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黄金时代 第110节

  “所以你想去更大的舞台?”陈奇道。

  “对,我就是喜欢拍电影。”

  “那你想在内地拍电影,还是在香港拍电影?

  在内地,你得找个制片厂,以你的身手肯定能当大明星。

  去香港,你也得找个公司,还得有合适的戏和导演,发展自己的人脉,那边很歧视我们的。运气好了,你能名利双收,运气不好,你一了百了。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单位肯放人,你凭什么认为体委会放你走?”

  “这……我没想过这些。”

  李连结听了更郁闷,他有很多心思,但从小受体制培养,在体制内长大,某些观念也很深厚。他不觉得离开体制,自己一个人出去就能活,可又不知道怎么办。

  “体委肯定不会放人,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单位,向体委要人,你才有可能调职。”陈奇笑道。

  诶?

  李连结不懂他的意思,只以为他暗指的是北影厂,不禁眼睛一亮,对呀!北影厂很有分量,说不定能把我调过去。

  “我明白了,我会好好表现的!”

  李连结高兴了,转身就想走,顿了顿,又回来道:“陈……奇哥!谢谢你的意见!”

  你明白个粑粑!

  陈奇哼了一声,有些事这时候说太早了,他也就懒得讲。

  历史上,李连结拍完《少林寺》,就动了投身电影界的念头,但单位死活不同意,在逻辑上,一个运动员只有受大伤,才能宣告退役。

  据他自己说的啊:当时就想,要是受伤就好了,然后在一次训练的时候,做一个腾空的动作,走神了没做标准,落地时就听啪一声,腿断了。

  是不是“自残”,无从考证。

  反正确实受大伤了,筋断了三根,摘除半月板,还拿了个“三级残疾证”。所以只有《少林寺》里的李连结,才是状态最好的,后面都是半残。

  这下武术队不同意也不行了,没法比赛了。

  但是呢,武术队也没放人,把他“外派劳务”出去了,给了香港左派公司。因为《少林寺》红啊,左派想要他,当时谈的条件是,每拍一部戏,左派给武术队五万块钱。

  期限是五年。

  左派资源又不行,拍戏慢,就给他拍了2-3部戏,合约一到,李连结终于获得自由身,但混的也是不温不火,最好的年纪白白浪费,一度跟黄秋燕跑去美国开武馆。

  直到徐克找他拍《黄飞鸿》,那会已经是1990年了,然后才有90年代翻身爆红,以及后面一系列事情。

  李连结当年一心想出去,主要就是觉得待遇差,舞台小。

  他一天补助一块钱,香港龙套一天就有五十,香港片商开价300万请他拍戏,武术队让他别接,回来继续比赛……很简单的对比。

  还是那句话,他这些行为都没什么,后面搞的那些拜佛、基金的玩意才是烂。

  陈奇对李连结的安排很明确:

  必须把他按在体制内!

  甭管以什么样的方式,他的身份关系必须留在体制内,这样才不能蹦。剩下的诸如作品、待遇、名气之类,那真是小事尔。

  …………

  利用年末的几天时间,陈奇去了趟南方,办完事马上回了京城。

  龚雪还要待几天,过完元旦才回,她今年春节回不了家,想多陪陪爸爸妈妈,在北影厂的自由度确实比在部队强多了。

  他的《唐朝豪放女》剧本给李翰祥寄过去了,李翰祥不抠,但邵氏抠,只给1万5千港币的酬劳,陈奇暂时没要,等去香港的时候再取,正好有经费了。

  而他额外取了5000块,存到一个存折里,在年终岁尾回了趟家,啪的拍到桌子上。

  “这是给你们的,里面有5千块钱。”

  “多少?!”

  于秀丽一个劲摇头,道:“我们平时用不着钱,你自己拿着,多攒点!”

  “我已经攒挺多了,你们收着吧,算我孝敬你们的。再说我盖房子还得花钱呢,就从这里支,不够我再拿。”

  如此一说,爸妈才收下。

  过年过节,都要给父母点钱,这是他上辈子的习惯,周围很多人也是同样的做法,别的地方不清楚。

  儿子好不容易回来,于秀丽自然又要下厨,陈建军在屋里陪聊,父子俩很客气。陈奇也不说电影的事儿,只说书籍,问:“爸,现在什么杂志好卖?”

  “文学杂志,别的也没有啊。”

  “没有通俗杂志么?”

  “那都是地方小报性质,上不得台面,在当地可能卖的好,出不了省。唯一一个出省的就是《故事会》,也不知从哪儿找的两个三流作家,叫什么阿奇和阿怪。

  专门写那些打打杀杀的小说,但发行量节节走高,都破50万册了。”

  “打打杀杀真不行,太低级趣味了!”

  陈奇毫不留情的抨击,又道:“爸,如果我想办个低级趣味的杂志,你们能不能帮我发行?”

  “……”

  陈建军对这种自相矛盾、唾面自干的脑回路,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会道:“你想办杂志?”

  “明年把该忙的事情忙完,我抽出时间来想搞一本通俗类型的,登点武打、言情、侦探、惊悚小说,正好你工作对口,但就怕你公正不阿。”

  “你这话说的,我公正不阿也不能公到自己儿子身上,只要你办,我豁出老脸也帮你发行!”陈建军也唾面自干。

  爷俩聊着,于秀丽在外面炒菜,天冷了,放一分钟就凉,抄完得赶紧端进来。

  她里里外外的忙活,麻利的不得了,又一次进来时,忽然想起来道:“对了儿子,我单位有个阿姨给你说对象,你看不看?”

  “多大?”

  “跟你同岁!”

  “长相呢?工作呢?性格呢?工资呢?”

  “在厂里上班的,长的挺漂亮,性子还行吧,工资也就三十多块钱。”

  “噢~我亲爱的妈妈!”

  陈奇换了咏叹调的译制腔,道:“难道您觉得您的儿子还不够成功么?难道您觉得我适合去相看这样的对象?我真是太伤心了!”

  “你舌头捋直了说话!”

  于秀丽想想也对,道:“也是啊,你现在不能随便找,我明天就回了去,以后让她们少给我介绍,我儿子谁都能相的?”

  “就是,找个高干子女还差不多!”陈建军赞同。

  呵呵!

  陈奇撇撇嘴,高干子女被毙的可不少。

  尤其像自己这么年轻貌美,真要碰上饥渴开放的高干大姐,拉着跳贴面舞,甚至暖被窝,好家伙,我在监狱里写一首《铁窗泪》啊?

  再说高干子女也不知道好看不好看,咦?嫦娥倒是还行……

  一家人吃了饭。

  到了晚上,邻居们习惯的聚集而来,看那台12寸黑白大电视。

  陈奇本来就不爱回家,见状更反感了,顾及爸妈的脸面,还得笑呵呵的招待。这年头看电视很洋气的,因为国产剧少,引进的外国剧。

  比如《加里森敢死队》,由于内容暴力,没放完就不放了。

  这会大家看的是《大西洋底来的人》,美国的科幻剧,讲一个家伙从海底世界来到人类社会的故事,里面的电子表和蛤蟆镜风靡一时。

  “这戏拍的真好看,你说美国人怎么想的呢?”

  “美国也是学咱们的,不就是海底世界么,四海龙王几百年前就有了。”

  “嘁!那咱们怎么没拍一部,这叫什么?”

  “科幻剧!”

  “哦对,科幻剧!小陈啊,你什么时候也写个科幻剧给咱们争争光?”

  “行啊,有机会我就写一个!”

  陈奇满口应允,都当他是客气话。

  夜深了,邻居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他总算清静下来,躺在外屋的小床上,他不太想让爸妈住乐春坊的四合院,觉得没有私人空间,盘算着给爸妈过几年换个楼房。

  里屋又传来收音机电台的声音,倒数计时了,眨眼来到了新年,他叹了口气:

  “时间确实像一头野驴啊,才一百四十多章就两年了!”

  (本章完)

146.第145章 廖公

  第145章 廖公

  今年1月1日,新《婚姻法》实施,法定婚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上一次规定是在50年代,男20周岁,女18周岁。

  法律归法律,实际操作又不一样,农村大把大把十几岁就结婚的,结婚不领证,孩子照常生,几十年后这种现象依旧存在。

  这年头没有网络,身份信息做不到联网查询,有很多发了点财,在这座城市娶个老婆,在那座城市娶个老婆,甚至光明正大把几个老婆一起领回村的,都不罕见。

  村里闲言碎语,更多的却是羡慕,证明人家有本事……

  但这也分地方,比如在京城首善之地,本身还是公众人物的,操作就麻烦一些。

  今年也是比较特殊的一年。

  …………

  中国电影家协会被砸兰,1978年恢复工作,租了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主楼的四楼作为办公场所。

  《大众电影》《世界电影》的编辑部也在此处,所以当时有一句话:“政治上行不行,要送电影局,艺术上好不好,要送四楼。”

  新年刚过,这日一早。

  81岁的夏衍亲自来到了四楼,他是影协主席。

  国内文艺界大腕是有排序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是比较公认的前六个,夏衍排不到前六,前十还是可以的。

  而鲁迅、郭沫若、老舍都去世了,如果将范围限定在活着的人身上,他地位还要更高。

  夏衍现在很瘦,戴着老花镜,拄着拐杖,一言不发的坐着等人。外面陆陆续续的进来人,进门都吓一跳,连连称道:“您怎么亲自来了?”

  “没想到您能来!”

  “我叫书记去!”

  他坐在这里,会议规格瞬间提升,影协主要领导齐至,夏衍看了一圈,缓缓道:“人齐了,我说一下吧!”

  “去年的百花奖有50万人投票,群众热情很高。但也有人反映,一些奖项评的不是那准确,像最佳摄影、美术、音乐、编剧,这些也放在百花奖里,是不妥当的。

  去年,影协在西山开会,提出要增设一个专业奖项,与百花奖互为补充。这点我很赞同,把专业奖项都挪到这里来,百花奖做些调整,只留最佳故事片和演员奖,这样比较好。”

首节上一节110/1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