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4节

  远处的王卫东看着麻袋上卖剩的菜,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了,他突然站起来扯着嗓子喊道:“便宜了,给钱就卖了!一块钱所有的菜包圆啦!”

  这一嗓子非常具有历史意义,这是蜂山县农贸市场历史上第一次有人跳楼大甩卖!

  十分钟后王卫东已经折叠麻袋夹在自行车后座上骑车离开农贸市场走了。

  昨天和王卫东打架的年轻人摸着头上昨天被王卫东打的包喃喃说道:“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第7章 没出息一

  中午王卫东就回到向阳化工厂的家里,他看着院子东面的四五个花筐。

  花筐不是装花的筐,而是柳条编成的用来装苹果的大筐。向阳化工厂每年快过年的时候都要分大量的福利,包括从辽省购买的苹果和鸭梨。

  每家分一筐,整个工厂都飘着苹果的味道。

  现在苹果和鸭梨早就吃完了,留下几个花筐放在房东孙有才家的院子里。中午孙有才和谢玉兰回到家里看见王卫东正在做饭。

  王卫东把黄瓜切成细丝把大蒜剁成沫加酱油醋拌了一个凉菜然后盛了两碗小米稀饭和奶奶就着馒头吃饭。

  “卫东做菜真有两下子,黄瓜切的这么细!”孙有才叹息说道。

  “我给老杨师傅打了一年的下手,切的不好他就骂我!”王卫东笑着答道。

  工厂大食堂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但是做饭马马虎虎总是糊弄,可是像老杨师傅那样的大厨已经养成了习惯,他不能甚至不会糊弄,所以要求身边的人也很严,这也让一些干活的人心里对老杨师傅很不满。

  大锅饭有大锅饭的好处,干的好的干的不好的都不显山露水,干好干坏都是一个鸟样,慢慢的很多人变懒了。

  “孙叔,我看见院子里有几个花筐,能不能给我两个?”王卫东问道。

  “那几个筐就是留着烧火的,你想要就送给你。”孙有才大方的答道。

  中午吃完饭后王卫东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找出麻绳把两个筐绑在自行车的两边。

  奶奶黄桂英坐在炕上隔着打开的窗户和王卫东说话,她眼睛看不见根本不知道王卫东在干什么。

  人老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寂寞,王卫东今天在家,老太太终于找到可以和她说话的人。

  “你不是和老高太太在一起唠嗑吗?”王卫东问道。

  老高太太就是给王卫东介绍房子的人,已经七十多了。

  “老高太太要照顾孙子,她孙子五岁淘气的很,不是跑就是爬,每天老高太太累的要死。”黄桂英答道。

  筐绑好后王卫东感觉很满意,把菜装到两边的筐里的确比装在麻袋里好很多。

  晚上孙有才回到家里看见院子里的自行车上绑着两个花筐觉得很奇怪。

  “卫东,你把筐绑在自行车上干什么?”孙有才问道。

  “我准备骑自行车到农村收菜然后到农贸市场里面卖。”王卫东答道。

  孙有才身体一下子僵住看着王卫东半天说不出话来,那眼神就像是看着一个失足青年一样。

  “卫东,卫东,你进来!”奶奶黄桂英喊道。

  王卫东走进里屋站在炕边。

  黄桂英突然握着条扫向王卫东打过来。老太太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耳朵反而很灵敏,她凭借听脚步声就判断出王卫东的位置,条扫一下下稳准狠的抽在王卫东的身上。

  “没出息的东西,我打死你!我的老脸都让你丢光了!”黄桂英骂道。

  孙有才和老婆谢玉兰站在房门口都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这一幕。

  “走吧,电影要开演了。”孙有才对老婆说道。

  他像是向王卫东解释一样说道:“车间发票,晚上六点半看戏。”

  这句话里包含很多意思,作一名工人多好啊,每个月雷打不动有工资领,发工作服毛巾肥皂,夏天发胶鞋,冬天发大头鞋,八月十五发月饼,过年水果猪肉花生瓜子,时不时发电影票看电影。孩子读书不花钱,看病不花钱,房子国家分配,简直就像进了天堂一样。

  可是王卫东偏偏不争气投机倒把去卖菜,说出去丢死人了!

  奶奶黄桂英一下子倒在炕上脸对着墙不跟王卫东说一句话。

  天渐渐的黑了,家里连一台收音机都没有,只能躺下睡觉。两个人躺在炕上都睡不着,黑暗中睁着眼睛想心事。

  两个小时后孙有才和谢玉兰回到家里,两个人还没有从话剧《于无声处》的剧情里走出来。

  “你说他们两个是夫妻吗?”谢玉兰问道。

  “应该不是吧,都是演员,同志关系。”孙有才答道。

  谢玉兰舌头啧啧作响说道:“当演员真不容易,不是夫妻在舞台上还要握手!”

  隔着房门听见这句话王卫东差一点笑出声来。现在这个时代看见电影戏剧里男女握手都觉得惊讶难为情,可是几十年后男女演员已经张开嘴巴纠缠在一起了。

  不知道那时候他们看见这一幕时会不会心脏病发作。

  第二天四点多王卫东就起来生火熬了一锅粥,就着咸菜吃了两碗粥然后出门推着自行车去接菜了。

  听见外面的动静孙有才叹息了一声:“唉,这孩子!”

  作为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一个中专生的父亲,孙有才很有资格为王卫东叹息。

  今天王卫东来的很早,他站在木桥边等着农村大哥的到来。

  昨天他一共赚了两块多,这样下来一个月就是七十多块,而他父亲王海富八级工一个月也才六十多。

  王卫东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起码比他父亲涨工资容易多了。

  “同志!”

  远处传来喊声,那位农村大哥推着一辆小车向他走来,推车上装满了各种蔬菜。

  这些菜都是交给他的,张家两毛钱,李家三毛钱,最后就凑了这么多。

  现在生产队干活大帮轰很多人都是出工不出力,但是不出力也要熬时间啊,所以不容易挤出时间卖菜。现在好了,有人给他们跑腿。

  “一共四块!”农村大哥说道。

  王卫东数了四块八角钱递给农村大哥,其中的八角钱是谈好的农村大哥的两成抽成。

  他先把水萝卜茭瓜放在筐地下,叶菜放在上面,两个筐装满后又用麻袋装了半袋。

  “大哥贵姓?”王卫东递一根烟问道。

  农村大哥愣了一下才答道:“姓章,立早章!”

  他觉得王卫东说话有些奇怪,现在大家都是张口闭口说同志,可是王卫东却总是称呼他为大哥。

  “以后每天就这么多吧,再多就装不下了。下雨天我也不能来。明天再见!”王卫东说完骑上自行车向北而去。

第8章 没出息二

  王卫东刚推自行车走进农贸市场的那条街就听见有人在喊。

  “小伙子,我已经给你占好地方了!”昨天卖西红柿的老太太对王卫东招手。

  王卫东急忙推车过去,老太太给他占了一米多长的地方离三岔路口很近。

  还没等王卫东停好自行车,老太太就迫不及待的拎起篮子说道:“小伙子,三斤西红柿,你给我两毛钱就行,等一会收费的又来了!”

  老太太为了省下五分钱管理费要把西红柿尽快卖给王卫东。

  王卫东先给了钱然后把篮子里的西红柿放在地上。

  “大婶,多摘一点嘛,带一点青没关系。”王卫东说道。

  老太太凝视着王卫东一本正经的说道:“那怎么行!没有熟的我不能卖!”

  王卫东看着老太太远去的背影发呆,三年五年以后,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老太太会不会改变现在淳朴的性格。

  “借光!让我挤一挤!”

  一个胖乎乎的年轻人拎着篮子挤到王卫东身边。

  那个年轻人蹲在地上笑着,笑的阳光灿烂,他仰头看着站在那里的王卫东。

  这个年轻人就是昨天垄断整个农贸市场鸡蛋生意的昌哥让探王卫东底细的年轻人。

  年轻人名字叫孔令光,小名叫宝儿,小宝或者是大宝。

  他的父母爷爷奶奶对他的呼唤里充满了溺爱。

  孔令光从出生开始就招人喜欢,看见谁都咯咯的笑,白胖白胖的像人参娃娃一样,谁都喜欢抱一抱。

  从小学中学再到社会,孔令光用他憨厚天真可爱的外貌不知道骗过多少人,从小时候骗子弹壳骗玻璃球儿到长大后骗钱骗姑娘的身体,甚至是骗的毫无目的,孔令光就是享受这种把别人耍的团团转的感觉。

  从小家里人也不是没有发现孔令光的毛病可是由于溺爱几乎都是视而不见。孔令光的母亲曾经把儿子和一个姑娘堵在家里房间的炕上,女人先是对姑娘大打出手然后再破口大骂:“母狗不浪,公狗不上!以后再让我看见你勾引我儿子,我就打死你这个小婊子!”

  孔令光靠着墙站着既无辜又可怜,真的像是被坏人引诱的孩子一样低着头一脸的委屈和畏缩。

  垄断农贸市场的昌哥曲国昌的坏是浮在外面的,而孔令光的坏是深深埋在心里的。这两年孔令光就凭他那可爱的外表和口吐莲花的嘴巴整天在外面骗吃骗喝。

  昨天曲国昌让他探探王卫东的底,今天早上孔令光用篮子装几个鸡蛋就来了。

  “前天你和路口卖鸡蛋的王八蛋打起来了,真够爷们!以前在这个农贸市场里根本没有人敢惹他,还是大哥你厉害!我就是卖几个鸡蛋换两个钱,在你身边我心里踏实。”孔令光对王卫东说道。

  听见孔令光的话王卫东在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从自行车上的麻袋里抽出一把杀猪刀扎在地上说道:“那小子再来惹我,老子就跟他拼了!大不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孔令光突然看见一把雪亮的刀,脸上肌肉忍不住抽动两下,他从小娇生惯养吃不了苦,更不敢拼命。

  挑起大拇指孔令光赞叹着说道:“大义凛然宁死不屈,革命英雄也就是你这样!”

  曲国昌垄断农贸市场的鸡蛋买卖,大的卖一毛小的八分,孔令光的鸡蛋一律卖七分钱,所以很快就卖光了。

  而这时候王卫东的菜只卖了三分之一。

  孔令光没有走依然蹲在那里陪王卫东聊天,白净胖乎乎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两个年轻人越谈越投机。

  “王哥,等你卖完菜我请你吃一顿,好久没有聊的这么痛快了!咱们一边吃一边聊。”孔令光说道。

  昨天曲国昌给了孔令光两块钱让他请王卫东喝酒套出他的底细,不过进了孔令光兜里的钱他可舍不得再掏出来,他现在心里正在盘算假装大方最后让王卫东出钱请他吃一顿。

  “不行,我奶奶眼睛看不见,我要回去给她做饭。”王卫东本能的推迟道。

  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回来的王卫东曾经经历过太多的鸿门宴,别人请你吃一百块钱的饭很可能想从你身上掏一万块钱出来。

  没有白喝的酒,没有白吃的饭。

  “王哥,你怎么这样,你这不是扫我面子吗?”孔令光假装生气的说道。

  “今天真不行,把奶奶一个人扔在家里,自己在外面大吃大喝我还是人吗?”王卫东解释道。

  “唉,你这么说我也想起我奶奶了。”孔令光叹息说道。

  快到十点的时候王卫东把最后剩下的菜装进筐里打算回去和奶奶吃,他推着自行车和孔令光告别。

  看着王卫东走了,孔令光转了一圈走到曲国昌身边。这么做他很不小心,不过七十年代再有天赋的骗子和二十一世纪的普通骗子也没有办法比。

  “这么快他就走了?我不是让你请他吃饭吗?”曲国昌问道。

  “慢慢来嘛,明天,明天我一定给你准信!”孔令光信心满满的说道。

  关系慢慢处,处成朋友,最后两块钱就是自己的还能让王卫东心甘情愿的请自己吃饭。

  孔令光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

  王卫东中午就回到家里,他看见锅里面的粥根本没有动。

首节上一节4/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