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33节

  这就是挂在哈市收音机柜台后面的横幅。

  欧小阳办完外面的事就开始当甩手掌柜的,几乎不到工厂里来,工厂里的事情完全靠王卫东管理。

  他又开始在外面喝酒会友和忙其他的事情。

  三个月后欧小阳在和几个朋友吃饭的时候偶尔说起自己办了一家收音机小工厂。

  “创业无线电厂就是你办的?那款能够收听电视节目的收音机卖的不错啊!”一个在商业局工作的朋友说道。

  “我并没有想赚钱,就是想帮助那些待业的残疾青年嘛。”欧小阳说道。

  酒桌上的朋友们都相信欧小阳说的不想赚钱的话,欧小阳不缺钱,更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

  “小阳,你这思想觉悟实在太高了!不要拦着我,我一定让报社的来采访你,你一定要把怎么想的好好说说,传经送宝嘛!让大家好好看看,革命自有后来人!”一个在宣传部门工作的朋友说道。

  联系到欧小阳的家庭背景,“革命自有后来人”这句话说的很有水平。

  私下里的谈话反而比正儿八经的开会讨论效率高很多。

  第二天欧小阳就接到宣传部门那个朋友打来的电话给他一天的准备时间,报社记者要到平房区的无线电厂现场采访他。

  欧小阳心里暗骂马屁精,当然,那个朋友主要不是拍自己的马屁而是拍他老爸的。

  不过他也知道采访对他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欧小阳马不停蹄的赶往小工厂,二十多名工人正在埋头安装收音机。

  他看见王卫东也坐在那里安装,跟普通工人没有什么区别。

  欧小阳对谁都态度温和平易近人,让他和蔼可亲的和工人们谈话聊天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让他像王卫东那样和工人们坐在一起安装收音机他就做不到了。

  “收音机卖的很好,基本没有存货,没办法我也得干啊!”王卫东笑着对欧小阳说道。

  欧小阳觉得两万块钱花的很值,如果像隋有志说的那样霸王硬上弓把工厂拿过来,无线电厂不可能这么快就走上正轨。

  “这些天没有看见你,我就自作主张每天中午给工人们提供午饭,让这些残疾人每天中午回家吃饭太麻烦,他们也不容易啊。”王卫东说道。

  这样的事王卫东在向阳化工厂的时候就干过这样的事。

  “做的好!这些事你不用告诉我,你自己决定就可以!”欧小阳说道。

  两个人走进办公室,王卫东拿出一个账簿递给欧小阳说道:“现在整个工厂什么都是我一个人管,这样不行!小阳同志你怎么也要派一个会计管钱吧?”

  听见王卫东的话,欧小阳面带微笑微笑用耐人寻味的目光看着王卫东。

第63章 很多问题不是聪明肯干就能解决的二

  权力主要就有两种:管人和管钱。

  现在王卫东要主动把管钱的权力交出来。

  俗话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不过现在王卫东就想给欧小阳当凤凰尾巴。现在他只要管好生产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要操心。

  哈市和黑省的其他大城市的百货大楼的柜台纷纷摆上创业无线电厂的收音机,和那些全国知名品牌摆在一起,这在以前是他无论如何努力都是做不到的,而对于欧小阳来说仿佛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很多事情不是聪明肯干就能解决的!王卫东就是让欧小阳解决他解决不了的那些问题。

  那些问题他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

  凤凰尾巴怎么了,比鸡头值钱多了。

  王卫东现在不求虚名,他只追求那最实际的一部分。

  现在多好啊,连检查的都绕着无线电厂走!

  欧小阳看着王卫东,他现在越来越对王卫东刮目相看了。

  王卫东不仅能干而且会干,更难得的是懂事。

  “会计的事我考虑考虑,不过即使有了会计也是在你的领导下!”欧小阳说道。他只求账目清楚就行了。

  第二天欧小阳早早的就到了工厂,他特意换上一身劳动布的工作服等了一个小时报社的人就来了。

  报社对这一次采访很重视,采访主任主动请缨出马,带来一名摄影记者。

  采访主任指点摄影记者在工厂里拍了几张照片,既要拍出工人们专注工作也要把拐杖和轮椅拍下来。

  然后以工人为背景给欧小阳拍了几张照片回到报社洗出来后再挑出一两张效果最好的。

  再然后就是回到办公室进行采访。

  采访主任掏出笔记本和钢笔开始按部就班的提问题。

  “我也是一名待业青年嘛,现在还有很多待业青年没有着落,我想自己混一口饭吃很容易,但是我想不仅要自食其力还要做一点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欧小阳说道。

  说这样的话欧小阳比王卫东还要在行。

  “我也曾经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困惑迷惘过,但是毕竟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思想教育,很快就重新振奋起来!这时候我遇到一个叫王卫东的青年,他正带着几个残疾青年自己创业很不容易。看见他们,我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带领残疾青年自食其力而且还要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欧小阳接着说道。

  采访主任问的这些问题欧小阳在采访之前差不多就能够猜到,这种类似宣传稿一样的采访更不可能为难欧小阳。

  采访进行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采访记录回去整理润色一下按照报社给的版面大小再写出采访报道。

  欧小阳看了一眼手表说道:“现在快十一点了,你们中午就在我们这里吃一顿便饭,不是为你们特意准备的,我考虑残疾人中午回家吃饭不容易就让工厂提供午饭。”

  “小欧同志对工人真是体贴入微啊。”采访主任赞叹着说道。

  午饭是二米饭炒土豆丝和豆腐汤,欧小阳陪着两个报社来的人吃饭,三个人都吃的有滋有味。采访主任还特意让摄影记者拍了两张工人们吃饭的照片。

  送走报社的人,王卫东对欧小阳说道:“以后我们的无线电厂就在黑省出名了!”

  经过这件事后这个小无线电厂在欧小阳心里分量更重了,以前他虽然不是像隋有志希望的那样完全靠自己的身份赚钱,比如说给别人疏通关系找门路。

  可是出版图书他干的也很轻松,搞到书稿送到印刷厂,再找发行的部门卖出去。欧小阳干的很轻松,他心里也明白事情干的这么顺利那些人还是看在他的背景上。

  其实他是对干工厂之类的事情有畏难情绪,需要管理的事情太多!欧小阳知道这样赚钱更不容易。不过他现在领悟过来,干这样的事别人在后面更不容易指指点点。

  “收音机不仅要在黑省卖,还要卖到其他省份去!”欧小阳对王卫东说道。他决定马上就去做这件事。

  秘书拿着报纸走进办公室,他把报纸放在欧小阳的父亲面前。

  欧小阳的父亲疑惑的看了秘书一眼,然后马上醒悟过来今天报纸上的内容一定有他应该关心的,不过今天早上最重要的那份报纸他已经看过了,还有什么重要新闻落下没有看?

  看来不是全国新闻而是省内新闻。

  他带上花镜拿起报纸从第一版开始看。报纸的头两版都是国家和省内的重点新闻,看到第三版,欧小阳的父亲终于明白秘书让他看报纸的目的。

  报纸第三版的一半是关于好青年欧小阳带领残疾青年创业的事迹。照片是密密麻麻的小黑点组成的,不是很清晰,不过旁边都有文字说明。

  欧小阳和工人们坐在一起安装收音机,欧小阳和工人们在一起吃饭,虽然都是摆拍的,但是效果很好,很能突出欧小阳的形象。

  半版的篇幅对一篇报道来说已经不小了,文字有一千多,详细讲述了欧小阳带领残疾青年的创业过程,特别说明了创业无线电厂生产的能够收听教育节目的收音机现在在商店里十分畅销。

  最后报道中还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社会上还有大量身体健康的青年人没有工作,残疾青年想要就业就更困难了。现在即使有像创业无线电厂这样的工厂愿意接收他们可是由于政策所限不容许接收那么多残疾青年。

  面对残疾人就业问题,政府能不能特事特办放开一点口子,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欧小阳的父亲用了半个小时看完整个采访报告,他轻轻的放下报纸用很平静的口气说道:“这个小兔崽子终于做了一点正事!”

  秘书马上听出来领导其实很高兴,骂小兔崽子就是证据!

  “小军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去深城,小敏正在读硕士将来就是高级知识分子,小阳现在又带领残疾青年创业,领导,你们家真是,真是……”秘书好像已经没有语言来形容这个模范家庭了。

第64章 谈话

  欧小阳的父亲也看到报纸上记者写的关于对残疾人就业放开一点的论调。

  作为一名领导他有很多渠道了解到地方的真实情况,一些老百姓以为高层领导不了解基层的情况往往是一种误解。

  他对黑省的基层情况很了解,对外省的情况也很了解。突破用工使用人数的事现在在黑省很少但是在南方已经屡见不鲜了。

  工厂多用几个人跟小岗村的农民做的事相比根本不算什么,而现在包产到户的改革就要在全国大面积推开了。

  这是一个万马奔腾的时代,在南方发生了太多先干了再说的事情,而在东北这样的事几乎没有。

  (在评论区有好几个朋友说还干什么无线电厂,你是不是不知道怎么死的?大胆预测他们都当过领导,我悲哀的认识到他们说的是对的。)

  而对于这些大量的突破规则的事情上面的态度是存而不论,先看看再说。

  让领导在精神上放松一下,秘书达到了目的。他又把厚厚的一叠文件放在办公桌上。

  欧小阳的父亲表情变的严肃了,这些都是关于在黑省推行包产到户的文件,这才是现在黑省最大和最难的事情。

  晚上八点多,轿车驶入机关大院,秘书把欧小阳的父亲一直送到家里,把公文包放下椅子上。

  “领导,阿姨如果没有什么事我就先回去了。”秘书说道。

  “你先等一下。”欧小阳的父亲说道。

  然后他又对坐在沙发上的老婆说道:“你给小阳打个电话让他马上回来一趟。”

  欧小阳的母亲拿起电话打了过去,等了一会对着话筒说道:“难得啊,这么早就回家了?马上回家,你爸有话要对你说!”

  欧小阳的父亲转头对秘书说道:“你可以回去了,我本来想如果小阳没有在家还要你去找一趟。”

  秘书微笑点头然后告辞回去了。

  半个小时后听见钥匙开门的声音,欧小阳推门走进房间。

  “领导今天晚上要召见我?有什么事情让秘书转达一下就行了嘛。”欧小阳说道。

  “少跟我二皮脸,赶紧坐下!”欧小阳的父亲严厉的说道。

  自己的三个孩子里面就数欧小阳让他最不省心。

  女儿读研究生,将来不是进科研院所就是留在大学里教书,最让自己放心。欧小军最像自己,也让自己放心,就是欧小阳虽然外人看着很好,可是他觉得这小子总是有些吊儿郎当的,身边总围着一群狐朋狗友让自己担心。

  不过想到欧小阳成长的时候受的正规教育最少,因为自己没少吃苦,欧小阳父亲的心又软了。

  “今天的报纸我已经看到了,你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那个王卫东是什么人啊?”欧小阳的父亲问道。

  “王卫东是向阳化工厂的工厂子弟,他和化工厂的几个残疾青年先是挂靠在化工厂下面成立了一家小无线电厂,他是到省印刷厂联系印刷包装盒的时候碰巧和我认识的,后来他想把无线电厂与向阳化工厂脱钩,我也想干一点实事,所以就一拍即合了。”欧小阳简单的解释道。

  “是啊,我看今天的采访报道如果把名字改成王卫东也很合适。不过如果改成他的名字就没有人想采访了。你说这是为什么?”欧小阳的父亲问道。

  “王卫东的父亲就是一个退休老工人,而我的父亲就是你啊。”欧小阳没好气的答道。

  “看来你心里还是很清楚的,你在外面无论对谁态度都很好,我就没少听见别人当着我的面夸你,如果是王卫东那样的普通年轻人呢?那就是他们应该做的!”欧小阳的父亲说道。

  欧小阳突然醒悟到就是他父亲不看报纸他的一举一动也逃不出父亲的法眼,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把无线电工厂的事情向他父亲报告,连王卫东的底细也早就知道了。

  “我到下面视察的时候经常接待原来抗联烈士的子女,有一两次还看见了当年抗联时我的领导的孩子,你看看他们现在在干什么,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出去跟别人说他的父亲当年是抗联的师长有用吗?没有用,因为他的父亲已经牺牲了!”欧小阳的父亲接着说道。

  听到这里坐在旁边欧小阳的母亲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我跟你说这么多话还是那句话我快要退了,将来在别人眼里和我那些已经牺牲的老领导差不多慢慢在别人眼里就变成一个普通的退休老头。你心里一定要有数!现在看见你终于干一点实事我很高兴,以后离那些狐朋狗友远一点!”欧小阳的父亲厉声说道。

  “这个道理我也知道,可是那些人像苍蝇一样,赶都赶不走。”欧小阳小声答道。

  欧小阳的父亲点点头,的确是这样,有些人一定是厚着脸皮硬往欧小阳身边靠。

  “心要硬一点,不要给他们办事,时常跟他们诉诉苦跟他们说我们的父子关系很差,你说的话在我这里一点用都没有!”欧小阳的父亲嘱咐道。

  “我明白。”欧小阳说道。同时心里骂他父亲是个老狐狸。

  “小阳,你们那个工厂有专门管账的吗?”欧小阳的母亲问道。

  欧小阳马上感觉到大事不妙。

  王卫东跟他说让他找一个工厂会计,这几天他也的确在物色,可是那个会计应该是他的人。

首节上一节33/3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