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515节

  但做到足够精细尺度下的精准度,就不是个人能力决定的了。

  要看工业水平。

  李颜需要足够强大的技术支持。

  他需要向其他人验证他确实理解了光刻机,只要能按他的数据制造出来,就能搞定这个被阿斯玛垄断的高级货。

  于是他给研究室换了个超高清摄像头,给了自己几天时间,要把拆得七零八落的光刻机拼起来。

  这么精细的机器,当然不可能真当积木玩,李颜拆的时候就借助了许多机器辅助,待着的研究室也是无尘处理的。

  但就算如此,如果对光刻机本身不理解,哪怕照着说明书一一装回去,大概率这台东西还是得废。

  精细程度如此高的机器,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螺丝拧多少圈可能都有要求。

  李颜突然想起石磊说的一件轶事,阿斯玛老总当年就卖光刻机给华夏一事发表过言论:

  “就算给他们设计图纸,也一样造不出来光刻机。”

  他心里五味杂陈,表情复杂。

  但沉静。

  三天时间,李颜把光刻机又给拼了回去。

  并且一点不紧张地启动了。

  最终结果,一切正常。

  而离谱的是,李颜手里还有没装上去的零件合计近一百个。

  这当然不是疏漏,现在“粗心”、“忘记”、“疏漏”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在李颜身上出现的。

  他是故意的。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证明他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所谓的“无法复刻”,所谓的“工业明珠”,所谓的零件来自世界各国缺一不可,所谓的几万个零件都是高度优化后的成果……

  明明就有优化空间。

  李颜看着重新组装起来的光刻机,心里竟然有点怅然。

  搞来搞去,最牛逼的还是那套光学配件。

  但只要国内集中力量,精度能达标,按照李颜的图纸就能造出来一台光刻机。

  这是必然可以成功的。

  深紫外光的技术也不过如此,原理知道了,一切都是精度问题。

  而精度,其实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降低要求的。

  一台车厢大小的、可以运输到其他地方工作的光刻机,难度肯定比一个“光刻屋”大得多。

  李颜甚至联络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几个光学研究室,想自己先测试一下。

  要是能拿着一套实际的光学配件,结合自己图纸说明,让官方找实力足够的厂家不计代价推进零件制造,应该就不难了。

  按理说,应该很兴奋才对。

  但李颜没有。

  他为“给图纸也造不出光刻机”这句话感到五味杂陈,不是什么家国情怀影响。

  而是非常离谱的一个想法:

  “就这?”

第496章 来晚了

  李颜当然不会把“光刻机太简单”这种想法说出去。

  但他确实是这么想的,不是瞬间的念头,而是非常明确的想法。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复刻”光刻机的重点,还是这个“复”字。

  如果没有买回来这台光刻机,李颜是断然不可能搞明白光刻机该怎么做的……

  吗?

  他从最开始了解光刻机“难在哪”的时候,心里就一直有些难言的纠结。

  这东西到底是用到了什么非常了不起的知识,还是单纯因为垄断积累了足够多的工业优势?

  从各种高级资料与专业大佬的反馈来看,卡住他们的,就是成本。

  研究成本,制造成本。

  原理大家其实都是知道的。

  但这一路茫茫,需要付出的试探成本非常高。

  盲目大力投资推进的结果,很可能是把前人踩过的坑全都踩一遍,最终付出巨大的代价走到终点……

  然后发现别人已经把终点线又往后挪了很远。

  一个乌托邦世界里,人类的科研成果应该是互通的,所有人不走重复路线,才有希望不断突破科技上限。

  而事实是,赚钱真的很重要。

  技术垄断一旦出现,拥有者会想尽办法保持住。

  垄断者用技术换钱,而被垄断者也乐于用钱换技术。

  就如同李颜的蛟龙手机横空出世之前,遍地山寨机厂商的想法一样。

  我能花钱买到原料,简单一包装就卖出去,赚了又赚。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这还是个可复制可互利共赢形成良性竞争的好模式咧。

  李颜突然想到了自研操作系统。

  真的很难吗?

  如果真的难比登天,李颜整体技能还没到70%进度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用一己之力解决。

  难道泱泱华夏,那么多大牛,集结起来的力量竟然还没半成品的李某人厉害?

  那现在全线突破70%的李颜不得微微一笑秒杀院士了?

  已经达到78%进度的技能,那不得站在人类之巅了?

  80%以后就当超人咯?

  显然不是。

  李颜不是抱着完全复刻光刻机的想法去学习的,他在买到这台机器之前,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知识基础,原理是明白的,运作方式的可能性也想了许多。

  在拆解的过程中,对于不少细节,李颜并不是一种“居然是这么做”的恍然大悟,而是“果然如此”的淡然。

  直到全部拆解完,李颜都没什么非常惊艳的收获。

  从他的“机械”技能突破70%进度后就再难寸进可见一斑。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如果没有任何参照,就让李颜测试自己脑子里的构想,测试量还是非常恐怖的。

  烧钱免不了,烧时间也是必须的。

  不断试错,不断匹配,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换个乐观点的说法,就是哪怕没买到这台光刻机,李颜也一定能搞出来。

  你说这些东西,作为华科院副院长,光刻机项目的国家级负责人,石磊他有可能不知道吗?

  当然不可能。

  李颜不得不重新好好审视“做不出来”这四个字的含义。

  在“必须做到”的背景下,瓦房里打算盘,麻袋装草稿,一样能搞定当时人类最前沿的科技。

  说到底,自研操作系统、光刻机这些东西,在目前并没有“必须做到”的要求。

  那这些研究就需要考虑性价比,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有些问题才会是问题。

  “光刻机的零件来源于世界各地,不是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产品。”

  其实,没有“不可以”,只是“不需要”。

  没必要的高额投入,并不合理。

  倪院士的自研操作系统研究,最终导致了他被剥夺联翔总工的身份,后来的一切研究,都只是“一部分”。

  但有些研究只有“一部分”根本没意义。

  李颜叹了口气。

  他实现了这两件事,何尝不是因为在“利益”这个关键问题上给出了解答。

  他自己砸钱。

  并且做成了,他也确实能得到夸张的收益。

  最终达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除了站在对立面的。

  “研究了这么些日子,根本没理解一些新的‘为什么’,只是个‘怎么做’的集合体。当年跟您说‘玩具’,肯定是开玩笑的。只是没想到实际上跟拼一个零件很难做的大玩具没区别。”

  李颜确实没想着拿这套说辞装逼,也没想着这么早就对任何人透露光刻机研发进度。

  但石磊一听到李颜找了光学研究室就坐不住了。

  没办法,是这老头逼他说真心话装逼的。

  “你这就搞定了?”

  石磊现在的表情非常复杂,就算是李颜的文字功底,都很难描述清楚。

  “那肯定不能算搞定。”

  石磊竟然感觉松了一口气。

  “我还以为,你这么点时间就搞定光刻机了,真是吓人。”

  “我还需要一点时间。”李颜叹道,“就像我之前跟您说的一样,我可以做到了解所有零件的尺寸与作用,但生产出来还需要一些助力。”

  “嗯?”石磊又皱了眉,“听你意思,你是理论研究已经完成了?”

  “可以这么说。”

  石磊的表情还是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什么?”

  “倒也先不必如此激动,石老。”李颜轻轻一笑,“理论而已。”

  “你已经完成理论研究?”

  李颜一挑眉,看着眼前表情停留在震惊状态的石磊,喝了口咖啡。

  “还是等我跟光学研究室那边完成光学配件的测试,再谈进度吧。”

  李颜罕见的客气让石磊冷静下来,他找到了让自己最容易结合的解释:

首节上一节515/5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