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种理论研究的内容,往往是持久战,废掉的想法都茫茫多,空口谈思路非常容易乱。
李颜怎么敢的?
因为他就没打持久战,而且记忆力超群。
他就这么口若悬河地从“为什么想研究追墙博弈”开始,噼里啪啦一通讲,连带着自己走错的思路都讲了,一路讲到算出结果。
周敬民跟杨晓萍听得心惊,王定元则是露出了兴奋的神情。
然而李颜带给他们的震撼还远不止于此。
王定元后边跟李颜发散了一下思路,发现李颜的思维速度快得惊人。
反应快、思路快、运算也快,快到李颜自己都不太适应的样子。
经常话说一半就自己否掉。
眼看连王院士都有些跟不太上,周敬民选择了打断:
“你刚刚说,你是想研究一下自动驾驶的路径,才想到追墙博弈的。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博弈论?”
“博弈论大概是几个月前吧,研发手机的过程中为了补充知识,读了几本书。”
周敬民脑子里冒出了几个大大的问号,虽然他日常接触的那群人里不乏逼王,但是如此直接干脆的倒是第一家。
“你的意思是,你学习研究博弈论,到得到追墙博弈最优解,就用了四个月?”
“那不是。”
周敬民露出“哦~”的表情。
“看了几本书就没看了,只知道有追墙博弈这个东西,研究自动驾驶路径选择的时候,联想起来,才去学的。”
周主任表情戛然而止。
惜字如金的杨晓萍没忍住问,“一个月?不到一个月?”
“一个月左右吧。”
这李颜看起来也不像说假话啊……关键是李颜也没必要说假话啊,在这节骨眼吹牛,到了交流的时候不就现眼了?
“我学东西确实还算比较快,”李颜笑道,“等到了交流学习的时候,三位就知道了。”
第462章 走得越来越快了
等不到李颜的不止是克洛特科维奇,还有余科由。
在得知李颜参赛的时候,余科由其实压力非常大。
这个很早就戴起眼镜的平头男孩,其实与外界的想象有很大不同。
他其实也对自己享有的一切资源感到惶恐。
虽然外界总是盛传余科由何等高傲,其实只是他比较独来独往。
他从来没有否认叠加在他身上的重重光环,但那只是因为他不想面对。
觉得他最是德不配位的,就是他自己。
偏偏他并不是不学无术之人,他很优秀,卡在尴尬位置上的优秀。
再平庸一点,他就可以选择遵从内心否认那些光环,或者自知理亏地享用家族带来的各种便利。
再厉害一点,他也可以真正成为“高傲的余公子”,也可以……
真正地把李颜当对手。
他与自己那不敢面对现实的老爹不同,同样在华大少年卓越班读书的余科由,也一直在听说着李颜的奇迹。
曾经他也跟余田想法一样,他余科由资源如何资质如何,人还在上京,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结果混了个第二?
你说高中大学卧虎藏龙也就算了,初中能表现出什么?
听说青信奥拿奖这一路还是临江各种破格操作换来的,想来无非是临江给李颜投的资源比他余家更离谱罢了。
但他与余田最大的不同,是他能亲身感受到华大老师的态度。
那些德高望重的教授们,哪怕是留在上京上课的,哪怕是跟余田认识的,交流中也完全隐藏不了一点对李颜的欣赏。
就跟你自己考了90分,回家的时候父母亲戚都会夸你学习好,但是在喝茶时免不了感叹一下别人家次次满分的孩子一样。
父母亲戚或许不知道差距在哪,你自己清楚得很。
李颜必然不可能跟他余科由是一路人。
余科由最害怕听到的就是那群中二同学的一句话:“王不见王”。
拿来调侃李颜在临江而余科由在上京的说法。
每次听他都很绷不住,只能选择逃避。
王不见王,那是因为一个伪王不敢见真王啊。
所以对于李颜当了1号学生,余科由其实是松了一口气的。
各自安好吧,你创造你的奇迹,我走我的阳关道。
后来李颜甚至搞了个未来科技,成了百亿富翁,怎么看都跟学生没啥关系了。
余科由觉得很好,超规格的人就该走超规格的路去。
结果李颜突然就要参赛了,给他吓的。
准备了个仿生机械手的断档招数,架不住李颜特么的高射炮打蚊子啊,这叫降维打击。
竞赛开始前几天余科由都没怎么睡好。
已经暑假了,他连门都不愿意出,天天窝在家里的实验室琢磨这机械臂该怎么优化才能输得不那么惨。
竞赛汇报前一晚余科由失眠了,在床上辗转反侧,一闭眼就是李颜在讲台上讲着只有评委能听懂的东西。
不,连评委都不一定能听懂。
全场都在为李颜的成果惊呼,而他余科由展示着一眼就知道不是靠自己做出来的机械臂。
甚至评委之一就是提供生产条件的人……
想想都令人窒息。
简直就是公开处刑。
没想到紧张了一个通宵,第二天的竞赛主会场,余科由压根没见到李颜。
连陈凡都没见到。
传说中直接搞定追墙博弈最优解的自动驾驶路径选择算法,并没有出现。
正式参赛名单里,压根就没有李颜的身影。
华大少年卓越班华南分部(新北一中)压根没有参赛名单。
怎么回事?余科由愣住了,看向了正在给他加油的老爹。
难不成这一切都是梦?不至于吧,余田在家里抓狂的样子他还记得,整个上京科研圈都在说李颜神奇的证明,连他名义上的指导老师都抓着休息间隙跟其他老师聊这件事。
怎么现在就跟没发生过一样?
余科由莫名感觉眼镜都起雾了,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不是在做梦。
浑浑噩噩地就介绍完了自己的仿生机械臂,看着台下评委肯定的眼神,自信似乎又渐渐爬回心头。
虽然他也知道评委流畅的肯定也是排练好的结果,但不管怎么说,从成果来看,他就该拿下这个金奖。
余科由在后台接受着大家的夸赞,心态正逐渐变好,压力一卸下去,浑身轻松,就想去一趟厕所。
厕所外边两个抽烟的中年男人正在闲聊:
“石老出面的?这么厉害?”
“是啊,人家都跑去华科院学习了,参加这比赛还掉价了。”
“他自己不想比?”
“我看李颜应该不会这么想,一开始也是他自己想参加的。有个说法是石老自己觉得李颜这么做是不知道自己成果的珍贵,教育他呢。”
“是老石的作风,他对自己看得起的后生是真照顾。”
“能让他看上的后生,本身也足够了不得啊。”
“老石最近升职了是不?”
“对,当副院长了,兼任临江分院院长。”
“李颜这家伙,未来不可限量。”
“得了吧,人家还用得着看未来?”
“未来更可怕,不行?我当年要是……”
“你什么当年,别抽风了,烟抽完就开始瞎扯。走走走……”
“诶,是不是老余也做了点什么?李颜退赛的话,最大受益者不就是科由?”
厕所里的余科由听得心脏都拧紧了。
“那就不知道了,反正这奖项对李颜来说没意义,给了也就给了吧。”
等他们离开了,余科由才脸色苍白地从厕所里走出来。
是一种很难言的情绪。
想痛苦,也应该痛苦,但是痛苦不起来。
回了家,余田也没有摆庆功宴,要知道平时儿子取得什么奖项,他就是最乐意显摆的那个人。
父子俩保持着微妙的默契。
余田看到余科由这勉强兴奋都勉强不起来的样子,心里也就知道个七七八八了。
饭席间,余科由问了个很突然的问题:
“爸,现在华科院副院长,临江分院的院长,是石磊院士吗?”
“对。”
余田也没问儿子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又是一种微妙的默契。
“石磊院士,研究什么的?”
“应用物理,光电,材料。”
“很厉害吗?”
“国外留学回来,手上有几个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
“例如?”
“光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