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让你收集的香港大公司资料,全了没?”杨文东将最后一箱便利贴放到自己办公室后,询问道。
苏依依点点头,说:“有了,我去了一趟香港股市的交易所,找了一个黄牛,问他买了一些香港大公司采购部门的联系方式。”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又说:“安排人写个几百份便利贴的使用方法,然后将一份介绍搭配十个左右的便利贴,再一起寄给这些大公司的采购或者行政部门。”
苏依依早就知道了计划,听完后立刻说:“好,我这就去做。”
数天后,香港的很多大公司,就收到了很多奇怪的快递,打开来一看,都是一些奇怪的黄色小纸张。
PS:第五更,求月票了
第77章 习惯养成的培养
九龙仓,海运大厦,这里是香港最大货仓集团九龙仓公司的总部。
每天早上,集团的中巴,会从四面八方将九龙仓的总部工作人员,送到公司,能够在香港有这样待遇的企业,可以说是屈指而数。
王琪英是九龙仓集团行政部门的一名主管,专门负责的,就是人事招聘工作。
11月22日,她如往常一样上班的时候,她的助理便已经将一纸箱的信封放在了她的办公桌旁边。
“蓝主管,你这求职信越来越多了啊。”另外一名九龙仓职员,看起来与王琪英关系不错,座位还没坐上便笑着说道。
王琪英笑了笑说:“是啊,最近地产市场价格开始回升了,经济也开始变好了,上面放出了很多招聘岗位,我们人事都快忙不过来了。”
“那就好啊,我家买的房子,还指望着能够多涨点呢?”身边人也笑着说道。
王琪英反问:“阿雪,你几个月前还没买房子的时候,可是痛骂房价太贵呢?现在又觉得房价太低了?”
“不一样了啊。”阿雪也一下子没话说了,的确是那样,买房之前痛恨房价贵,买房之后又恨不得房价再涨十倍.
作为香港顶级英资洋行大公司的人事,她自然知晓很多人性,刚刚也只是朋友之间的随意调侃罢了,坐下后,她随意的翻了翻箱子里的信封。
这些信封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九龙仓级别的公司一旦说要招人,那投简历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咦~”王琪英突然摸到了一个不正常的信封,手感不一样,明显厚了很多,于是拿了出来。
阿雪也发现了异常,回过头来询问:“怎么了?”
“这个信封很厚,里面不是简历信。”王琪英说完,就准备撕开信封查看。
阿雪胡诌调侃说:“不会是现金吧。”
王琪英显然没当回事,当信封被撕开之后,就发现了数个黄色的正方形纸块。
“这是什么?”阿雪看着黄色的纸,有些奇怪的询问道。
“不知道,没见过。”王琪英也不理解,不过很快就发现了其中一张黄色纸张上有着一些小字,上面写着:
【便利贴,当你需要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一个时间不会忘记某件事的时候,可以在这张纸上写上事情,然后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或者与这件事有关的一些资料文件上,以方便下一次看到的时候想起来。
便利贴所用的胶水,不会有任何残留,不会在您的桌子上或者其他文件的纸上,留下任何痕迹。
需要使用,撕开上方即可!】
文字的上方,还有一个箭头直接对着上方。
“这字写的还不错,就是感觉有点怪怪的。”阿雪也同样看完了字的内容,笑着说道。
王琪英没在意字,而是顺手跟着提示,撕下了第一张小纸张,纸与纸之间的粘性不是很强,轻松就撕开了。
随后她将这张纸再贴在了一张没用的二手纸上,也轻松的就粘了上去。
再将整个纸提了起来,黄色的小纸张也没有掉下来,随后她再次撕开,一样很轻松,同时二手纸上也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阿英,这个还真不错唉。”旁边的阿雪也刚刚取走了另外一张黄色便利贴,她是在桌子上试验的,说:“你看,桌子上也没有痕迹啊,我记得用胶带贴的话,都会留下很粘的一层胶,又容易脏。”
王琪英看了看桌上,点点头说:“的确什么坏处都没有,这东西,还真的挺方便我们记事的。”
阿雪笑了笑,说:“那我拿走这一个了。”
“你拿走吧。”王琪英又看了看信封里的一张名片,随后说:“估计这个叫长兴实业的公司,把这个东西寄给我们,就是想让我们先免费使用,等用完了,或者其他人看到我们有,就可能主动想去买了。”
阿雪把玩了一下手中的便利贴,也说:“应该是这样,不过只要好用,买就买呗,反正我们也是为了公司做事。”
“嗯。”王琪英点点头,说:“先用用看,好用的话,我再申请买一点。”
“好嘞。”阿雪笑了笑。
便利贴的事,对二人也只是一个工作时候的插曲罢了,二人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工作;
只是在有了便利贴之后,她们都开始下意识的使用,实在是,工作的事情太多了,如果忘记的话,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有了这个便利贴,在自己的桌子上、杯子上、甚至对应需要做什么事的文件里贴上,那就能更稳妥的保证自己在需要记起来一件事的时候,记起来。
发生在九龙仓的小事,也同样发生在其他的一些大公司,很多负责对外招聘、对外业务的大公司职员,都收到了5-10个便利贴。
这些便利贴上都有着介绍方法,让人一看就明白怎么用。
同样,每一个信封里面,也都有着长兴实业公司的联系方式。
于是,数天之后,长兴实业公司的电话,开始不停的响起来了。
苏依依等人这些天也一直还在继续手工做着20张一份的便利贴,又包好一张信封后,她问:“东哥,现在这么多人要买我们的便利贴了,我们还不收费吗?”
杨文东也一样在帮忙切纸,笑着回答说:“先不收,这点也赚不了多少钱,还需要人家寄钱过来,太麻烦了,便利贴虽然方便,但并不是必需品,太麻烦,很有可能会让他们放弃使用。”
苏依依点点头说:“也是,其实有个好习惯的人,在专门的一本本子上记录事情就行了。”
杨文东说:“理论上这样是可以,但实际上,100个人也没一个人能做到的;再说,很多时候你想不起来看本子。”
“嗯。”苏依依也同意。
杨文东又说:“这段时间除了这些要便利贴的大公司,还要继续向其他规模小一点的公司,继续免费寄便利贴,不说要养成习惯,至少要让他们都知道这个东西。”
“好的,没问题。”苏依依笑说道。
……
PS:求月票
第78章 全力准备
最近半个月,长兴实业工厂的内部,都很忙。
粘鼠板这一块,曾经来自与英国与日本的大量订单,少了不少,虽说这两个地方冬天还没有到,但经销商,也是有库存的。
唯一依赖的就是几家从事东南亚贸易的公司,但总的量也远比不上之前。
126名工人,如今也只有50人还在以低产能模式生产着粘鼠板。
其他人,则是手工做着便利贴,以满足如今香港越来越多公司的需求。
狭小的车间办公室内,苏依依算着账本,快速的计算着,随后抬头,看向杨文东说:“东哥,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已经投入进去差不多1万块钱了,再这样下去,我们可吃不消了。”
“我来看看。”杨文东听完后,接过了苏依依的账本,看了一遍后,说:“这段时间投入是挺大的,但也都是值得的。
粘鼠板现在的存货也只是现在换不到钱,等到明年开春之后,日本欧洲天气热一点,就能一次性卖出去了,而且美国那边我也找到两家贸易商了。”
苏依依说:“嗯,只是这资金压力还是太大了,日本的设备,应该快到了吧?”
“快到了,过几天就能到我们这了。”杨文东点点头,说:“只要设备调试好了,东西能够快速生产出来,我们就有了现金奶牛了,这段时间的压力的确是太大了。”
苏依依笑说:“那是因为东哥人太好了,就算有压力,也没有裁员,连所有人吃的伙食都没有降低质量呢。”
杨文东摇摇头,笑说:“不裁员是因为我知道只是有压力,还影响不到公司生存;再个,我们也需要人做便利贴、粘鼠板未来也能赚钱。
不然真要是到了公司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也不会心软的,古人就有说慈不掌兵,做生意也是一样,你要多学着点。”
“慈不掌兵?好有道理啊。”苏依依第一次听到这个成语。
杨文东笑问:“最近和立明、浩宇在学字方面怎么样了?”
苏依依说:“我们差不多可以借着字典来看懂报纸上的一些内容,只是有些内容,我就算把字都认识了,也不明白什么意思。”
杨文东点点头,说:“正常,有些我也不懂,你们能看到一些基本意思就行了,以后还有的是时间,慢慢来,现在能看到报纸的大概意思,已经很厉害了。”
“哪有,比起东哥就差远了。”苏依依则说:“东哥上次与艾琳娜交流的时候,都在用英语了,虽然我听不懂,但我也知道,能够与鬼佬交流就属于很厉害的了。”
杨文东笑了笑,说:“也只是能够勉强交流而已,不过暂时来说,也够用了。
以后你们掌握了中文后,也要学英语的,这香港现在是英国管的,想走上高位,就必须要会英语。”
“啊,还要学英语啊?我只认识26个字母啊。”一直在旁边的赵立明,有些吃惊的问道。
杨文东点点头,说:“对,必须要学,包括一些专业的知识,等明年厂里经济条件好一点了,我都要请专业的老师来教你们,我也会偶尔参与的。”
赵立明问:“为什么啊?那些鬼佬,我看不都会说中文吗?”
杨文东说:“人家鬼佬是香港的管理者,他们都会中文,你觉得我们想要在香港混下去,能不学英语吗?
再说,我们的产品主要市场就是海外,那些欧洲的语言或者日语也就算了,英语这种国际语言是必须要会的。”
就算97年后香港回归、甚至其他非曾经大英殖民地的地方,英语都是非常重要的。
没办法,老美、英吉利这两个国家轮番只做了全球老大上百年,英语在全球的影响力太大了,再加上在西方语言之中,英语还真的难度最低的了。
“哦。”赵立明也觉得有些道理。
杨文东又说:“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之前的寮屋要强多了,可还是远远不够的,港岛那边那么大大厦、别墅,你们也看到了,难道就不想住在那些地方?
但想住在那种地方,是得靠能力才行的,学会基本的语言及基本的工作技能,就是基础了,有这些不一定成功,没这些那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学习再好,也是不一定成功的,但不学习,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这里的学习,并非指学校里,而是整个社会、人生过程中,不管学什么,选中方向后努力,那大概率是能成功的。
甚至后世很多人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可选择什么,不也是能力与眼光决定的吗?这能力与眼光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港岛那地方我就不想了,就现在住的环境,稍微再好一点就行了。”赵立明想了想,又说:“东哥以后才应该住那里。”
杨文东笑了笑,说:“你们以后也会变的。”
人都是会变的,穷苦的时候感觉自己一辈子的理想就是能吃饱;可真要达成这个目标了,就会有下一个目标了。
自己的产业,在后续只要抓住几个机遇,规模就能起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不可能跟现在这样小作坊的经营模式了,引入外来的人才是必然的。
而曾经跟着自己的兄弟们,他自然也想带着他们一起,可绝对不是单纯的提高职位,而是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德配位的在企业中立足。
当然,如果实在不行,那就让他们自己出去当当收租公也行,潇洒一辈子也是一种生活。
时间很快就到了月底,来自日本的设备终于从港口出来了;这还得多谢安永强,他是码头的高层,有点关系。
随后,日方常驻香港的工程师便前来指导了一天,外加讲解了一些基本资料与售后。
到了下午,日方工程师离开后,杨文东对着一名青年,说:“阿龙,这个设备只有你受到专业的培训了,以后就靠你了。”
阿龙点点头,说:‘好的,东哥放心。’
杨文东说:“那行,今天晚上你们尝试一下,明天开始,给我全力生产。”
PS:下午还有,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