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175节

  包玉冈则说道:“杨生过奖了,我这点名气,在几年前还是笑话著,比不上杨生,白手起家,如今做成这么大的事业了。”

  “哈哈,先请坐。”二人坐下后,杨文东则说道:“当年的笑话,未来就可能变成商业神话了。

  包生当年的胆量的确过人,要是我是绝对不敢的。”

  做航运是重资产,不是什么小资本家就能玩的起的,就算是今天的长兴集团,如果不是因为杨文东知晓未来,那也只会在自己工业品出口需求的基础上,慢慢扩大船队规模。

  而当年的包玉冈,则是将全部资产梭哈进去,一度被会德丰的高层、以及董浩云等人公开嘲笑。

  包玉冈笑说道:“现在想想当年的确是脑子一热,如果真的失败那就是万劫不复了,还好有惊无险了。”

  “生意就是这样,好在现在成功了。”杨文东点点头,随后又直接问道:“包生,不知道这次约见,所为何事?”

  包玉冈直接说道:“有两件事,第一就是我听说杨生在葵涌那边建了一个修船厂,拿地面积据说能够建成5个船坞了,所以我也想提前订个位置,以后我的船,去们那维护,给个折扣就行。”

  “哈哈,包生还真是心细。”杨文东笑了笑。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长兴集团即将造修船厂了,可也没几个人会注意到自己这次拿地的面积非常大,远超过了一个船坞的需求。

  甚至在船坞之外,他还拿下了其他地皮,先屯著,以后可以建货仓。

  随后,喝了一口茶,杨文东又道:“折扣自然不是问题,你的船来的越多,我折扣越大。

  具体多少,我现在也说不准,等后面运营之后,我们再协商。”

  香港现有的几个船坞,不论是英资还是华资的,收费都不便宜,自己船坞要抢生意,自然要优惠一点,特别是未来船王的船只数量,估计就能喂饱整个船坞了。

  “好,多谢了。”包玉冈顿了顿,又说道:“这第二件事,就是我想约杨生一起投资,建一个海事学院。”

  “海事学院?”杨文东心中一动,这个事情,他倒是也听说过。

  原先历史上,据说是包玉冈在靠著海运市场发家后,创建的一个私人学院,专门培养航海方面的人才。

  “是的,一个培养人员的学习基地。”包玉冈解释说道:“现在香港的航运行业非常发达,但相关的人才,却非常少。

  要知道,在欧美一些航海业较发达的国家,都是有著专业的大学,来教导整个航海的知识体系,可香港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

  “这想法不错。”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你是想针对社会群体,专门学习航海知识与技能,然后再为自己公司工作?”

  “对,这样一来,缺人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包玉冈说道:“任何产业的公司,想要做大,都必须要有大量的人才,我们如果想做大,这一步也是必须的。

  港府不会做这种事,那就只能我们自己做了。”

  杨文东想了想问道:“培养的种类有哪些?”

  包玉冈回答道:“很多,从水手、维修工、工程师甚至大副与船长都能培养。

  不过也有著对应的学历要求、经验要求或者其他方面要求,具体我还没有想好,这些事情,只有等亲自面对才能知道。”

  “那一个人才培养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了?”杨文东接著问道。

  “对。”包玉冈点点头:“什么时候毕业也要看个人能力、我们的教导能力、学员本身具备的能力,这个谁也说不准,每个人也会不一样的。

  不过好处就是我们有大量的船,可以直接让他们进行实践,也方便学远进行考察。”

  “这倒是。”杨文东想了想,也明白这种事现在不可能提前算好,又问道:“那如果培养出来的人,不去你我的公司怎么办?被英资航运公司或者其他同行挖走了呢?那不是白折腾了吗?”

  包玉冈早有准备,回答道:“所以我们学院,对普通人是收费的,交钱才能学习,学习完了后,我们双方的选择都是自由的。

  而部分优秀的人,我们会免费或者有折扣的培养,那就要签署一些强制性合同,比如服务多少年,如果违约,就需要返还额外的费用。”

  杨文东笑说道:“包生,你这样做,可是为整个香港培养人才了,其他航运公司也会因为这个学院而获益的。”

  “我知道,我也乐意。”包玉冈说道:“整个香港的人才变多了,才能让行业发展更好,这互荣的关系,香港航运业想变的更强,是需要所有人一起进步的,靠一个人没用。

  第二个原因就是如果没有选择权,那学员也未必会好好学习,要是他们学不到东西我还得雇佣,那才是大亏,这也不符合我创作海事学院的目的了。”

  “说的很对,的确不能强迫。”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你找来了其他船运公司参与吗?”

  包玉冈摇摇头说道:“我找了几家,包括会德丰、金山船运,他们都不想参与这件事。

  怡和与太古那边,我没门路见到他们的大班,但我估计,他们也不会同意的。”

  “这个投资要多少?”杨文东又问道。

  包玉冈回道:“投资其实不算多,几个教室与老师也花不了几个钱,主要就是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去好好经营这个学院。

  如果杨生同意的话,我觉得这个学校放在醉酒湾就不错,靠近你以后的船坞,那至少学习最复杂的故障问题就简单多了。

  而且这边的地价也不贵,你我合资,买块地围城一个小学一样大小的结构,也就行了。”

  “这样看的话,其实几十万就够了。”杨文东没多少犹豫,答应道:“那行,我们一起合作,不说为香港,至少为我们自己也要培养足够的人才。”

  人才的欠缺,会影响任何一个地区的产业,特别是工业人才,很多大国的命运都与此息息相关。

  香港未来是全球航运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那必然也就需要足够的人才,不管自己参与不参与,包玉冈,甚至现在不答应做这件事的那几位船王,以后肯定也会做这件事的。

  也花不了多少钱,还能为自己培养相关人才,算是一件非常划算的投资了。

  一艘船上所有人,各个都是精通船运与维护的老手,和只有几个老手带一堆新人,那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哈哈,杨生够爽快。”包玉冈笑说道:“那我这边就根据醉酒湾的情况,选一下学校地址,争取早点建起来,跟你的船坞同时开业。”

  “行,买块大点的。”杨文东说道:“靠得近,以后学院学习效率也高。”

  “好。”包玉冈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问道:“包生最近在日本买了两艘货轮?”

  “对。”包玉冈点点头说道:“我之前7艘,都是二手旧船,很多业务都接不到,所以就下定决心买新船了,杨生是也想买新船吗?”

  “有这个想法。”杨文东笑问:“正好我也想请教一下,买新船要注意的事情。”

  虽说手下有专业人士,但无论是二手船还是新船的购买都需要非常谨慎,价格太高了,他作为老板,就算不懂太专业的东西,也是需要知道一些重要信息的,特别是经验之类的。

  包玉冈作为过来人,且算的上是非常精明的商人,对这方面的了解肯定比自己强多了,正好也借著这个机会请教了。

  “好。”包玉冈想了想说道:“这第一个要注意的是”

  包玉冈以自己的经验讲解著,还讲述了一些自己买船时碰到的问题,以及一些他从其他船东口中学到的经验,让杨文东也是受益匪浅。

  半小时后,包玉冈说道:“杨生,这么短的时间,我也想不到太多事情。

  这样吧,我公司有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还有一些我之前的经验总结记录,我可以安排人送给你。”

  “多谢包生了。”杨文东也知晓,这个东西算是比较贵重的了,虽然知识与人分享,不会对自己有损失。

  随后笑问道:“包生,你将这么重要的经验告诉我,不怕我们以后成为竞争对手?”

  “哈哈,我们现在的规模,再扩大几倍也算不上竞争对手。”包玉冈摇摇头说道:“而且这可能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考虑那么久以后干嘛?

  再说,就算是竞争对手,也不是敌人,我还是希望与同行保持一个不错的关系的。”

  “包生说的好。”杨文东夸赞说道:“我也希望与同行保持好的关系,大家一起赚钱更好。

  不过,我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不知道包生的环球航运,愿不愿意接受外人的投资入股?”

  虽然在80年代以后包家会弃舟登陆,但在之前二十年,投资回报率也是非常高的。

  且也能从经济层面拉近关系,有了这样的机会,他自然也想投资一股,如同沃尔玛一样。

  ……

  PS:求月票

第234章 购置万吨新货轮

  “投资环球航运?”包玉冈倒是有些惊讶,问道:“为何?杨生有这个资金,投资自己的航运公司,多买一艘船不更好吗?”

  杨文东回道:“我做航运,是因为我看好航运市场,不过想投资包生,则是看好包生你了,我觉得,以你的能力与经营方式,迟早可以成为未来的船王。”

  “多谢夸奖。”包玉冈听到杨文东这么说,心中也是有点高兴:“不过你既然看好我的方法,那也一样学不就行了?”

  杨文东摇头说道:“我看到的只是皮毛,只能说我看好包生,但让我跟著包生这样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全球的成功人士与成功企业那么多,他们的创业历史也被公众知晓,但有几个人能够学成功的?”

  就说超市,这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行业,很多打工人都经常幻想以后开个小店养老;

  可能够成功的,也就沃尔玛、欧尚、好市多这些少数品牌,在超市创业竞争激烈的时候,多少同行想学习,甚至拼命从这些企业挖人,想copy出来这些企业的成功模式,但最终全失败了。

  一个人能成功,有著太多的因素了,包玉冈能成功,长租模式的确有著很大的功劳,外人跟著学习或许也能成功,但想达到包玉冈的程度,是绝对不可能的。

  包玉冈笑说道:“杨生太夸赞我了,你想投资环球航运,我也很高兴,只是我最近并没有准备接受投资的计划。”

  虽然被拒绝了,不过杨文东也不在意,而是说道:“包生,我的投资要求不多,十个点就行,价格的话也是可以协商的。”

  包玉冈想了想,说道:“杨生,容我考虑一番,如何?”

  “行。”杨文东也不指望一次会面就能成功,毕竟现在的包玉冈事业还算顺利,不像之前沃尔玛那样已经陷入了经营困难,才让杨文东有了投资机会。

  包玉冈又道:“那今天就这样,也算是与杨生达成不少的合作了。”

  “行,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经常合作。”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二人之后又寒暄了会,便相互告辞了。

  从半岛酒店离开后,杨文东来到了吉利大厦,自然也是为了找郑玉华,包玉冈的事情,全是与航运公司有关的。

  “杨生。”得知老板来了,郑玉华也是亲自来到电梯口迎接了。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有件事要和你说下,去那边会议室。”

  “好的。”郑玉华答应后,带著自己随身的一名助理跟著杨文东。

  进入会议室后,杨文东将包玉冈说的两件事告知了郑玉华。

  郑玉华听完后说道:“船坞合作不是问题,能够锁定一个客户,对我们也有好处,折扣的话,也可以给,这本身也是正常的;

  至于这海事学院,倒是真的很有远见的,香港有这么多航运公司,也就是自己培养新人或者挖其他同行的人,没人想过建一座这样的学院。”

  杨文东道:“是啊,我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包玉冈很有远见,以后对他的行动资料,要时刻收集一点,不是说什么私人秘密,而是在海运产业的一些动作。”

  虽然他知道历史,可也只是知道67年的中东危机会是一次大机遇;

  其他时间段,就不太清楚了,只知道航运能一直赚钱,可怎么样才能利益最大化,就不清楚了。

  了解一位未来船王的动作,说不定也能从其行为中,得到一些有用的资料。

  “好的。”郑玉华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问道:“日本那边,新船的消息怎么样了?”

  郑玉华回道:“我去了日本一趟,与日本几家造船厂沟通了下,他们的船只普遍分为两类。

  一种就是常见的标准型,便宜一点,生产速度快,也符合很多国家法律的规定;另外一种就是定制的,这就要看用户需求了,而这种一般都会比较慢,还需要设计验证。”

  “标准型的建造时间多长?”杨文东问道。

  郑玉华回道:“一般需要1年左右,快一点十个月。”

  “有相关资料吗?”杨文东又问道。

  “有的,我们也早就准备好了。”郑玉华说完,她的助理便将手中一份介绍资料递了过来。

  “中文版的?小日本的船厂倒是费心了啊。”杨文东看到介绍封面后,笑说道。

  郑玉华说道:“香港的船东,可以说是日本船厂最大的客户群体了,连英资船东,都开始不从英国或者欧洲订船,而是选择更便宜的日本船了。”

  杨文东没有急著看资料,而是问道:“现在欧美的船厂,价格都比日本高,那他们现在还有什么优势没?”

  “优势的话其实还有不少。”郑玉华想了想说道:“日本的船就是便宜,主要就是人工成本低不少,加上日本人肯吃苦,船的交货时间也比较短;

首节上一节175/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