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我在时代大潮里 第201节

第411章 当地主老财的滋味二

  听到这个消息,王海富震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一点高兴的表情都没有。站起身背着手默默的一个人回家了。

  刚走进楼院,王海富就听见李玉凤和一帮老娘们儿在楼院里扯着嗓子聊天。

  李玉凤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王海富当做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也都没有听见,他走进楼门径直上楼回到自己家里。

  他前脚进屋,李玉凤后脚也跟了进来。

  “你听说没有?咱们儿子卫东把整个无线电厂都包下来了!”李玉凤喜滋滋的说道。

  “老娘们儿,头发长见识短,你懂个屁!”王海富说道。

  “就你懂的多!我就知道我儿子的生意越做越大!”李玉凤说道。

  王海富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墙壁自言自语的说道:“越大就是越好吗?”

  晚上,王先进和曲小梅下班都带回了同样的消息。

  “看来我这一次真得去乌苏里斯克种地了,向阳化工厂真是待不下去了。今天那些工友都拿我开玩笑,说将来我就是无线电厂的厂长!”王先进说道。

  丈夫的话还真说到曲小梅的心里,她眼睛里闪烁着喜悦和期盼的光。

  如果自己的小叔子王卫东真的包下了整个无线电厂,让自己和王先进管理整个工厂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去种地吧,现在就找人,然后就走!卫东是不会给你两个在工厂里留位置的。”王海富说道。

  这些天王海富和李玉凤劝说王先进去乌苏里斯克的农场种地,王先进一直都没有答应,这一次当消息传来,王先进却主动提出要走了。

  晚上,工厂领导陪着石可为来到王海富家里。

  “海富同志,你是咱们向阳化工厂的老工人,如果算上卫东,你们家已经是第三代了。现在咱们工厂暂时遇到了困难,我和你们一样心里都不好受。当然作为领导我们没有做好工作责任更好很大。”石可为说道。

  “我就是一个老工人,什么都不懂,组织上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这些年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王海富说道。

  “这一次经过我的劝说,卫东回来接手整个无线电厂。能给3000名工人解决工作问题,让他们有活干有工资拿。我已经跟工厂里的干部开会的时候说明了,要让他们全力支持卫东的工作,不许下绊子!”石可为说道。

  “我还记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就是你石厂长在我们向阳化工厂,那也是我们化工厂最好的时候。工人年年涨工资,福利待遇也高,可是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王海富喃喃的说道。

  “海富同志,我们只能向前看,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暂时遇到的挫折并不算什么,我们总是要克服困难继续向前进的!”石可为说道。

  王海富觉得石可为说的话都是套话和空话,并没有什么实在含义。

  此后的几天,王海富几乎没有出门,一直待在家里。一个原因是他不愿意看见过去那些和他不分彼此的工友现在对他露出讨好的笑脸,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让他们自己的孩子进无线电厂,有一份工作赚钱。还有一个原因是王海富要等在家里等王卫东回来,他有很多话要和王卫东说。

  石可为到家里拜访后的第五天,王卫东回到向阳化工厂。

  他刚走进自己家那个楼院儿,一帮女人包括自己母亲李玉凤在内就把他围住了。

  “卫东啊,你是我从小看的长大的,以后我家二小子就要到你手下干活了,你多照顾他一点儿!”一个女人笑着说道。

  另外一个女人拉着王卫东的手说道:“我从小就看你这小子不错,还寻思把家里的闺女许配给你!没想到老陈头不声不响的下手倒是挺快!你把小琴招进无线电厂,让她以后跟着你干!”

  王卫东好不容易摆脱了女人们的纠缠走进家门。

  王海富早在楼上透过窗户看到了这一幕。

  王海富掏出一颗烟递给王卫东问道:“卫东啊,你看过白毛女没有?”

  “当然看过了,不仅看过故事片,还看过芭蕾舞。”王卫东答道。

  白毛女这个故事,不仅拍过故事片,还以芭蕾舞的形式拍成过电影。

  在那一个年代,精神生活十分贫乏,可以看的电影很少。白毛女这个电影王卫东看过好几遍。

  “你觉得黄世仁这个人怎么样?”王海富抽了一口烟问道。

  “黄世仁把杨白劳的姑娘喜儿抢回自己家里的确不对,不过,不过,杨白劳不还钱也不对。”王卫东答道。

  “是啊,杨白劳借钱的时候,在他眼里黄世仁就是黄大善人!U可是当黄世仁向他要债的时候就变成了黄扒皮!大过年的到家里要账的确不好,可是杨白劳这个老家伙为了躲债平时也不回家呀。高利贷的确可恨,可是看见杨白劳穷的那样,就是让他只还本金他可能也还不上。难道就让黄世仁把杨白劳欠的债一笔勾销?”王海富吐了一口烟说道。

  王卫东从王海富的话语里咂摸出了滋味。

  “爸,你的意思是说我就是黄世仁呗?”王卫东问道。

  “你是不是黄世仁你自己说了不算,别人说你是黄世仁,那你就是黄世仁!别人说你是周扒皮,那你就是周扒皮!”王海富说道。

  “我知道你是指向阳化工厂下属的无线电厂的事情。我是这么想的,我尽可能的招年纪大一些的工人,让他们在工厂里干几年就退休,几年后,我慢慢的把这家工厂关闭,不愿意离开工厂的人我可以把他们带到南方的工厂里继续工作。”王卫东说道。

  “我跟你说黄世仁和杨白劳的故事就是想告诉你,从古到今,黄世仁从来都没有好下场!当地主老财的滋味不好受!我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是亲眼看见的!你要留心一点,工厂里大部分工人还是朴实肯干的,有技术的,有学问的人很多,一个万人的国营工厂里能人多的是,就是没有发挥的地方!你多留心,将来如果能带走就尽可能的带走吧。”王海富最后说道。

第412章 不掀盖子就没有问题一

  王卫东来到方艳梅家里,家里只有方艳梅一个人坐在桌子前组装vcd机。

  “现在活少,德亮出去找朋友玩儿去了,孩子上学,就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方艳梅说道。

  “我爸就是那种人,大锅饭谁都能吃上一口,但是谁都吃不饱。”王卫东说道。

  “我没有怨恨王叔的意思,他也是没有办法,现在工厂里的大部分人其实都闲着,靠工厂发生活费过日子。让大家都有点儿活干,有点钱赚也是应该的,我和德亮还算是分配VCD散件多的,一个月能赚四五百块钱,和别人比这已经不错了。”方艳梅说道。

  “但是也不能总这样下去,总这样会坐吃山空的。”王卫东说道。

  “所以我打算过些天和先进他们一起去乌苏里斯克种地。虽然辛苦点,但是只要能赚到钱,这都不算什么。只是德亮不愿意去,我们这些人从小就没有种过地,还要现学。”方艳梅说道。

  “这一次你不用去了,就到无线电厂参与管理工作。虽然你是个女的,但是我觉得你比厂里的那些大老爷们儿都强多了。再说在家里组装vcd像个小作坊似的,产品质量毕竟没有保证,还是集中到一起像生产线那样进行组装比较好。”王卫东说道。

  “还有一件事我要跟你说。不过这件事你要藏在心里不要跟任何人说。”王卫东说道。

  方艳梅停止了手上的动作,她知道王卫东今天之所以来这里,下面要说的话才是重点。

  “咱们工厂原来有1万左右工人,这些年工厂不景气,离开工厂出去的有一两千人,但是还剩下八九千。这些人里面有能干的,有混日子的,也有偷奸耍滑的,也有投机钻营的。能干会干踏踏实实肯干的其实是极少数。我估计连1/10都没有,大部分人就是个混!你在工厂里工作了十多年时间,工厂里的工人相当一部分你都熟悉,那些在车钳铆电焊和其他工种上技术熟练的,人品好的,肯干的,你把这些人悄悄的记下来然后把名单给我。我把这些人神不知鬼不觉的调整到新成立的工厂里。将来有一天我再把这些人带走。”王卫东说道。

  方艳梅点头说道:“这样的人一定会愿意跟你走,反正在工厂里他们也不得志。”

  王卫东点头。

  能够被领导看重和提拔的一般都是那些有眼力会来事的。而那些真正能干和会干的人反而在这方面能力很差,在工厂里混的并不好。

  可是实际上这些人才是向阳化工厂的中坚力量,离开了这些人向阳化工厂可能就完了。

  “不要和任何人说这件事,包括我德亮哥!”王卫东最后嘱咐道。

  然后王卫东就离开了方艳梅的家。

  无线电厂的李厂长到家里找到王卫东。

  虽然无线电厂早已经停产,但是整套领导班子依然还在。

  “卫东,根据厂领导的意见,无线电厂过几天就要移交给你们了。但是有一些收尾的事情还是要处理的。别的倒没有什么,就是现在仓库里还有八万多台收音机,石副部长的意思是这批收音机也由你们来接手,不过钱还是要给的。当然了,我们也知道这批收音机现在也不值什么钱,厂领导的意见是三种型号的收音机就按统一价格十块钱一台怎么样?”李厂长问道。

  向阳化工厂的无线电厂就是当年陆厂长从王卫东欧小阳手里买的那个小无线电厂。

  然后投入了上百万扩大生产规模,工厂的工人和干部一下子增加到了2000多人,依然按照王卫东和欧小阳他们原来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刚开始的两三年还是盈利的,但是因为经营不善,负责无线电厂的方副厂长任人唯亲,把这个工厂变成了自己家的工厂。工厂里的重要职位都是他家的亲属。

  这些人在无线电厂里大捞特捞,最后弄的整个无线电厂一地鸡毛。

  当然,无线电厂效益的不好也有大时代的原因,收音机慢慢的被电视机淘汰,购买收音机的人变少。

  但是王卫东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在粤省东完弗山等地一些私营老板也经营收音机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生产效益还是很好的。

  九零年的时候,方副厂长由于贪污已经被枪毙了,但是无线电厂也彻底的垮了。

  积压在仓库里的收音机算起来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现在已经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

  工厂领导其实对石可为把无线电厂的场地无偿的转让给王卫东的向阳电子使用心里是不满的。

  他们希望的是还像以前那样,由部里直接下拨资金让工厂就这样混下去,因为这样转手会有很多麻烦事。

  王卫东听到李厂长的话只思考了一秒钟就痛快的答应了。

  虽然他心里清楚工厂就是想把这批放了五六年的破烂硬塞在他手里向他要钱。

  “没问题,我就是向阳化工厂的子弟,现在化工厂有可能我不能看着不管!既然工厂已经决定每台收音机十块钱,那就十块钱,我绝无二话!不过有一个条件,我要清点一下,有一台算一台!”王卫东说道。

  李厂长笑得很尴尬,他心里暗骂王卫东滑头。

  这也没有办法,王卫东就是向阳化工厂里出去的,怎么不知道工厂的问题出在哪里?

  现在无线电厂账面上有八万多台收音机,但是如果打开仓库的大门逐一进行清点,绝不会有那么多。

  虽然具体的数量连无线电厂的李厂长自己都不太清楚。但是他心里清楚实际的数量一定会比账面上的数字少很多!

  但是王卫东这个要求正大光明,一点儿都不过分,他根本没有理由拒绝。

  李厂长只好点头说道:“好,不过卫东,放了这么多年了,收音机是不可能保证质量的,不过维修一下很多收音机还是能够使用的。所以不管质量怎么样,有一台算一台你都要接手!”

  “没问题,领导挥手,我前进!”王卫东干脆的答道。

第413章 不掀盖子就没有问题二

  清点收音机的工作放在星期天,王卫东全家出动,他还找来过去跟着他到北方大国拆卸钢铁的那些人一起帮忙清点。

  “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干这些活儿,八万多台收音机不知道要清点到什么时候!”李玉凤不满的说道。

  王海富在旁边沉默不语。

  王先进说道:“妈,你是真傻还是装傻?”

  打开仓库的大铁门,把仓库里的收音机搬到无线电厂院子里的场地上进行清点。

  由于是星期天工厂的工人休息所以来了很多人站在外面看热闹。

  王卫东看着那三种收音机心里很感慨。

  那种半块砖头大的收音机是他们那个小无线电厂刚开始成立的时候就生产的。大木壳收音机是当年专门为了满足结婚时三大件儿进行设计生产的。那种可以收到电视频道的收音机是为了满足学英语的目的进行生产的。

  这么多年向阳化工厂经营的这家无线电厂依然生产这三种收音机,没有开发出一种新产品,连原来收音机的外形都没有任何改变。

  木质外壳的收音机由于放置时间过长保管不善,很多收音机的外壳都破损了,散架了。

  本来以为要进行很长时间的清点,100来人只清点了不到三个小时就结束了。

  三种收音机加在一起只有一万八千四百多台,而账面上有八万四千台收音机的数量,两者相差甚远。

  在一旁监督的李厂长和其他无线电厂的干部脸色都很难看。

  这说明他们的管理不善,这些年间一些人以蚂蚁搬家的形式把几万台收音机搬走了。

  当然,李厂长也并不觉得怎么样。在方副厂长出事以后无线电厂换了好几任厂长,总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他一个人身上吧?

  再说,存入仓库的收音机数量可能就有出入,也许在方厂长管理工厂的时候收音机的数量就少了很多,完全可以把这个责任都推到已经死去的方副厂长身上。

  这也是工厂领导不愿意把无线电厂转交给王卫东的原因,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一转交,一定会暴露出各种问题,虽然他们也不知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李厂长,18万块钱一个星期内到账。”王卫东对李厂长说道。

  依然留在化工厂的石可为听到这件事后久久没有说话。

  下午他把王卫东找到办公室说道:“卫东,我之所以在向阳化工厂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走,就是想仔细研究一下这么多工厂经营不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应该怎么解决?不过这些问题还可以放一放,现在迫在眉睫的是要解决工人的吃饭问题!也许在你心里对我有怨气,觉得我硬把这个烫手的山芋塞给了你,耽误了你赚钱。其实我也很为难,就说在这个向阳化工厂里,很多人对我这么做也是不满的。起码那几百个空闲下来的干部就对我不满!但是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保障工人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事情!我马上就要回去了,我要把这些天在向阳化工厂调查研究的情况跟部里的其他领导汇报。你有你的难处,我有我的难处。但是我现在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工人的难处。”

  两天后,方艳梅交给王卫东一份名单。王卫东看着名单说道:“怎么这么少,才200多人?”

  “这几年工厂效益不好,有技术的人很多都跑到外面自谋出路去了。还有一部分人现在在军品车间里,总不能把这些人调出来吧?这些人都是现在还在向阳化工厂里领生活费的。”方艳梅答道。

首节上一节201/366下一节尾节目录