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66节

  魏泽涛说道:“好,那就等美国那边的资金到帐就行了,我们立刻买地,然后就安排清整土地并准备建工厂。”

  “好,这一次,有了自己的大工厂,我们的产能总算是可以满足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魏泽涛又说道:“杨生,资金方面我又核算了下,一个新的大型工厂的买地、平整土地、厂房基建以及后续的大量设备,50万美元虽然不少,但也不一定够。

  另外我们也需要准备资金,从3M那边购买胶水生产线以及专利,这样的话,我们还是需要再从银行借点资金的。”

  杨文东笑问道:“你的意思是这借钱借的太多了?”

  他现在的扩张,都是借钱来的,早期廖创兴银行的80万借贷,已经开始通过现有工厂的生产回利在逐步偿还,不过还没有还清。

  只是至少前期的成功,已经证明自己是有能力偿还债务的,这种情况下,其实并不需要还清贷款后再借钱。

  金融的魅力就是如此,可以凭空放大很多倍的杠杆,相对来说,工业上这种就比较少了,不管是银行还是工厂,都不太敢这么玩。

  魏泽涛笑说道:“是不少,不过在做生意,本身就不应该用自己的钱,尽量用银行的才对。

  就说现在香港最火的航运产业,大部分人买船的钱,都是借来的,买来之后再运营,然后慢慢还钱,不这样做,根本赚不到钱,速度太慢了。”

  “嗯,那能借就借。”杨文东同意说道:“就风险来说,我们的产品已经被市场认可,风险比航运要低多了。”

  地产也是这么玩的,甚至借贷更疯狂,要不然前世许某人怎么可能能欠债两万亿多,就是无限借贷造成的,虽然是有著抵押。

  只是目前香港地产还算不上主流经济,或者说还没诞生大佬级别的公司。

  就在此时:

  “咚咚咚~”门外响起了敲门声,苏依依走了进来:“东哥,外面有一位廖创兴银行的人,说想要见你。”

  “廖创兴银行的?”杨文东与魏泽涛对视一眼,两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一般来说,银行应该是不会突然派人来工厂的。

  随后杨文东便说道:“那让他进来吧。”

  “好的。”苏依依说完便离开,去门口接人了。

  杨文东与魏泽涛则是稍微利用这几分钟,将办公桌稍微收拾了下。

  不一会,一名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你好。”杨文东也站了起来,走向门口,二人在办公室中间碰面,礼节性的握手。

  来人也笑说道:“杨生好,这位应该就是魏生吧。”

  “你好。”魏泽涛也是同样握手笑道。

  “请坐!”杨文东招呼客人来到办公室桌旁边的沙发上。

  搬进这个新工厂后,办公空间方面,自然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虽然还不至于奢侈的将办公室、会议室做的非常大,但也能够达到正常可用的水平了,一般人进来,也不会觉得小。

  “好,多谢,”来人还未坐下前,自我介绍道:“我叫廖烈文,是廖创兴银行的一名商务经理。”

  “廖?.”杨文东与魏泽涛一听姓氏,立刻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廖”姓可不是大姓,前世的杨文东做生意认识了很多人,也就碰到了一位姓这个的;而廖创兴银行的官姓,可就是姓廖,这种巧合有点太低了。

  魏泽涛顿了顿,问:“廖生与廖宝珊先生是什么关系?”

  “正是家父。“廖烈文礼貌回复道。

  没办法,他们家族这个姓比较罕见,别说自己现在是代表廖创兴银行过来,就是以前去参加一些商业活动,一旦说出自己的姓氏,别人也会这么问。

  因为香港姓廖且有名的富豪,就他父亲一位;而如果是姓李、姓陈、姓刘这些常见的姓氏,也就没这种烦恼,从而可以低调的行事了。

  “失敬失敬。”杨文东心中也很惊讶,这个银行太子爷怎么来自己这里了,不过脸上没有显示出来。

  “客气了,杨生。”廖烈文笑了笑,随后说道:“杨生,这次我来这里,是为了两件事。”

  “请说。”杨文东其实大概猜到了其中一件事。

  廖烈文说:“我们银行刚刚收到了美国花旗银行的50万美元的银行汇票,汇票汇入的帐户是您的。

  我们也已经与花旗银行确认过了,但您这边,我们银行也需要确认一下,毕竟涉及到50万美元资金。”

  “是我们的。”杨文东淡笑说道,果然,是因为这一笔巨大的资金。

  其实也正常,这个时代的50万美元,是非常大的一笔资金,也就是因为便利贴市场的巨大潜力,才让3M公司愿意支付这笔钱。

  在原先历史上,便利贴可是世界500强3M的核心产品之一,甚至被评为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习惯的100大发明之一,跟这个比起来,哪怕是这个时代的数百万美元也是远比不了的。

  “我知道这件事是属于贵公司的机密,但作为合作银行,我们是否可以大概了解一下这笔资金是什么?”

  廖烈文虽然早有准备,但当杨文东说出来的时候,他心中还是很震撼的,随后又说道:“当然,如果不方便说,也没关系;

  只是我们作为合作银行,如果清楚合作方的资金情况与经营情况,也方便我们在未来有金融合作的时候,可以更准确的做出风险判断,更方便的为客户服务了。”

  “明白。”杨文东点点头,随后说道:“这是美国3M公司,给我们未来的预付款,方便我们扩大产能,算是借款,只是利息不高,也算是低息贷款了。”

  “预付款?”廖烈文心中惊讶,又问:“这便利贴,市场真的有那么大?”

  虽然他也知道便利贴,从感官上来说,知道这东西很实用,可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他倒是没有一个详细的观念。

  杨文东笑说道:“保守来说,全球有数千万乃至上亿各种行业的办公人员,这些人,我想只要他们接触到便利贴,他们应该不会拒绝使用这个东西吧?

  廖生有没有用过?”

  “我知道便利贴,但没用过,我的秘书倒是在使用。”廖烈文回答说道。

  “嗯,也对。”杨文东点点头,领导级别,自然是不需要用这玩意的,有秘书记录行程就行了。

  便利贴,其实主要是给普通的办公室打工人用的,不过这个群体,可是占了绝大部分。

  廖烈文仔细思考了下,也觉得有道理,这全球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金融、地产、工业、律师、酒店等等等,谁家没有办公人员啊?区别就是多与少罢了。

  这些人如果都用便利贴的话,那会是一个不可想像的市场,难怪美国的巨头公司,会给这么大一笔钱给杨文东,肯定就是因为杨文东这边才刚刚发展,工厂的提升速度,没那么快,迫切需要资金。

  如此来说,杨文东的前途,绝对是不可思议了。

  于是他又说道:“杨生,我这次来这里,除了了解一下,也想告知杨生,如果有需要资金方面的问题,我廖创兴银行愿意再一次为您解决问题。

  这十几年来,我廖创兴银行,在香港的工商业界,也帮助了很多企业发展,我们也很愿意与长兴实业有著更好的合作。”

  “倒是挺巧的,其实就算廖生今天不来,我可能也会去拜访你们银行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银行不会雪中送炭,只是喜欢锦上添花。

  在3M给这笔资金之前,他可是想多从银行贷款来扩建的,只是包括廖创兴银行在内的香港诸多银行,对于资金都是有著限制的。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只有杨文东这个未来人以及正在经营便利贴的3M才可能知道便利贴未来的价值;反过来如果杨文东是银行的,对于这种贷款肯定也会有限制的。

  而现在3M这家国际巨头拿出这么大一笔资金出来,也就给了这些银行一定的信心了。

  廖烈文立刻追问:“杨生请说,我廖创兴银行,很愿意为香港的制造业工厂服务。”

  杨文东说道:“之前我从里面银行拿到的资金有限,所以采用的是租房的模式来扩大产能;

  而现在资金充分一点了,加上我需要的工厂面积很大,想租也未必能短时间内租到,所以我准备自建厂房,这就需要不少的资金了。”

  “这没问题。”廖烈文立刻说道:“只是杨生要建的工厂有多大,50万美元的资金还不够吗?”

  杨文东笑说:“50万美元建工厂自然是够了,只是工厂建好之后,还需要购买大量的设备;

  扩大产能的前期,也是需要购买大量的原材料,也要大量的招聘,还有很多其他方面都是需要资金的,从经营的角度来说,我们也需要足够的资金在帐户上来维持运营。

  只有等到产能扩张完成之后,大量的货物卖出去了,资金也才会好转;而这个过程,是有一个不短的时间差的。”

  “明白。”廖烈文点点头,问道:“那不知道杨生需要多少资金?”

  杨文东回答道:“这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确定清楚,我们现在新厂房选址还没有确定下来,也需要与港府那边沟通好了才行;

  资金方面,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好,那等到时候再协商。”廖烈文笑了笑,又问:“对了,我知道杨生也从我们银行按揭了一处物业,如果你对这方面还有需求的话,也可以提出来。”

  “暂时不会,如果需要的话,我会提的。”杨文东点点头。

  3M借的钱,自然是需要用来扩张产能的,借款合同上也是说清楚的;虽然美国那边难以监控这边,但如果自己挪用的多了,也不一定瞒得住。

  再说,现在的地产市场的确开始了新的牛市,但这个时代地产还不是香港的主流,且比起即将在全球爆火的便利贴,还差远了;

  除非是中环这些黄金地段的资产,不然,他也只需要在做工业的时候顺便囤一点地皮就行了。

第108章 双喜临门

  “那就好。”廖烈文笑了笑说道:“现在香港的各大银行,不管是英资还是华资,虽然也都在与很多工厂乃至航运、贸易公司合作。

  但我们银行最看好的,还是房地产行业,等杨生以后的规模大了,手上有了资金、或者有投资地产的兴趣,那也可以进军地产行业,我们也可以有著更多的合作。”

  “没问题。”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没再多说什么,自己也只是给银行一个希望而已。

  廖烈文又接著说道:“那好,今天很开心能够与杨生会面,希望我们以后能够有著更多的合作。”

  “一样。”杨文东笑了笑。

  随后,杨文东便带著廖烈文在自己的工厂里走了一圈,他未来建自己的“超级工厂”,也是肯定需要银行的资金的,不然哪怕是50万美元也不一定够,毕竟一个大工厂,成本可不只是基建。

  更何况还有胶水工厂的计划,他手上的资金自然越多越好。

  而对于合作银行,一般来说核心的秘密自然不会告知,但公司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市场规划等等,还是要说清楚的,甚至还要往大的方向吹一下,不然人家也不会贷款给你。

  当然,对于长兴实业来说,现在也没什么好保密的秘密,几款发明型的专利,是长兴实业如今的根基,其他的,都不过是辅助罢了

  当天中午,杨文东自然请廖烈文吃了一顿便饭,桌上也喝了一点小酒,这也是这个时代商业社会的必须操作,就是70年后都有些难避免。

  午后,廖烈文便告辞离开,驾驶著自己的平治朝著港岛方向驶去;杨文东则是叫著自己的保镖开车,这个时代自然没有酒驾的概念,不过杨文东还是有点珍惜自己小命的,他才不会酒驾.

  下午,廖烈文回到廖创兴银行的总部大厦,洗漱一番去掉身上酒味后,来到顶层见自己的老头。

  廖宝珊正在看著手中的一个“鼎”型古董,见到儿子后,笑说:“刚刚阿英送过来一个古董,说是宋朝的,你看看?”

  “爹地,这古董你喜欢,买一点也无所谓,但买的太多,就没必要了吧?”廖烈文接过古董后,说道。

  廖宝珊笑说道:“这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可是有它的道理的,我这不仅仅是喜欢,也是投资啊,香港不少富商,可也是有著喜欢囤古董的习惯的,他们跟我的想法一样,也算是投资了。”

  “这古董,能够跟香港的地产市场比吗?”廖烈文反问道。

  “可能可以,可能不行,这就难说了。”廖宝珊伸了一个懒腰,说道:“古董越来越值钱,因为这玩意数量是固定的,就算哪个国家发现了一个大型古墓,也不可能将里面的古董拿出来卖的,所以一只能够保持稀缺性,只是本身价值不高。

  地产的话,是反过来的,想增加供应很简单,政府多放点土地出来就行了,可政府也是故意控制土地,这样一来,也一样能够保持土地的稀缺性。”

  “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廖烈文点点头,他也在香港商界混了几年了,自然也知晓一些基本商业逻辑。

  “但是地产又复杂多了,不如古董这么干脆。”廖宝珊笑了笑,随后又问道:“跟杨文东见面了?”

  “对,见面了。”廖烈文点点头,说:“这个人真的很有意思,绝对不仅仅是发明了两样东西那么简单。”

  廖宝珊一听来了兴趣,追问道:“怎么个不简单法?”

  “口才很好,见识也很高,对自己的计划很有自信、规划也完善,甚至说话还有点风趣。”廖烈文认真思考了会,又说道:“跟他也只是闲聊了半个小时,又一起吃了一顿饭,但是就觉得跟他这样的人相处很自然。”

  “这可真的是做生意的最高境界了。”廖宝珊手中的两颗大核桃转了两圈,说道:“一般能够做到这样的,基本上都是商界的老手了,这小子这么年轻,居然有这个能力。”

  “或许是天赋吧。”廖烈文想了会说道。

  廖宝珊又问:“喝酒了,你们两喝了多少?”

  “不多,一人差不多半瓶白的吧。”廖烈文回答。

  廖宝珊说道:“酒后看性情与自制力,我们华人商界很多时候喜欢让人喝酒,除了这是一般礼节之外,还有就是要考验一个人的真性情与自制力;

  如果在酒后还能保持正常的状态、控制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的人,那至少有了广交良友的基本能力了。”

  “是啊,酒喝多了,我都是有著想透露一些重要事情的冲动,还是自己内心硬是控制住了自己。”廖烈文点点头说道。

首节上一节66/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