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最重要?”
“做完肯定能做完,现在每一步都是为了‘尽善尽美’,但是节奏更重要。到这个时候了,该容忍的不完美必须容忍。”
韦易力眼里对李颜的欣赏都快要溢出屏幕了。
最终这顿饭在韦易力“等你创造奇迹”的祝福中结束了,回到办公室的李颜立马开了罐饼干,晚上这顿饭吃进去的能量还没消耗的多。
他要尽快准备好整套宣发方案,饿着肚子脑子可转不动。
九台样机,既是为了实际看看效果,也是当做流水线的测试,虽然这个操作让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开模的成本可不低,虽然李颜基本确定了设计,但因为每个样品他又需要足够完善,所以为了一些小调整就需要开新模、换材料。
硬件团队基本都跟他说先无需动用流水线,样机只要一台而已。
不过在李颜给出“为了进一步优化流程控制成本”的理由之后,大家也就无话可说了。
在日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面前,现在的“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4月18日,周一,李颜终于向孜孜不倦打探蛟龙手机信息的媒体放出消息。
“可以给你们悄咪咪看一眼。”
媒体不懂什么叫“悄咪咪”,但他们知道这种消息就讲究一个独家一个快速。
带着对爆炸消息的渴求,带着对蛟龙手机的期待,带着对李颜本人的好奇,临江日报的记者团队火速赶往未来科技。
他们不清楚李颜都把信息给了多少人,所以连带着副总编都带上了,就怕诚意不足被后置排队甚至被拒之门外。
一路上他们都在感慨,李颜居然真的就把手机造出来了,又反复翻看开发者大会上李颜那令人惊艳的概念机发布。
“你们说,最后会按着概念机来吗?”这段时间做足了手机功课的记者小何有点兴奋,他本来就是电子产品的发烧友,一直期待着国产击败洋货的一天,人又年轻,是个网虫,算是被蛟龙手机暴击的受众。
“概念是概念,真正产品肯定跟概念有差异,你别期待过头到时候失望了。”副总编有个罕见姓“卜”,四十来岁,有点秃顶,看着很斯文。
“李颜可是被称为奇迹之子,自研系统都拿出来了,还怕什么?”
“你跟去见崇拜的明星一样呢?”卜总编笑道。
“还真有的,不过总编,你要相信我的职业素养。”
“信信信,”卜总编大笑,“咱们不知道是不是第一趟,好歹也是临江纸媒老大,除了临江电视台,应该没人能压咱一头吧?”
“李颜向来不按套路出牌。”
确实,所以李颜这次走的是点名制、先来后到流。
他只给了八家媒体机会,但是类型比较齐全。
临江日报一行人刚下车,就看到了新北日报的车停在未来科技门口。
“他们居然比我们还快?”卜总编疑惑,“倒是没见很多车,看来规模不大?”
等他们按引导见到汪紫,被告知“上一家还未结束,请稍等”的时候,莫名有种过来面试的感觉。
“原来还是点名的。”卜总编反应过来,“敢问汪总,这次未来科技请了多少家媒体?”
“只有八家。”
“荣幸。”
“麻烦先签一下保密协议。”
“好的。”卜总编点点头。
这边正签着,那边李颜办公室大门打开,里边走出来的正式新北日报的团队。
在文艺汇演跟李颜认识的孙副主编已经荣升主编,还朝着办公室里边笑着连连拱手挥手。
他一转头就看到了这边签完保密协议的卜总编,两人也是老朋友了。
“哟,老卜你也来了?”
“什么叫我也,我不该来吗?”
“你这破嘴。”孙主编笑着拍拍他肩膀,又看一眼汪紫,“李总还真是一家一家来啊?”
“本来准备您二位一起的,他说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宣传的内容也不太一样,所以拆开来,只是没想到您这边这么快。”
“好你个老孙,不等我?”
“没有的事,主要以前就认识了李总,算是朋友,他不好意思让我等。”这话说的,孙总编一脸骄傲,“行,不耽误你时间了。”
“感觉如何?”卜总编问道。
“了不起。”
其实不用问,那边小何看着走出来的记者摄像疯狂聊天的样子,已经快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了。
刚走进李颜办公室,临江日报的四个人就先懵逼了一会儿。
这是健身房里边开了图书馆又摆了办公桌?
李颜就坐在茶几旁的沙发上,就是隔壁摆着的大杠铃实在有些不协调。
“卜总编,何记者,李摄像,以及助理小葵,对吧?坐。”
摄影师跟助理对于李颜如此具体的招呼非常受用,整个人都轻快了不少。
“李总,幸会幸会。”
惯例寒暄,无需赘述。
“每个进来的人都会被我这边的布局惊讶到。”李颜笑道,然后直接给每个人递了一瓶奶茶,“其实这里边还有厨房、休息室什么的,比较私密就不展开说了。这是我刚做好的奶茶,试试。”
果然是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啊……卜总编内心感慨。
记者采访向来很少直入主题,都会先关着摄像机闲聊一番,进入状态了再启动采访。
不过今天李颜似乎不准备按正常套路来,他跟四个人交换了联系方式,然后掏出手机当面录入联系人……
等等,这屏幕是不是太大了点?
在市面主流手机都还是四点几英寸的时代,李颜掏出来的这个手机……至少奔着六英寸去了。
这也就算了,整个屏幕都亮着,边框的黑边很薄,对比其他手机几乎没有存在感,底下也没有什么按键。
手机整体很薄,在灯光照耀下,机身流畅的哑光金属线条边框非常惹眼。
而且李颜在手机屏幕上划动时,能很明显感受到“流畅”二字,动画丝滑,反应快速。
几个人正准备细心观察,李颜已经登记完了电话,又揣回兜里了。
“李总,这就是蛟龙手机吗?”小何表情又震惊又兴奋。
“是的。”李颜笑道,“李摄影师,你不该用眼睛观察,该用摄像机的。”
此话一出,四人才反应过来,一顿捶胸顿足。
“好了开玩笑,实话实说,今天能展示的内容有限,我只能给你们拍几张我使用手机的场景。然后关了摄像机正常访谈,我也会给你们用用样品机。”
“用文字?”卜总编理解了李颜的意思。
“对的,具体的细节与使用感受,就得靠你们用文字说明了。”李颜说道,“而且不久之后就会开发布会,我今天也不会展示太多功能,保留一点神秘感。”
“明白,你想要调期待。”卜总编笑道,“不过,李总,我得提醒提醒,群众的期待被挑起来的话,算是一把双刃剑。”
“期待越高,失望越重。”李颜补充。
“你肯定明白这个道理。”
“没问题,”李颜点点头,“这也是我暂时不把所有内容展示完的原因。”
“群众的脑补,有时候是不讲道理的。”卜主编很谨慎。
“我会超越他们的想象与期待的。”李颜笑道。
小何已经懵逼了,他感觉李颜在发光。
半小时后,临江日报团队个个眼里放光地离开了李颜办公室。
直到坐上回去的车,几个人依旧说个没完。
小何兴奋也就算了,连带着其实对电子产品不算感兴趣的卜总编也聊得疯狂。
“我回去立马写稿子,通宵写也得写出来。”小何说得慷慨激昂,“实在是太厉害了。”
等所有媒体都回去了,汪紫等了有十五分钟才敲开李颜的办公室门。
“李总,今天辛苦了,需要给您买个夜宵吗?”汪紫问道。
“没事,”李颜破天荒地坐在沙发上发呆,“辛苦了你才是,大晚上叫他们过来,害你也加了一晚上的班。”
汪紫只是笑笑,“那我先回去了李总。”
“汪姐,”李颜朝他晃了晃手里的手机,“你觉得,这手机怎么样?”
“今天来的媒体,应该给您答案了。”汪紫举起大拇指,“我听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奇迹。”
李颜笑了笑,挥挥手。
从今天媒体人的反馈来看,李颜可能低估了蛟龙手机对他们的震撼。
而第二天火热出炉的各式报道引发的热度,印证了李颜的想法。
艺术,就是爆炸。
第431章 不合作就不合作
爆了,彻底爆了。
明明第一篇文章早上八点半才在新闻网站出现,但传播速度之快、讨论范围之广,彻底超出了李颜的预期。
他压根没想到,光是“蛟龙手机有能用的实物”这件事,就已经足够引发整个电子产品圈的疯狂讨论,并且很快就伴随着对他本人、对未来科技、对国产手机乃至对整个科技产业的大讨论而爆炸。
明明……连手机正脸都没给拍啊,全都是“冰山一角”的含羞半遮面。
而且李颜也没想到这些记者会写得如此激情澎湃,用词带着强烈的正向感情色彩。
这个夸屏幕的震撼,那个讲系统何等丝滑,这个说超级生活圈何等惊艳,那个聊手机外形如何跨时代……
李颜这一早上,已经收到各种各样关于外界讨论的汇报了,整个未来科技都沉浸在一种兴奋中。
他们自己都没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被讨论的中心。
虽然这个中心大部分时候是特指李颜,但是“未来科技”肯定可以理解为所有人嘛。
本来这事儿干得就很有成就感,现在成了讨论中心,夸奖可以受,压力本质上是李颜担着,讨论度足够高还意味着接下来的手机销售情况可能很好。
好了就有绩效!
没有什么比到手的钱更令人安心的了。
干活有目标,做事有成就感,完事儿了还能拿大钱。
换谁不乐意啊?
李颜预想过宣传的效果,其实他的逻辑跟理性都在反复强调,蛟龙手机目前就是拥有足够的关注度,他只要能把手机的品质带上去,就一定能引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