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427节

  但这种东西没有标准可言,大众的反应受影响因素太多,尤其是上京这一波利益场小阴谋更让他觉得,不受他控制的东西还是太多了。

  所以,这些事儿是不讲逻辑的,不能依托理性判断。

  他只能稳住心态,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该做的事情。

  尽人事,听天命。

  没想到,最终竟然是他低估了群众的反应。

  李颜终于能告诉自己,他此前的判断是对的。

  在11年初这个时间点,智能手机还没有成为手机市场的购买主流,而智能手机市场又充斥着大量廉价山寨机,菠萝手机当了领航员,整个手机市场方向未定、霸主暂无、混乱得一塌糊涂。

  有空间,有条件,有旺盛的爱国情绪,有充足的新鲜产品探索欲,有强烈的对民族企业诞生的期待……

  实在是异军突起的大好机会。

  从现在各种跟菠萝手机的对比稿件来看,李颜当初硬赶在菠萝手机4前边开发布会这一步,应该是走对了。

  在这时候,一台国产的,带着足够多的“自研”与“开创性”的手机,就是能引爆层层叠加的情绪。

  李颜低估了全自研系统、民族企业、六英寸全面屏、手势操作、超级生活圈、线上生活平台……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的影响力。

  更低估了在被这些东西勾起期待后,看到成品时爆发出来的情绪。

  只是他也觉得有点哭笑不得,换句话说也就意味着大家也没怎么认为他能准时做出来。

  汪紫看李颜对此还真有些失落的模样,也跟着哭笑不得了:

  “李总,这不是什么失望不失望的事,您原本给的目标听起来就是……很离谱的。真认为您能做到的,那才是反常规的想法。”

  “你当时怎么想?”

  “我不一样,我是未来科技的一员,无条件信任。”

  或许现在去问未来科技的谁,大家都会是这个口径了。

  甚至于到现在的大部分讨论,都还没怎么出现不和谐音。

  李颜主动去找都没找到什么质疑“手机到底是不是出来了”的观点。

  他还以为会有一部分人觉得他这种保密式吹风是心虚的表现呢,就跟当初质疑他系统不敢开发布会就是没做好一样。

  也不知道是媒体权威还是官方控制,反正目前一派祥和。

  或许是大家都觉醒了“避免被李颜打脸”被动?

  倒是搞得李颜的节奏有点尴尬,他本来准备迎接一小波质疑之后,发出带细节的手机特写图,发一个“4月30日见”之类的稿子。

  狠狠带一波情绪,尽量把影响力拉到最大。

  结果这还没出手呢,已经比他想象的还猛了。

  倒是让他有点不知道该不该趁热打铁,浪潮太汹涌再推波助澜也没啥效果,可能等到情绪缓下去再点燃?

  这样又会不会有点拉扯感,容易惹人厌烦?

  李颜带着疑惑找到了曾经没啥存在感但现在忙得焦头烂额的宣传部。

  这并不是跟直接向李颜负责的那些部门同等级的部门,而是项目部的下属,其实应该理解为“组”。

  他们也就是最近才有机会对接到平日里很难见着的“孙总”,所以对于李颜的“亲自驾临”表现出了莫名的诚惶诚恐。

  以及非常强烈的兴奋。

  宣传部女生比较多,李颜才刚走进去,就听到一声惊呼,然后一个个反应过来立马排排站。

  感觉很怪诶这样?

  好在他们的负责人非常稳,毕竟是个履历从国企到机关到电视台,跳到私企又带出了临江省优秀宣传案例的奇女子。

  跟汪紫同龄,李颜称其为“先天宣传圣体”。

  啥都会,人脉足,经验丰富,有追求。

  完全符合李颜当初对宣传话事人的需求。

  “李总,有什么指示?”

  “姜部长,我想问问,就按现在这个节奏,我们自己还要继续发特写图让大家期待‘4月30日见’吗?”

  “当然!”一个年轻女孩直接挥手,“李总不好意思,我们进度慢了,马上就启动!”

  大家都很开心,全都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但看到李颜跟姜部都没说话,才意识到刚刚似乎会错意了。

  “大家情绪都比较高亢,还请李总见谅。关于您提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发。把情绪进一步往上推没有问题。距离4月30日的发布会只有这么点日子,大家会一直保持期待,直到被发布会引爆。”

  “行。那我写一下稿子,你们做好准备。发布会相关的准备工作,我已经布置给了汪紫、孙淼跟立伟了,做好对接吧。”李颜点点头。

  那边发现自己说错话的年轻人快成为把头埋到土里的鸵鸟了……

  李颜觉得有些好笑,“这么紧张干嘛?我又不严厉。”

  在这之后,“李颜不严厉”就成了未来科技内部的著名梗一直流传……

  从李颜离开宣传部办公室到姜部收到李颜发来的宣传稿,只过去了三分钟。

  以正常人的理解来看,李颜只能是提前写好了,回办公室就是按个发送键。

  “李总虽然来问了,但看来也是倾向于发出去的嘛,稿子都写好了。”

  “但我刚刚听李总说的是‘我写一下稿子’,他应该不用说假话吧?”

  姜部从两个聊天的女孩中间走过,打断道,“别讨论有的没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对现在的李颜来说,写个自己不能更熟悉项目宣传稿,可以说是没有半点难度。

  李颜一出宣传部办公室就找了个工位现码,吓得上个厕所回来的哥们脸色煞白。

  结果发现老板只是借用。

  很快,由未来科技官方账号发出的宣传稿就出现在了各大门户网站。

  对于高强度冲浪的网虫来说,李颜已经“沉寂”很久了。

  李颜登录了自己的各式账号,用同一句话转发了这份“未来的信”

  “久等了,不对,好像也不久。”

  没想到或者说有那么一点点想到的是,大家第一反应不是未来科技官宣,不是高级感尽显的手机一角,不是4月30日真的能见到这台手机,而是李颜本身。

  “这个装逼的气质,还得是李颜来味道才正!”

  “他始终在创造奇迹。”

  “看看别人的十八岁,再看看我的十八岁……”

  然后这条评论下边就一堆人科普李颜其实才十六岁。

  杀人何必诛心?

  在类似的评论下方,总会形成一坨乱七八糟的无意义八卦评论。

  上来就是讨论李颜到底是不是未成年,来来回回最后无非两个意见。

  一个是反对派,“你看他那身板像是未成年吗?”

  

  另一个是反对反对派,“李颜这人能用常理理解吗?”

  最后就是一小波人的狂欢,放着那些明明白白梳理李颜一路成长史的理性回复不管,就非要唯心主义地讲“我感觉”。

  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李颜从小学就成名了,照片也不是没有,那会儿系统还没让他身体数值暴涨,怎么看都是个同龄小男孩。

  退一步讲,就算李颜真是他们以为的18岁,18岁做出今天的成绩难道就从不能理解变得好理解一些了?

  放以前李颜可能会亲自出面调侃乃至讽刺一下,但现在他无所谓了。

  是一种观察的心态。

  大家纠结他的年龄,无非是强调他年龄小的能从中获得莫名的优越感造神者大抵如是,自己信奉的神必须是完美无瑕的。

  而强调他已经成年的,则是借此让自己心里舒服一点,大家都是成年人,你只不过是成功得早了一点嘛。

  李颜觉得大家这样很有意思,甚至产生了些许悲悯的情绪。

  然而很快,讨论的火就彻底歪向了八卦。

  有个非常热门的说法,未来科技的logo是很简约的连写大写英文字母“WL”,明明就是“未来”,偏偏这群人能跟“韦”姓跟“李”姓联系起来……

  然后大家就一副如梦方醒的样子,说蛟龙手机那个以简约龙首的形象表达的字母“Y”,也理解成了“韦韵之”的“韵”。

  还有人才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呼,李颜跟韦韵之的微博一个是“李颜Y”一个是“韵之Y”,一大群人就开始八卦狂欢。

  啥啊,你也知道李某人的名字代表字母就是Y。

  毕竟一个现在算公众人物,一个也即将高二,连官方都没怎么控场了,保持在一种“只要别开黄腔别过分宣传”就视而不见的微妙平衡中。

  李颜微博一下子冲到热搜第一,这也让他突然意识到,他一直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个人魅力”。

  不管是深层次大家对于蛟龙手机的期待,还是此番宣传的爆炸效果,都跟他本人的影响力息息相关。

  大家不只是对未来科技、对蛟龙手机好奇,更是对李颜这个人好奇。

  本来就无比强大的自信一下子更爆棚了。

  但李颜莫名地很平静,不知道是不是“心智”技能在发挥作用,还是一直以来他性格如此。

  一件事情对他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时候,就是还很有挑战性的时候。

  没有什么比他自己攻克挑战那一瞬间更爽的。

  哪怕如今日这般装了波大的,成为了“红人”,海量的夸赞与讨论将他淹没,他的情绪也没有太大波澜。

  相比起好奇,他更享受叹服。

  相比起他人夸赞,他更享受自己装逼。

  对,装逼不仅是要别人夸,重点还得自己认可。

  得是那种“我确实发自内心如此认为”,但在别人看来就是装逼,虽然令人有那么一分不爽,但终究还是三分赞叹六分叹服。

  想是这么想,但李颜还是没忍住在办公室里走了一圈,脚步确实轻快不少。

  到了晚上也没忍住站在落地窗前,端着咖啡看了好一阵园区外的车水马龙。

  体会一下真都市精英的感觉。

  多少是前世幻象照进现实,多少是一堆少男少女把自己当启明星,多少是那么多人在期待他的成果。

  虚荣一下,还是舒服的。

  刚喝完咖啡,刘立伟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刘立伟主要管商务工作,大部分对接都发生在上班时间,下班的点来找李颜倒是罕见事。

  “李总,刚刚企鹅那边商务部的部长给我电话了,说请您明天上午九点到新安企鹅大厦与他们沟通qq河图系统兼容版开发的工作。”

  李颜听笑了,“你怎么看?”

  刘立伟沉吟了会儿,“李总,我说说我的想法,可能比较幼稚,您别见怪。”

  “说吧。”

首节上一节427/5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