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177节

  夏林半夜被尿意憋醒。

  她趿拉着鞋子,穿条裤衩和背心,下床去摸床底下的尿盆儿。

  结果看到母亲那边煤油灯还亮着。

  借着微弱的灯光,夏林能看到母亲捧着那本原属于她的《儿童文学》,边看边揉眼睛。

  “这故事也太感人了。”

  “这哪是写给小孩儿看的啊,写的太好了。”

  《儿童文学》杂志的九月刊已经发行一周了。

  因为是儿童文学刊物,很少有小读者能有条件写信,也就没办法像其他文学刊物一样得到及时的反馈。

  不过编辑部的人有自己的办法。

  这一天是9月10日,9月10日这会儿还不是教师节,那是几年以后一帮孙子定的。

  中少总社离王府井不远,徐德霞跟着童话组组长一块儿来到王府井的新华书店,先转了一圈儿,店里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和后世的书店不一样,这会儿的书店是栏柜式售书,读者扎在栏柜外面,要什么书和营业员说,然后营业员去架子上拿。

  徐德霞跟组长等了一会儿,见营业员有了空闲,才一个箭步过去,二人显然熟络。

  “我们这一期《儿童文学》卖的怎么样了?”

  “卖的特别好,我估计库存剩的都不多了,你们得加印啊。”

  徐德霞吃了一惊。

  要知道王府井这家新华书店已经扩建过两次,总建筑面积六千多平,年销售图书3万至6万种,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书店。

  应该说全京城他们这里供货都是最大的,这一期《儿童文学》这才上市了一个多星期,就卖的这么夸张?

  “你们《儿童文学》这一期上面那个《草房子》写的真好。”营业员忍不住夸奖,“我和我孩子都看过了,都很喜欢,能帮我跟江弦同志要个签名么?我孩子现在特别喜欢他。”

  “有机会一定。”童话组组长答应下来。

  两人说话间,就又有个女同志抱着孩子上来,“同志,9月刊《儿童文学》还有么?有一篇《草房子》的那个。”

  “这是你看还是你儿子看啊?”组长笑着问了一句。

  女同志看他一眼,“我先看,看完讲给我儿子听,听我们单位几个同事说的,这期那篇《草房子》特别好,大人小孩儿都能看。”

  徐德霞静静听着,心想前几年江弦才在文坛崭露头角,这会儿作品影响的已经不只是一代人了。

第216章 世界文学前五

  文讲所出面向学员们所在单位请了一段时间的创作假,举办学习结束前的一次谢师宴。

  谢师宴就在大饭堂举行,dang校的伙房很有些军队应变作战的素质。

  平常日子里,玉米面饼,大楂子粥,米饭一碗碗蒸着,菜是大锅炖煮,大勺子当当地舀到一溜排开的搪瓷盆里。

  一到了这样的要紧时刻,八冷盘、八热炒,大菜甜食,说上就上,就连齐齐整整的杯盘碗盏也都拿出来了,一圈冷盘中间,立着酒水瓶子。

  曹禺是和万方一块儿过来的。

  “曹禺老师。”江弦这名唯一的学生和他打了个招呼。

  至于万方,江弦和她这会儿关系仍然僵着,就淡淡的打个招呼。

  她同样简单的应一声。

  万方这会儿正难受呢。

  她上个月托朋友给《纽约客》递了个稿子,左等右等终于等回一封朋友的回信,见写了很长,她欣喜万分,还以为是稿子的修改意见。

  一细看,结果是朋友告诉她稿子被毙了,写那么长是跟她打听作家string的消息。

  她说,美国三大报纸之一《纽约日报》这两月公布的7月、8月全美十大最受欢迎小说,中国作家的小说连续两个月都被选入其中。

  另外美国NPR全国广播的荐书节目里,也提了这篇小说,评论这篇小说时,评论员将作家S.T与奥地利作家施尼茨勒相提并论。

  现在美国人都叫他S.T,她很夸张的表示,要不是S.T是个中国人,今年的普利策小说奖,他都有争夺一下的可能。

  普利策是美国新闻业最高荣誉之一,被誉为美国文学界的“奥斯卡”。

  每年评选并颁发给那些在小说、传记、历史、诗歌等领域中创作出杰出作品的作者。

  普利策的新闻类奖项不限国籍,但是创作类奖项只颁给美国国籍的作家,获奖者必须是美国人,唯一的例外是历史写作奖,写美国的历史就有获奖资格。

  “没点儿大国风范。”万方忍不住吐槽。

  不过更让她遐想连篇的是,她从朋友那儿听来了那篇小说的英译名,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一封未知女人的信。

  她忍不住看向江弦,他这会儿正和她爸谈笑着风生。

  难道是他?

  她并不敢确认。

  如果是江弦,那他嘴也太紧了,就跟没当回事似得,完全没听他提起过。

  再想到她之前的那番言语,要真是江弦,那她脸可太疼了。

  文讲所的院子里,都是像江弦和曹禺这样,三三两两的学员们陪同着指导老师溜达,参观讲习所驻地,完事还去院子里的树底照相。

  江弦无疑是被羡慕的那个,和他一起拍照的那可是曹禺,中国首屈一指的剧作家。

  《雷雨》在话剧界的地位,那是历经百年,仍然经久不衰。

  树下摆着一张从宿舍里搬来的靠背椅,江弦请曹禺坐下,他站在曹禺身后一侧,面朝镜头,露出一抹灿烂的微笑。

  镜头里就只有他和曹禺,这照片他可要好好珍藏下来。

  至于周围,要是眼神能杀人,江弦恐怕死了好几百遍了。

  那叫一个羡慕嫉妒。

  指导老师的事情不公开,只是大家私下里自己拜访,愣谁也没想到,江弦的指导老师是那位曹禺啊。

  拍完照,江弦又和曹禺一块儿逛了会儿,他今天心情不错,两人找了个亭子坐下。

  闲聊得知,受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协商,从今年开始,以后每两年,中日两国就要各派戏剧家代表团互访一次。

  今年是第一回,自然是曹禺这个京城人艺的院长作为团长带团访问。

  曹禺一阵过意不去。

  此前就已经错过了很长时间给江弦的指导,这次又去日本,不知多久才能回来。

  “你想去么?”曹禺忽然提起。

  “我?您是和我开玩笑吧。”江弦愣了下,老老实实的说,“我倒是想去,可惜我不是戏剧家协会的人。”

  “要是想去的话,可以帮你安排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曹禺性格爽朗,“你应该多出去学习,多见见世面。”

  工作人员不算在代表团团员名额里,一般是年纪比较的大的团员的照顾人员,以及随行的翻译,算作是临时出国人员。

  江弦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正所谓无功不受禄,无德不受宠,而且他也没什么一定要去日本做的事情。

  曹禺没想到会被江弦拒绝,他比较注重礼节,一脸歉意,“请见谅,我有些唐突了。”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

  江弦吓了一跳,“以后有机会,还请您一定带我出去看看。”

  晚宴很快召开,一开始大家还矜持着,等喝了酒,气氛就松弛了。

  不少学员拉着江弦,聊起了他的那篇《草房子》。

  尤其是瞿小伟、郭玉道,他们尤其感兴趣,因为他们都是写儿童文学的作家。

  “这样的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写不来。”瞿小伟一个劲儿的说。

  郭玉道削瘦,面色萎黄,精神多少有些不济,“写的真好,不论故事情节还是文笔都甚好,人物写的也足够鲜明。”

  瞿小伟凑上来透露,“玉道同志还给你写了文学评论。”

  “是么?感谢感谢。”江弦诚挚的说。

  王喝了几杯,兴致勃勃的讲述起他心目中的世界文坛排名。

  “第一当然是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

  王瑶那标志性的大烟斗含在嘴里,呼呼有声,“你应该加个前提,把剧作家刨除出去,不然托翁和莎翁应该怎么比较呢?”

  “对,应该把剧作家刨除掉。”王点点头表示同意。

  他喝了口水接着盘点:“第二当然是陀翁,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是两颗巨星,两座永恒的大山。”

  这话没有人反驳,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全世界公认的两大文豪,其余作家难以望其项背,无法与之比较,文学的至高宝座只有他们两人有资格争夺。

  这会儿一桌子的注意力都被王吸引过来。

  “第三呢?”

  “第三的话。”王沉吟片刻,“福楼拜,伟大法国文学的扛鼎之人。”

  《当代》主编秦兆阳摇了摇头,“不敢苟同,狄更斯应该排在福楼拜前面,狄更斯是英国的托尔斯泰,敢于向黑暗的现实开炮,怎么能排在福楼拜后面。”

  王和秦兆阳的说法都有道理,其余几位指导老师纷纷就他们两个的高低做起评论。

  “没有福楼拜,全世界的小说家连怎么写小说都不会,这是多么卓越的贡献。

  他笔下的《情感教育》是多么伟大的作品,无论怎么讲,他都应该排在第三的位置。”

  “狄更斯是文学巨匠与社会良心,是英国最伟大的文豪,《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都是传世经典。”

  桌上争成一团,最后要请教曹禺的意见,曹禺只是笑笑,“他们都是伟大的,他们都很好。”

  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也不是打太极,他是真发自内心觉得这些人物都很伟大。

  学员们在一旁听的津津有味。

  李清泉见吵成一团,只好打了个圆场。

  “这样吧,狄更斯和福楼拜并列第三,我们直接来说第五。”

  王笑了一声,不容置疑的说:“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绝对的经典。”

  王瑶立马不同意了。

  

  “怎么能不是司汤达呢,《阿尔芒斯》《红与黑》多伟大的作品。”

  “应该是卡夫卡。”

  吴组缃作为红迷,这会儿也坐不住了,“说了半天俄国的、法国的,中国的文学就不伟大吗?第五怎么也应该是曹雪芹先生。”

  王愿坚同志则搬出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太适合担当中国文学的牌面了,陈丹青说过一句话,鲁迅先生是最能代表中国文人的面孔。

  王见争议很大,老师们对他的说法意见很大,也不生气,只是儒雅的笑笑。

  又瞥见江弦全程安安静静的坐在曹禺身侧,置身事外,忍不住拱火。

首节上一节177/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