打算,就是靠文字养活自己。

  “唉。”带着满脸委屈的离开。

  但凡兜里还有一分钱,他绝对不接这糙活儿。

  在外边儿浪一天。

  黄昏回到院儿里,把车子往青砖灰瓦的窄道一撇。

  绕过破竹筐和纸板箱,以及两拨坐着玩烟盒和冰棍棒的小孩,顺着锅灶气,掀开厨房帘子,一抹身进去。

  “妈,啥饭?”

  “抻面。”

  北方的抻面,先盘条、后饧面,出来面条够劲道,不管做打卤还是做炸酱都好吃。

  江弦掀开水缸盖子,抄起葫芦瓢,舀一葫芦水正小口呷呢,耳边滴的一声。

  【灵感合成系统加载完毕。】

  “已揭示第一条合成路径:”

  “【知青】+【象棋】=短篇小说《???》”

  新人作者,求个追读

第2章 文学时代

  “今儿都忙啥了?”老娘饶月梅的语气中带着不易察觉的小心翼翼。

  “搁劳动服务站领了一活儿,明儿去前三门给人家修甬路的刨土方。”

  饶月梅一听喘了口气,神色轻松许多。

  “也行,劳动人民最光荣,咱不挑肥拣瘦,有活儿先干着就行。”

  “嗯嗯嗯。”江弦忙不迭地抹身出去,一头扎进屋里,研究系统。

  所谓的灵感合成系统,即可以合成文学作品的系统。

  机制简单明了,系统会揭示合成路径,江弦收集路径所需灵感,成功收集,便可合成未知的小说。

  【知青】和【象棋】即江弦当前合成路径上所需的灵感,收集后即可解锁未知短篇小说《???》,而这篇小说也一定由路径上灵感所构筑。

  举个例子,合成路径是:【大观园】+【情爱悲剧】=长篇小说《???》。

  那么只要收集【大观园】和【情爱悲剧】两条灵感,便可合成得到《红楼梦》。

  同理。

  【少年郎】+【插猹】=《少年闰土》

  【父亲】+【买橘子】=《背影》

  【人力车夫】+【三起三落】=《骆驼祥子》

  【房东太太】+【良心的谴责】=《心》(夏目漱石)

  “短篇小说.不知道是什么?”江弦好奇的心痒,但更多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亢奋。

  “这也算是:时来天地皆同力!”

  1978年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

  冯骥才曾说:那是一个非常的时代,也是一个反常的时代;一个百感交集的时代,也是一个心怀渴望的时代;一个涌向物质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纯精神和思考的时代;一个干预现实的时代,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

  其实大部分身处时代当中的人,都很难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时候没有小姐姐、没有短视频、没有手机,就连电视都是稀罕货,逢年过节才吃顿上饺子,水果特稀罕,常见的是罐头,平均住房面积3.9平米,全家好几口人一块窝一间房里住,谁也没独立空间,半晚上起夜还要用尿盆。

  但你也没办法忽视,这个时代有着慢悠悠的生活节奏,除非基因问题,不然大部分人头发都乌黑茂密,人们要求简单、笑容真实,所有人都相信勤劳可以致富,奋斗是为理想、不是买房,爱情真挚淳朴,不存在彩礼诈骗,一旦许下诺言,就会铭记一生,并身体力行。

  更重要的是,1978到1988年这十年,被誉为新时期文学时代。

  在这段改革开放的初期,在这个长达十年只有八个样板戏的国度,人民之于文学的渴望,丝毫不亚于遭遇海难人之于水。

  而这,也催生出一段文学真正的繁荣。

  “这本小说一定要搞到手!”江弦在板凳上圪蹴着,一把简朴浑圆的蒲扇不停晃动。

  这下真是站时代的风口上了!

  后来撰稿人不如狗,如今文学这个行当却正是热门的时候。

  世俗点,市井点,现实点,这会一本短篇小说有多值钱呢?

  1977年,稿酬制度得到恢复,著作稿稿酬每千字2元到7元。

  这会的1块钱什么概念?换算下就是,7.6斤大米,1.17市斤猪肉,勉强1/10瓶茅台.理论上,紧凑点花,7块钱就够一人一个月生活。

  想到这彻底坐不住了,江弦光着膀子,手里甩着白衬衫,趿拉着拖鞋,搁屋里来回踩了几圈,浑身细胞仿佛都雀跃沸腾着。

  灵感的获取方式千奇百怪。

  大概因为他当过知青的原因,知青是已达成的身份,所以【知青】已然收集成功。

  但【象棋】这灵感还显示着(0/100)的进度条。

  进度怎么增长呢?

  这是江弦当下要研究的问题。

  “妈,您快来瞅瞅我哥。”

  他一扭头,瞥着他妹妹江珂。

  这丫头不知道啥时候进的屋,明显不知道白天他哥都给她从户口本上划了,家里都没她这个人了,抻着脖子直朝屋外喊。

  “小点声。”江弦抄胳膊往她脑袋上面一‘rua’,推门出去。

  天完全黑了,他沿着胡同左拐右拐。

  树荫往往大到能遮盖整条胡同,银光珊珊的树叶在头顶倾泻小雨般沙沙的响,透出蒙蒙灯光的窗内人语呢喃,地上还有几颗晃动的忽明忽暗的烟头。

  忍着汗味狐臭,凑一帮老爷们中间,看了会儿棋摊上下棋。

  一直到江珂来喊他吃饭,【象棋】(0/100)的进度,纹丝不动。

  “光看别人不行,必须自己参与,才能获取灵感。”他抱着面条‘吸溜吸溜’总结出一条规则。

  晚饭是他、饶月梅、江珂仨人吃的。

  实际上他家一共五口人,他爹在怀柔大山里,研究微波器件,常年不着家,听说明年能迁回京城。他还有个大三岁的姐姐,早已嫁人。

  晚饭过后,饶月梅洗涮好锅碗,便走街串门,寻人唠嗑,留兄妹俩在家。

  江弦翻出象棋,搁里屋桌子上摆着研究,顺便监督准初一的江珂做题。

  摆了会棋,进度仍纹丝不动。

  一抬头,瞥见江珂扭个脑袋,啃着中华牌铅笔的屁股,跟他眨巴眨巴。

  “过来下会儿?”

  “那我今儿不做题了?”

  “你陪我下一晚上,今天的题可以不做。”

  “骗人是我儿子。”小姑娘先把笔本收拾干净利落,才一屁股坐他对面。

  “怎么说话呢,你会下棋么?”

  “炮当头,把马跳,马行日,象走田,炮隔山打,车走直线,将帅不出城,小卒一去不返乡。”

  “这几句倒是记得比课文都熟。”

  俩人把棋子码好。

  江弦就一臭棋篓子,他那时代,围棋冠军都天天玩赛博围棋,年轻人谁还琢磨象棋啊,所以甭提什么一步看三步,一概是能吃则吃,能将则将。

  江珂水平也高不到哪儿,很快就把车马炮全都玩儿光。

  江弦双炮将,横车一挡。

  “将死。”

  与此同时,他脑海中弹出一句天籁般的提示。

  “灵感【象棋】进度+1,目前进度(1/100)”

  江弦精神一振。

  立马总结出最简单粗暴的灵感获取方式:

  下一百局象棋。

第3章 倒反天罡

  “粳米粥咧!好喝得咧!”

  天蒙蒙亮,鸟鸣啁啾,江弦已经醒了。

  身体早就习惯早起了,以前在白洋淀,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候,他每天要跟着乡亲们出工,干四气儿活。

  农民干活分四气儿:第一气儿早饭前,第二气儿早饭后,午饭后下地第三气儿到四点多,第四气儿到天黑。

  院子里早已热闹起来,各种动静交杂在一起,滚烫开水一般沸腾,江弦趿拉着布鞋,端起搪瓷尿盆,拉开门,瞅见他妈刚推着自行车回来。

  “您遛弯去了?”

  “哪有那闲工夫,搁龙潭湖赶了趟早市。”

  江弦一瞥,自行车后架夹着捆青菜,车把上还挂着网兜,里面装了几个西红柿,上头还带着水珠子。

  50年代那会,随着供销社和副食店的遍布,城里人习惯了拿着粮票、副食票在副食店买日用的柴米油盐,京城的早市也就渐渐消失了。

  到了改开初期,城内市民开始想要更丰富的副食调剂生活,京郊的农民则盼望着用自家养的鸡蛋、种的蔬菜换点粮票。

  临近永定门城外的农民,每天开始挑着担子进城,早市便又重新热闹起来了,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燕京城各个路段。

  最热闹的数隆福寺,老京城人心里,隆福寺就是商圈的符号,不过后来一场大火后,好些年没缓过来,此事民间传说无数,就不赘述了。

  “珂儿,珂儿,咋还没起呢?”

  江弦倒完尿盆回来,江珂才迷迷糊糊刚起来。

首节上一节2/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