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46节

  李玉凤猛的推丈夫一把。

  “干什么?”王海富不解的问道。

  “赶紧出去买糖,买好的!回来给医生护士们分分。”李玉凤说道。

  王海富听见后转身就往外面跑!

  两天后大家众星捧月一样把陈季红这个功臣送回家里。

  孩子出生的当天王卫东就已经往向阳化工厂打电话,把陈季红生孩子的事情告诉了陈季红的父母。

  两位老人马不停蹄的也杀到哈市。

  加上黄桂英一共有五个人围着陈季红和孩子转,王卫东不要说插手,就是在房间里站一会的地方都没有。

  “我就是一个生孩子工具,现在没有用了!”王卫东愤愤然的说道。

  房间太小,半个月后王海富和老陈被各自的媳妇赶回了向阳化工厂,两个月后实在赖不下去了,两个女人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孩子出生一个月左右,王卫东找了一个星期天请全厂人吃了一顿饭,八五年的春节过的乱七八糟。

  王卫东总结,自从有了一个孩子以后,他在奶奶,父母和媳妇的心里都变的不重要了。

  八五年七月,向阳化工厂的会议室里正在召开办公会。

  首先发言的是陆厂长。

  “军队规模缩小一百万,以后我们的生产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到京城开会,上级领导指示我们要及早做好思想准备,我们是有三十年历史的军工企业,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上万名熟练的技术工人!军转民道路宽广,通过我们的努力满足广大人们群众的生活需求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嘛。在这方面兄弟军工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加零摩托车就是军工企业生产的,现在他们生产的摩托车供不应求!”陆厂长说道。

  围着大办公桌,几位副厂长都认真的听着。对于向阳化工厂来说以后工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部里马上会考察项目,然后投入资金帮助我们转向。回去告诉工人们不要担心,我们的道路只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陆厂长接着说道。

第88章 又变成香饽饽

  开会讨论向阳化工厂生产军转民的几位领导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今天的转变对向阳化工厂意味着什么。

  会议结束后陆厂长把主管向阳化工厂下属厂办企业的方副厂长留了下来。

  承包现在成了一个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词,向阳化工厂下属的厂办企业大部分都已经分解承包。

  所以方副厂长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少,已经离光杆司令不远了。

  就在这个时候向阳化工厂的军转民开始了。

  “老方,这些工厂领导里原来都是干军工主业的,只有你有一些管理民生方向的企业经验。我现在可以向你一个人透露一点,部里的意见是让向阳化工厂上马浮法玻璃项目,投资至少几百万。现在还在与RB联系引进玻璃对辊成型技术。从项目确定到投产还需要很长时间。这段时间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啊,这方面你有什么想法?”陆厂长问道。

  “我当了这么多年副厂长管理的都是供销社,冰棍厂,副食厂还有照相馆理发店这样的集体企业,这些企业都是面对向阳化工厂职工家属服务的,所以我也没有什么经验。”方副厂长尴尬的答道。

  他想了想接着说道:“如果说有就只有一家小无线电厂,生产收音机的,可是三年前那家无线电厂就与化工厂脱钩了。”

  陆厂长刚刚派到向阳化工厂不到半年,对过去的事情并不了解。他听到方副厂长听说向阳化工厂原来还有一家无线电厂就产生了兴趣。

  “那家工厂怎么样,为什么与化工厂脱钩?”陆厂长问道。

  “那家工厂是七九年成立的,当时政策不容许成立私人企业所以挂靠在向阳化工厂下面,是一个叫王卫东的回厂知青挑头带着化工厂里的残疾青年成立的。当时销售情况还可以,起码他们可以自食其力,利润足够开资了。”方副厂长答道。

  “既然效益还不错,那么当时化工厂为什么容许他们脱钩?”陆厂长问道。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虽然陆厂长当时不在向阳化工厂,但是你也知道当时各个军工厂生产任务紧张,还有大量不少外贸任务,职工涨工资,还有奖金加班费收入都很高,所以当时没有人把这个残疾人的小无线电厂放在心里,放手也是放走一个麻烦。”方副厂长答道。

  不过他急忙又补充道:“不过这件事还是在厂办工作会上讨论过,当时的石厂长也是点头同意的。”

  责任他绝不能一个人承担,开会讨论过的事情要承担责任那就大家一起承担。

  “现在这家无线电厂还在吗?生产和效益怎么样?”陆厂长问道。

  “还在,工厂已经落到哈市去了,不过现在我们化工厂还有三十多名残疾青年为这家无线电厂安装收音机,效益应该还可以,如果陆厂长想去看看,我可以带你去这家厂子在这里的仓库看看,并不远。”方副厂长说道。

  向阳化工厂开始军转民,不过还是要保留相当军工生产任务,但是至少有几千职工要转向民生生产是必然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从立项到完成生产线安装然后测试投产还要很长时间,这段时间成了空窗期,难道让工人们干等吗?

  很多人都是这样,只要还有一点点条件容许那么就老神在在对将来会出现的问题漠然处之,等条件完全不容许的时候转变可能是猝不及防手忙脚乱的然后就是病急乱投医。

  陆厂长现在对这家无线电厂有了浓厚的兴趣,听见方副厂长的话就答道:“好啊,咱们现在就去看看。”

  陆厂长还有原来的石厂长这些干部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样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其他的事都不用他们考虑。现在要转向民品生产,生产什么,怎么样才能卖出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急需要学习的。

  仓库还在王卫东当年租的化工厂住宅区最外面的那个地方,现在刘建国和媳妇就住在这里。

  两个人每天把电子元件送到三十多个残疾人家里同时把安装好的收音机回收。

  工厂轿车把两个人拉到大门口,方副厂长率先下车走进院子。

  “建国,在家吗?”方副厂长大声说道。

  听见外面的声音,刘建国的媳妇打开房门。两个人走进屋子看见刘建国正在弯腰把一个个小塑料盒装进大箱子。

  陆厂长很感兴趣的拿起一个小塑料盒看着。

  “这个小东西就是收音机,怎么连喇叭指针都没有?”陆厂长问道。

  “建国,这是新来的陆厂长!”方副厂长笑着介绍道。

  方副厂长就是从向阳化工厂一点点提拔起来的所以对工厂子弟都很熟悉。当初就是王卫东和刘建国捧着连夜安装的收音机站在方副厂长办公室门外等着他点头成立无线电厂的。

  “这是专门给大学生生产的收音机,插上耳机就能够收听大学里的调频广播。”刘建国解释道。

  听见刘建国的解释陆厂长饶有兴趣的看着。

  市场经济的时代来临了,而对于这一点陆厂长这样的人就像小学生一样。

  陆厂长坐下来与刘建国聊了很长时间才告辞离开。

  陆厂长和方副厂长重新坐回轿车往回走。

  方副厂长笑着对陆厂长说道:“不要小看刚才那个残疾年轻人,他几年前就是万元户了!”

  接着他就把几年前刘建国和鲍启航每人带着一万块钱从哈市回来的事情讲了一遍。当时这件事在向阳化工厂轰动一时。

  陆厂长默默的听着,若有所思。

  第二天早上陆厂长又让方副厂长到办公室讨论事情。

  “老方,你昨天跟我说的那个王卫东你能不能让他回来一趟,我想和他谈谈。”

  看着方副厂长询问的目光,陆厂长解释道:“经过昨天我们和刘建国聊天知道那家无线电厂现在发展的还不错,回去后我想了一个晚上,咱们能不能把那个无线电厂重新拿回来?”

  “这件事不太容易吧?”方副厂长吃惊的说道。

  “事在人为嘛,大不了花一点代价!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到位应该没问题!”陆厂长自信的说道。

第89章 动之以情晓之以利

  做工作,工作做到位都是耐人寻味的话,方副厂长马上理解了话里面的意思。

  “昨天我在那里看见的那种小收音机很简单嘛,生产很容易。向阳化工厂是部属的大型国营企业,部里下属的大学就有八九所,如果生产这种收音机根本就不愁销路!”陆厂长说道。

  方副厂长点头表示同意。

  “王卫东当时与化工厂脱钩的时候工厂里三十多工人都与无线电厂解除了劳动关系。”方副厂长说道。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优势!采购电子元件更便利,生产成本应该更低!”陆厂长说道。

  “而且他们招的都是残疾工人,我们现在工厂里有大批四肢健全的工人,生产效率会更高!”方副厂长点头说道。

  两个人越说越觉得如果向阳化工厂转产收音机优势很多,简直就是一条光明大道!

  “一定要好好做王卫东的工作,我全力配合,给位置,给级别!”陆厂长最后说道。

  三天后王卫东刚刚走到家门口就听见有人在喊他。

  王卫东回头就看见鲍启航拎着一大包东西站在不远的地方。

  “你怎么在这里?”王卫东吃惊的问道。

  “我到你家跟王叔打听的地址,特意来看你的。”鲍启航解释道。

  “快进屋吧。”王卫东招呼道。

  两个人走进屋子,鲍启航放下东西与黄桂英和陈季红亲热的打招呼。大家都是来自向阳化工厂,早就熟悉了。

  黄桂英笑着说道:“我做完手术后还是第一次看见你,我印象中那时候你还是个半大孩子!”

  鲍启航装模作样的走到孩子旁边逗了半天。

  王卫东低头看着鲍启航带来的东西,有两条大前门,八袋完达山奶粉,还有四瓶黄桃罐头,价值不菲啊。

  跑这么老远来送东西一定有目的而是事情不小。

  “启航你先坐着,我出去买一点菜。”王卫东说道。

  鲍启航马上站起来说道:“卫东,这一次我来是有事找你,咱们到外面吃,我请你!”

  看着鲍启航的表情王卫东没有推辞,如果他推辞鲍启航该着急了。

  两个人重新走出来,鲍启航早有准备带着王卫东来到一家饭店,他特意把王卫东带进一个包间。

  “卫东,点菜,随便点!”鲍启航豪爽的说道。

  送价值不菲的礼品,到饭店吃饭随便点,这绝对不是鲍启航的风格。这是要办多大的事啊。

  在没有弄清事情原委之前王卫东不能吃这顿饭。

  “启航,咱们是朋友,你这一次找我有什么事能不能先跟我说说。”王卫东说道。

  “先点菜!卫东你放心,绝对是好事,大好事!”鲍启航说道。

  看见王卫东不肯点菜,鲍启航点了八个菜。

  等上菜的时候鲍启航和王卫东东一句西一句的闲聊。

  “向阳化工厂军转民马上就要上大项目,听说要投资几千万!”鲍启航说道。工厂里流传的小道消息把国家可能的投资额扩大了十倍。

  “听说马上还要涨工资,盖住宅楼,以后所有的职工都能住进楼里。”鲍启航接着说道。

  接下来鲍启航继续描绘向阳化工厂的美好前景说的口沫横飞。

  冷热菜依次端上来,王卫东看着葱烧海参问道:“现在菜已经上来了,有什么事终于可以说了吧?”

  事出反常必有妖,而且今天的事情太反常了,如果是欧小阳请他吃葱烧海参他敢吃,鲍启航请他吃葱烧海参在没有弄明白事情之前王卫东不敢吃。

  鲍启航殷勤的给王卫东倒上一杯酒说道:“卫东,真是大好事!恭喜你了,你马上就要前途似锦了!”

  虽然外人不知道现在的王卫东已经很有钱,但是即使知道又能怎么样?还从来没有说发财是前途似锦的,这个词只能用在走在仕途的人身上。

  当官,从小官到大官那才叫前途似锦。

  “我要前途似锦?”王卫东不解的说道。

  鲍启航看着王卫东的表情是羡慕甚至是嫉妒。

  “卫东,这一次是工厂领导派我来找你的,他们听说你在哈市把无线电厂发展的很好都很看重你的能力。领导现在希望你回去,你也是化工厂的子弟,从小在那里长大,现在回去干多好!”鲍启航说道。

  “问题是我已经二十多了,让我再学技术进车间我干不了。”王卫东找理由推辞道。

  “怎么会让你回去当工人,是回去直接当干部!现在化工厂也要有自己的无线电厂,方副厂长说了,陆厂长已经拍板决定,只要你回去就给你一个副科级!”鲍启航说道。

  王卫东有自知之明,也有对化工厂的了解,鲍启航带着礼品跑到哈市又请他吃饭就为了让他回工厂当干部,这也太求贤若渴了,事情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这个世界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干部,凭什么跑到哈市找他回去当干部?

首节上一节46/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