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61节

  一切都是正向循环的,所有好处的基础都是利润,再差一点至少不能亏本.

  魏泽涛点点头,说道:“明白,我会让猎头公司查看看,香港这边有没有做化学研究方面的人才,估计比较少,香港没有这种化工产业,沾边的都很少。”

  杨文东想了想,又问:“老魏,觉得在香港做胶水怎么样?我们自己做?”

  “做胶水?”魏泽涛有些犯难,说道:“杨生,其实在之前我也查过这方面的资料,胶水这玩意,虽说可以以土制方法来制作,但这种只能说简单场合能用用,粘粘东西没问题。

  可想要标准化生产,保证很长时间内做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的,那就必须要以现代化方式来生产,这就是现代化工产业了。”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我也知道是化工产业,那在香港开这样的工厂,会有哪些问题?环保吗?”

  魏泽涛回答说道:“环保倒是小问题,只要我们不在人多的地方建厂就行了,香港有很多小型金属冶炼厂、轮船维修厂,污染不比一些国外的小化工厂差,除非我们的胶水厂做的非常大。

  真正的问题是人才方面,就算我想找一个负责检测的,恐怕都得花点时间,香港基本上没有化工产业,这种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没人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人才的确是个问题。”杨文东点点头,后世21世纪美国海军衰败就是因为缺维修人才了,但老美却没办法,足以看出,人才在产业链、国防中是多么的重要。

  魏泽涛又道:“如果杨生舍得花钱的话,其实也不是没办法,直接从日本、美国那边挖人,但代价会非常大。

  还有一点,就是所有的原材料也都是化工品,也一样需要进口。

  虽然我们的胶水是进口,可只要进口一样东西,而胶水的原材料可是很多种的,还有一些催化剂,我们也需要进口.”

  “也是。”杨文东其实也知道这是很难的,原材料、产业链、人才,啥都没有,就算自己有钱也很难做出来的。

  “除非.”魏泽涛顿了顿,说道:“我们有很大的需求,只要需求够大,那就是划算的,不管是挖人、建厂或者统一采购,有了规模,就可以操作。

  只是,就现在的情况,恐怕也满足不了这个需求,以后倒是有可能。”

  “那是肯定的,便利贴的市场非常大。”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魏泽涛顿了顿,说道:“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3M是全球级别的胶带巨头,旗下也有化工厂,据我所知,美国的工业成本也在越来越高,低端产业都开始面临日本的竞争了。

  如果他们能够来香港建工厂,生产胶水、胶带,就能形成一个产业链了,那我们也能跟著建一个专门生产粘鼠板胶水的工厂了。”

  “你这想法倒是挺好的。”杨文东听完后,笑说道:“只是为了我们能够生产胶水,就像让3M给香港带来一整套化工产业链,想的也太美了”

  “哈哈.想想而已。”魏泽涛说道:“但如果没有产业链与工人,我们的确不太可能在香港建胶水厂的,反过来,我们去日本建倒是更现实一点。

  可这样太折腾了,还不如安心点,直接买成品算了,除非我们以后的需求规模,到达很高的地步,不然就不划算。”

  “嗯,那就还先以采购为主吧。”杨文东也知道,现在的确做不了。

  做实业,本身也不太可能什么都自己做,虽说重要的东西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目前这个时机还不适合,只有再等等了,等以后自己规模更大了,资金更多了,再考虑。

  魏泽涛又说道:“虽然我们不能自己生产,但也是可以采取多方采购的模式来进行成本管控的。”

  “嗯。”杨文东点点头,后世内地自己没有天然气、石油,也就只能采取多方采购的模式,这也算是一种缓解措施了。

  随后他又说道:“虽然短时间内生产不了胶水,可研究还是要的,以后的试验部门,除了验证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也要配合研究市面上的各种胶水,看看哪一种最符合我们。

  这样也不需要多少人,实在不行,就去日本化工厂挖人,这么多年来,那么多华人去日本留学,特别是湾湾那边,应该也是有这方面的华人人才的,挖几个过来也足够这方面的研究了。”

  不能生产,但不代表不可以做一些基本的研发。

  倒不说研究新胶水的成分,而是从市面找寻最合适的胶水,事情一步一步做,等以后有能力了,再自己搞深入的研发,又或者建工厂,香港建不了产业链也可以去其他地方建。

  比如再过几年也会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的湾湾,那里的工业环境,还是支持有化工业存在的.

  一切,就看以后的发展了

  PS:大家可能觉得香港做化工不现实,但现实历史上也是有的,1958年就有一名留美的化学家田家炳博士(可以百度)回港创立的田式化工厂,主要是做塑料薄膜、建筑用胶,人造革等,可能也不是那种高技术的化工产业,但规模也不算很小的。

  再说本书也不可能在香港大搞化工,只是初期因为需求建个简单、小的,而且我也查过,胶水产业在化工产业中,是属于低技术低污染的轻化工(肯定比组装厂污染大一点),唯一的难点就是在于研发及原材料种类多,想研发出好的胶很难

  不解释我又怕被喷~

第102章 3M的意图与魔方问世

  美国,洛杉矶:

  一间面积超过万平方米的仓库内,大量的叉车及货车在四处运行著。

  这里是美国工业巨头3M在美国的大型中转仓库之一,作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集团,与其他同级别工业巨头不一样的是,3M的商品,大部分都是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东西。

  如胶带,家用器皿、小型家具、厨房容器、塑胶袋、海绵、刷子、清洁钢丝球、手套、保鲜膜、纸类、磁带等等等等,种类成千上万,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没有的。

  其中很多都是3M发明的,又或者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进创新,冠绝全球的研发发明能力,让3M也有了全球最多的专利注册,也让它的这些小商品变的全球畅销,哪怕每一样都是很微薄的价值,加起来也让3M成为了全美排名前50的大型公司。

  不过,商品种类这么繁琐,那自然也就需要依赖强大的物流能力,3M在美国多处,都有著自己的仓库与车队。

  罗伯特站在一辆货车的不远处,看著一辆叉车,将数个托盘包装好的便利贴,从车上卸了下来。

  他身边的老朋友、金发碧眼大波浪的罗宾说道:“罗伯特,这便利贴的数量,还是严重不够的,这点量连加州与内华达州也满足不了。”

  罗伯特优雅的耸耸肩说道:“是啊,我也知道,可是香港那边的产能提升是需要时间的,我也已经多次跟他们说了,他们也说已经在尽力扩大产能了。”

  “是因为资金的问题吗?”罗宾追问道:“我知道他之前向我们预支了一笔货款,如果他那边还是需要资金的话,我想上面可以再给他预支一笔资金。”

  “这么好?上面这么好说话?”罗伯特顿时有些奇怪,问:“不会还是要以便利贴的专利作为抵押吧?我可是早就试过了,你们想要的话,再派其他人去香港与艾瑞克谈!”

  “并不是。”罗宾笑说道:“上面的意思,是想要便利贴在其他国家的独家经销权。”

  “嗯,这倒是算个正常的理由。”罗伯特点点头,说道:“但我也与艾瑞克沟通过,他明确说了,他们产能不够,没办法立刻大规模扩张,所以就先开拓美国市场了。”

  罗宾笑道:“我知道,所以这就是我的目的,他们扩大产能,虽然也有著其他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资金,对吧?有了足够的资金,这种简单的产品,两三个月内产能扩大几十倍都不是问题。

  只要产能足够,那他能够获得更高的利益,我们在美国市场也能获得很高的利益。

  同样,我们也想在其他国家复制这样的事情,这对于我们以及艾瑞克来说,都是双赢的。”

  “你们愿意预支多少资金给他?”罗伯特好奇问道。

  罗宾竖起了一根手指,说:“100万美元?”

  “100万?上面”罗伯特顿了顿,看了看周围没什么人,就问:“疯了吧?上次我可是花了3天时间,才说服他们将收购便利贴专利的价格提高到50万?”

  100万美元,在这个时代的美国,也是一笔巨款,就算是3M,一年的营业额也就不到十亿美元,就已经是美国的大型工业集团之一了。

  罗宾解释道:“罗伯特,的确是公司内第一个发现便利贴的价值的,事实也如你预测的一样,便利贴现在非常火爆。

  可这也只是你的预测,具体多少无法得知;而公司高层在得知便利贴在加州火爆之后,便安排专业的市场精算师去做了一份详细的调查,得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哦,北美市场预测有多少?”罗伯特好奇问道。

  罗宾说的很对,他纵然知道便利贴机遇很大,但市场多大他是一点概念也没有,这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做非常专业的调查,还要获得相关的大量数据,才有可能预测出来。

  而即使再专业,这个数字也只能说是大概估算出来的,准确度也不会很高;不过这倒不是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即使差个百分之二三十,也不影响预测数字的级别,只要不出现数倍的差距即可。

  罗宾道:“市场部门预测的数据,是差不多3000-5000万美元,是每一年,你能想像到这个数字吗?”

  “3000万到5000万美元?”罗伯特听到数字后,心中也是非常震惊,问:“能有这么多?”

  要知道,3M集团旗下不知道有多少各种领域的小玩意,可这些加起来,一年也才超过十亿美元。

  整个集团内,单品销售额能够超过3000万美元的,似乎只有那几个核心商品了。

  “对,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罗宾从口袋中取出一个便利贴,说道:“这个东西结构是如此简单,简单到已经没办法在精简了,可这个东西,市场潜力之大,难以想像,最重要的是,它有著专利。

  现在董事会可是非常后悔的,当初应该让你将专利收购价格再提高一点的。”

  “提高一点?估计没什么用!”罗伯特回忆起了几个月前在香港与杨文东的相处及交流,随后说道:“那艾瑞克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显然是知道便利贴的价值的。”

  “或许吧,但也不一定没有机会。”罗宾笑说道:“便利贴的价值的确很高,但想要将它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是需要很强的渠道能力的。

  全球范围内,能够有这样能力的大型公司屈指可数,跟这些大公司合作,他能够赚取的利润也是有限的。”

  罗伯特摇摇头说道:“你太小瞧艾瑞克了,他可不仅仅是发明专利厉害,在商业上也有著非常敏锐的目光,便利贴的美国经销权,我当初可是谈了数次才谈下来,这还是对方除了有专利其他啥都没有的情况下。

  从时间限制,到区域限制,他都明显有著规划,显然就是担心渠道商一家独大反过来侵蚀他的权益,所以你们如果想去拿下美国以外的其他地方,可就更难了。”

  “只要有好处,也不至于不合作吧?”罗宾有著皱眉说道。

  “不知道,这就要看艾瑞克的想法了。”罗伯特笑说道:“当初我就觉得他是不想再给我们其他国家的经销权的。

  你们如果只是想以货款预支来打动他,可能不够,因为他现在的生意也好起来了,真的想扩张的话,从当地的银行、金融机构借到钱应该也不难。”

  “这样啊”罗宾又看了一眼罗伯特,随后说:“要不,这次还是你去香港吧?”

  “我去?”罗伯特连忙反对:“上次我就没说服他,这次才几个月,就又过去,不是不给人家面子嘛?你就算想要新合作,也得换个人去啊。”

  罗宾笑说道:“你都说了,那艾瑞克非常聪明、有眼光,也不肯让我们获得其他国家代理权,那上面再派其他人估计效果也差不多的。

  这几个月,也都是你与他联系的,怎么说关系也算不错了,不如你跟他开诚布公的谈一谈,看看什么样的条件,能够让他答应再给一些其他国家的独家代理权给我们。”

  “非得是我?”罗伯特再次问道。

  罗宾说道:“我觉得是非你不可,罗伯特,这个便利贴,如今已经被董事会看好了,上面对于其他国家的代理权非常重视。

  如果按照你所说的,其他人去了不一定有用,那最后估计还是得你出马才行了。”

  “那行,我就去试试吧。”罗伯特沉思片刻后,最终答应下来。

  其实,能够在当初最早发现便利贴的市场潜力,并且直接去香港找到专利人,拿下美国的代理权,已经算是3M的一个巨大成功了,毕竟,美国市场在这个年代至少就占著全球40%左右的市场了。

  可资本家对金钱的欲望是无限的,他们不会满足,当有了美国市场之后,他们就会想著要其他市场,甚至还想要生产权乃至专利本身。

  只是,在香港的那位显然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他也肯定有著他的想法

  香港:

  杨文东这段时间,也在认真关注著从东盛运过来的几台新设备,这个新设备影响著他未来产能提高的速度,不过也一直没出什么大问题,就是报废率稍微比之前的小设备稍微高了一点。

  另一边,从日本购买的高低温箱也运了过来,这种设备是标准件,钱到位了很快就海运过来了,加上杨文东在九龙仓码头那边还有点关系,提货也是很快。

  高低温箱到了后,粘鼠板以及便利贴,也就放进去做实验了,另外还从市面上购买了一些胶水过来做试验。

  可惜的是,想招一个懂点化学的专业人才,一直没有在香港找到,委托了日本那边的猎头,联系了两名符合条件的华裔化工工程师,但人家一听要来香港,还是一家小公司,就直接拒绝了.

  没有专业的人,那专业的事,也就很难做成了,杨文东此刻也理解了,为何前世很多国家意志,都因为缺人才而做不成很多事情了.

  不过,很快,杨文东就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独立办公室内,杨文东手中拿著一个黑色塑料做成的方块,不停的转动著。

  这个大方块的表面,每个面都是9个小方块,自然就是前世最著名的玩具:魔方。

  只是此刻,它的上面没有颜色,都是纯黑的,这样的东西,放在这个时代的人眼前,他们也不知道这能干啥,只能看出这是一个能够转动的方形玩意~

  转了一会后,杨文东放下“魔方”,说:“还不错,转起来没有丝毫卡顿,基本上满足我的要求了。”

  “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总算是成功了。”洪学飞笑说道。

  “嗯。”杨文东点点头,随后说道:“老魏,你跟老洪一起,将这个东西所有结构、零件全部去注册专利,全球范围内的。”

  “好。”魏泽涛立刻答应下来,随后也看向了自己手中的方块物体,问:“杨生,那这个东西叫什么?注册专利也得有个名字的。”

  杨文东道:“就叫魔方,英文名的话就叫magic tube。”

  反正颜色不标出来之前,没人知道这玩意有什么用的,自己先注册了结构专利再说。

  魏泽涛又问道:“杨生,如果全球大部分国家专利都注册的话,这种结构件,可能是需要上万港元的费用。”

  “我知道,就注册全球专利。”杨文东再次确定。

  “好。”魏泽涛说:“那我现在就去找张律师。”

  “嗯。”杨文东点点头,随后对著洪学飞道:“老洪,这段时间你们辛苦了,这个月,我会单独给你们发一笔奖金。”

  “多谢杨生。”洪学飞心中一喜,谁出来打工,不是为了钱啊。

  过了几天后,魏泽涛与洪学飞一起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带来的还有魔方内部4种结构以及组合结构的专利申请回档函。

首节上一节61/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