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8节

  甚至在古代,各种不同的政府,都故意宣传老鼠是邪恶之物,让人们害怕,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事。

  艾琳娜接著说道:“港府内部也通过了这个提案,到后面一段时间,港府会花不少的资源来灭鼠,这可能就是你的机会了。”

  “嗯,多谢艾琳娜女士了。”杨文东笑著说道。

  即使港府有意推动灭鼠,可自己现在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根本不可能知道这样的事,就算后续知道了,也没用,根本就没资格直接参与进去。

  不过如果市场需求突然变大,那自己也是能吃点小福利的。

  艾琳娜又说:“不用客气,你这个捕鼠筒,的确也算比较合适的工具,我们合作,对我好,对港府好,对你也好。”

  杨文东点点头,随后又说:“你也太看得起我了,灭鼠虽然重要性很高,但并不是什么大的财政支出,再说,这样的事情,我就算能够参与进去,也做不了多大的。”

  艾琳娜说:“我会帮助你一点,不过你说的也很对,我的帮助也是有限的,最后你能做到什么样的成果,的确靠你自己。

  不过,上一次我们交流之后,我觉得,你的见识,比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人还要高,所以我还是认为,你肯定会成功的。”

  “多谢。”杨文东笑了笑。

  对于知晓未来地产走势的穿越来说,想成功其实不难,最难的就是这第一步,如何获得第一桶金。

  现在靠著做著这点小生意,他也只能说,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离真正能够满足他需求的第一桶金,还有点远。

  艾琳娜说:“那,1000个捕鼠筒,什么时候能给我?速度最好越快越好,用的人越多,只要东西好,那后面的需求量就会越大。”

  “5天吧。”杨文东算了下,目前他们几个人加起来,一天做200多,基本上就是极限了。

  找其他人帮忙倒是也可以,就是速度也不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因为最大的难点在于最后检查,这几天的时间,还是需要依赖他们几个熟练工。

  倒是如果以后真的还能够从艾琳娜那里拿到政府的一些订单,那自己也需要考虑扩充人员的事情了。

  艾琳娜点点头,随后从手包中取出一张纸,说:“这里是我工作地方的地址,你做好之后,需要送过去,以后,你们都是需要送货到指定地方的。”

  “好,没问题。”杨文东接过地址,看了一眼,不在港岛,而是在尖沙咀。

  这样对他们也好,不然带著那么多东西去挤天星小轮,是很麻烦的。

  艾琳娜问:“上次的银行帐户,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杨文东点点头。

  艾琳娜又说:“杨生,我们部门的付款守则是,如果你有正式的公司,那我们可以签合同;

  但如果只是个人交易的话,就得收到货,才能给钱,所以我没办法给订金。”

  “明白,那就现场交易吧。”杨文东也没办法,让他注册公司现在太扯了点。

  再说,与政府交易,钱不多的情况下,还不如现场钱货结清。

  因为钱多了,大概率政府那边可能会拖欠货款。

  这不是政府的问题,而是很多公司都这样,这也是做生意最大的风险,收不回货款,多少生意人,就是被这个玩死的。

  “行,到时候你到了,跟门卫说找我就行了。”艾琳娜说完,便告辞离开。

  杨文东立刻准备收摊,对著身边的苏依依说:“走,回去。”

  PS:求月票推荐票了。

第14章 第一碗金 (求追读)

  榜上了一条大腿,杨文东对于摆摊一天能卖的几个,其实也已经不是很在意了。

  反正也是走摊,想回来随时都行,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生产艾琳娜要的捕鼠筒。

  考虑再三后,杨文东还是额外从寮房之中又找来了3人,来一起帮忙干活。

  第一就是能够稍微增加一点速度,第二就是多学学,以后熟练了,也能增加自己的产能。

  到了第四天,一千个捕鼠笼完成,数量太多,于是7个人一起,14个竹筐,朝著目标地走去。

  艾琳娜所在的政府部门,叫做市政委员会,杨文东在之前也询问了一些人,知道这个部门管的很杂。

  环境、公共工程、物流运输、教会、社会福利等等,他们都能插手,杨文东也明白了为何艾琳娜等人能够有能力影响到警察,推动了小贩管理队的成立。

  “你们做什么的?”政府部门门口的门卫,见到杨文东几人,立刻将人拦了下来。

  “兄弟,我们是来找艾琳娜女士的。”杨文东说完,立刻递过去了艾琳娜的名片,以及一包拆开的烟。

  门卫瞄了一眼名片,又打开烟盒,看到里面的纸币票子,随后说道:“嗯,行,我给你们通报一下,不过你们不能停在门口,到路边上等一会。”

  “好的。”杨文东连忙答应下来,在这里必须谨慎。

  这个时代,虽然三合会很乱,看起来很嚣张,但真正掌握香港的,还是英国佬的。

  门卫走进去后,杨文东几人便待在路边,等了好一会,艾琳娜在门卫的带领下,走了过来。

  “艾琳娜女士,就是那几人。”门卫一改之前傲气的嘴脸,非常谄媚的说道。

  “OK。”艾琳娜没理会门卫,随后走向了杨文东,问:“东西已经全了?”

  “是的。”杨文东点头说道。

  艾琳娜又看向了地上的竹筐,问:“这些没有组装好吗?还需要单独组装?”

  “是的。”杨文东点头,说:“1000个数量太多了,组装好的捕鼠筒,非常占空间,没办法运输过来。”

  这是捕鼠筒的缺点,就重量来说,竹子做出来的要比铁做的捕鼠笼或者捕鼠夹要轻的多,可空间就更大了,特别是还需要在竹筒之外额外安装机关,更占空间。

  “嗯,也是,装好了,我这边也不方便送到那些仓库里去。”艾琳娜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

  上次她拿回来20个,还是杨文东绑好的,直接拎著绳子就行了,现在1000个,数量级完全不一样了。

  杨文东又问:“这些捕鼠筒,要送到多远的地方去?”

  “不是很远,大概1英里左右,不过方向不一样。”艾琳娜似乎有些被难住了,这些东西送过去对她来说也是麻烦事。

  杨文东一眼就看出了艾琳娜的难处,于是说:“艾琳娜女士,不如就让我们送过去吧。”

  “们送过去?我们的交易可不包含这些。”艾琳娜惊讶问道。

  杨文东笑道:“没事,就当我免费送的,西方社会有句话,叫做顾客就是上帝,我很乐意帮客户解决麻烦。”

  “嗯,好。”艾琳娜想了想,说:“现在10点,那我们先送第一家,中午,我请你们吃饭。”

  “好。”杨文东笑了笑,满口答应。

  对于艾琳娜来说,找人送过去,代价可能不低,但对杨文东等人来说,也不过就是一天而已。

  香港普通贫苦之人,最不在意的就是时间,甚至很多时候,这个群体都没有人工费的概念,能够给一份伙食不错的午饭,就很不错了。

  香港社会,现在很多家庭,夫妻二人一起工作,都养不活家庭,孩子七八岁就开始成为童工,也都是常态。

  艾琳娜年事已高,自然不可能跟杨文东几人一样走过去,她叫了一辆黄包车,后面则是跟著挑著扁担的几个小伙子。

  十几分钟后便到了第一家货仓,前来迎接的是一名约40岁的英国鬼佬,二人也当著杨文东几人的面,以英语交流。

  杨文东也能听懂一些英语,但不是很听得懂,他在前世也不是英语专业,正常的大学生英语水平,离正常交流还是差的有点远的。

  未来如果有机会,他也一定要学习英语的,这是在香港想要混好的基础…

  一会后,艾琳娜说:“杨生,这是佐敦货仓的负责人布莱恩,他说他想请你们在将这些捕鼠筒装好之后,也将东西给放置到货仓里面的地方。”

  “我们来放?”杨文东好奇问道,一般来说,这种货仓,应该是不让外人进来的。

  艾琳娜说:“最近一段时间,港口那边出货比较多,周边的货仓也爆满了,所有货仓都很忙,他们没那么多时间,再去安排人做这些事情。”

  “哦,原来是这样,那好的,我们没问题。”杨文东连忙点头答应。

  他也大概知道,50年代后期的香港,香港的贸易很大,加上自己工业也在发展,这极大可能会导致码头的爆仓。

  “行。”艾琳娜说完,又与货仓的老外叽里咕噜了一会,随后对杨文东说:“杨生,我先带你们去另外三个货仓,先交货,然后我们还需要再回去将货款结帐一下。

  至于这边的货仓放置,你可以再回来,布莱恩先生后续会单独与你们结算这方面的费用。”

  “行,我很乐意。”杨文东笑说道,能多拓展一个业务也是好的,反正,自己等人时间也不缺,也是最不值钱的。

  随后,杨文东几人又跟著艾琳娜,将东西送到了另外三个货仓,基本上也都谈下了和之前一样的新业务。

  在最后一个货仓的时候,艾琳娜也安排杨文东等人就在这个货仓里吃饭,这也是自穿越之后,杨文东吃的最丰盛的一顿饭:肉有不少,饭随便吃。

  再回去市政委员会的总部,艾琳娜给了杨文东一张300元的支票,这也是杨文东穿越以来,赚取最多的一次。

  说是第一碗金,也不为过了。

  当然,这笔钱也不全是他的,还得发工资。

  “艾琳娜女士,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杨文东单独取出了一本本子,递给了艾琳娜。

  “你不是第一次这样做的人,不过真不必了。”艾琳娜笑著看了一眼本子里夹著的纸币,又递给了杨文东:“记不记得我当初的请求,你以后能做到帮助更多的穷人,就算是感谢我了。”

  ……

  PS:求推荐票与追读啊,新书期最重要的就是追读了。

第15章 新商业方向

  “呃好。”杨文东见艾琳娜态度坚决,也知道这种事可能真的无法强求了。

  他自认为,自己做不到这样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太多利益,他更喜欢双赢的模式,比如有能力的情况下给穷人工作。

  不过这个世界上还真有一个群体,在做这样的事情,对于这些人,杨文东的心里还是有点敬佩的。

  艾琳娜说:“杨生,现在你的商品,也算是正式进入了港府旗下的一些部门了,我能够出面引进,但后续,那些货仓是否继续采购,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据我所知,香港的数家做老鼠笼、老鼠药的商家,也已经开始活动起来了,他们也想拿下这个市场,所以后面怎么样,就得靠你自己了。”

  “嗯,明白,不管怎么样,我非常感谢艾琳娜女士。”杨文东真心说道。

  艾琳娜又说:“不用客气,你的东西,本身也比较便宜,我作为港府官员,为港府节省采购成本,也是我的工作。”

  杨文东想了想,说:“艾琳娜女士放心,将来等我有能力了,我也必然会给予香港寮房、或者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一个能保证吃饱的工作。”

  在香港,住在寮房的,很可怜,但也有不少人更惨,那就是连寮房都没地方住的人。

  别看寮房看起来破,但实际上,还是需要向一些帮会分子交一点钱的,不然,根本就别想住。

  这些帮会分子的背后,其实也有著警察或者港府其他部门的影子。

  穷的交不起钱的,就会被赶走,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无家可归。

  又或者,当发生火灾或者大风大雨的时候,木制的寮房住屋破损,也一样会让人无家可归。

  就杨文东知道的,再过几年,香港寮房就会发生一次大规模的火灾,造成了惨重的伤亡,甚至惊动了国际媒体。

  但最可悲的是,火灾固然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但更多的人却因为人祸失去了家园。

  在国际媒体报导后,港府便因为国际舆论压力,而开始大规模拆除寮房。

  至于这些人住哪?会不会被冻死饿死?谁又会关心呢?

  港英政府在明面上虽然说要建保障楼,可大部分真正需要的人,根本就申请不到,反而是有关系的人,将这些保障房搞到手,然后再租给贫民。

  这就是50年代的香港,谁也没办法改变,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改变这混乱的社会。

  艾琳娜点点头说道:“那就最好了。”

  在混乱的社会,杨文东能做的,也就是尽快改变自己的命运。

  香港社会,未来的机会千千万,可目前杨文东唯一能依靠的,也就是目前自己的捕鼠筒了。

首节上一节8/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