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在准备,媒体在收集,好友在闲聊,大众在八卦……
他已经彻彻底底是个颇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了。
华夏电视台在准备李颜的访谈,准备出一期人物志虽然可记录的时间不长,但他干的事情特别多呀。
结果是越整理越心惊,因为他们有点看不懂李颜的成长曲线。
大部分人认识到李颜这个人物,是从“河图系统成功研发”开始的。
所以他们对李颜后续的成就还算有所预期,敢为天下先的人,走出一条通天道,还不算无法理解的奇迹。
把视线放到全华夏,其实大部分人也就是“听说”李颜的名字,知道以前学习很牛逼,造了个手机,成为了最年轻的百亿。
细节与成长史并不了解。
于是不少人认为李颜有通天的背景,看似一人成功的偶然,实则无敌团队的必然。
例如上京圈子,他们就觉得李颜只是余科由的pro max版本。
华夏电视台收集资料过程中不断推翻重写稿件,搞到最后撰稿团队都懵逼了,深刻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客观描述他所取得的成就就等于吹牛”。
回顾李颜的成长史,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正常情况下,一个小时候天资聪颖的孩子,成长曲线能不出现“伤仲永”式的下滑或者停滞这种情况,而是一直保持昂扬势头,坚挺一点不疲软,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如果有人能保持住增长速度,甚至倾斜角越来越大,那就算是天命之子了,创造奇迹之人。
而李颜的成长曲线,是指数上涨。
五年级以前,李颜的名字只在凛城含金量还行的数学竞赛一等奖名单出现过。
五年级以后,突然就开始创造历史了。
陈文静面对华夏记者的提问,不断强调李颜考试做题快得多么惊人,描述得如同天外飞仙。
李颜莫名其妙地就彻底碾压了整个凛城的同学,并且用一种更莫名其妙的方式被新北一中特招。
从这时候起,李颜就展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属性:
“全能”。
样样通的全能不少见,样样精的全能则难以置信。
李颜什么都做得到,包括从羽毛球爱好者到凛城市青少年羽毛球冠军。
他是因为“全能”被特招的,所以几乎没人觉得,他能在单项上比“偏科生”更强。
彼时的他,放在凛城是罕见的天才,但平台提高到新北,乃至临江,甚至全华夏,也就只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要说特别之处,就是学得快。
正常情况下,一个天才初次去到更大的舞台,总是免不了被当头一棒的。
例如考上华大的顶级小镇做题家,有不少上了课才发现自己的竭尽全力,只能跟上真天才的打盹。
来这里,谁还不是个天才了?
强烈的落差感,很容易导致这些在自己成长环境里天下第一的“天才”道心破碎。
结果李颜给了其他所有人当头一棒。
他就这么无缝衔接了凛城的三流小学跟全临江第一的初中。
怕个球,都是年级第一。
随后便是技惊四座的文艺汇演,展示了一波什么叫理科文科艺术体育多维度无死角爆杀。
现在回看李颜成长史,大家才发现其实这会儿李颜已经启动了绘画跟网文的尝试,并且在不久后取得了志在此的追梦人一辈子都无法触碰的成就。
但对于李颜来说,只是“曾经”闪耀的流星。
此时的李颜,已经坐拥“临江第一初中生”的称号。
完完全全超出了凛城对他的期待。
但!把视野放到全华夏,李颜还不是最出尘绝艳的那个。
当然,质疑的原因是“你不是最好”也算是一种成功。
“全能”在普通天才中是加分项,但到了顶级天才的圈子里,甚至可能是减分项。
如果你是因为所有技能都达到90分进入最顶级天才的讨论行列,那所有拥有单项技能破百的人都会站在你头上。
李颜表示这也不难,直接全都破百不就站在所有人头上了?
这一步,他还是就这么迈出去了。
从青信奥开始,李颜彻底释放了他的另一种属性:
“逼王”。
别人觉得他做不到的,他做到给你看;别人认为不合常理的,他变成理所当然。
参赛都是源于陈凡的一时兴起,却一路疯狂突破,跳过初中组,杀向国赛,用全场第一的成绩逼得学会内部闹翻天。
上一个记录大家还在震惊,就马上拿出更惊人的成绩。
国际赛第一花落华夏,克洛特科维奇的单箭头,只是李颜诸多箭头的其中之一。
拿下这个“世界第一”之后,李颜已经不再是能用常人思维理解与对待的角色了。
华夏最高学府都在他面前低了头,对于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说已经站到顶峰了。
你就是找想象力丰富的初中生问,他们或许也想不出来李颜的成长曲线还能怎么往上走。
结果从音乐带来百万资金,小说带来千万级的财富,到突然启动智能手机项目,到发布会一鸣惊人,再到突然就搞出来自研国产操作系统,再到“引领世界”的蛟龙手机闪亮登场,再到今天破百亿。
简直可以用房“突然”来形容。
不回看则已,会看一下简直恍惚。
李颜,他竟然还是个提前一年入学的高一学生!
陈凡回忆到最后,涌起了一股难言的苦涩,不是自卑、不是相比较,只是很单纯品到喉头一股苦味。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悬浮了半天,最终还是没能再输入一个字。
沙发很舒服,陈凡躺在上边,心里想着李颜现在能撬动的资源真是令人震惊。
撬动更多资源,又会不会成为李颜继续前进的燃料?
这条几乎是直线朝上的人生曲线,还会继续势如破竹吗?
下一步会是什么?
没人知道,也没人能想到。
除了李颜自己。
他正在冥想中,摸到第二个一级技能的轮廓。
第456章 一级技能“学习速度”
外界怎么想不重要,李颜只需要关心自己。
系统只要还能提升,指数爆炸的曲线就不会停下来。
很多人好奇的问题“李颜在干嘛”,答案是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研究系统”。
对于达成身家百亿成就这件事,外界的反应比李颜自己强烈了不止一点点。
说到底,还是心境不同。
哪怕是达成过这个成就的韦易力,看着如此年轻的李颜,也不免要感慨两句“已经达到人生顶峰”。
但李颜完全不觉得,别人只看得见他爬到了云层之下最高的山峰,站在峰顶的他却看到了远处全是入云峰。
前方的路还远着,有的是高山要征服。
怎么征服?肯定不是一步步用脚爬。
自从计算机突破70%进度以来,李颜一直在尝试寻找一些不同的提升路径。
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走,绝对不是这个阶段该做的事。
李颜深信一件事,系统给了看似走不完的路,就一定会给匹配的交通工具。
只是他还没找到而已。
他还需要更多的尝试,以激发更多的认知,从不同角度寻找突破口。
例如这次竞赛。
也算是李颜给自己找了直面数学挑战的机会。
比赛本身是什么级别其实不怎么重要,包括那位似乎在别人眼里有点宿命对决感的对手余科由。
也只是个提高趣味的添头而已。
赢不赢余科由不是他在意的事情,他的乐子主要是看上京怎么应对余科由要输这个可能。
就系统本身来说,突破口并不难找。
一级技能。
李颜第一次卡壳,就是觉醒一级技能之后成功突破的。
这东西很显然是“机制技能”,有别于其他所有技能,效果针对系统本身。
只不过最近“认知突破”有点失灵,学习自动驾驶相关内容的时候卡壳了也没启动。
李颜一度以为这是个阶段性的消耗型技能。
不过问过系统了,系统保持沉默,说明李颜错了。
“是光环就行。”李颜揉了揉眼睛,他泡在书海已经好几天了,为了验证现阶段高度集中地大量阅读是否还有用。
事实证明,没啥用。
李颜确信自己脑子里多了很多知识,但也就只是如此了。
不是什么“学归学用归用”的问题,也不是什么“不懂融会贯通”这种很初级的问题。
李颜要是会被这种问题影响……这系统恐怕也开发不了百分之十。
用是肯定会用的,学习、领会、应用,以李颜现在的整体能力,都是一口气的事儿。
但只是这样不够!
7月10日,周日。
新闻已经铺天盖地,互联网上对于李颜的讨论热度每天都在创新高。
连未来科技管理层的部长们心态都有了变化,上周五下午开了个短会,李颜分明从各位部长的状态里看出了依依不舍……
原因很简单,百亿这个节点对于未来科技的员工,意义更是非凡。
因为李颜的牛逼,是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